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王不易 物質生活參考
作者:王不易
來源:物質生活參考(ID:wzshck)
提到寵物,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貓狗。而實際上,除貓狗之外,蛇、蜥蜴、龜、羊駝等許多「異寵」正在進入城市人的生活。《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城鎮養寵用戶達7355萬,其中,爬行類有1426.87萬,嚙齒類有1272.4萬。
2019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突破2000億,2018年,貓狗單只年消費金額已突破5000元。據《2018寵物消費趨勢報告》,鳥類/昆蟲用品的銷售金額同比增幅達179%,倉鼠、爬寵、兔子用品的增幅達90%。
很多人將寵物生意稱作「孤獨經濟」,城市的鋼筋水泥隔絕了人與人,寵物是緩和孤獨的良藥。年年遞增的消費數據證明,人們願意為寵物買單。
將錢花在貓狗身上尚能被理解,畢竟貓狗起到了陪伴與安撫情緒的作用,但隨著「異寵風」的漸漸盛行,那些異寵愛好者常處在不被理解的邊緣。
所謂「異寵」,目前國內包括這幾類:
爬行類:龜、蛇、蜥蜴等。
兩棲類:蛙類、蟾蜍等。
嚙齒類:倉鼠類、龍貓等。
小型哺乳動物:狐、刺蝟等。
昆蟲類:甲蟲類、螞蟻、蝶等。
節肢動物:蜘蛛、蠍等。
甲殼類:陸生寄居蟹、水晶蝦等。
軟體動物:蝸牛、水母等。
這是一個外行人絕對難以理解的世界。花錢養一個沒有回應的寵物,到底圖什麼?
01.
Joyce是一名寵物視頻博主,她養著5隻倉鼠、沙鼠、蜜袋鼬。
隨手打開一個她的視頻,你都會看到她在有條不紊地為小鼠們準備食物:天然熊糧、沙鼠糧、倉鼠糧、小黑瓜子、侏搙糧、什錦蔬菜乾、關節護理丸、磨牙草棍、蔬菜小餅、水果奶酪粒……不同品種的小鼠吃的克數不同、品種不同,配糧需謹慎。這還不包括五花八門的零食,偶爾給小鼠們做的輔食、大力丸、甜品等。
在一個視頻裡,Joyce準備了絨布袋、餵奶器、奶粉、溫開水、暖寶寶、小毛巾、外出包(有透氣孔),只為了接一隻蜜袋鼬寶寶回家。
Joyce是一位6歲小朋友的母親,她的生活被分為兩大塊:照顧孩子和照顧小鼠。這兩件事之間有著共通點:無論是飲食還是生活起居方面的照顧,都需要極致的耐心和細心。那些在外人看來相當繁瑣的餵養手續,她卻甘之如飴。
Joyce有一個小本,整整齊齊地記錄著著每一隻小鼠的重量,就像她拍視頻的工作檯一樣整齊——那上面擺著N個收納盒,裝著小鼠們的食糧。
她的精緻養鼠,吸引了許多粉絲,在抖音上,她的粉絲數達到了204萬。有人留言問它倉鼠拉肚子怎麼辦、耳後掉毛怎麼辦,有人留言說,強迫症最喜歡看你配糧,很解壓。甚至有人每天守著更新,就為了聽她敲食具、開關收納盒的聲音。
小七是Joyce的粉絲,自從關注Joyce後,便開始了「雲養鼠」的歷程。每天睡覺前,小七都要看一遍Joyce的視頻,配糧、做甜品、小鼠吃東西,很奇妙地令工作了一天的她感到輕鬆。
倉鼠這種寵物,最初在花鳥市場、路邊小攤極為盛行。可因為售價低、壽命短,倉鼠在很長時間裡只被當作玩物,而未被當作寵物。Joyce對「物質生活」說,花鳥市場的倉鼠,經常無限制繁殖,品質很差,買回去沒多久就會死掉。很多人都認為,餵倉鼠吃菜葉子是正確的,而正是這導致倉鼠拉稀致死。
最近幾年,認真養鼠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圈子的人也越來越專業,如果買鼠,他們會選擇比較熟悉的鼠友或養殖戶。小鼠的單價,通常在一百到五百元不等,品質好的也可能兩三千,但總體上比貓狗的入門價要低。
Joyce並不認為養鼠是一件「敗家」的事,以她的飼養標準,她算了一筆帳:墊料冬季每月一兩百元、夏季每月三四百元,寵物糧每月三四百元,一年約莫五六千塊錢上下,而籠子、食盆、收納盒、稱量勺這些是一次性購入的,投入三四千元,可以用很久。與養貓狗比起來,不相上下。
養鼠比貓狗也更省心,不用陪不用遛,定期餵食、打掃就好。看著它吃東西、睡覺、撒嬌,很治癒。對於過敏又想養寵物的人而言,養鼠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02.
如果說養毛茸茸、可愛的倉鼠還能獲得外界的理解,那麼爬寵飼養者就是真正的孤獨者了。所謂爬寵,是指以兩棲爬行類動物為主的新奇寵物。包括蜥蜴與蛇類、蛙類與蟾蜍、龜、鱷、蜘蛛、甲蟲等。
上知乎搜「爬寵」,有許多提問是不友好的:養爬寵的人是心理變態嗎?為什麼會有人喜歡養那些冷血動物?養爬寵的人就像是明星粉絲中的腦殘粉……
爬寵文化在國外已流行近百年,據2013-2014年的一項報告顯示,有560萬美國家庭擁有至少一隻爬寵,但在中國始終是個小眾文化,市場小,氛圍弱。因為爬寵的特殊性,養爬通常不為人所理解,甚至會遭到「朋友圈封殺」。而愈小眾,愈抱團。有一個爬寵公號,每一篇文章下,都會寫上四個字:國爬加油。
說起來,養爬在中國也算是有歷史淵源的,譬如養龜鎮宅、鬥蛐蛐養蟈蟈。但如今,爬寵界養殖的大多為國外品種。
養爬寵被公認為是一件氪金的事,如果養得好的話。
首先是一不留神就可能規模化了。譬如謝霆鋒,他家最多的時候養過三十幾隻烏龜和5條蜥蜴,他還和一隻烏龜拍過唱片封面。這隻烏龜後來走失,他懸賞十萬元尋回。
爬寵的特點是:品種多、花紋多,就像年輕人愛好收集盲盒,收集爬寵也有種拆箱的快感。結果就是,越養越多,尤其是昆蟲類。
新浪「新青年特別策劃」曾採訪過一名90後爬寵愛好者,入圈十年,養了上萬隻蜘蛛、蠍子、蜈蚣、蜥蜴……它們被放在透明盒子裡,疊放在一起。
這樣的規模在骨灰級爬寵愛好者看來並不算誇張,有的甚至專門租半地下室來放置爬寵,被他們稱作「爬房」。「爬房」常年開著空調,將溫度穩定在25℃-28℃,因為爬寵比較敏感。由此而產生的電費每個月得1000左右。
不過,這個程度的痴迷者基本走的是「以爬養爬」的路子——成為養殖戶,他們有的開了淘寶店,有的在圈內賣,賺得的資金再培育下一批爬寵。爬寵養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基因變異、花紋選育,都需要紮實的專業知識。
氪金的另一方面是造景。普通的爬蟲生態箱售價為500-800元不等,但如果要布置「精美」,讓寵物有個良好的環境,缸體、噴淋系統、蕨類植物、稀有花草等這些加起來,差不多要一萬元,這還是保守價。有的單一個缸體就能賣到近8萬元。造景做到極致,爬寵與景一起就變成了可供欣賞的藝術品。
再加上食物、照明燈具、藥品、加溫墊、玩具、喝水器、攀爬臺、溫溼表等,養爬寵的前期投入十分可觀。一家叫「爬行天下」網店,專賣爬蟲周邊,2008年營收100多萬元,2013年營收1000萬元,純利約300萬。
03.
除了以上兩大類異寵,最近幾年,總有網紅異寵輪番出世,譬如長毛兔、小香豬、羊駝、迷你刺蝟、柯爾鴨等,佔領社交網絡話題榜。隨之而來的是以這些異寵為主題的咖啡館、書吧等相繼開張,其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了傳統的貓咖,一條若隱若現的產業鏈正在形成。
王思聰是這波異寵風潮的引領者。他養了1隻龍貓、2隻羊駝、2隻柯爾鴨、1隻鸚鵡。王思聰買柯爾鴨時還上了新聞,因為這個品種的鴨子每隻售價在5000至10000元,思聰買了之後,某購物網站立刻跟進,每隻售價為15000元。
若再加上1隻柯基、1隻布偶貓、兩隻加菲貓、哈士奇「王可可」,「思聰動物園」可正式開業了。
我們可以粗算一下「思聰動物園」的動物價值:龍貓5000+羊駝15萬+柯爾鴨2萬+布偶貓(賽級)20萬+加菲貓2萬+鸚鵡 5000+柯基5000,保守估計40.5萬。據說「王可可」是只流浪,所以不算在內,但「王可可」住別墅、坐專機,走丟後思聰懸賞100萬,已經證明了它的地位不是其他寵物能動搖的。
除了思聰,許多明星也趕上這波風潮。宋茜和井柏然就養了小香豬,羅志祥也養過一隻迷你豬,不過在小香豬風潮興起時,他的迷你豬已經變成了一隻兩百多斤的大豬,只能養在屋頂上。
看起來,養異寵和經濟實力是成正比的。而異寵的風靡程度,也與地區經濟發展夜成正相關。譬如爬寵文化最流行的城市前三名是:廣東、北京、上海。
異寵文化為什麼在城市崛起?
除了跟風及城市接受度高,亞洲爬寵熱的起源日本或許給出了答案:城市人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照顧大、中型動物,而且高層公寓限制貓、狗等動物的進出。2007年,日本「甲蟲熱」的時候,一隻熱帶進口甲蟲可賣到350美元。
中國城市人如今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沒時間,孤獨,租房者不方便養大、中型動物。和習慣了「雲養小鼠」的小七一樣,大部分選擇異寵的城市人,所追求的其實是情緒按摩。
寵物所起的作用是陪伴、減壓,異寵也一樣。
參考資料:
[1].《養一隻爬寵的秘密》,作者:李夢石,北大青年。
[2].《我和我的一萬隻爬寵》,講述:王詩涵,編輯:蘆葦。
[3].《「我們是全國第一個正規爬寵社團」》,作者:陳陽陽,澎湃。
[4].《揭秘網絡異寵產業:獨角仙賣得好 網店一月賣700隻》,成都商報。
[5].《異寵族:我們愛怪物》,作者:胡雅君。
*圖片系截圖或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