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獲悉,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文件顯示,2018年我國發明獲得美國專利的數量超歷史記錄,並有望趕上德國,躋身四強。
2018年,中國公司的發明獲得了12589項美國專利,同比增長12%,比十年前的1223項專利增長了10倍之多。美國在這一領域仍佔主導地位,去年美國頒發的308853項公用事業專利中有46%是來自美國公司,其次是日本、韓國和德國的公司。
根據Fairview Research旗下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的分析,僅IBM一家公司就獲得了9100項專利,保住了其第一名的位置,並將IBM的連勝時間延長到了26年。
從總數來說,2018年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的專利數量下降了3.5%,除中國以外的所有主要國家的專利數量都同比減少了。前20強公司中,僅有福特、華為和國內顯示屏生產商京博科技三家公司,專利數量同比增長兩位數。
IFI Claims高級分析師Larry Cady表示,中國專利發明的持續推動非常有意思,中國將很快超越德國——不是明年,就是後年。
各主要國家獲得的美國專利數量(我國唯一一個在2018年獲得美國專利數量同比增長的主要國家)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生物技術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究。專利申請數量的穩步增長表明,我國企業也在開發自己的核心技術,不再是單純依靠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了。
美國專利總發放量下降,這反映出過去幾年專利申請數量減少,不過去年略有上升。雖然Cady稱,很難知道為什麼申請數量下降。但事實上,有些公司一直在猶豫是否要申請專利,因為他們不確定哪些類型的專利申請符合標準,特別是在軟體領域。同時,還有許多公司抨擊專利申請系統,認為比起其鼓勵創新,專利實際上更多地妨礙了創新。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美國發明專利自申請日起20年,分別自註冊日起第三年半、七年半及十一年半繳納維持費。保護範圍涉及組合物或者使用該組合物的方法的專利,其有效期可以延長,最多可以延長5年。
前十大專利獲得者中有六家是美國公司,包括晶片競爭對手英特爾公司和高通公司,以及微軟公司和蘋果公司。福特汽車公司是前十名中唯一一家非科技公司,一直致力於自主汽車研究。排名前10位的四家亞洲公司分別是韓國三星電子公司、日本佳能公司、韓國LG電子公司以及臺灣半導體製造公司。
IBM的新專利包括1600多項人工智慧、2000多項雲計算和1400多項網絡安全。Welser表示,這些專利總共涉及47個州和48個國家的8500名IBM發明人。
「我們將此作為推動創新的一種方式,」IBM Research副總裁兼實驗室主任Jeff Welser表示,「我們已經持續了108年,因為我們一直在推動創新的議程。這就是我們得以轉型的原因。」
IBM執行長Ginni Rometty在一份聲明中表示,IBM致力於引領改變世界運行方式的技術,解決許多人甚至還沒有想到的問題。
儘管IBM取得了很多專利,但它並沒有全部保留。根據IFI Claims的調查,把藍色巨人放在專利最終擁有者名單的第三位。生產手機、半導體、電視和冰箱的三星公司以61608個專利位居榜首,其次是佳能的34906個,IBM只保留了34376個。
Cady認為,三星傾向於保留他們的專利,而IBM則以銷售居多。IBM非常小心——如果他們有一項專利對他們毫無用處,他們就會放棄它,而不是為它繼續付費。顯然,IBM更重質而不是重量,擁有專利的數量與裝進口袋的美元有時候不成正比。正如醫藥行業的專利雖然數量少,但往往能能賣出天價,因為在製藥行業,專利就是一切,它決定了一種藥能賣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