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近日,蘇州創元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印發文件——《創元集團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
一項與全集團近2萬員工息息相關的重大改革拉開大幕。
作為江蘇省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在蘇州國資系統唯一試點單位,創元集團已吹響全系統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號角。
「頂層設計」推動
各方協同推進改革走深走實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秉持這一理念,創元集團制定的《創元集團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涉及加強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提高政治經濟社會地位和技能文化素質,以及切實加強維權和服務等諸多方面,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營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環境。創元集團成立了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春奇擔任組長。同時,建立了集團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聯席會議制度,並將產改試點工作上升為2020年度集團黨建「書記項目」。構建完善以產業工人為主題,黨的統一領導、各方協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工作格局。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在班組和車間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探索班前(班後)時政學習、車間(工地)談話談心、領導幹部管溝聯繫等新模式,落實「一崗雙責」最後一棒責任。實施「紅色工匠」培育計劃,注重把技術能手、青年專家、優秀工人吸引到黨組織中來,新發展黨員中產業工人比例不低於80%;在車間、班組、項目一線廣泛建立行動支部,創立一批黨建品牌工作室。
提高技能文化素質。強化在崗教育培訓,確保教育培訓經費60%以上用於一線職工;實施學歷提升計劃,對一線產業工人學歷教育學費給予補助。深化產教融合,推動企業學院建設,打造學歷與技能並重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培訓、練兵、比武、晉級「四位一體」的技能提升綠色通道。通過「師徒結對以老帶新」等方式快速提升員工業務技能,發揮業務骨幹傳幫帶作用。
拓寬發展空間建功立業。完善產業高級技術工人引進和流動機制,鼓勵企業設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崗位,推動高精尖缺技能人才聚集,力爭到2022年技師及以上高技能人才佔專技人員比例達到15%。在企業關鍵崗位、關鍵工序設立「首席技師」「技能帶頭人」,實行特崗特薪,破除技能人才晉升的「天花板」,激發職工群眾建功立業的戰鬥力創造力。
依法保障合法權益。進一步健全主要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推動職代會議案審核、職工代表提案辦理、特別法務「三項制度」。重點企業職工董事、監事做到「全覆蓋」。突出在勞動用工、工資分配、安全生產、職業衛生等方面加大依法維權和監督力度。收入分配向高級技術人員、勞模、科研骨幹傾斜。
為產業工人辦實事做好事。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繼續推出服務職工十大實事項目,
舉辦勞模、一線職工、特殊工種職工療休養;設立維權和服務項目專項補助金每年不少於100萬元。持續做好職工普惠服務,完善企業工會、服務中心、職工之家的職工服務體系,開展「網際網路+」平臺普惠活動,讓服務向產業工人隊伍的最基層延伸。
厚植培育工匠的「土壤」
引領技能風氣之先
蘇州創元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製造業、金融業務投資、住宿和餐飲業為主業,實業經營與資本經營並舉的大型投資控股集團,集團所屬30多家主業企業,九成職工為產業工人。
「新時代賦予產業工人崇高的歷史使命,以實體經濟見長的創元集團更是產業工人綻放光彩的大舞臺。」創元集團黨委副書記、工聯會主席王衛兵表示,我們創造充足條件,並在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中形成了一些較好的經驗和做法。
創元集團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依託網站、雜誌、兩微一端等線上平臺以及「創元大講堂」「原文學壇」等引導廣大工人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點,開展「中國夢·勞動美·幸福路」主題教育,全系統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始終把員工職業技能提升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創元集團至今已舉辦九屆的蘇州市「創元杯」職業技能大賽,吸引了1000多名職工參加16個工種的技能比武,有39人獲得「姑蘇技能大獎」、80人獲得「蘇州技術能手」、120餘人獲得晉升技師資格、800餘人獲得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依託創元集團旗下蘇州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創元培訓中心,通過與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掛牌成立「創元學院」,使產業工人在技能提升的同時還能獲得全日制大專學歷。去年第一批選送近50名職工參加全日制大專學歷教育班,畢業後可獲學費總額三分之二的補助。集團企業已建成勞模工作室7個。通過「師徒結對以老帶新」,蘇州金龍完成師徒結對257人,培養多功能工63人。施耐德開展「傳承技藝」競賽21名老師傅帶出合格多技能員工30名,涉及重要崗位33個。
圍繞重大項目、重點工程,2019年創元集團近半數企業近5000名職工投入到為企業實施新品開發和技術改造項目、實現降本增效、改進技術工藝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活動中。職工取得技術攻關、科技創新、發明創造等成果500餘項,提出合理化建議近5800條,獲國家專利項目160項,通過採納合理化建議進行改善,為企業實現降本增效近1億元,這些立功競賽活動的開展,有力服務了企業創新發展。
實現改革成效最大化
讓職工真正當家做主
「我的成長經歷可以充分說明,當工人是有前途的。」4月15日,在創元集團召開的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工作會議上,蘇州金龍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宋世民作為代表進行交流發言。
2003年,宋世民以江蘇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畢業生的身份進入蘇州金龍,通過在生產一線的摸爬滾打、千錘百鍊,憑藉過硬的技術能力,2009年年僅29歲的宋世民就摘得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範稱號,同年提拔為蘇州金龍焊裝車間副部長,是當時公司製造部最年輕的中層幹部。不驕不躁、埋頭苦幹,3年後,他又被提拔為大型車總裝部部長。在2019年,39歲的宋世民被提拔為蘇州金龍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我們公司對個人發展規劃有營銷、技術、技能、專業、管理五大序列,員工可以選擇一種序列來發展,可以垂直通道,也可以橫向跨通道。」宋世民說,在生產一線的16年裡,他沉在一線,涉足客車生產的所有關鍵技術部門,掌握核心工藝,這為他從技術崗切換到管理崗,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了解到,集團下屬30多家主業企業中,1100名中層正副職以上幹部,25%來自生產一線。技能專家薪酬達到中層副職水平,資深技能專家達到中層正職水平。
創元集團把改革成果上升為制度,建立健全職代會制度、集體協商、廠務公開、職工董監事等「四位一體」的民主管理制度,落實各項民主權利,讓職工真正當家做主。目前集團下屬共有38家企業實行職代會(職工大會)制度,35家企業實行廠務公開,覆蓋面分別為95%和87.5%,共有職工董事16人、職工監事18人,其中工會主席進入董事會6人、監事會7人。目前企業1+3集體合同籤訂率達100%,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製得以有效落實。2019年集團下屬25家企業被評為蘇州市勞動關係和諧企業。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給集團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集團要咬定全年發展目標不放鬆,迫切需要凝聚全體產業工人的智慧和力量,奪取疫情防控和經營生產的雙勝利。」創元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春奇說。
成績屬於過去。實現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成效最大化,需要解答的課題還有很多。「我們將圍繞落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目標,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多出實招、多見實效,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力度把改革不斷引向深入,保障產業工人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劉春奇說。□蘇報記者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