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維兵。廣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 實習生吳梓昊攝
大洋網訊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在企業創新體驗中心,陳列著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廣州潔特生物過濾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樂源數位技術有限公司、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產品。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了解企業研發、銷售、出口等情況。他指出,民營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很大,前途不可限量。黨中央一直重視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一點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企業,我們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來自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下稱明珞)董事長姚維兵直言至今仍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在匯報發言中,姚維兵介紹了企業的智能製造理念、創新想法和科研成果,例如目前明珞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300餘項,其中國內外發明專利98項,有多項革命性的核心技術為全球首創,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實現數位化工廠虛擬製造與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應用落地的智能製造企業。
「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備受鼓舞」
「在聽取各中小企業代表的發言後,總書記肯定了我們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姚維兵回憶說,隨後總書記針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發表了重要講話。「他的講話讓我備受鼓舞,我會牢記總書記的囑咐,堅定走在自主創新道路上,力爭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
「正是堅持自主創新,聚焦核心業務,我們的企業才能穩步發展,在國際競爭嶄露頭角。」姚維兵說,總書記關於創新創造創業和發展核心業務的講話讓他很有感觸。他表示,明珞在建立之初,就十分注重創新研發投入,去年的研發投入佔整個銷售總收入的11%,過去10年年均研發投入佔比10%。
「今年是我們創業的第10個年頭,從默默無聞到在國際汽車裝備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在十周年這個節點得到總書記的接見,讓我們感到十分振奮。」姚維兵說。
十年奮鬥,猶記初心。姚維兵說,今天的一切起源於他懷揣的「中國汽車裝備夢」。2007年,姚維兵從一家工作了5年的大型合資企業辭職,下定決心創新創業,希望做出可以媲美進口的多車型共線柔性總拼系統。該系統是汽車車身生產線中最核心的關鍵設備系統。當時,由於該系統研發投資特別大,動輒上千萬元,在國內仍處於空白狀態。
辭職後的姚維兵就拿著15萬元開始了他的熱血創新夢。他一邊接著小的業務訂單,一邊帶著團隊對世界各國、各主要廠家的柔性總拼技術進行調查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姚維兵的團隊曾被業內人士稱為「瘋子」,「還不會走,就非要跑,遲早摔跤。」
可姚維兵深信團隊的研發能力。從2008年到2009年,團隊憑藉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精神,做出了首份全球多車型共線柔性總拼系統的研究報告。2011年,他等到了第一筆融資機會,下定決心全力研發一個「比最好再好一點」的柔性總拼系統,並在2015年開始推進國際化戰略。
姚維兵介紹,如今明珞主要從事汽車車身智能生產線的規劃、設計、製造和運維服務,與KUKA、ABB等國際知名公司相比,雖然在規模上暫時還有差距,但聚焦革命性的產品創新與高效的生產方式創新,在技術水平方面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目前已擁有國內外發明專利98項,服務奔馳、寶馬、特斯拉等汽車品牌,2018年在歐美等海外市場銷售逾6億元人民幣,佔比超過50%。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葉碧君、何瑞琪、侯翔宇(署名除外)
攻關稀缺技術 贏得特斯拉青睞
飛行焊接是雷射應用上最先進的一種技術,世界上只有少數公司掌握,焊接效率為傳統焊接的30多倍。在明珞的實驗室內,飛行焊接正在測試中。幾年前,這一技術還不被我國設備商掌握。
「2012年的時候,中國設備商做不了雷射焊接,因為沒有掌握技術,所有的汽車雷射焊接只有外資設備廠商可以做。」姚維兵表示。
那一年,明珞拿到了第二輪的資本投資。這筆錢的其中一個重要用途,就是建立中國第一個車身雷射焊接研究應用中心,對各種雷射的焊接工藝進行研究。雷射設備慢慢打開市場,大眾、奔馳、標緻雪鐵龍、吉利等客戶紛紛前來採購。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姚維兵告訴記者,2016年,一個具有機遇性的挑戰來到他面前。
當時,美國特斯拉需要採購Model3車型的量產生產線,有條生產線只能用雷射設備焊接,但是由於零件設計變更,導致工程延期了。此時,距離開始生產的時間只剩5個月。特斯拉找遍全球主流的幾家設備供應商,都說時間來不及了。後來特斯拉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打電話來問,姚維兵和雷射焊接團隊一口應戰。之後便是沒日沒夜的溝通、開會、做方案、準備打樣生產的臨時設備等。
一周後的凌晨3時,在中國廣州,明珞雷射實驗室燈火通明。地球另一邊的美國底特律正是上班時間,姚維兵與特斯拉客戶一起盯著屏幕,看著中國實驗室打樣試生產。很快樣品完工,寄送到美國,檢驗合格!
「事實證明,他們選擇明珞是對的。當時特斯拉採購了其他5個全球一流供應商的生產線。我們的效率最快。我們比其他公司晚四個月拿下訂單,卻只比其他公司晚1個月設備到現場。我們只花了一個月,雷射生產線就可以生產了。對於特斯拉這樣的企業,他們需要的設備不僅好,更希望快,這方面明珞有絕對的優勢」。
世界首創「工具機化」機器人生產線
在明珞的研發測試車間,有世界首創的「工具機化」機器人生產線。
以前一條汽車零部件生產線,設備製造完成後編程/調試到落地達產,需要6-9個月,明珞現在把這個過程縮短成10天,其中控制程序是幾分鐘自動配置生成,而且更規範和可靠,可以實現百萬次無故障,還有大數據技術支持保駕護航。
「廠家花同樣的錢可以提高10%~15%的效率。」姚維兵說,這也是明珞全球首創,成為公司業務快速增長的核心競爭力。他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目標是實現小批量低成本柔性智能定製化生產,我們要做先行者。我們在全球首次實現非標工裝設備流水線式生產,提高生產效率5倍以上,這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早期落地。這意味著,以後定製將不再高價,成本將大幅下降。」
據介紹,以前非標設備沒有生產線,所有的零部件像擺地攤一樣擺放在現場,慢慢裝配起來,平均一臺工裝設備需要200個小時才能做完。而將來,在明珞的智能柔性生產線上,這一過程只需要35個小時就能做完。2015年,明珞開始對非標工裝設備柔性流水線式生產做研發,2017年建立生產線,預計2019年正式量產,未來年產非標工裝10萬臺,非標工裝產值目標100個億。
企業簡介
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目前主要從事汽車車身智能生產線的規劃、設計、製造和運維服務,10年間發展為一家能與KUKA、ABB、Comau等國際企業競爭的智能製造企業,擁有國內/國際發明專利98項,實現數位化工廠虛擬製造與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應用落地,服務對象包括奔馳、寶馬、特斯拉等高端客戶。
目前,企業的創新成果包括全球首創基於人工智慧技術進行生產線、設備及程序自動化設計,提升設計效率50倍以上; 建立了全球第一條非標工裝設備智能柔性裝配線,提升組裝效率5倍以上;目前能夠部分實現低成本柔性智能定製的「工業4.0」生產模式等等。
今年,企業在歐美等海外市場銷售逾6億元人民幣,佔比超過50%。未來,企業希望繼續聚焦在行業細分領域,通過一系列革命性創新,佔據3000億元細分市場的30%以上,實現千億級營收規模。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耿旭靜
更多報導:
廣東樂源數位技術有限公司CEO樂六平:雖是中小企業也能大有可為
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辦助理吳成玲:信心更加堅定 繼續認真做事
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振:全部核心部件都是自己研發
廣州潔特生物過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建華:走出中國道路,參與全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