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推拿O2O平臺「宜生到家」對外宣稱完成5000萬A輪融資,打響了今年上門推拿O2O大戰的第一槍。
近兩年健康服務類020產品層出不窮,推拿O2O經歷了過去一年瘋狂爆炸式的增長,下半年在遭遇資本寒冬後迅速進入調整期。沒有融到資的企業開始萎縮、被併購、倒閉;融到資金的企業開始探索更具競爭力的商業模式。
盈利模式是關鍵
對於目前仍處在初創階段的上門推拿服務,其產業O2O模式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用戶培養問題。
O2O對傳統行業的滲透,打車類應用當屬早期的典型代表。隨後,各個領域的O2O應用猶如雨後春筍,家政、美甲、上門廚師等O2O應用爭相出現,它們撕開行業面紗,搶佔市場份額。
然而,即便是較早涉足O2O領域的滴滴打車也用了將近3年時間才成功幫助用戶培養出了手機打車的習慣。而對於目前仍處在初創階段的上門推拿服務,其產業O2O模式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用戶培養問題。
而且,中醫推拿屬於相對更私人化的產品,上門服務也使得更多消費者對於安全問題心存疑慮,技師的手法是否專業?價格與傳統門店相比是否更便宜?平臺能否持續地給予高價補貼?這些都是消費者所關心的問題。
中國商報記者最近試用了「宜生到家」的產品,一款名為「肩周炎調理」1小時的按摩套餐,其網上售價為158元,在享受了首單減免68元的優惠之後,最終僅需支付90元便可足不出戶地享受1小時專業技師的上門服務。
然而,前期靠大量補貼搶佔市場份額的方式恐怕難以成為企業成功盈利的商業模式,作為前車之鑑的滴滴跟快的便是最好的例子。換句話來說,如果目前上門推拿企業不靠「燒錢」進行補貼,其在價格上恐怕很難形成優勢。
「健康產業O2O在業內一直以燒錢著稱,為了增加用戶流量,各類上門應用不停地拼促銷搞折扣,但這些並不能支撐企業的長久發展。」同樣涉足推拿O2O的功夫熊高級公關經理高裕虹表示。
脈度理療創始人郭旭也認為,多數網際網路公司重視線上炒作和宣傳,但是線下專業方面的服務卻不盡人意。
在至關重要的盈利模式探索上,功夫熊方面表示,未來可能會以抽取佣金或提供廣告位的方式取得盈利,也可能會與廠商合作開發推拿服務的周邊產品,並通過銷售保健養生產品等方式獲取銷售分成。
談到行業競爭優勢,宜生到家新媒體總監滕敏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在整體大背景下,真正做好服務,嚴格把握品控才能真正擺脫單純靠打折促銷來增加流量的困局。目前宜生到家還在探索除中醫推拿之外的母嬰護理以及個性化健康訂製服務產品,希望以網際網路+大健康為切入點,最終搭建起一個完善的私人健康管理平臺來。」
巨頭間的資本大戰
根植於產品、服務、客戶,方能成為其商業模式的核心。
在經歷過第一次資本寒冬的洗禮與市場的檢驗之後,推拿O2O領域目前尚存的仍有功夫熊、點到、點妙手、熊貓拿拿、宜生到家、推推熊、華佗駕到等少數平臺,然而這場推拿O2O領域的大戰隨著百度、騰訊等巨頭的加入而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點到於2014年10月獲得了來自高榕資本合伙人張震、58同城CEO姚勁波等人的千萬元天使投資,同時於去年4月獲得了由58到家和盈動投資領投的500萬美金,並接入了58到家平臺,由58到家給予點到導流。點到背後是58到家,而58到家背後則是騰訊。
而宜生到家背靠的則是百度,百度之前宣稱與宜生到家進行獨家合作,稱看中了其龐大的線下服務和供應端能力。宜生到家CEO於飛除了擁有十幾年的傳統按摩領域的從業經驗外,據悉,其出身於搜狐系,早先有著豐富的網際網路從業經驗。宜生到家目前擁有600多名高質量的推拿師,並且在全國擁有800多家線下門店。
與點到、宜生到家屬於同一梯隊的功夫熊開始著急了。功夫熊當初成立兩個月後就拿到了險峰華興等投資機構的數百萬元天使投資,隨後一個月內又再次獲得了祥峰投資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正是這兩輪快速的融資讓功夫熊迅速跑到了上門推拿的前列,並開始瘋狂擴張和收購。從2015年5月到7月,功夫熊通過四輪投資連續收購了推推邦、松明屋、點秋香、熊貓家和美美雅5家上門推拿平臺,然而,這幾輪併購也讓功夫熊帳面上的資金變得緊張起來。
業內人士認為,說到底,推拿按摩是一個十分注重顧客體驗感的O2O領域,其擴張速度不宜過快,否則服務的品控就會出現問題,就會出現去年的某平臺陷入討薪風波、B輪融資失敗、技師跑單、顧客黏性差等現象。
值得反思的是,O2O企業一定要前期砸錢佔領市場,後期才考慮盈利嗎?恐怕真正根植於產品、服務、客戶,方能成為其商業模式的核心。
即便O2O的出現會給傳統服務業帶來衝擊,但其作用更多像是對傳統商業的補充,而非全盤替代。就像現在的滴滴、快的與傳統的計程車服務一樣,是一定程度上的相互補充、相互競爭關係。而對於推拿按摩O2O企業來說,補貼大戰終將會淡出人們的視線,更多的比拼將在服務質量方面展開。
分析人士指出,推拿按摩O2O企業需塑造產品的差異化,探索出企業、用戶、技師三贏的商業模型,形成品牌優勢,才能在不依靠外來資本的支持下,確保不失去用戶和技師資源。刷單、高補貼、價格戰這些O2O企業的慣用招式終將成為過去。
據業內人士推測,功夫熊有可能會趁機攀上阿里巴巴,但目前仍不好說。可以確定的是,上門推拿O2O隨著巨頭們的介入,新一輪洗牌即將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