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有點損」,這是一位網友的吐糟。
「明著欺負你,我還不違法。你能奈我何?」這是有過類似經歷網友的無奈。
9月14日,四川資中的張女士在一家醫學美容公司離職後,通過勞動仲裁,獲得共計6000多元補償金。她去領取時,公司卻用三輪車拖來兩桶一角硬幣。讓她「一角一角地數」,她認為公司這一行為涉嫌侮辱。
涉事的資中允熹醫療美容有限責任公司會計俞某否認侮辱一說。她稱,硬幣是公司搞活動剩下的,並非只是一角的,還有一塊的,且硬幣也是可流通的,「勞動仲裁也沒說必須現金、百元大鈔,公司一分不少支付了就行了」,但她承認給得很不痛快。
不管張女士與這家公司有如何的「恩怨情仇利益糾結」,但既然職能部門的裁決下來了,就應該按裁決執行(當然,若是不服裁決,可以上訴)。
咱們看看他們交接的過程。
9月14日,張女士應約前往勞動仲裁部門領取補償金(公司提出現金支付)。張女士從下午3點等到4點,公司的人才來。在仲裁人員的見證下她寫收條、按手印,然後和公司的工作人員去一樓拿錢。
當她到達人社部樓下後發現,現金竟是兩個醫療廢物桶裝的硬幣。
據悉,兩個醫療廢物桶裝的硬幣,一個裝了1/3不到,一個1/2不到。
請看張女士當時的反應。
一、提出到銀行讓櫃員清點,但遭到了對方的拒絕。
人家理由很豐滿:「這事情是勞動仲裁的,我們肯定就在勞動仲裁給」。
二、提出把硬幣拿到勞動仲裁部門去,她看著對方數,對方也拒絕。
他們就要求張女士自己一角一角的數。
張女士指責對方此行為很「無良」,對方一名女子催促她她快點數,並聲稱「不要就拖走了」。
雙方就誰數和工資等問題爭吵了一陣。雙方爭吵無果後,張女士回家了。
公司人員說,「我沒有說『不給一分錢』,但是我覺得我以任何方式給,都沒問題吧。我們可以當她的面數一遍,她覺得數量不夠,再數都可以。」
資中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仲裁了,具體他們怎麼支付,我們就管不了了。」
這事不是大事,但也折射出在個別公司,員工的應有勞動權益還難以得到勞動法的全面保護,他們面臨著維權難的困境。甚至,誰依法維權,誰就會受到侮辱或刁難!
對於張女士遇到的事,需許多網友發表了他們的高見:
一、踢球法
「當時就可以拒收啊!可以對公司不信任,懷疑這些錢中可能被故意摻雜假幣為由,要求公司銀行現金轉帳支付!這樣球就踢回去咯。」
二、讓對方數
「叫他們在我面前數一遍,你付給我你要當我面數一遍啊,你運一堆錢給我數什麼意思,難道我是你家財務啊?」
三、消耗戰
「讓公司的人站在邊上看著我一枚一枚地數,邊數邊記錄,不數個七八個小時是不能罷休的,錢是自己的工資,憑什麼不要?手是自己的,願意數多久就數多久,反正有人陪著,誰怕誰呀!」
四、稱量法
「這錢不用全數,數出一斤多少個,就稱斤就行了,1元的也按1角的稱,不服讓他們把一元的數出來。」
小編不得不發表點感慨:薑還是老的辣!請看這位網友的良言。
「最後一步終於輸了,在二樓寫收條按手印,我沒見你的現金是什麼樣的,我給你寫什麼收條。寫了收條然後避開仲裁部門工作人員,去一樓給硬幣。任何時候還是不能太自信,社會上套路深,學不完的經驗上不完的當。」
這也就是說,在自己沒有確切收到應得的款項之前,收條上的字是不能籤的!
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就是讓你窩火受氣。小編感覺我們的某些地方是不是要借鑑下他國經驗呢?請看發生在另一個國家的真實故事:
2017年,美國一家酒店的洗碗工因拒絕在星期天上班被開除,把僱主告上法庭。1月14日,陪審團作出賠償洗碗工2150萬美元的判決。36000美元用於支付工資和福利損失,50萬美元是精神損失費。剩餘的2100萬美元是懲罰性賠償,她最多可獲得其中的3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