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器官移植醫療機構全國最多 移植技術繼續領先

2021-01-10 金羊網

廣東器官移植醫療機構全國最多 移植技術繼續領先

金羊網  作者:林清清、劉璐、郝黎、張藍溪  2020-12-20

器官移植代表著高精尖的醫療技術,是醫療和人文的高度結合。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權威發布

羊城晚報訊 記者林清清, 通訊員劉璐、郝黎、張藍溪報導:2020年12月18日-20日,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CIODC)在廣州召開。會上發布了《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記錄了2019年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相關數據。

肝腎移植等待者數量多

大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賀勝介紹,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已累計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超過3.3萬例,捐獻大器官超過9.3萬個。2019年,中國器官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國的器官捐贈者有何特徵?根據《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發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公民逝世後捐獻者年齡中位數為47歲,兒童捐獻者(18歲以下)佔8.20%。捐獻者以男性為主,佔比81.57%。捐獻者血型以O型為主,佔38.12%,其次為A型(28.45%)和B型(25.95%),AB型佔7.48%。32.76%為中國I類(腦死亡器官捐獻),44.35%為中國II類(心臟死亡器官捐獻),22.89%為中國III類(心-腦雙死亡器官捐獻)。

2015年至2019年,創傷和腦血管意外為逝世後器官捐獻者兩大主要死亡原因,佔所有死亡原因的86.82%。其中腦血管意外死亡的捐獻者佔比逐年上升,2019年已超過創傷成為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的主要死亡原因。

儘管我國每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PMP)已從2015年的2.01上升至2019年的4.16,但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數仍然在增加。截至2019年底,全國仍有47382人等待腎移植、4763人等待肝臟移植。心臟、肺臟分配系統於2018年10月22日啟用後,至2019年底,仍有338人等待心臟移植,89人等待肺臟移植。其中腎臟移植等待者數量中,廣東(6105人)排在首位;肝臟移植等待者數量,廣東(805人)排在第二位。

廣東移植技術繼續領先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器官移植是人類醫學發展的巨大成就,挽救了無數終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我國首部器官移植法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於2007年頒布,目前有關部門正在進行修訂,有望明年上半年能出臺。」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表示, 廣東省高度重視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器官捐獻與移植數量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截至今年11月底,廣東省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157436人,其中2020年新增登記76907人。目前廣東經國家批准開展人體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有19家,數量居全國首位。

器官移植代表著高精尖的醫療技術,是醫療和人文的高度結合。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餘學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器官移植將會是省醫的重點工作之一。省醫於12月3日成立了醫療慈善基金,不限病種年齡,貧困患者均可尋求幫扶,覆蓋患者器官移植手術需求;醫院正規劃改建一個2000平方米的移植病房,預計18個月後能投入使用。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一位器官移植醫師的沉思錄
    他所有的呼吸與思考都被醫療工作佔據,家庭關係遍布淤青,第一任妻子離他而去。他總是擔憂得太多,而睡眠卻太少,還在中年時罹患焦慮症和淋巴癌。 他第一次與恩師斯塔茲(肝移植之父)合作,就被灌輸了「相信生命」的信念。斯塔茲對每一次手術的成功都無比執著,始終會因為病人在手術中死去而怒不可遏。然而手術臺上的勝利緩和不了巴德更深層的憂鬱。
  • 廣東器官捐獻為何連續10年第一?在他們身上或能找到答案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段宇飛會上表示,一直以來,廣東高度重視器官捐獻移植工作,認真執行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健全工作機制,大力推動器官捐獻移植服務體系建設,強化科技創新和醫療安全監管,推動器官捐獻移植事業依法、規範、穩妥、有序開展。目前廣東經國家批准,開展人體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有19家,數量居全國首位,部分移植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人類器官移植簡史:從「三線縫合」法到3D生物列印
    前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了2020年版《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範》。本次印發的《管理規範》是我國開展人體肝臟、腎臟、心臟、肺臟、胰腺、小腸等六種人體器官移植技術的基本要求,取消了開展人體器官移植技術的醫療機構等級限制。同時,加強了醫療機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要求。
  • 一頭「二師兄」價值上百萬 基因豬讓異種器官移植成為可能|尋訪黑...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器官短缺一直是制約器官移植領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有大量晚期器官衰竭的患者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死亡。2005年,潘登科博士自主研發,成功培育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豬,為異種器官移植事業奠定了基礎,15年來,潘登科帶領著他的團隊精心鑽研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低免疫排斥醫用豬。
  • 貴醫附院與美國梅奧診所連線召開遠程器官移植研討會
    7月9日上午,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在該院遠程醫學中心與美國梅奧診所連線召開遠程器官移植研討會。梅奧診所Vijay Shah教授、Douglas Simonetto教授、Robert Huebert教授及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李海洋、器官移植科主任潘光輝等出席會議,貴醫附院副院長左石主持會議。
  • 器官捐獻世界第二 哪些病可以通過器官移植治療
    2月28日,2019年中國器官獲取組織大會在武漢召開。2018年我國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6302例,加上2545例親屬間移植,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PMP)達到6.8,創歷史新高;182家具備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共完成器官移植手術20201例,較2017年增加21%,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
  • 「袋鼠健康」向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捐資五百萬
    12月22日,在全國胰島移植推動會啟動儀式上,訊康信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向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捐資500萬元,並為器官捐獻志願者提供健康優享計劃服務,公司總裁李徵鋒現場報名成為了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
  • 36年前移植狒狒心臟的那個女孩,最後活了多久?異種移植能成功嗎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疾病都有了解決辦法,除了用藥物治療之外,還有一項重大的突破,那就是器官移植,器官移植是醫學上常用的治療手段,能夠幫助一些器官損壞的人重獲新生,延續生命,繼續享受生活。在進行器官移植之前,都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會挑選與之匹配的器官,進行器官移植最難的不是手術的過程,而是尋找合適的器官,因為一旦移植異種器官,很有可能會出現排異現象,會危害生命。在1984年,美國醫生便進行了一例心臟移植手術,這是一起異種移植,醫生將一顆狒狒的心臟移植到了患者體內,但這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手術。
  • CRE為移植患者帶來危害,新型藥物出擊帶來更多治療選擇
    DDI儘管發生率不高,在2%以內,但往往都是多重耐藥菌感染,臨床治療非常棘手,是我們器官移植醫生平時關注的主要話題之一。在此背景之下,我們期待能有更好的治療手段或治療藥物能徹底解決移植術後的感染及DDI問題。 創新藥物頭孢他啶/阿維巴坦上市,帶來新的希望 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對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有很好的療效。
  • 心臟移植,上海創下亞洲第一
    我國的器官移植技術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今天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源於40多年前第一代器官移植探索者的大膽嘗試——✦ 1977年10月21日,瑞金醫院為一名42歲的男性肝癌晚期患者進行了肝移植手術,拉開了我國器官移植技術發展的序幕;✦ 次年,中國首例心臟移植再次誕生在瑞金,這同時也是亞洲第一例心臟移植術。
  • 豬和狒狒的「換心」試驗成功,人類可以接受動物器官移植了?
    負責試驗的科研人員接受CNN採訪時表示,這意味著人類在異種器官移植(用手術的方法將某一種屬個體的器官或組織移植到另一種屬個體的某一部位)領域又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據美國國家器官獲取和移植網絡2018年報告,在美國,每天都有人因等不到合適的可移植器官而去世。
  • 人獸嵌合體正在孕育中: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或許可以定製器官
    儘管美國最高衛生機構出臺了資助禁令,但該國的一些研究中心還是我行我素,試圖在豬和綿羊體內培育人體組織,目標是製造可用於移植的心臟、肝臟或其他器官。在家畜體內培育器官一直受到倫理挑戰,因為這需要把人體細胞注入到動物胚胎中,會模糊物種之間的界線。
  • 轉基因豬獲FDA最新批准:可防食物過敏為人體器官移植鋪路
    醫療方面又能否大展身手?轉基因豬的「高光時刻」「今天首次批准一種動物生物技術產品既可用於食品,又可作為潛在的生物醫學用途,這是科學創新的一個巨大裡程碑。」FDA局長Stephen M。 Hahn表示。據悉,這種轉基因豬由醫療公司Revivicor「開發」,可以用於生產藥物,為移植提供器官和組織,並為肉類過敏症患者提供安全食用的肉類。
  • 2019醫學倫理學案例分析:器官移植
    2019醫學倫理學案例分析:器官移植 例題:目前我國器官移植最突出的問題是供體來源。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一位學者提出建議:鑑於目前我國計劃生育中有大月份引產的胎兒,與其讓他(她)自然死亡,不如留做器官移植(特別是腎移植)的供體;有的學者指出此舉不人道,應持慎重態度。於是,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那麼,你的看法?
  • 日本批准首個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臟器研究項目,助力移植醫療
    日本批准首個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臟器研究項目,助力移植醫療 日本政府近日批准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鼠體內培育人類胰臟的研究項目。這是日本首個申請利用動物培育人類臟器的研究項目。
  • 人類器官移植為什麼要用豬,而不用黑猩猩?看完漲知識了
    但是為什麼器官移植要用豬而不是黑猩猩的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頭骨缺失了一塊,所以當時的外科醫生就用一塊狗的頭骨通過打磨之後,移植到了士兵的頭上,之後發現他恢復的非常好,於是就有眾多醫生開始研究器官移植。
  • 明明黑猩猩與人類基因相似,器官移植為何用豬?原因與它有關!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戰勝病魔的能力越來越強。在某些重大的疾病上,我們可以通過移植器官來實現生命的延續。但器官捐獻在醫學界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雖然地球上擁有70億的人口,但是能夠捐獻器官的又能有多少呢?
  • 樹蘭(杭州)醫院完成首例心腎聯合移植手術
    周先生是一位器官捐獻者;而一個多月前,患有擴張性心肌病的郭女士千裡迢迢來杭州求醫。因為周先生的捐獻,郭女士的生命得以延續。  11月29日下午5點,樹蘭(杭州)醫院,在歷經近7小時的心腎聯合移植術後,郭女士(化名)被手術團隊推出手術室,她重獲新生。  郭女士的女兒姚婷(化名)幾度落淚,「從來沒想過我媽能接受移植,這次得救的不僅是我媽,還有我們整個家。」
  • 列印「自己」:3D列印「照亮」器官移植的未來
    3D列印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一天,我都能接收到一封來自我所在醫院的新聞辦公室的電子郵件:我的某一位同事在進行真正的手術前成功利用3D列印技術創建了一個精密的醫用模型,比如說某個病人的二尖瓣、手指或者是視覺神經。外科醫生如今可以將3D技術列印出來的移植片固定模、假肢或者是人顱骨中的一部分植入病人體內。
  • 女孩移植狒狒心臟僅活21天,人類究竟能不能靠動物器官維持生命?
    人類移植動物器官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906年,醫生第一次大膽的將豬和山羊的腎臟移植到兩個病人身上,結果因為排異反應,病人很快便死掉了而最令人熟知的動物器官移植的案例發生在1984年,當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名女新生兒,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難以存活,嬰兒的父母不忍心讓剛出生的女兒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