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手術室裡,呼吸機、心電監護等各種儀器閃爍著,三位器官衰竭患者正分別接受肺移植、心臟移植和肝移植手術。與此同時,近百位醫護人員分成三組,為這三臺高難度手術徹夜忙碌。
上述一幕,發生在1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的四川省人民醫院。「通過器官捐獻網絡分配,同一時間進行同一供體心、肺、肝多器官的捐獻與移植手術,難度極高。」四川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中心主任黃曉波13日告訴記者,最終三位患者重獲新生,近百位醫護人員創造了「生命奇蹟」。
記者了解到,隨著中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器官移植當前已不鮮見,但同時進行三臺大器官移植手術,這對任何一家醫院都是巨大考驗。
黃曉波告訴記者,11日下午,了解到一腦死亡受體可同時捐獻心臟、肝臟、肺臟後,醫院迅速搭建了一支由重症醫學中心、心外科、心衰中心、胸外科、肺移植病房、器官移植中心、手術麻醉中心組成的「超豪華」多學科移植團隊,以及一支由輸血科、臨床檢驗中心、藥學部、超聲中心組成的保障團隊。
「在三位器官移植患者中,心臟移植患者的情況最複雜,手術難度也最高。」四川省人民醫院心外科主任黃克力告訴記者,該患者是一位56歲女性,心臟病史超30年,曾於12年前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移植手術前,其心臟大小為常人心臟的5至6倍,嚴重壓迫肺臟,「患者呼吸困難,進食困難,可以說生不如死。」
黃克力說,供心是一個正常的心臟,與受心的大小嚴重不匹配,因此左心房、上腔、下腔都無法直接吻合,需要通過精心修剪,調整到一個相匹配的尺寸方能完成移植。「經過多學科團隊的全力協作,手術進行了八個小時,終於成功。」
「手術成功後,術後治療和護理同樣重要。」黃曉波表示,術後患者病情變化大、波動大,病情相對不穩定、治療複雜,需要重症醫護人員的日夜守護。為此,徹夜奮戰中,近百位醫護人員分為肺移植小組、肝移植小組、心臟移植小組,分別對三位患者精準治療、精心守護。
記者了解到,當晚近百位醫護人員的工作繁忙、瑣碎,又必須爭分奪秒:肺移植小組在術中為肺移植患者行ECMO支持,於凌晨1點護送患者回到ICU,隨後又進行監護、各項指標維護,並進行了床旁胸片、纖支鏡檢查;凌晨3點肝移植患者回到ICU,肝移植小組專人管理及維護,術後早期行肝臟超聲影像學評估功能;凌晨4點心臟移植患者回到ICU,心臟移植小組護送心臟移植患者持續IABP輔助治療,立即行床旁心臟超聲檢查,血流動力學管理、右心功能監測、器官支持等措施,並啟動「心臟移植MDT團隊每日會診程序」。
爭分奪秒守護生命的還有護理團隊。該團隊分為A、B兩組,A組負責肺移植患者的護理,B組負責肝移植、心臟移植患者的護理。「重症醫護團隊為實現器官捐獻者的最後願望,為3名器官衰竭者重獲新生,幾乎馬不停蹄工作了50多個小時。」黃曉波說。
記者13日在現場了解到,目前三名接受器官捐獻的移植患者病情均比較平穩,肝移植患者已經停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正在順利康復中;心臟移植患者、肺移植患者也分別在為停機拔管和脫離ECMO做準備。(完) (記者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