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網友在微博曝出「100片散裝衛生巾」包郵只要21.99元,#散裝衛生巾#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由此引發了一連串關於女性生理期和青春期的討論。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了三位女性,來分享她們的青春期故事。
指南:
她因為月經被班裡人議論紛紛
同事告訴我不要有月經羞恥
老師開「生理知識科普」班會
使用棉條以後打開新世界大門
被開玩笑的女生勇敢反擊男生
媽媽在我初潮後帶我去吃好吃的
約3700字,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VOL.26 | 悠悠 北京
大家好,我叫悠悠,現在在北京。在我成長的環境裡,月經這個東西,大家覺得它是一個噁心的、讓人覺得很害羞的.....反正大家不會大大方方地去說。
我那時候剛上初中,有一個姑姑就問我,你們班的同學年紀都多大,有沒有來月經的?我就感到很害羞,我大概知道月經是什麼。她聽到以後說:「要是有來月經的,那該多丟人啊」。
那個時候我們老愛用一個詞說很封建,我就在想這個詞可能是最準確的了。
2001年差不多是12歲至14歲,正好就是女孩來月經的年齡段,大家就是感到害怕,以那種誰晚來誰就為榮,就好像你月經來得早,你就提前進入了成人這個階段,至少它不是一個讓人期待的事情。
我上高中有一天,揣了一個衛生巾去廁所,結果走著走著可能口袋比較淺,它就掉出來了,我渾然不覺,繼續往前走,然後我就看著那一堆男生在那嘻嘻哈哈,其中有幾個說:「你東西掉了。」他指了一下,帶著一種詭異的笑容。我看了一眼發現是衛生巾掉了,我就羞壞了,真的特別尷尬,一群男生轟然大笑。我立馬跑到廁所,一直等到上課鈴都響,然後才回去。
上初二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女孩,正好又被老師點名上黑板做題。她一上去,老師就端著茶杯回到辦公室去了。那道題特別長,講臺位置是有講桌可以遮擋的,但是那女孩個子特別高,一上去即便到講桌的位置,大家還是一眼都能看到她屁股上那一團紅色血跡,教室裡頭就開始交頭接耳,各種笑聲。
我因為坐在靠窗邊一點的位置,就能看到教室裡前面那些同學有的在笑,有的捂著手跟同桌說悄悄話,說:「你看她」,一句話說完同桌就會抬起頭,兩個人相視一笑。總之就是要想個辦法,讓同桌不要錯過了這一幕,帶著某種看笑話和幸災樂禍的心理。
正好那個女孩也不是很受歡迎,在別人眼裡大家覺得她很做作,特別喜歡顯擺;她字寫得好,然後特別守規矩,特別淑女,普通話特別標準;大家比較討厭的一個同學,然後出了那樣的糗事,有點那種幸災樂禍的心態。
下課了我趴在外面欄杆上玩,一個男生過來跟我說話,「她好不檢點,跟她媽一樣。」我就很好奇,問:「怎麼了,她媽怎麼了?」他說:「你不知道嗎?她媽跟她爸分居了呀!」
到現在我也不明白,分居怎麼就能證明一個人不檢點?
讓我想起一個詞,可能我不知道準不準確,叫「無意識之惡」 。
講到這個女生她下課就回家了,那一天其他的課全都沒來上。她的同桌跟我說:「這真是可憐,做完題下來我就告訴她了,她一知道這個事情,立馬就趴桌子上哭了;哭了半節課,下課就把她送回去了,給她想了個辦法,讓她把書包背得低一點,把屁股擋著這樣回去。」
這個男生後來大學學的是醫科。
在他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見過一次面。點飲料的時候他就問我,說:「你能喝涼的嗎?」就從一個小細節,我能看出他到那個時候絕對再也不會說出那種話了,不會再覺得月經是一個很羞恥的事情。
即便到現在,我也依然不能夠大大方方跑到超市去買一包衛生巾,然後就拿回來。
我記得有一天我在辦公室,專門拿了一個特別好看的紙袋,跑到羅森去買了一包衛生巾。然後同事問我你要幹啥?我說我要去買個衛生巾;她說:「你還拿了這麼漂亮一個袋子?不要有月經羞恥哦。
我當時就體會到了那種不一樣。她是94年的,出生在成都,大概五六歲的時候就搬到深圳去了;去年到我們這來工作的時候,剛從美國回來,當時感覺到非常明顯的差異,她就會跟你說不要有月經羞恥,你要買衛生巾,你不用拿個袋子,你就大大方方的就去買就好了。
我們當時特別羨慕我們班上另外一個同學,那個同學她說她媽媽、她姨、她嬸嬸什麼的,冬天在家裡烤火,吃著烤紅薯嗑著瓜子,然後看著電視打著毛衣,一邊跟她講,你長這麼大會來月經,你該注意些啥,不要喝涼水,可能會肚子疼......就聊天似的給她講了。
有一次我去我舅舅家玩,因為距離比較遠,然後大家就留我住。我小表弟8歲那樣一個小男孩,他就不讓我睡他的床。原因我就記得他說了一句:「女的會有血,會把床用髒。」你看那麼小的小男孩他都知道了,他的認知就是這個是髒的。
即便是我自己,我也不想把它弄到床上。
● #散裝衛生巾#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
Cheryl 杭州
大家好,我是Cheryl,我的朋友都叫我潘,目前生活在杭州,今年27歲。
我第一次來大姨媽是初二下學期,那時候我應該14歲左右,其實是一個比同齡人晚非常多的年紀;因為我身邊的同學朋友早的話五六年級就來了;所以我的初潮來的時候,我是一種「哇塞終於來了,我終於等到了」那種感覺。我見到每個人都會跟他們去分享我的喜悅,我說:「我來月經了,我終於來了!」
學生時候可能年紀小,衛生巾都是媽媽買來的。他們60年代過來的人可能是苦過,所以會買一些比較便宜的衛生巾;這個時候就會有一點麻煩,因為有些衛生巾確實有點劣質,真的會有癢的問題,又不敢跟媽媽說,因為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就覺得不太舒服,非常地磨人。
五年級的時候,其實我們班已經有女生來初潮了。我記得是一個夏天,我們都坐在課室裡,那是班會課,老師突然說:「男生出去玩吧。」讓我們女生留在這。我們女生就會互相看一下,什麼問題?為什麼要我們留在這?我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是男生有資格出去玩,而我們被要求留在課室裡面。
等男生全都出去了,老師才說把門關上,窗關上,窗簾也拉上,開始比較嚴肅地跟我們說:「其實我們這堂課,是要給女生上一堂生理科普的課程。」
當時也不知道是什麼,老師就打開PPT,給我們講一些女性會來月經,是因為我們到了年紀會有性的成熟;這些生理知識其實一開始是不太敢去正視的。老師就跟我們強調一個問題:不要覺得羞恥,我們必須要正面去學習知識,因為我們必定會經歷這個過程。
三個老師還分享了她們小時候剛來初潮什麼都不懂,覺得自己是不是生病了怎麼樣了,也覺得很麻煩。她們那個年代沒有人跟她們說這個事情,會讓她們困惑很久。所以當時我覺得科普是其次,反而是心理疏導的作用,讓我獲益非常大。
開完班會課之後,男生進來,他們就在那偷笑,說:「我們知道,老師在跟你們說生孩子的事情。」當時我們心裏面在偷笑,真幼稚,其實老師講的不是那一些。
我的個性是比較嫌麻煩的,也懶得扔垃圾袋,所以如果東西不多的話,我是直接拿著走了(衛生巾),塑膠袋也不要。
我第一次去買棉條的時候,其實我是感受到服務員很詫異的,可能因為棉條的使用是內置,所以他會很詫異。我生活的城市是廣州,廣州二十幾年生活下來,來月經的時候,三十七八度的天又悶又潮,捂著衛生巾的時候真的很煎熬。
我看過幾篇科普,我知道這個東西(衛生棉條)它應該是非常健康的。買回來其實也沒有立刻用。我看了一遍說明書,還不太看得懂,因為那時候我對於性方面的知識還不是很了解,後來又去看了一遍女性生理結構的科普,大概知道了這個是什麼樣的原理。
用起來很尷尬,因為放不進去;我又去翻了一遍科普,原來是使用的方式和位置不對。直到又過了一段時間,再試著去使用,放對了位置,是感覺不到棉條的存在的。這樣子下來形成一個習慣,就是夏天基本上都用棉條度過,太清爽了,沒有那種潮溼悶熱的感覺。
講個題外話,我的孩子如果是女生的話,我甚至還會跟她科普性知識,我覺得我會這樣子做。
因為這兩件事情太重要了,並不是這兩件事情本身,而是附加於這兩件事情的一種世俗的觀念,可能會讓她會產生很多心理上的落差或者疑惑。大概她要來初潮之前,我就會給她科普初潮的知識。
● 不同產品的月經護理系列
蒲白 北京
大家好,我是豆瓣的網友蒲白,現在在北京。
那時候可能十幾歲,就問我媽月經這個事情要維持多久,她說到你老了她都會一直來。當時我坐在沙發上,腦子有點懵,不是很想哭,但也不是很想笑,就坐在那什麼都不想幹,一直在想這個事要來到我五六十歲,我以後的人生就不會再快樂了。
我覺得可能是初中的時候,大家都是身體上發生改變了,包括你的胸部,你的身高,還有你的體重,男生女生都開始在改變了。
但是每個班裡就會有那種特別欠的男生,他就是不止欺負女孩,他也欺負男孩,就喜歡給你找難堪,攻擊你的弱點。
特別像月經這個事又是一種很私密的。他就特別欠地去問一個女生,在課間10分鐘的時候,所有人都還沒走出教室,他特別大聲地問,所有人都停下了,大家都以為那個女孩可能會臉紅,或者被他說哭了,不好意思承認或者怎麼的,因為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回。
結果那個女生她真的面不改色心不跳,淡淡地回了他一句:「你遺精了嗎?」
那男孩不說話就走了,所有人都在旁邊鼓掌。
小孩子對於這種同情心或者共情心是很弱的,他們只是覺得這個是比較好玩的,我就是想看你怎麼難堪而已。那時候我就覺得那個女生真的特別棒,我覺得她也特別聰明,而且她在班裡是很活潑的那種女生,她給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我覺得咱們母親或者是上一輩他們那個時候所處的時代其實比我們現在條件差太多了。我媽跟我說她來月經的時候有衛生紙用就不錯了,她們那會兒內衣都是自己用手縫的。其實你沒有什麼理由去責怪她們沒有教給你更多的東西,因為她們那時候比你現在差太多了。
我媽因為不怎麼會表達,可能剛來的時候她也說不出什麼,自己也不太懂這些生理性的原理,只是說要注意衛生什麼的,比如說每個月都會讓我自己算日子,說你可以睡覺的時候鋪一張小墊子什麼的。她雖然沒說,但是在我第一次月經結束的時候,她就請我吃了一頓好的,說給我補一補。
所以說這個世界不是拿表面的一些條條框框去框定你的內心,最根本的是女生心裡還是得建立一種自信和自我的認知,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
● 紀錄片《月事革命》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