原標題: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 如何減激素?
林智明簡介: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醫學博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基金獲得者,廣東省康復學會常務理事和骨風溼分會風溼免疫組委員。擅長於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症、乾燥症候群等疾病的診治。
激素作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常規治療中不可缺少的藥物,對迅速控制病情有重要作用。但長期使用激素帶來的副作用,如發胖、脫髮、痤瘡、骨質疏鬆、感染等,讓多數女性患者避之不及。SLE患者能減激素嗎?這是每個患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林智明。
現狀:患病人數多、發病時間早、器官損傷嚴重
與歐美人群相比,中國人群的SLE患病人數多、發病時間早、器官損傷嚴重。研究顯示,約40%的SLE患者在第一年出現器官損害,50%的患者發病5年內發生不可逆的器官損害,死亡率是正常同齡人的3倍,死於感染的風險增加5倍,死於腎臟疾病的風險增加8倍,其中感染在中國SLE患者主要死因中居首位。
2019年歐洲抗風溼病聯盟(EULAR)對SLE治療推薦意見指出SLE治療目標是:為了改善患者的長期結局,緩解疾病症狀和體徵,防止損害的累積和最大程度降低藥物副作用以及改善生活質量。
林智明指出,激素具有強力的抗炎、抗增生以及免疫抑制作用,能快速控制SLE的病情,挽救許多人的生命,但同時激素帶來的感染、骨質疏鬆等風險,特別是對「愛美」的SLE女性,激素帶來的滿月臉、水牛背以及體形改變常常對其心理造成嚴重影響。
擔心:怕長期服用激素藥物引起的副作用
林智明表示,臨床治療上,由於患者擔心長期激素用藥帶來的副作用,所以一見病情好轉就偷偷停藥,以下兩種情況決不可取——
情況1:一出院就停激素藥物
很多病人剛來醫院治療時,由於病症比較嚴重或是威脅生命,需要大量激素衝擊治療,都很聽話,畢竟先控制住病情最重要。一旦出院後病情穩定,病人自己就把激素停了,醫生再怎麼提醒也收效甚微。
其實,如果病情穩定,短期內不用激素不會快速復發,但並不代表疾病沒進展,帶來的損傷都是慢慢累積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三個月到半年後,復發會很嚴重。
情況2:斷崖式減藥不可取
醫生告訴病人激素藥量要按照規定的比例來減,結果一個月後回醫院複診,激素用量斷崖式下降,並沒有逐漸減量。
這種做法會導致治療不徹底,雖然病人不會不舒服,但檢測出來的指標如尿蛋白、血常規等沒有達標。長此以往,會加重疾病進展。
治療:新藥的出現將減少激素用藥
現在醫學這麼發達,SLE患者難道就沒有什麼新辦法少用激素?半個多世紀以來,這種問題可能只是「吶喊」,但就在今年,這樣的「吶喊」終於有回應了。
去年中國批准上市了全球首個獲批對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貝利尤單抗。它可以抑制SLE發病核心機制之一,這將開啟我國SLE治療的新時代。能夠持久控制疾病活動,顯著減少嚴重複發風險,長期保護器官,同時減少激素用量,嚴重感染發生率低,整體安全性與安慰劑相當。
林智明稱,貝利尤單抗適用於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動的活動性、自身抗體陽性的SLE成年患者。具體來說,對於中度疾病活動度的患者,如果常規治療基礎上激素無法減量,可以考慮直接加用貝利尤單抗。對於重度疾病活動度的患者,大量衝擊治療後,病情穩定後維持期治療階段再考慮加用。「由於該藥物剛在我國批准上市,具體需聽從主治醫生建議,畢竟SLE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病人個體之間存在差異,需要個體化多學科治療」。
林智明強調,減激素不可急於求成,盲目減激素只會本末倒置。SLE的治療原則:首先,緩解症狀、控制病情;第二,減少疾病復發;第三,減少藥物毒副作用,減輕器官的累積損傷,提高生存質量。也就是說,控制住病情、儘量減少復發風險的情況下,才能規範地逐漸減激素。在保證治療原則的前兩點後,才可考慮減少激素用量,從而減少激素相關的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質量的需求。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 林智明
文/羊城晚報記者 餘燕紅
(責編:左瑞、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