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這麼大,你一定好奇過太陽系之外的世界,這篇文章帶你暢想外星生命

2021-01-13 天文在線


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可能宜居的星球上的條件。在覆蓋著廣闊海洋的行星上,生命可以以類似海洋環境居民的水生生物的形式存在。在一個有著強大的引力和稠密的大氣層的世界裡,可能存在著體型巨大、力量強大和極有可能具有攻擊性的生物(由於生活條件惡劣)。在冰冷的世界裡,也許只有細菌才有可能存活,為了生存,它們可能正在形成巨大的生命網絡。

碳沙文主義

這個術語是一個假設的結果,即外星生命,如果它存在,必須類似於地球的生命形式,特別是負責生命代謝化學過程的基本分子主要由碳表示。很明顯,這種生命形式是與我們最相近的,因此地球人很難想像另一種不同的生物化學,我們不會試圖改變這些傳統觀點。

「碳沙文主義」限制了我們對其他生命形式的想像,但當然,這並不妨礙我們說,類似地球的生命形式不存在於宇宙的其他地方。

奧蕾莉亞與藍月亮

這是電視藍波製作有限公司和一個由美國和英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合作的一個項目,由國家地理頻道贊助。奧蕾莉亞和藍月亮代表了一顆行星及其衛星的假想例子,它們可能是外星生命的家園。

科學家們表示,像奧蕾莉亞這樣的行星也許會在大約10年內被發現。這顆行星極有可能圍繞一顆紅矮星旋轉,畢竟,這些恆星是最常見的(佔所有恆星的80%),而且離地球相對較近(50光年遠)(要探測距離更遠的行星,我們需要使用更強大的望遠鏡,而目前還無法建造這種望遠鏡)。紅矮星是較冷的恆星,它們產生的光還不到太陽的十分之一。

這是一顆紅矮星,在它的周圍,我們有一個類似地球的旋轉行星,叫做奧蕾莉亞。液態水是碳生命形式在其表面存在的不可或缺的屬性,為了讓液態水存在,這顆行星必須離它的恆星足夠近,甚至比我們的行星還要近得多。我們知道,紅矮星比太陽冷得多,因此,在強大的引力作用下,這顆行星不會繞著它的軸旋轉,而是總是朝著它的主恆星的一側旋轉。因此,它將無法呈現晝夜變化或季節變化。

以前人們認為,圍繞紅矮星旋轉的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形式,因為行星的一半會讓大氣凍結,另一半會讓大氣蒸發。

但是,英國氣象局(英國國家氣象局)的科學家利用地球上的天氣模型表明,液態水可以存在於一顆不圍繞地軸旋轉、位於紅矮星附近的行星上。

奧蕾莉亞黑暗的那一半沒有亮度,溫度也不可能升到零度以上,這些都是非常不利於生命存在的條件。根據氣象模型,被照亮的那一半有一個永久的巨大氣旋,颶風和暴雨不停地發生。不過,有可能在黑暗和風暴之間存在一個氣候更溫暖和穩定的地區,在這裡,根據科學家的說法,生命是非常可能存在的。

在暴雨區形成的河流,會向這個方向流動,所以有大量的水庫。這裡會出現什麼樣的生命形式?

如果我們假設奧蕾莉亞的大致年齡是50億年,那麼它可能是以下幾種生命形式的家園。其中最主要的是刺扇,這些奇怪的生物看起來像植物,但它們實際上是會捕捉陽光的動物。他們正在為太陽下的一個地方而戰,那就是紅矮星。它們的行星不能旋轉,所以它們自己移動尋找更好的位置。刺扇的高度可達10米,它們的翅膀向太陽伸展,以獲得產生糖的能量,它們那設計簡單的心臟通過身體運輸營養。你不相信他們能嗎?想想地球上類似的生命形式:珊瑚、水母和一些貝類。它們也利用其他的生命形式生活;它們的俘虜進行光合作用並產生必要的能量,這就是所謂的共生。

據世界頂尖生物學家和生物力學專家稱,奧蕾莉亞的生命將取決於刺扇。但是還有其他的生命形式,例如,狗牙根屬(Cynodon)的物種是地球上最大的掠食者,它們能長到4.5米高,和一頭水牛一樣重。狗牙根屬物種在身體結構上與動物完全相似。

參與該項目的科學家們認為,「奧蕾莉亞」生物很可能遵循與地球生物相似的生物學規律。因此,奧氏生命體有五種感官和相應的器官是合乎邏輯的:眼睛、耳朵、鼻子、皮膚和味覺傳感器,所有這些器官都必須位於身體的前部,因為環境是由動物從前部感知的。這些生物擁有儘可能靠近傳感器的大腦或某種類型的計算中心也是很常見的,長脖子能讓身體保持靜止,而身體的這一部分會移動去尋找獵物。腸道佔據了很多空間,但它們必須被包含在一個穩定的位置,比如腳。腿也必須足夠長才能快速追趕獵物。

地球上的生物也選擇了同樣的適應方式。遊泳或移動的方式並不多,在數百萬年的過程中,生物也採用了類似的移動方式。據科學家說,在其他行星上可能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同樣的進化過程也能在奧蕾莉亞創造生命形式。

一些主要專家研究的第二個假設對象是藍月亮,它是一顆虛構的類木行星的天然衛星,幾乎完全被水覆蓋,大氣密度非常大。這些條件使科學家們能夠提出,在這顆衛星上存在著與鯨魚大小相當的飛行生物。

藍月亮的大小應該與地球相當,但根據模型,它的表面大氣壓力是地球的三倍。它與月球相關的一個特徵是沒有極地冰蓋,稠密的大氣和海洋表面減少了溫度的波動。

從理論上講,大氣中過量的氧氣會導致翼展達到10米的飛行鯨的肌肉力量增加,數十億的浮遊藻類和苔蘚漂浮在這片「空氣」中,它們是飛行鯨的食物來源。

無碳的生命形式

這個星球上的大多數生命形式由碳、氧、磷和硫組成,但在2010年,科學家們發現了不需要氧的生物體。

根據另一種生物化學方法,最有可能扮演構建結構原子角色的候選者是矽,它的性質類似於碳,但是矽原子有更大的質量和半徑,它們以更複雜的方式形成雙或三共價鍵,這可能會阻止生物聚合物(包括生物體的聚合物)的形成。儘管關於外星非碳生命存在的主要假設是基於矽,但這種生命的種類可能比碳生命少得多。這是因為矽化合物可能沒有碳化合物那麼多樣化,但如果是這樣,那麼矽生命形式可能與我們熟悉的生命形式非常不同,因此我們幾乎沒有機會去推測「矽」外星生命形式可能是什麼樣子。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learning- Tycho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翻譯:天文志願文章組- Tycho

審核:天文志願文章組-

終審:天文志願文章組-PN結

排版:天文志願文章組-零度星系

美觀:天文志願文章組-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原文來自:https://www.learning-mind.com/this-is-what-potential-alien-life-might-look-like/

(必須保留原文連結!!,請自行插入原文連結)

本文由天文志願文章組- Tycho翻譯自learning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運營者刪除。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海涵以及歡迎斧正。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天文在線

本文由天文在線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獲取更多天文和天象信息,請長按二維碼掃描並關注我們

浩瀚宇宙無限寬廣 穹蒼之美盡收眼底

相關焦點

  • 地球之外到底有什麼?關於外星生命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Space.com通過電子郵件採訪了Wall,討論了這本書、以及我們將在什麼時候首次看到外星生命、他會如何為推測性的問題帶來具體、科學的答案等。你為什麼決定寫這本書?Wall: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時代。對外星生命的研究已經從科學邊緣變成了科學主流,而由SpaceX和Blue Origin等公司領導的私人太空飛行革命讓我們有可能認真地考慮移居火星和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
  • 地球之外有沒有外星人?外星有生命存在嗎?
    人類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仰望並觀測星空,思考人類的起源,探索地球以外的世界。那麼,地球之外有多大,外星有生命存在嗎?我們通過什麼方法來尋找地外生命呢?人類探索星空的歷程自從我們人類出現在這個星球之上,我們一直在追問著三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是誰?我們從什麼地方來?我們要到什麼地方去?
  • 有科學家懷疑,在太陽系之內或存在外星生命,就在木衛二上
    在這茫茫之中,人類一直都在試圖尋找到與之一樣的高級文明。但是長達兩個世紀的尋找之中,人們還沒有找到一個外星文明。雖然說人類並沒有真正的找到了什麼外星文明,但人類科學家還是在宇宙之中找到了一些能夠證明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
  • 科學家堅稱:外星文明早在2017年曾經過太陽系
    宇宙中是否存在某種形式的外星文明?如果有,它們是否已經發現了我們? 根據哈佛大學一位科學家的說法,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宇宙中存在著某種形式的外星文明,它們不僅已經發現了太陽系中存在著生命,而且已經在2017年的時候到訪過我們的太陽系。
  • 5億年前,太陽系曾發生過星系戰爭?
    經過數百年的觀察探索,地球周邊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好奇,宇宙深處那抹璀璨深深地吸引著人類的目光。例如太陽系幾個氣態行星,在某些情況下顯示被擾動過的特徵,一些科學家懷疑太陽系中可能還有隱藏的行星沒有被發現。
  • 如何尋找外星生命適居帶:黑洞孕育新宇宙
    5月15日消息,據《探索》雜誌報導,很多最新發現都指向「適居帶」,認為在那裡可能會找到外星生命。1976年美國海盜1號(viking 1)飛船在火星上降落,它並沒發現可支持「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明顯的生物活性跡象,而且海盜1號發回地球的照片,展示了一個荒涼、寒冷的世界。
  • 四季皆有,你這次真的有外星生命嗎
    現在我們的航空技術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航天科技產品被送到太空去探索地球之外的新生活環境或新生命!之前,美國宇航局是最強大的人類航天機構,他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為全人類的太空探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現在人類科技已經在我們地球周圍的宇宙中發現了近1000個顆衛星!
  • 外星生命就存在於地球之外,但我們的理論正在讓我們遠離他們
    別的星球上的生命跡象和我們以往所認知的有很大的不同,以至於我們可能辨認不出來任何他們留下的生物特徵。近幾年關於什麼是生物特徵,哪些行星可能適合居住,以及進一步的轉變是不可避免的這些理論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我們真正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用我們現在的理論知識去解釋一些數據,而不是依靠那些未來的想法。這對於那些參與尋找外星生命的人來說是一個大問題。
  • 為什麼找不到外星文明?黑暗森林法則外,還有一個更害怕的理論
    對於外星文明的探討,相信很多朋友都參與過。我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有關外星人,外星文明的各種研究探索話題。人類是智慧生命,形成了人類文明,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好奇,宇宙中其他的智慧生命長得是什麼樣子?他們的文明形式又是如何?可能有人會說了,難道這個宇宙中必須要有外星文明,有沒有可能只有人類這一個文明?
  • 歐羅巴,太陽系內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我們可能並不孤單
    如果有,我們可能最快在2025年有答案,目前太陽系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體是木衛二,也就是歐羅巴。然而,與地球內部不同,歐羅巴的巖石內部被一層厚度為80-170公裡的水或者冰覆蓋,歐羅巴的水量是地球的兩倍,伽利略號還發現了歐羅巴的磁極點每五小時就會移動一次,呈現規律性,這也是歐羅巴表面下有海洋的最有利的證據,按照人類目前的認知,海洋是誕生生命的最佳場所,沒有海洋就沒有現在地球的生命,這也是讓眾多科學家興奮的地方,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歐羅巴是太陽系內最有可能有外星生命的地方2013年
  • 太陽系屬於銀河系,銀河系又屬於什麼天體?帶你走進宇宙星河長城
    我們的地球是屬於太陽系的已一部分,而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小小的一部分,但是你有想過宇宙之大,我們的銀河系又屬於什麼天體系統嗎?今天小星就帶大家走進比銀河系更大的天體系統,帶你領略宇宙星河長城的雄偉壯麗。是否有人和我一樣想過,銀河系的上面、下面和旁邊都有什麼?答案就是宇宙太大,宇宙的中心不明確,所以所謂的上面和下面只是人的主觀意識的認識,所以不存在所以的方向。銀河系跟我們的太陽系類似,銀河系作為星系中體積較為大者,旁邊有很多小的星系在圍繞著銀河系公轉。比如較為著名的大小麥哲倫星系,這兩個小星系能在南半球晴朗的星空下看得清清楚楚。
  • 此星球的海洋或已存在40多億年,外星生命會被發現麼?
    太陽系內每個行星的公轉周期並不一致,有的長有的短。我們的地球繞行太陽一圈的時間為一年,可能有人會覺得很久。然而,同為太陽系內的一顆星球自從被人類發現之日起,至今都尚未繞太陽運行過一圈,此星球即為人類既熟悉又陌生的冥王星,它曾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一員,後來被天文學家排除出去了。
  • 外星生命可能一直隱藏在月球或火星等巖石物體的最深處
    外星生命隱藏在月球或火星深處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阿維·勒布呼籲科學界我們不僅要從浩瀚的可觀測宇宙中尋找神秘無線電信號來源,還必須鎖定外星人傳送給人類的外星信號。在新的美國科學人文章當中,阿維·勒布認為若要尋找外星智慧,我們探索的方式應該把重點放在無線電和雷射掃描外星的信號上,這位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從來不會刻意迴避討論關於外星生命的話題。
  • 外星文明會在哪個角落?不用找了,人類可能是銀河系唯一的文明
    科學的力量讓我們不斷認知這個世界,並且在上個世界中葉走出了地球,看到了浩瀚的宇宙。 唯有當我們真正離開地球時,我們才知道宇宙是多麼廣闊,地球是多少渺小。地球所在的星系是一個直徑只有2光年左右的太陽系,這是一個恆星系,而像這樣的恆星系在銀河系中大約有數千億個。
  • 宇宙中或許充滿了生命,只是「人類思維」束縛了我們的眼睛
    當人類涉足太空的時候,就對浩瀚宇宙充滿了好奇心,對於人類是否是唯一的智慧文明也同樣有著種種猜測,地外文明一直都是探索宇宙繞不開的話題之一,許多國家都有著相應的太空探索計劃,而第一站就是太陽系內的眾多行星。
  • 太陽系早期有三個地球,另外兩顆哪去了?答案讓人害怕
    [寫在前面:這篇文章主要是科普,適當帶貨,不喜勿噴,謝謝,願你善良]138億年前,一個熱「點」劇烈爆炸。沒有聲音,沒有光,只有一鍋粥一樣的暗量子態,和我們平日裡看到聽到的鞭炮爆炸有著本質的不同。爆炸後,爆炸產生的空間開始向外迅速膨脹,同時各種基本粒子開始陸續出現。
  • 人類多久才能聯繫上外星人?西媒:1500年
    為什麼人類沒有得到過任何有關這類文明存在的證據?文章稱,科學界越了解宇宙,這些疑問似乎就越缺乏合理性。索洛莫尼德斯在其文章開篇指出,「這篇文章試圖利用一個被廣泛認可,但卻了解得並不充分的事實來驗證費米悖論,那就是銀河系是廣闊的」。事實上,銀河系的體積大約為65.4億立方光年。但是,並非所有科學家都認同索洛莫尼德斯的理論。
  • 宇宙深處的神秘電波來自哪裡?真的是外星文明向人類「打招呼」?
    也許再過百年它就能夠實現,也有可能再過上千年也無法實現,如果沒有可控核聚變,是否我們就無法尋找外星文明?當然也不是。通過探測飛船尋找外星文明,以人類目前的科技基本是沒有希望的,所以科學家也基本放棄了這個方法。而是採用另外一種成功率可能較高的方法,那就是通過射電望遠鏡搜尋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信號。
  • 宇宙最頂級的文明是什麼樣的?我們人類應該怎麼辦?
    討論的問題沒有任何意義,就好比螞蟻在討論人類,那些外星文明再強大,再厲害和我們地球人類毛關係都沒有,只要他們不來攻擊我們就行了,對我們地球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強大,我們是否有能力自保,是否能在這宇宙中持續發展和生存下去。這就好比人類的財富一樣,這世界上財富也是分等級的,看人家馬雲,馬化騰這麼富有,對我們本人來說有毛用,人家再有錢是人家的,你有拿不到。
  • 木衛二上疑似有深度達100公裡的海洋,難道外星生命一直近在眼前
    太陽系內存在著很多顆的行星和天然的衛星,這些星球中僅僅只有一顆星球孕育了生命。那便是我們人類所居住的地球,不過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提升,人類已經不再滿足於只居住在地球上了,人類渴望尋找到外星生命,渴望和外星人交流,也渴望能夠去到遙遠的,太陽系之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