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說:中國的年輕人要自信,只要努力奮鬥就能夢想成真

2021-01-10 觀察者網

傳承理念與信仰,再築光榮與夢想。東南衛視十一月震撼推出了《中國正在說》節目,該節目是一檔旗幟鮮明的政論節目,用中國理論,回答中國問題。用中國話語,解讀中國道路。

《中國正在說》已於11月4日播出了第一期。

在本期節目中,張維為通過縱向的歷史比較、和橫向的國際比較,針對中國崛起這一話題與大家進行了討論。並以《中國 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對我們要走什麼道路,我們將往何處去,提供了他的答案。

張維為先從「數據」入手,解釋分析了中國在發展方向上的成功。

張維為認為一個國家的崛起,它背後是有一個邏輯的。他這樣說道:「如果你們看西方的大部分解讀中國的邏輯,叫做『歷史終結論』的邏輯,就是所謂叫極權主義到威權主義,威權主義到民主化。用這個邏輯來讀中國的話,總是誤讀和讀錯的。」而中國的邏輯是不同的,它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邏輯呢?


中國是一個文明型的國家,這種國家的崛起,它的深度、廣度、厚度、強度、力度,它所能夠提供的機遇、機會,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沒有見到過。

「中國人你要自信」這是張維為經常講的七個字。

節目現場他還補充道:「中國的年輕人更要自信,只要你努力奮鬥,一定能夠夢想成真。」

精彩片段之觀眾提問環節

首都師範大學美國CET學術項目負責人 莫大偉:我在中國生活三十年了,都是在北京,一直在關注中美關係,所以我的問題也是關於中美合作模式的發展。最近在東海、南海,中國和美國有很多的衝突,我們都知道,但同時九月初,在杭州G20峰會,中國的習近平主席和美國總統歐巴馬,達成了一系列很有歷史性的共識,主要是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通過批准,這能說明什麼問題?而且你覺得中美發展的模式應該怎樣發展下去才對?

張維為這樣回答道:

相關焦點

  • 有了目標就去奮鬥,只要鍥而不捨,就能夢想成真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做人只要有了夢想,就要去奮鬥、就要去拼搏,如此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怕就怕有了目標,不去努力奮鬥,怕苦怕累,只想不做,如此就難以獲得成功。人的成功需要知識和智慧,更需要有膽有識。
  • 《中國合伙人》:勵志電影,為了夢想而努力
    本文章由愛情直覺電影論獨家發布,歡迎各位朋友來領略~今天要為大家解讀一部商業勵志電影《中國合伙人》。他以新東方的建立背景故事為題講述了三位年輕人實現夢想的故事。當他的母親讓她放棄上大學時他跪在鄉親們面前博取到了最後一次機會然後通過努力終於考上了燕京大學。在大學裡成冬青遇見了一生的好友王陽和孟曉俊。王陽是一個浪漫的主義者熱愛文學不管到哪裡都喜歡抱著書,博學多識的孟曉俊總是自信滿滿認為自己永遠都是最優秀的那個人。
  • 看勵志電影,《中國合伙人》,一部關於為夢想奮鬥的電影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中國合伙人》該片主要講述了由20世紀80年代至今,三個人一起共同努力實現夢想的勵志故事。這部影片於2013年5月17日全球公映,已經過去6年之久。但還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創業勵志片。這是一部講述他們這代人共同的夢想——去美國。三人通過各自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時也體現了知識與機遇的重要性。看完電影以後,小編認為不管時代怎樣變化,都要將目光放得更加長遠,看到外面更加廣闊的世界,要勇敢創新,在跟隨時代潮流前進的同時要學會控制與把握時機。而跪在地上的英雄不是下賤,不是恥辱而是忍辱負,厚積薄發。
  • 堅定信心,讓夢想照進現實(人民觀點)
    這一年,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本版從今日起推出系列評論,和讀者一起鼓足精氣神,以奮鬥者的姿態奮進新的一年。
  • 紅紅火火中國年始終與奮鬥結緣
    夢想在心中,奮鬥在路上。一年春作首。以春節為標誌的新春佳節,歷來是中國人民最為隆重、也是最為看重的傳統節日。「不管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道出了人們心目中春節的神聖地位。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這是中國歷史亙古未有的偉大跨越,也是中國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正因如此,萬家團圓的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春節團拜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送祝福、話真情,講成就、鼓幹勁,字字句句都講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讓人聽後深感振奮人心、鼓舞人心、溫暖人心。先說「振奮人心」。 紅紅火火中國年,始終與奮鬥有緣。
  • 習近平告訴青年的10句座右銘:信念、青春和奮鬥
    我說這話的意思是,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實現中國夢,必須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而這「三個自信」需要我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定作支撐。  ——2014年5月,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 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節目播出同時,《歐洲時報》推出《中國正在說》十九大專版;華人頭條還將該期節目譯製成英語、西班牙語等版本,依託數十個海外站點向全球推送,受到廣泛關注和歡迎。   向世界傳播黨的十九大精神,講述新時代中國的精彩故事,我們的理論宣傳品牌可以大有作為。《中國正在說》節目的實踐與探索,是新時代中國媒體更加自信、更加睿智地面向世界的一個縮影。
  • 一群夢想改變世界的年輕人
    原標題:【科普人物】一群夢想改變世界的年輕人 黨的十八大報告繼十五大提出,十六大、十七大重申後再次重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今天的中國,正紮實行進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道路上。
  • 人民日報:什麼是中國夢,怎樣理解中國夢
    經過170多年的奮鬥,現在是到了快要夢想成真的時候。習近平同志說:「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那麼,從「長夜難明」到「夢想成真」,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回顧近代以來的歷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孫中山先生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推翻了滿清王朝,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沒有找到民族復興的出路。
  • 美文|青春是用來奮鬥的
    應該說,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焦慮、成功的渴望,讓當代青年同樣有著「成長的煩惱」,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年輕人要更好地理解奮鬥的含義,肩負時代重任,牢記歷史使命。年輕人要更好地奮鬥,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拼搏、奉獻,創造美好的人生,實現偉大的夢想。 俗話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
  • 《中國正在說》:螢屏上的中國表達
    北京時間每周五晚上9點,正是中國娛樂節目扎堆的黃金時檔,福建東南衛視播出的《中國正在說》仿佛是一個「另類」。這檔聚焦中國崛起、「一帶一路」、文化自信等嚴肅議題的政論節目,收視率名列前茅,網絡日播量20萬次以上。
  • 躺平+轉錦鯉,當代年輕人奮鬥現狀?
    彭師傅說:「我曾經這麼哄過我兒子,年輕人不容易,所以想鼓勵他一下。」 一個簡單的「100」分,它給予人的鼓勵,勝過千言萬語,這大概就是希望的力量吧。 讓我們夢想成真的,不是「錦鯉」,而是自身的奮鬥。 錦鯉大王的微博置頂是這樣的:「願望和運氣交給錦鯉,你只管努力就好。」 被當作「錦鯉」的楊超越也曾說過:「想要自己過得更好的人,沒有人不累,沒有人沒付出過汗水。」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平安中國建設,是提升「中國自信」的有力支撐
    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紮實開展平安中國建設,為推動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同時指出,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要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紮實開展中國平安中國建設,吹響了行動的集結號。
  • 幻想一下夢想成真的情景,會讓你多幾分樂觀,多幾分自信
    幻想下夢想成真的情景,會讓你多幾分樂觀,多幾分自信。也許你的夢想不止一個,但是,你一定有一個是你最熱切的渴望,或者,是你最近特別想實現的,期盼得太久,心都有些累了吧,給生活來一點幻想吧。幻想一下這個夢想實現的那一天,不是把它當成一個概念在心裡見一下,而是把它當作個完整的故事,在心裡就像放一場電影那樣,把整個過程都默默地演繹一遍,包括每一個細節。
  • 習近平寄語少年兒童:好好讀書,才能夢想成真
    要敢於有夢青少年要敢於有夢。從西遊記到凡爾納科幻小說,飛船、潛艇今天不都有了嗎?有夢想,還要腳踏實地,好好讀書,才能夢想成真。——2014年8月15日,習近平看望參加青奧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時說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希望你們向爺爺奶奶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建設者,準備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我配不上她》只要努力和自信,美夢也會成真!
    曾經在一個帖子上看到,如果一個男生說自己配不上你,那他就真的配不上你。沒有說為什麼,但是我想,一個自己內心自卑的人,自己總想著配不上你的人,而不是對自己有信心,努力去奮鬥好讓自己能配上你的人,那麼他的確無法配上你了。
  • 《中國正在說》:保持人民情懷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東南衛視大型政論節目《中國正在說》,以「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為定位,展現中國成就、中國智慧,彰顯「四個自信」。節目自 2016年11月4日開播以來,王夢恕、戚發軔、林誠格、林鳴、梁曉庚等行業專家就中國的高鐵、航天、核電、橋梁建設、武器裝備等建設成就,用數據說話、用故事說理、用親身經歷說法,對外直面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各種誤讀,對內凝聚民心、增強了人民群眾對中國道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 廖文:文學要自信講述中國故事
    原標題:文學要自信講述中國故事(文論天地) 癥結之二,自信力的疲弱使文學的精神高度失去支撐,價值建構變得頗為艱難 對精神高度的追求,是文學的內在力量。自我矮化的價值消解和精神潰散,必然使文學喪失這種內在力量。
  • 中國生活「最苦逼」的城市,收入上萬隻夠溫飽,年輕人紛紛逃離
    中國生活「最苦逼」的城市,收入上萬隻夠溫飽,年輕人紛紛逃離,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人不滿足於現狀,想要有更好的生活,他們都有一顆向上的心,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但是現實社會中的種種壓力讓他們失望,很多人在追逐夢想,夢想有一天能出人頭地,帶著自己的家人在大城市生活。
  • 《蝸牛與黃鸝鳥》:只要忠於自己的選擇,麵包和夢想同樣重要
    鋼琴演奏家郎朗擔任榮譽鋼琴顧問,真人秀《我是歌手》總導演洪濤擔任音樂總策劃,周杰倫御用編曲人鍾興民擔任音樂總監製,湖南衛視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蝸牛與黃鸝鳥》有著豪華的音樂幕後班底保駕護航。作為國內少有的涉及古典音樂題材的電視劇,《蝸牛與黃鸝鳥》將古典音樂融入到青春、夢想、愛情等主題中,為觀眾呈現了一段高甜浪漫的青春勵志故事。《蝸牛與黃鸝鳥》並非單純的青春校園劇,它脫離了以往同題材劇集將故事背景聚焦在單一校園生活的局限,而是擴散到更廣闊的敘事空間,讓劇中的年輕人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面臨著現實與夢想的選擇,避免了只講述校園生活的小家子氣,格局更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