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極客財經社
市值4000億的恆瑞醫藥,最近被爆出帶金銷售,深陷「行賄門」。
5月12日,恆瑞發布公告稱:「該事件是子公司員工個人行為,嚴重違反了公司管理制度,但也反映出公司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目前,相關人員已離職,子公司責任領導已被調離崗位。公司及公司董事、監事、高管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目前不存在相關訴訟。今後,公司將吸取教訓,加強對子公司的合規管理,杜絕此類事情發生。」
開除幾個子公司的銷售,以息民怨,同時敲打敲打公司的管理層:下回注意。
對於行賄行為一概不認,問就是個人行為。
01
孫飄揚家族造神成功,市值狂飆上千億,成功的路上離不開他強大的銷售團隊。
在醫藥銷售代表的圈子中流傳著一句響亮的口號:「恆瑞出徵,寸草不生」。
恆瑞銷售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
價值4000個億的銷售奇蹟,成功的秘籍,我們可以在恆瑞的財報上找到印證。
銷售費用,高達85億元。
據第一財經報導,在南方某省人民醫院,一名腫瘤科主任向一名癌症晚期患者家屬介紹免疫療法PD-1診療方案。「一個療程持續三周,一個療程的費用,如果用恆瑞的,藥費開支約12000元;如果用其他國產品牌,最低的5800元。恆瑞的有贈藥,比如用三療程贈一療程,其他國產的沒有;進口的藥要比恆瑞的更貴。」
因為臨床實驗數量不如進口藥,國產PD-1價格一般要較進口藥低不少。但上述患者家屬了解的情況是,同樣為國產藥的恆瑞醫藥PD-1,要比國產其他品牌高出一倍以上。
業內人士稱,羊毛出在羊身上,恆瑞醫藥的高毛利,需要超高的銷售費用來「支撐」。這些高額的銷售費用,背後是醫藥產業鏈所面臨的法律和道德風險,尤其是處方醫生這一重要角色。
在以往招標採購中,中標並不意味著銷量。醫院有很大的議價空間,因為醫院和醫生不開處方,藥品中標結果就形同虛設。
曾經藥價難降,部分原因是藥企需預留「院內帶金成本」(向醫院營銷的費用)。
據第一財經報導,恆瑞的銷售團隊有14686人,這14868名銷售人員,佔到恆瑞醫藥全部員工數的60%,而華東醫藥銷售人員佔比為50%。
我們知道,平均每名銷售人員創造的銷售額越高,表明這家公司的產品越有競爭優勢。
為了減少成本,企業當然願意用能力強,收效高的銷售人員。
不過,恆瑞醫藥與華東醫藥的情形則不一樣,2019年,恆瑞醫藥銷售人員人均創造的營業額是158萬元,華東醫藥則是人均近600萬元,但華東醫藥的股價表現卻遠不如恆瑞醫藥。
或許,是恆瑞太有錢了,那4000億放在行業榜單上,錢,是他的底氣。
公司業績的明天,靠的就是士氣,靠的就是陣仗,靠的就是排場。
所以,在85億元的銷售費用中,還有近75億元學術推廣費用。
75億,按每次會議成本1萬元算,恆瑞的學術推廣會議的次數,是75萬次,一年365天,恆瑞醫藥每天都需要開2055次學術推廣會議。
而所謂的學術推廣費用,多指藥企為醫界組織的「學術推廣會議」花費。
但為什麼叫「學術推廣費」,而不叫「學術推廣會務費」,其中大有講究。
儘管一年花去近75億的學術推廣費用,但在第一財經的報導中,恆瑞醫藥的官網上,關於學術推廣的內容為空白。
有業內專家指出:「學術推廣說白了就是『重金堆砌』消費渠道,這裡向來是商業賄賂的高發區。」
02
提到商業賄賂,恆瑞醫藥的歷史,可謂是年代久遠,至少可追溯至該公司完成股改後的2008年。
據1號時務局報導,2008年6月,河南省衛生廳點名36家行賄河南省內醫院、醫生的製藥企業,而恆瑞醫藥位居期間,當時涉事的產品為奧沙利鉑。
6年後的2014年4月,陝西省府谷縣人民法院的一份刑事判決書,也把江蘇恆瑞製藥有限公司業務員的行賄事實定格到2008年。
判決書顯示,2008年至2013年間,江蘇恆瑞製藥有限公司業務員王某在向榆林市第二醫院推銷藥品期間,為了能讓其藥品順利進入二院銷售,同時讓其已經在銷售的藥品不被剔除,向榆林市第二醫院藥劑科主任劉某行賄6.35萬元人民幣。
王某證言顯示,其從2005年開始在江蘇恆瑞製藥有限公司擔任銷售業務員,2006年開始主要在榆林市第二醫院做藥品銷售業務。2008年10月14日,王某給劉某送1萬元,此後一發不可收。
2015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份刑事判決書顯示,2010年至2014年期間,恆瑞醫藥杭州地區業務員宋某為了和杭州鋼鐵集團公司職工醫院原院長陳某搞好關係,並為感謝其在克拉黴素等藥品進入杭鋼醫院銷售方面給予的幫助,先後多次以各種名義送給被告人陳某共計人民幣2萬元。
另一份判決書顯示,同樣始於2010年,自然人連慶泉利用擔任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副院長、院長的職務便利,在2010年至2018年間,先後10次收受恆瑞醫藥全資銷售子公司新晨醫藥區域經理孫某給予的人民幣43萬元、價值2萬元的加油卡、金條一根、2000美元及虎頭金飾品等有價物件。
2011年,青島市腫瘤醫院原藥劑科主任馬某的受賄案。
據判決書顯示,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藥品銷售人員錢某,為向青島中心腫瘤醫院供應藥品過程中得到幫助,曾多次向馬某行賄共計1.4萬元。2011年、2012年、2013年的每個春節、中秋節,錢某每次向該行賄1000元。另外,2013年年底的一天錢某送給該3000元現金,2014年春節錢某送給該5000元現金。
阜陽市人民醫院CT磁共振室副主任袁某甲於2015年受賄案發。公開的判決書顯示,2012年至2014年7月,該醫院CT室使用江蘇恆瑞醫藥公司碘伏醇共4860支和碘克沙醇共3230支。
據彼時媒體報導,恆瑞方面完全否認行賄一事,時任恆瑞醫藥證券事務代表徐國文則對媒體回應稱,所說的賄賂一事,絕對是不存在的。
2015年春節至2018年春節期間,姜雪秋利用擔任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的職務便利,在藥品採購以及合理用藥的監督檢查上為江蘇科信醫藥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信醫藥」)謀取利益,先後7次非法收受該公司大豐地區業務員李某賄送的現金,合計人民幣28000元。
科信醫藥正是由江蘇恆瑞醫藥銷售有限公司更名而來。
上述秦玉花受賄案一審刑事判決書顯示,2016年7月,秦玉花在河南省人民醫院自己辦公室收受江蘇科信醫藥銷售有限公司鄭州第三辦事處主任韓某1萬元人民幣;同年12月,秦玉花在自己辦公室收受韓某2萬元人民幣。以上,秦玉花共收受韓某3萬元人民幣。
此後,秦玉花將該3萬元用於自己日常花銷,並為河南省人民醫院採購該公司藥品及該公司藥品進入醫院銷售提供幫助。
而科信醫藥作為恆瑞醫藥全資銷售子公司,所銷售的自然是恆瑞醫藥的產品。
2020年4月下旬,浙江麗水醫生雷李培受賄判決書公開,5年間受案金額高達331萬元!
一舉將恆瑞醫藥行賄的醜聞送上熱搜。
如今,由於涉案金額巨大,公司面對大眾證據確鑿的追問,不便於像以前那樣直接否認,便選擇「甩鍋」給基層醫藥代表,迅速完成切割以保自身平安。
在行業內,這種情況常有,基層醫藥代表往往迫於墊資壓力,除非與企業發生大的勞動糾紛,也極少捅破這層窗戶紙。
雷李培受賄案件事發在2019年,這也意味著,在2008年至2019年這12年間,恆瑞醫藥及旗下銷售公司幾乎每一年都有業務員行賄事件發生,行賄之密,令人咋舌。
03
一名大型三級公立醫院的臨床醫生曾做出這樣一個比喻,醫院、醫保、患者、藥企就像一桌四人麻將,「只要回扣還在,輸家顯而易見」。
回扣行賄的大頭,主要通過醫院的採購回扣實現。
在雷李培案件中:
在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間,江蘇新晨醫藥有限公司(恆瑞醫藥的全資子公司)銷售的酒石酸布託啡諾注射液等5款藥品被麗水市中心醫院麻醉科使用,在籤訂採購協議中,江蘇新晨公司抬高了每一支藥水的採購價格,然後再送給雷李培回扣款共計2360000元,雷李培收受後,將部分回扣上交麻醉科,剩餘部分歸個人所有。
下圖中顯示,五種藥物給醫生的回扣與中標價的比重,平均比重為18.04%。
在這種回扣方式的影響下,醫生多給病人開藥,能拿到的回扣就越多。
假設醫生在開處方的時候,這五種藥每種只開一盒,老百姓為這五種藥品,每一種都要多付高出原價18.04%的錢,總共加起來就超出90.2%。
將多付近一倍的價錢。
業內人士認為,藥品價格什麼時候回歸理性,醫藥上市公司則什麼時候才能回歸估值理性。
值得玩味的是,雷李培醫生東窗事發後,於2019年7月18日晚間,恆瑞醫藥發布了董監高減持股份的進展公告。
公告中稱,截至2019年7月18日,本次減持計劃實施期限時間已過半,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蔣新華、周雲曙、蔣素梅、李克儉等13人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2114344 股,佔公司總股本的 0.0478%。
新一輪的減持計劃緊隨其後。
恆瑞醫藥2019年,11月1日晚間公告,因個人資金需求,公司董事及高管周雲曙、袁開紅、孫杰平、劉笑含計劃在2019年11月25日至2020年5月22日期間,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合計不超66.4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015%。
但截至11月13日午盤結束,恆瑞醫藥市值已經突破4000億元。
這不免讓人產生疑問,形勢一片大好,為何高管股東頻頻減持?
恆瑞醫藥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恆瑞醫藥現實營業收入為174.18億元。而其中,90%左右的營業收入來自於恆瑞醫藥的仿製藥。創新藥的收入僅佔營業收入的10%左右。
走創仿結合道路的恆瑞,靠著仿製藥大肆開疆闢土,如今帶量採購政策出臺,國家從2018年開始嚴打「帶金銷售」的藥企,恆瑞醫藥可得小心了。
資本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真正買單人是「看病難、看病貴」的普通老百姓。(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