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9億農民的錦鯉?拼多多農村網店仨月賣了10億筆!

2021-01-10 財經故事薈

「全村的希望」楊超越是一句笑談,點燃全村的希望的拼多多,才是全國9億農民的錦鯉,破局持續多年的三農沉痾,再造鄉土中國,這是事關14億人切身利益的另一場「超級大戰」。

撰文/陳紀英

排版/GoGo

從私人裁縫店,到製衣流水線,引發服裝業變革的引線,竟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參與一戰的6500萬戰士需要軍服,批量快速製衣因需而生,規範的尺碼標準就此出爐。當時,就連Burberry的風衣,也成為了戰需品。

這段故事讓黃崢印象深刻,他特意記錄在了公眾號裡——需求的聚集性,可以推動供給側改革和產業鏈進化。

類似一幕很快在三農領域重演,主導者是正是黃崢創辦的拼多多——方式不同,電商代替了戰爭;角色不同,戰爭是破壞者,拼多多是連接者、建設者、賦能者;但能量類似,今年第一季度,在拼多多上,農村網店賣出的農產品超過10億筆,同比大增184%。

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助農拓荒,也得到了中央高層的首肯。

2004年至今,連續17年,中央的一號文件都聚焦三農;從2015年初創至今,助農則是拼多多當仁不讓的「一號工程」。

1

黃崢的本分論與拼多多的農業夢

在網際網路大佬裡,黃崢算是個異類——城市出身,技術背景,卻對三農熱忱滿懷。

2018年,黃崢奔赴烏鎮,參加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時髦詞彙,風靡了全會場。

黃崢的演講卻很樸實,「助農是拼多多的本分」,「不應該整天只想著做機器人,也要想到用這些高大上的科技去解決真真實實的農民問題」。

以農為本的思想,在中國延續了數千年,但到了網際網路時代,農業、農民、農村,多年來失語於主場,逐漸退居邊緣地帶,也難以吸引主流網際網路精英的關注。

儘管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普惠城鄉,但數字經濟的主場,一直由東部發達地區主導。

2019年,東部地區完成網際網路業務收入9438億元,佔全國網際網路業務收入的比重,高達90.9%;其中,位居前 5 名的廣東、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蘇,佔比高達 87.1%。

中國農業浮光掠影觸網多年,為何未能徹底進化?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認為,「僅僅將農產品從實體攤位挪到線上賣,只是農產品電商的初級階段,無法克服上行難的問題 」。

如果不從宏觀層面全局統籌,如果沒有網際網路力量強勢介入、深度改造農業產業鏈,農村等不發達地區,農民等金字塔基部群體,與一二線城市的數字鴻溝將越來越寬。

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要大力推動「網際網路+農業」。

「網際網路+農業」,也成為了撬動中國精準扶貧大計的支點。

2019年,由國務院扶貧辦主導,聯手商務部、財政部開展的電子商務進村活動,實現了對國家級貧困縣全覆蓋。

今年2月,國務院扶貧辦等多部委,又聯合發布《關於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的通知》:政府主導建立消費扶貧交易市場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模式,東部省市提供銷售平臺和渠道,打造品牌、提高質量、保障供給。

政府通觀全局、引導激勵,電商平臺則負責落地操盤,拼多多正是骨幹力量之一。

2019年,拼多多平臺農(副)產品成交額達13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9%,已經登頂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之一。

助農與扶貧效果彰顯,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國家級貧困縣商戶的年訂單總額達372.6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30%。

國家深度貧困區的「三區三州」,增長更為兇悍,該地區商家數量達到了157152家,較上年同比增長540%;年訂單總額達47.97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413%。

就此,拼多多的助農扶貧本分,與中國政府解決三農困境的宏觀期望,以及2020年收官的精準扶貧工程,交匯於「網際網路+農業」的十字路口。

從中央政府到地方官員,都對拼多多助農模式期望頗高。

中央層面,商務部發布的電商興農報告點讚拼多多,已成為中國農產品上行的最大平臺之一;去年12月,拼多多又入選國務院扶貧辦的電商扶貧案例庫;今年2月,由拼多多發起的「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聯盟」,也在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指導下成立。

疫情以來,封城斷路之下,農產品上行難度提升,全國各地的縣長們、鎮長們,又化身網紅,齊聚拼多多,在線吆喝,直播帶貨:

浙江遂溪縣委書記餘慶創手持農具、頭戴草帽,變身了農田裡的「老把式」,一日賣出90噸紅薯;廣東徐聞縣縣長吳康秀化身吃貨博主,妙語如珠,2小時賣出25萬斤菠蘿,吸粉3萬多;如今徐聞模式已經在廣東全省全面鋪開;碭山縣縣長陶廣宏化身大廚,燉起冰糖雪梨來有模有樣……

從中央部委到地方官員,對拼多多的集體高看,是因為拼多多帶貨助農效果顯著——今年前3個月,拼多多平臺單品銷量超過10萬的農(副)產品達到1030款,接近2019年全年近七成水平。

2

「六新」化解三農沉痾

人在美國時,黃崢曾和段永平前去當地農場做客。

大片的農田望不到邊,成群的牲畜擠擠挨挨,美國10%的中大型農場,貢獻了八成的農業收入。

作為段永平眼中「特別難得一見的關注事物本質」的聰明人,黃崢斷然不會無腦照搬美國模式,其不適用於持續數千年的中國小農經濟,現實不允許,制度也不允許。

做夢者多,成就者少,拼多多是如何在四五年之內,逐漸解凍中國三農困境的?答案是六新。

第一新,拼多多成為了農人的「新農具」——只要手持一部智慧型手機,就能成為電商平臺的賣家。

其前提在於網際網路的普及,2019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月活躍用戶規模已達 11.35 億 ——中國農村的普遍觸網,始於無線網絡,2015年上線的拼多多,精準抓住了移動紅利。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上農(副)產品活躍商家數量達 58.6萬,較上一年度增長 142%。

其次,拼多多構建了農產品上行流動的新鏈路。

「便宜沒好貨」,在黃崢看來,是個偽命題。拼多多便宜有好貨的秘密,在於構建了農產品從地頭到餐桌的超短鏈,將傳統農產品流通的6至8個環節,精簡為2至3個環節,從而大幅降本增效,讓消費者少花錢、農戶多賺錢。

新鏈路要依賴於新模式,核心是「拼」。

農產品消費的供需兩端,都極為分散,這是其流通鏈條漫長、產業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拼多多在短時間內聚集海量共性需求,將1200萬農戶的海量供給和近6億消費者的海量需求,進行高效精準匹配,迅速消化大批量的當季農產品,打造了農業現代化的「中國模式」

這個模式與美國農場模式截然相反,美國農場模式是生產端集約,農產品工業化,但需求端依然是分散碎片的,而拼多多則反其道而為之,其集約化始於需求端,讓「小農戶」得以對接「大市場」。

同時,拼多多的模式,還保留了區域的多樣性和個體的差異性,2019年,拼多多平臺新興品類、小眾品類農產品等長尾產品日益豐富,農產品SKU較上年同比增長47%。遼寧產區的丹東草莓訂單量同比增長668%,四川特產不知火醜柑訂單量同比增長480%,雲南人參果訂單量同比增長254%。

需求端的集約化變革,如同多米諾骨盤,引發了農業產業的全鏈路進化,孵化了「新產業」。

所謂的新產業,一是對傳統農業的現代化改良,覆蓋育種、種植、加工等環節。

在雲南怒江,拼多多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引入適應高山峽谷特性的晚熟沃柑和特色香櫞配套種植,首次將滴灌及監測設施等智慧農業技術引入該地區;在雲南文山,拼多多聯合雲南農科院發起申請雪蓮果國家標準,等等。

中國小農經濟的品牌化、標準化就此開啟,「以需定產」模式逐步落地。

其二,電商帶動了配套產業的下沉下鄉,包括封裝、倉配運等在內的新產業基礎設施。比如,雲南蒙自的鄉村婦女、留守老人等,走進了包裝倉儲車間,成為了有固定薪酬的工人。

在農業產業鏈條再造的同時,扭曲的利益分配機制也在正向重構,這就是新機制——更短的鏈條,意味著盤剝利益的主體減少,就會有更多的利益利潤留給農民和農業,農民逐漸從產業鏈條的消極被動角色,成為積極參與產業利益再分配的主動變革者。

以咖啡種植為例,過去,種植環節僅佔整個利益分配的1%,風險最高、利益最少,雲南咖農每年減少收入近 10 億。

而在拼多多的助力之下,通過選品改良、深度加工、流量扶持、農貨上行、利益傾斜等,雲南咖農的絕境正在改善。國務院扶貧辦專家李小雲對此期望頗高,「該模式若成功,將推動很多農村發展方式發生轉變,形成偉大變革。」

拼多多並沒有止步於此,一個持續助農的新生態,正在徐徐鋪開,廣覆新農人培養、全鏈路賦能、新組織(合作社等)再造等,最終實現「人才本地化、產業本地化、利益本地化」 。

在人才培養上,農民通過拼多多可以直接求教院士——2019年雙十一當天,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主講的瀾滄科技扶貧班,正式開班,60名農民成為院士的「入門弟子」;拼多多還聯手中國農業大學,計劃在5年內培養10000名新農商人才。

這些新農人,成為了電商助農的中堅力量,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直接帶動的新農人超過86000餘名,覆蓋中國各大主要農產區。

全村的希望楊超越是一句玩笑,點燃全村的希望的拼多多,才是全國9億農民的錦鯉,破局持續多年的三農沉痾,再造鄉土中國,這是事關14億人切身利益的另一場「超級大戰」。

相關焦點

  • 喜獲這個全國大獎,拼多多的「真面目」被揭開,這下網友坐不住了
    截至今年3月,貧困人口易地搬遷930萬人;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8%。在這場浩大的扶貧活動中,來自社會各界的力量廣泛參與,比如國家累計選派了多達290萬多名幹部駐村幫扶。而截至9月30日,中西部22個省份扶貧產品已銷售1715.18億元,在這其中,電商平臺也發揮了巨大作用。
  • 城裡買菜難,農村賣菜難,農民嘗試拼多多後,2小時賣菜1萬斤
    一二線大城市還好一點,三四線城市和農村鄉鎮,超市貨品受到的影響不小。不少網友戲稱,以前看都不看的蘿蔔白菜,現在都覺得是人間美味。城裡人在抱怨買不到菜,農村人卻在煩惱賣不出菜。因為疫情的防控需要,很多地方都封鎖了道路,外地人進不了村子,農村的瓜果蔬菜沒人收購,也沒人運送進城。「洋蔥絕不能像去年的番茄一樣爛在地裡了。」在雲南建水縣的紫皮洋蔥種植基地,農民商家們欲哭無淚。
  • 拼多多掀起 「國潮熱」,雪花膏一年賣9億瓶,大白兔一年賣1億多斤
    「今年上半年,百雀羚在拼多多上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倍。」拼多多負責國潮市集活動的工作人員說道。7月14日晚,百雀羚品牌官方將和拼多多舉行「線下國潮POP-UP」的直播活動,以國潮炫彩巴士開啟夏日狂歡,現場還邀請百雀羚渠道總監、產品總監及品牌主播一起直播,共同打造國潮直播節。
  • 人參都做到了9.9包郵,拼多多怎麼做到的,仔細一看不簡單
    當地縣長全洪寶與副縣長、鄉鎮黨委書記和駐村第一書記高世龍組成"帶貨天團",進入直播間,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代言,9.9元包郵的人參,瞬間讓網友刷爆了後臺訂單。直播當天,靖宇縣農貨收穫了40多萬元的銷售額,其中人參銷售達7萬根,9.9元包郵的人參成了爆款。9.9元包郵的人參自然不乏消費者追捧,而之所以馳名全國的長白人參能在拼多多平臺有這麼實惠的價格,其實背後並不簡單。
  • 誰在使用拼多多?
    按此計算,拼多多已經超越京東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3月初,《後廠村7號》尋找並訪談了眾多跨年齡段多階層的拼多多深度用戶。我們發現了這些訴求,這些情緒,以及蟄伏其中滾滾流淌的消費欲望。它們通過科技被拼多多不斷放大,但追其根源仍是人性中最真實的七情六慾。選擇、留下、放棄、沉迷,我們試圖通過這四種迥異的消費視野,還原一個消費者眼中的拼多多,解答誰在使用拼多多?
  • 重塑農田「最初一公裡」,拼多多的地基與天線
    其實,西疇縣從去年9月就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種植了七百多畝洋蔥和小米辣,遠銷廣東廣西以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往往四月份就銷售殆盡,沒想到今年疫情來勢突然,蔬菜在滯銷的危險邊緣徘徊。在這個過程中,與電商平臺的及時對接響應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2月10日起,拼多多在全國開啟了「政企合作,直播助農」,探索「市縣長當主播、農民多賣貨」的電商消費扶貧新模式。
  • 拼多多公布最新實情,這一點不容忽視,以百億資金驅動農村變革
    最近,新電商平臺公布了第三季度的財報,其中一連串的數字十分亮眼,本季度拼多多總營收142.098億元,而補貼費用竟然高達100.719億。一個季度就補貼出去一百億,不愧是拼多多!但財報中還有一個被忽視的數據,那就是拼多多"直連了1200萬農戶,累積帶貧人數竟然超過了百萬"。
  • 拼多多黃崢始料未及!失去265億身家是小,更大的問題還在後頭
    黃錚失去265億身家黃錚是拼多多的創始人,是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背後的老闆。不過在5年前,幾乎沒有人認識黃錚這個人,但是在5年後,黃錚成為了中國商業史上又一傳奇。黃錚創造了很多歷史,用5年時間打造了一個2200萬美元的獨角獸,企業市值超越京東,個人身價連續超越中國「二馬」,僅次於農夫山泉鍾睒睒,成中國第二大富豪。這一切的成績,都是在5年內完成的。
  • 拼多多聯合農業農村部探索農業創新,將孵化500個農產品供應鏈品牌
    來源:商界編者按:拼多多將孵化500個農產品供應鏈品牌11月15日,由農業農村部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於江西南昌舉行。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農業綜合性展會,此次農交會共吸引超過8000家企業參與,其中包括拼多多、中糧集團等特大型企業及電商平臺。
  • 新消費weekly | 中國電商直播用戶規模達3.09億,拼多多今年平臺農副產品成交額將突破2500億元
    【淘寶】國家豐收節幫助農民賣出8.4億件農產品9月22日,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山西運城舉辦,多位淘寶農民主播到現場進行直播。淘寶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淘寶上的農民主播超過10萬名,已在淘寶上開播超100萬場助農直播。在今年豐收節期間,淘寶聯合30萬商家幫助農民賣出了8.4億件農產品。
  • 僅用5年漲粉6億多!一舉超越淘寶和京東,到底誰在和你拼多多?
    你們看,這些年來,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濟越發的茂盛,前有騰訊、阿里、京東已經成長為電商帝國,各霸一方。後起之秀也毫不客氣,看看拼多多、看看美團點評,一個個異軍突起,不走平常路,僅僅幾年時間,就衝出老大的包圍,開始蠶食市場份額。
  • 無懼「貓狗」 拼多多幫扶策略搭建市場命脈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拼多多平臺農產品成交額達到1364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而針對此次疫情,拼多多還正式上線「抗疫農貨」專區,投入5億元農產品專項補貼和10億元物流補貼,在全國開通電商助農綠色通道,並新增「農產品滯銷信息反饋入口」,向全社會徵集滯銷農產品信息。此外,拼多多又聯合優農協會開啟專項採購百億貧困地區農產品的「農貨產銷對接」活動。
  • 拼多多上市一周年:始於「低價」 成於「群眾」
    截至3月31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平臺GMV達5574億元,同比增長181%;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4.433億,較去年同期的2.949億淨增1.484億,同比增長超過50%。年度平均消費額1257.3元,較年同期的673.9元同比增長87%。 而剛剛結束的整個618的市場反饋看,拼多多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 把「你是農民」當罵人詞彙?往上數三代,誰還不是農民
    他在央視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豐收節活動中,動情地說:青年農民是國家的希望,現代農業研究需要更多知識青年。一番話,炸出了不少學農的人:「終於有人關注我們學農的人了」「農學研究生,2300工資,讓我怎麼努力呀」「學農的人出來只能去賣農藥嗎」我看到兩個現象,一好一壞。
  • 艾司博迅:拼多多網店如何設置產品sku?
    2020-10-14 14:58:40 來源: 艾司博訊 舉報
  • 開網店2個月「拼」出銷量10萬+ 依託電商平臺 酒泉洋蔥熱銷全國
    開網店2個月「拼」出銷量10萬+ 依託電商平臺 酒泉洋蔥熱銷全國開網店2個月「拼」出銷量10萬+依託電商平臺
  • 拼多多徹底火了!一夜狂漲1800億 更有黃崢財富「碾壓」馬化騰...
    拼多多一夜大漲15%,一夜飆升1800億,市值突破2000億美元,超越京東和百度之和。黃崢身價一夜增長500億,超越馬化騰成為中國第三富豪,比馬化騰高出400多億。拼多多的忠實投資者高榕資本也一夜大賺超百億。阿里和京東也漲幅較大,分別上漲6.25%及5.55%。
  • 拼多多:未來五年培養一批年銷10億級家紡品牌
    11月24
  • 拼多多很low?逛完淘寶特價版我笑了
    眼紅拼多多也好,打著服務消費者旗號也罷,其實比的就是誰能榨乾網際網路最後一波紅利。 02 沒人比淘寶更懂挖韭菜 「我一直跟團隊說,我們不可能再走回3塊9賣一雙日拋型的鞋,而且還包郵的路。」
  • 八成用戶買家電選拼多多 拼購是過冬的暖風器
    年僅5歲的拼多多有很多標籤,「拼購」顯然是其中最特別的一個,和網絡消費PK實體消費的過程相似,拼單購買也曾遭遇用戶的不理解,而「相同的產品,更低的價格」這樣至簡的硬道理最終擊破所有質疑,讓拼多多以7.313億活躍買家成績躍升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