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訊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武漢市洪山區梨園街充分履行幫扶主體責任,大力發揚心繫群眾、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奮力克服疫情災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繼續保持攻堅態勢,致力於幫助對口幫扶村新洲區辛衝街高橋村困難群眾排憂解難,進一步鞏固拓展幫扶成效,不斷增進貧困群眾福祉。
高橋村地處新洲區辛衝街最北端,是辛衝街十個貧困村之一,全村版圖面積3.6平方公裡,下轄9個自然灣,9個村民小組,目前共有貧困戶21戶72人。在梨園街的精準幫扶下,高橋村已於2017年實現「雙脫貧」。
黨建引領,打造「9+1」幫扶模式
梨園街以「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提升村民生產效益、解決村民實際困難」為己任,除完成一幫一對口扶貧任務以外,抓實抓細黨建引領,動員所轄社區黨組織資源,打造「9+1」幫扶模式(即街道所轄9個社區共同幫扶高橋村),同時每個社區認領2-3戶貧困戶作為幫扶重點對象,在全覆蓋幫扶的基礎上予以傾斜,助力打贏脫貧攻堅。
自今年6月份以來,9個社區已陸續前往高橋村開展不同形式的幫扶活動,累計為貧困戶送去超10萬餘元慰問金及慰問物資,並紮實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在完成線上服務平臺的扶貧產品採購外,先後購買貧困戶和村民自產自銷的農副產品2萬餘元,全面拓展銷售渠道,增加了生產經營收入。「扶貧日」活動當天,梨園街以更大力度、更有利舉措,整合東湖社區衛生服務站、街司法所、省司法廳下沉黨員工作隊等資源,通過開展送醫下鄉、精準扶貧+普法等活動,讓貧困戶能在家門口享受到醫療和法律服務,高質量提升貧困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面對如此大的幫扶力度,高橋村黨支部書記激動地說,「消費扶貧解決農副產品的滯銷問題,扶貧義診送來優質的醫療服務,普法宣傳彌補貧困戶法律知識的空白,非常感謝梨園街打造的幫扶模式,切實滿足貧困戶的需求,讓他們感受到了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加大幫扶力度,堅決打好基礎設施建設硬仗
2015年底梨園街駐村工作隊進駐時,高橋村基礎設施薄弱,再加上資金不足,制約了經濟發展。近幾年來,梨園街堅持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破解貧困難題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扶貧項目在脫貧攻堅中的先導作用,通過一系列惠民工程,優化村居環境,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活質量,高橋村的發展也越來越好。
村容村貌實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資金的支撐和保障,梨園街以街道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五年來共投入192萬元用於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基建設、橋梁建設、村衛生室和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建設及農村社區試點項目建設等,其中今年堅決克服疫情帶來的資金壓力,在壓減街裡其他各項經費的基礎上增加扶貧經費,投入55萬元用於扶貧項目建設,扶貧款項創五年來新高。發動轄區企業、人大代表共投入資金59.6萬元,架起100盞太陽能路燈,修建3座綠色公廁,購買會議桌椅及空調,大力推進了「三鄉工程」。
擴大幫扶範圍,充分體現幫扶理念
高橋村特殊人群除了貧困戶外,還有特殊困難戶和低保戶,為有效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防止因疾病和住房問題致貧,梨園街緊緊圍繞把高橋村當作其最後一個社區來對待的幫扶理念,將高橋村村民當作轄區居民,建立致貧返貧監測機制。
「特困救助款一下子緩解了我們不少壓力,經濟負擔不再那麼重了」,村民徐漢濤的一位女兒十分感謝幫扶單位。徐漢濤患有腦梗塞、高血壓等老年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僱人陪護,家庭日常開銷很大,梨園街將其納入特殊救助範圍,向徐爹爹提供特困救助,另外將為患有癌症和白血病的四位特殊困難群眾提供救助資金。
工作隊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有兩戶低保戶徐堯東和徐銀傳的房屋破舊,屋頂漏雨,牆面開裂,他們每月僅靠微薄的低保收入來維持基本生活,沒有能力進行維修。為保障低保戶住房安全問題,梨園街擴大幫扶範圍,先後為兩戶低保戶修繕好房屋。
幫扶幹部牢記初心使命,壓實幫扶責任
「感謝黨和政府實實在在的惠民政策,感謝幫扶責任人的關心和溫暖,平時我們有一點困難都放在心上,這次為我們買了兩部新手機,聯繫就更加方便了!」貧困戶洪記剛接到新手機時滿臉笑容,很是高興。今年以來,為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梨園街進一步壓實幫扶人責任,要求保持與貧困戶經常性溝通,並每季度至少實地走訪一次,加強對困難群眾的關心和慰問,遇困幫扶、遇難解愁。幫扶責任人嚴格履行幫扶職責,加大幫扶力度,通過各種方式途徑為其幫扶對象送溫暖、獻愛心,解決了實際問題。
通過幾年的幫扶,村裡農業農村經濟取得長足發展,貧困戶的收入持續穩定增加,日子越過越紅火,但脫貧不脫責任、不脫政策、不脫幫扶,梨園街將繼續毫不鬆懈地加強責任、政策和工作落實,深入挖掘自身資源,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強化幫扶成果的鞏固和提升,為建設美麗富裕的高橋村,助推洪山區、新洲區脫貧攻堅工作走在前列貢獻梨園力量。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