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旗高舉 築夢成真——張家界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紀實

2020-12-05 湖南在線

大山裡來了致富「鑰匙」。 董兵 攝

峰林起舞。 邵穎 攝

廖聲田 田育才

初冬的張家界市永定區羅塔坪鄉水田坪村,漫山遍野五彩斑斕,豐收的喜悅掛在村民臉上,村裡迎來更大的豐收——莓茶扶貧產業開始見效。

「好政策落地,家鄉機會多了!」外出打工的楊世松毅然返鄉,開起農家樂,種植起莓茶,不僅脫了貧,還脫了單,娶了媳婦。

在張家界,無數個「楊世松」已經拔掉「窮根」、摘下「窮帽」,迎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和影響,張家界廣大幹部群眾勠力同心、眾志成城,向貧困發起總攻,繪就一幅出彩絢麗的「美麗答卷」:全市358個貧困村如期出列,24916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下降到0,減貧目標全面完成。

合力攻堅 不獲全勝不收兵

今年2月,省政府發布批覆意見,同意桑植縣脫貧摘帽。至此,張家界攻克了脫貧攻堅最後一個「堡壘」。

脫貧攻堅四個字,被歷屆市委、市政府「刻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全國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推進大會在張家界召開。 向韜 攝

市委書記虢正貴上任後,聚焦最多的主題就是「脫貧攻堅」,從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到扶貧車間、產業基地,四個區縣都有他指導脫貧攻堅、看望貧困群眾的身影。

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革安,也時刻關注著「脫貧攻堅」,多次深入鄉鎮、村居調研扶貧。

「黨員幹部走在前,脫貧攻堅就不難。」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率先垂範下,全市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廣大黨員幹部勇挑重擔、甘於奉獻,像禾苗一樣紮根土地,讓黨旗高高飄揚在脫貧攻堅一線。

張家界市委辦駐村工作隊隊員吳鳳庸,剛到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駐村時,面對人生地不熟的狀況,他選擇最「笨」卻最實用的辦法——用腳跑遍每家每戶,用手繪出村裡地圖。

從手繪地圖到心有圖,吳鳳庸摸清了全村情況,吃透了村情民意,解決村民難題,被群眾稱為「貼心人」。

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幹。市四大家主要領導聯繫四個區縣,市縣鄉村四級脫貧攻堅指揮部、市縣兩級120餘個行業扶貧部門、911支駐村工作隊、3.28萬結對幫扶幹部,用情用力推進脫貧攻堅。他們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帶領群眾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幹部。」在永定區合作橋鄉,每季度都要開展一次黨員幹部遍訪貧困戶活動,誰家經濟特別困難、誰家老人重大疾病,黨委書記陳星等人一清二楚。

張家界還把作風建設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市紀委市監委成立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辦公室,市脫貧攻堅指揮部成立督查督辦組,堅決防止和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續整治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擰緊「發條」。

上下同心齊攻堅,不獲全勝不收兵。今年,張家界創新性提出的脫貧攻堅解難題「四個一」活動,即結對幫扶幹部需宿村一晚、在貧困戶家中吃一餐飯、為貧困戶打掃一次環境衛生、一起商量幫扶措施,全力為貧困群眾解難題、幹實事、幫真忙。36名市級領導聯繫75個鄉鎮(街道)和75個村,3.28萬名結對幫扶幹部分赴各村,夜宿農家,與村民話家常、尋對策,為貧困村與貧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近8萬個。

決戰貧困 旅遊扶貧成樣本

乾淨整潔的院落、風格統一的木屋、精彩紛呈的民俗文化、淳樸原始的自然景色……每到周末,大山深處的「蘇木綽」,吸引著眾多外地遊客前來觀光。

「吃上了香噴噴的旅遊飯,僅農家樂一項純收入達5萬多元。」對於永定區王家坪鎮馬頭溪村的建檔立卡戶全慶根來說,旅遊扶貧讓他的日子越過越好。

脫貧攻堅以來,張家界堅持「一手抓旅遊、一手抓扶貧,以旅遊反哺農村」,用旅遊景點、旅遊線路、旅遊商品、旅遊就業等方式,激活「美麗經濟」,引導貧困群眾融入旅遊產業鏈,在山水之間逐夢「綠富美」。

「旅遊發展起來了,賺錢的門路也多了。」桑植縣苦竹河村貧困戶瞿春華,自從茅巖河九天洞景區開業後,在附近擺起了小攤,賣起了玉米、紅薯等土特產,每天有上百元收入,「遊客多的時候,一天能掙三四百塊錢。」

2017年,張家界制定了《關於在「錦繡瀟湘」全域旅遊基地建設中發揮龍頭作用的意見》,「三星拱月、月照三星」的全域旅遊格局基本形成。永定區石堰坪村、馬頭溪村,將美麗山水串聯成線、成片,打造「蘇木綽」新景,引來了遊客,也為貧困群眾帶來了致富機會;武陵源龍尾巴村重點打造民宿產業,吸引8萬人次國內外遊客到訪,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全村80%以上參與到鄉村旅遊;慈利縣南山坪村叫響「南山桃源」鄉村旅遊品牌,可賞花、摘果、玩戶外,人氣爆棚;桑植縣洪家關村與旅行社合作,一次瞻仰參觀、一場民俗體驗、一堂革命故事、一頓紅軍簡餐「四個一」紅色旅遊模式風生水起……

靠吃「旅遊飯」,武陵源、天門山、大峽谷等景區直接帶動周邊24個貧困村、2.3萬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全市3條旅遊扶貧產業帶和24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輻射帶動了205個村、1.86萬貧困戶、6萬餘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景點扶貧、線路扶貧、商品扶貧、就業扶貧,打造了旅遊扶貧的『張家界樣本』。」據統計,張家界市直接從事旅遊業的人數達10萬餘人,帶動人口數達20萬人以上,旅遊扶貧在脫貧中的貢獻率達40%以上。

2018年,全國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推進大會在張家界舉行。2019年,張家界旅遊扶貧經驗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向世界分享。

致富有路 安居樂業幸福來

「趕上好政策,才有好日子!」家門口就是通往縣城的主要道路,往前坪一站就能直接上車,慈利縣江埡鎮佛榻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夏平恆感覺日子「真是太幸福了」。之前,他居住在安置點對面的深山裡,「從這裡出發,過200米的鐵索橋,還要再爬10多裡路的坡。」

慈利縣零陽鎮墨硯村貧困戶搬進新房。 楊年春 攝

張家界創新易地扶貧搬遷舉措,讓村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從資金籌措、地點選調,到讓貧困群眾喜遷新居;從妥善安置貧困家庭子女就學到貧困戶就業;從生活點滴到基礎設施公共保障……脫貧攻堅以來,全市34698名搬遷群眾,實現了從「好房子」到「好日子」的轉換。

「搬得出」只是初步改變生活條件,「穩得住」才能確保生活持續向好。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張家界結合生態優勢,大力發展大鯢、莓茶、杜仲、葛根、蜂蜜五大優勢農產品,鞏固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用產業發展託起貧困群眾「穩穩的幸福」。

同時,充分發揮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在輻射帶動貧困村和貧困戶脫貧方面的主力軍作用。目前,全市358個貧困村100%成立合作社,有產業發展能力、意願的貧困人口100%得到產業扶持,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7983個;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持續穩定利益聯結機制的貧困人口達20多萬人,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數的80.6%。

貧困漸行漸遠,幸福真正來臨,老百姓的笑容是扶貧成效最真實的體現。

桑植縣陳家河鎮消費扶貧。 向韜 攝

在武陵源區中湖鄉石家峪村,有一個「心」形圖案組成的笑臉牆,這是村裡為老人們抓拍的一組笑臉。69歲老人向延其說:「黨的政策這麼好,俺吃不愁、穿不愁,開心吶!」

在慈利縣三合鎮關巖村,蔥鬱的茶園與貧困戶的笑臉相映成畫,成為脫貧攻堅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困難戶夏昌紅在扶貧政策和黨員幹部的帶動下,依靠勤勞的雙手種茶賣茶甩掉了「窮帽子」。

在桑植縣龍潭坪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走出大山心敞亮,幸福來自共產黨」等字樣貼在嶄新的樓房上。曾經的貧困戶文紹冬搬出了山溝溝,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臉上的笑容格外燦爛。

「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奮鬥起點。」張家界市委書記虢正貴表示,當前,張家界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接續奮鬥,積極推進脫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融合,增強扶貧成效的可持續性,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目標闊步邁進。

脫貧故事 幸福述說

路通帶來百業興

村民敲開致富門

講述人:桑植縣八大公山鎮車大河村書記 劉海棠

車大河村山高路遠,離縣城有130多公裡,由於山路崎嶇,進城一趟坐車都要5個多小時。多年來,村民飽受出行難困擾。

路不通,致富也成了奢望。以前,村裡種植黃柏、杜仲、茶葉、青錢柳等,迎來大豐收,卻因道路不通,運輸不便,無法「飛」出大山。到2016年,村裡貧困發生率仍然高達59%。

要想富,先修路。近幾年,村裡累計投入4100餘萬元,修通硬化5米寬通村路14.8公裡,3.5米寬通組路7.8公裡,通達公路15公裡,基本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題。

如今,在車大河村,老百姓出門辦事,一會兒工夫就能到鎮裡,從村裡到縣城也縮短到了3個多小時。

解決了「出行難」,村裡的土特產品也一車車運出大山。車大河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村民們有了穩穩的幸福感。(田育才 黎治國 整理)

點評:通了出山路,就能打通致富路,車大河村的故事再次印證了這個道理。貧困地區,往往區位條件不佳、自然環境較差,基礎設施薄弱,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

路是鄉村通往外部世界的通道,道路暢通可實現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為補齊道路短板,桑植縣自2014年以來,投資超12億元,完成建制村和自然村公路通暢任務1755公裡、窄路加寬773公裡,128個退出貧困村完成公路建設684公裡,村民的出行條件大為改善。此外,張桑高速、黔張常鐵路相繼通車,桑植圓了多年的「高速夢」「高鐵夢」。

群眾出行方便了,農產品出山,帶旺了貧困地區的產業,貧困群眾的日子也一日好過一日。事實證明,一條條暢通的道路,不僅是脫貧路,更是幸福路、民心路。

搬入新居享樂業

遷走貧困奔小康

講述人:張家界市永定區教字埡鎮七家坪村村民 向佐朋

搬遷前,我家居住在交通不便、地質滑坡的半山腰,是那種簡易的木頭房,下雨天漏雨不說,冬天四面透風,夏天蒼蠅滿屋。

過去,由於家境貧窮,長期在外打工。2016年底春節回家,我發現村裡的道路拓寬了,還新安裝了路燈,一打聽才知道村裡來了省住建廳扶貧工作隊,村裡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

駐村工作隊進駐後,我家享受了易地搬遷政策,從半山腰搬到交通方便的山腳下,一家3口住進了嶄新的磚瓦房。如今,全村像我家這樣享受易地搬遷的共有9戶,駐村工作隊還給村裡修建了12套陽光保障房。

由於父母身體不好,我留在村裡發展。2018年春,在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我和村裡大戶共同成立了莓茶專業合作社,開始種植莓茶,不光自己賺到了錢,還帶動了其他農戶。

去年,我給家裡的房子貼了瓷磚,購置了冰箱、電視、洗衣機等一系列家用電器,已經跟城裡的房子沒啥區別了。我家已經從一個貧困家庭成了小康家庭。(田育才 鄭龍騰 整理)

點評:安居才能樂業。地處武陵山脈腹地的永定區,屬省級貧困縣,多個鄉鎮、村組群眾常年居住在高寒、石山等生存環境差、生態環境脆弱、地質災害隱患多的區域。

對於產業發展條件不足、土地貧瘠、自然資源不豐富的地方,依靠當地的發展難以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就需要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的方式,讓貧困群眾「挪窮窩」,告別貧困的生活,迎來新的生活。

為此,永定區結合美麗鄉村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採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等形式,先後投入3.85億元,精準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642戶5914人,有效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問題。「十三五」以來,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及後續產業發展,累計實現1608戶5844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扶貧車間建村頭

就業增收嘗甜頭

講述人:慈利縣三合鎮關巖村貧困戶 夏昌紅

做夢也想不到,在我們這個偏遠的小山村裡竟然會建起現代化茶葉加工廠,引進電氣化茶葉加工生產線。

前幾年我的丈夫因病去世了,家裡一下子失去了經濟支柱,上有兩位老人需要贍養,下有兒子還在上學,而我除了會幹點農活,就是種茶、制茶,生活十分艱難。

在縣人大機關、國網慈利縣供電公司組建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我們村裡建一個扶貧車間,引進電氣化茶葉加工生產線,發展現代化茶葉加工廠項目。現在我就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上班,不僅每年有了2萬多元穩定工資收入,還可以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兼顧地裡的農活。

而且鄉親們除了能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把鮮葉賣給加工廠,還可以付一點加工費,在這裡加工製作成品茶葉。今年,我將自家的鮮葉送到加工廠,製成成品後自己銷售,僅春茶一季就銷售了1萬元。(田育才 朱淵 整理)

點評:在慈利的農村,有很多困難群眾和夏昌紅一樣,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在離家太遠的地方打工就業。

為了使他們實現長效脫貧,慈利縣委、縣政府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在土地、水電、資金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企業家們到慈利農村去建設扶貧車間,為貧困戶就業增收提供了良好機會。

據了解,慈利縣現在共有扶貧車間33家,1488人實現就業,其中有貧困人口646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800元。讓他們能夠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端穩端牢自己的飯碗。

告別難喝泥腥水

喝上乾淨自來水

講述人: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中湖鄉青龍埡村村民 熊廷初

盼了好些年,咱也終於能和城裡人一樣,喝上自來水了!

水一直是我們村的一塊「心病」。以前,全村人共用一個水井,水井裡的水不太乾淨,有一股泥腥味。那時候,早上天剛亮,我就得起床挑水,把家裡的兩三個大水缸裝滿,然後才會去幹農活兒。

到了夏天,一旦發生長時間乾旱,還要到很遠的孫家溶水庫挑水喝。

2016年,中湖鄉實施偏遠村居供水工程,自來水通到老百姓家裡,村裡113戶建檔立卡戶396人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村民們告別了「靠天喝水」的苦澀歷史!擰開水龍頭,水譁譁直流,水量大、又清亮,一點異味都沒有。

如今,有了自來水,我們不再去外面挑水,還用上了洗衣機,生活方式都發生改變啦!有了自來水,村民把改廁、改灶、改路結合起來,小山村煥然一新。

(田育才 金洲 整理)

點評:飲水安全,實乃民生大事。從喝上水到喝好水,說起如今的幸福生活,84歲的熊廷初滿心喜悅。

的確,保障飲水安全是廣大農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不少飲水困難的村莊,恰恰是在自然條件差、人口居住分散、工程建設難度大的地區。啃下這塊硬骨頭,需要各地直面困難,下好繡花功夫。

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因地制宜建設工程,創新管護機制……一系列舉措的推行,讓農民安全飲水得到有效保障。

從「飲水解困」到「飲水安全」,從「飲水安全全覆蓋」到「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武陵源農村安全飲水實現了從「面的覆蓋」邁向「質的提升」,3.5萬農村人口喝上了乾淨、方便、衛生的自來水,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相關焦點

  • 彭清華在涼山州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強調要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彭清華在涼山州調研督導脫貧攻堅時強調咬定目標全力衝刺 查漏補缺提升質量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全面勝利10月12日,省委書記彭清華到越西縣越城鎮城北感恩社區調研,看望已搬入新家的脫貧群眾。四川在線消息 當前,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已進入最後衝刺的關鍵時期。10月12日至16日,省委書記彭清華前往涼山州,驅車一千餘公裡輾轉甘洛縣、越西縣、昭覺縣、美姑縣、金陽縣、布拖縣開展調研督導。
  • 盡銳出戰擔使命 全力以赴兜底線 廣東民政奮力答好脫貧攻堅「收官...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截至6月底,廣東現行標準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兜底保障44.98萬戶、91.2萬人,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早部署 統籌兼顧戰「疫」戰「貧」兩手抓、兩不誤省民政廳黨組堅持戰「疫」戰「貧」兩手抓、兩不誤,提前謀劃並迅速建立了「五個一」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機制,盡銳出擊,掛圖作戰,舉全廳之力做好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建立一個領導小組。
  • 用情用心用力 助推高橋村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訊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黨建引領,打造「9+1」幫扶模式梨園街以「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提升村民生產效益、解決村民實際困難」為己任,除完成一幫一對口扶貧任務以外,抓實抓細黨建引領,動員所轄社區黨組織資源,打造「9+1」幫扶模式(即街道所轄9個社區共同幫扶高橋村),同時每個社區認領2-3戶貧困戶作為幫扶重點對象,在全覆蓋幫扶的基礎上予以傾斜,助力打贏脫貧攻堅
  • 阮成發:抓牢抓實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工作 確保交出一份高質量的脫貧...
    本報訊(記者 楊猛) 11月30日至12月1日,省委書記阮成發在昭通市調研檢查脫貧攻堅鞏固工作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抓牢抓實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工作,毫不鬆懈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確保交出一份高質量的脫貧答卷。
  • 長春堡鎮:促增收 穩收入 強基礎 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促增收,穩收入,強基礎,通過不斷與貧困作鬥爭,今年年底,七星關區長春堡鎮迎來脫貧攻堅完美收官戰,讓群眾的生活越變越好,幸福感也越來越強。發展產業幫扶促進群眾增收寒冬時節,長春堡鎮合樁村一派農忙景象。在山間的大白蘿蔔地裡,村民們都在搶抓時間「拔蘿蔔」,並將採收回來的蘿蔔洗乾淨打包、裝車,這些大白蘿蔔將被銷往貴陽、畢節的各大銷售市場。
  • 開州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到中和鎮開展脫貧攻堅走訪慰問工作
    當天上午,彭貴院長先後前往中和鎮白果村、新義村、當陽村看望慰問鎮村扶貧幹部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對他們一直以來為脫貧攻堅工作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和感謝。彭貴院長還聽取了各村近段時間以來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情況,指導他們要對照各級黨委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新要求、新任務不斷夯實脫貧攻堅工作。
  • 自貢市大安區委書記張昭國帶隊督查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人民網成都4月9日電 4月8日,自貢市大安區委書記張昭國到回龍鎮古井村、雙柏村、優勝村、關帝村等地督導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區委副書記餘泓,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旭,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永豐,區政府副區長吳革、劉勇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
  • 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華社記者駱國駿、孔祥鑫、李放  從風沙漫天的南疆大漠到層巒疊嶂的太行山區,從雪域茫茫的世界屋脊到一望無際的內蒙古草原……回望歷史,這些地方曾深深打上貧困烙印
  • ​涼山財政全力支持打好脫貧攻堅關鍵之戰
    聚焦脫貧攻堅對涼山而言,可以說是支持的力度空前,尤其是在資金方面,為涼山的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如何用好政策,爭取到更多的資金,管理好用好各項扶貧資金,讓這些資金髮揮最大效益,全力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涼山的各級財政必須要交出的合格答卷。帶領人民實現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 北安市委書記馮雲到通北鎮督導檢查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回頭看...
    北安市委書記馮雲到通北鎮督導檢查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回頭看」等工作 時間:2020-05-07 08:57:13  來源:北安市政府 5月5日,北安市委書記馮雲來到通北鎮,督導檢查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回頭看」、春耕生產等當前農村重點工作。
  • 臨武縣萬水鄉:「三抓三促」打贏扶貧收官戰
    紅網時刻1月6日訊 (通訊員 高振凱)曾經因礦而興又因礦而衰的臨武縣萬水鄉,在面對第一個百年承諾之際,滿弓拉弦、主動求變,咬定目標、苦幹實幹,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抓重點、補短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嚴標準高質量地如期完成脫貧攻堅政治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 脫貧攻堅|彭貴院長督促指導中和鎮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彭貴院長督促指導中和鎮脫貧攻堅工作 2020-05-17 0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臺臺長聶慶義:「高八度」吹響脫貧攻堅衝鋒號
    疫情期間,組織精幹力量深入省內革命老區、落後山區、行蓄洪區等脫貧攻堅主戰場,深挖各地戰「疫」戰貧的新舉措好辦法,採制推出《安徽:克服疫情影響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劉國東的扶貧路》等重點稿件80餘篇。經濟生活頻道、公共頻道、農村廣播分別開設《探訪掛牌督戰貧困村》《同心戰「疫」 復工復產正行動》《奔跑吧!
  • 決戰脫貧攻堅,點讚富美同安!第九屆廈門網絡文化節同安脫貧攻堅...
    【節目首播】第3期:勇做新時代新農民 帶領鄉親共圓小康夢隨著本期訪談的播出第九屆廈門網絡文化節同安脫貧攻堅紀實網絡專題活動也即將告一段落大家是否還有點意猶未盡還想看更多?下面就請跟著小編的步伐一起來回顧下吧~活動於8月5日正式上線推出內容豐富 精彩紛呈一「決戰脫貧攻堅 點讚富美同安」活動網絡專題頁面在廈門網開設專題頁面匯聚整合活動全部內容直觀呈現同安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成果市民網友可以通過該頁面全面深入了解相關內容
  • 林口縣扶貧工作者獲全省脫貧攻堅貢獻獎
    10月17日是全國第6個扶貧日,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獎評選結果也於日前揭曉。林口縣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執法監察大隊大隊長、三道通鎮新青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朱洪波獲得貢獻獎。    據介紹,2018年春天,身為縣裡扶貧工作隊隊員的朱洪波來到新青村這個小山村,為貫徹縣委縣政府關於「網際網路+」精準扶貧的脫貧攻堅理念,他主動申請將三道通鎮村級電商服務站試點建在新青村,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當年7月,新青村電子商務服務站掛牌成立,同時設立了交通運輸郵政合作服務站,採取交郵合作的方式,通過大客車把農產品運輸到縣城,送到千家萬戶。
  • 陳國慶:堅決打贏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官戰
    陳國慶在海南調研時強調堅決打贏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官戰本報訊(記者楊帆)12月9日至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國慶在海南調研時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履行檢察職責,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堅決打贏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官戰。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編者按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吉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近年來,延邊州殘聯出臺《延邊州關於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暨推進殘疾人脫貧東西部扶貧協作三年行動(2018年—2020年)的實施方案》《關於在全州農村實施貧困殘疾人日間照料站項目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為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政策保障。好政策託起好日子,這樣的事例不止一二,彰顯了吉林省各級殘聯組織攻堅的信心和脫貧的決心。
  • 智庫論壇|掛牌督戰脫貧攻堅
    而自2015年以來,中央已就打贏脫貧攻堅戰召開過7個專題會議。就如何完成剩餘的脫貧攻堅任務、掛牌督戰全國沒有脫貧「摘帽」 的52個縣和1113個貧困村等熱點問題,《中國發展觀察》特邀三位嘉賓展開深入討論。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國發展觀察:「過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 雲展|貴州「脫貧攻堅」百米畫卷展播②筆墨描摹美麗山鄉
    至此,貴州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在貴州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同時,貴州書畫家們用「百米畫卷」,濃墨重彩展現貴州脫貧攻堅圖景。  由貴州省文史館、省扶貧辦共同主辦的「貴州脫貧攻堅百米畫卷」作品展,11月10日至30日在貴州美術館展出。作品由人物畫家黃天虎、山水畫家張潤生、書法家陳弘等80餘位省內外書畫名家、辭賦名家主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