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五六歲的年紀,比較喜歡養一些小寵物,像媽媽在集市上買回的小魚、小螃蟹等,都會被孩子養起來。
相信你小的時候也經歷過,看著即將被媽媽下鍋的小魚小蝦,非常不忍心吃他們,甚至和媽媽生氣。
會覺得為什麼成年人可以那麼狠心,甚至在夜裡,自己還曾經為被吃掉的小魚傷心流淚。
案例
彤彤今年六歲,因為現在不能上學,只能在家中和媽媽黏在一起,為了保證彤彤的營養攝入,彤彤媽每天變著花樣地給孩子做飯。基本上一周內的菜譜不重複。
前兩天,彤彤媽像往常一樣出門買菜,準備晚上給孩子燉魚湯,於是買了一條鯽魚回家。到家後彤彤看見媽媽買了小魚非常開心,告訴媽媽自己想把它養起來。
看著彤彤興致勃勃的樣子,媽媽也不忍心打斷她,只好裝好水把魚放在盆裡養著,時間過了兩天,鯽魚已經快撐不住了,媽媽趁著彤彤看電視的時間,把魚拿出來。
當媽媽在廚房收拾魚鱗的時候,通通突然打開廚房的門,委屈地跟媽媽哭訴:「你怎麼可以這麼對它,它是我的好朋友」,彤彤走到媽媽身邊看了一下自己的魚。
越想越氣,越哭越傷心,後來媽媽叫來爸爸,把彤彤帶出去玩了一會遊戲,等媽媽把魚做好後,叫彤彤和爸爸來吃飯,剛坐到飯桌上,彤彤又哭了起來。
分析
看著自己養的小魚,被做成美味佳餚,彤彤不忍心吃。為了讓女兒開心一些,媽媽主動夾了一魚肉餵彤彤,並問彤彤好吃不好吃,這個媽媽真的很無情。
原本很生氣不想理媽媽的彤彤,覺得眼前的魚似乎很香的樣子,於是試探著吃了一口。剛吃完魚媽媽問:「香不香?」彤彤一臉滿足地喊道:「香!」
隨後彤彤一邊眼含淚水,一邊吃著媽媽餵的魚。母女兩人的這個小插曲被彤彤爸爸放到網上,大批網友被彤彤的反差萌吸引,評論區更是熱鬧得不行。
「寶寶哭得好傷心,媽媽很過分,為了懷念好朋友,今晚吃兩碗飯!」
「魚魚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魚魚呢?不過這魚真的好香!哈哈哈。」
這類小朋友其實是泛靈心理
彤彤想要把小魚當成寵物養起來並不奇怪,細心的寶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偶爾會和布娃娃說話,甚至是自言自語,其實這類小朋友都有一種泛靈心理。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不用過於擔心,一般表現為,喜歡和自己喜歡的玩具做朋友,給玩具穿衣服、吃東西等這些都算,還有可能會聊天,唱歌等。
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不要覺得孩子怪怪的,也不要不當回事。小朋友會出現這種心理,多半是心裡沒有安全感,家長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小朋友可能會害怕馬桶抽水的聲音、風吹窗戶的聲音,甚至是媽媽突然傳來的呼喚聲,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這樣做。
1)耐心引導
告訴寶寶什麼樣的魚可以當寵物養,什麼樣的魚是用來食用的,同時不要打擊小朋友的愛心,喜歡小東西可以養一個比較好養的小動物,小金魚等。
2)多陪伴
家長工作再忙,也要抽時間陪伴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不在於時間的堆積,而在於溝通和了解,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不要因為工作忙而疏遠了孩子。
【孕育島寄語】
既然選擇帶她來看看這個世界,就一定要承擔起父母的責任,在風吹雨打中護她周全。
【今日話題】
你家的寶寶喜歡跟玩具說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