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志怪|《聊齋志異》裡的軟飯硬吃

2021-01-08 澎湃新聞

前幾天微信圈最火的消息是Papi醬,整改之後發出來的減肥的那條視頻,筆者的朋友點評說:被修理成了青年版於丹。可見,做網紅、拿風投也是要付出代價的。當然,像筆者這樣從小就胸無大志的,風投看不上,廣電總局也不會來點名。做個小人物真快活!

說到立志,想起在虎撲步行街上看到的一個段子,某網友回憶自己初中時,有個女生大約是暗戀他,對他說:我將來是要成為富婆的,你會不會娶我啊?這哥們當時比較中二,心想自己怎麼能娶個富婆吃軟飯呢?於是斷然拒絕了女生的表示。然後……當然就沒有然後了。這哥們如今為自己錯失了一段美好的早戀而懊喪不已。

按照步行街的回帖方式,這特麼根本就不是暗戀,不過是人生三大錯覺之一。筆者倒是覺得,不管是不是錯覺,其實不必對吃軟飯耿耿於懷。既然能靠臉、靠才華吃飯,為啥非要去搬磚呢?奉旨填詞的柳三變,詞話裡說他「為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餘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這軟飯吃得多牛叉!

至於志怪作品中的吃軟飯,更是所在皆有,人鬼、人神、人妖、人仙之戀(男方均為人類),其實核心就是吃軟飯。而其中寫得出神入化的,恐怕要算《聊齋志異》了。

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這麼評價聊齋一書:《聊齋志異》長期以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許許多多狐鬼與人戀愛的美麗故事。……這些小說中的主要形象都是女性,她們在愛情生活中大多採取主動的姿態,或憨直任性,或狡黠多智,或嬌弱溫柔,但大抵都富有生氣,敢於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感情的滿足,少受人間禮教的拘束。……作者藝術創造力的高超,就在於他能夠把真實的人情和幻想的場景、奇異的情節巧妙地結合起來,從中折射出人間的理想光彩。

學者的評價,筆者當然很贊成。需要注意的是,正因為這些女性狐鬼「在愛情生活中大多採取主動的姿態」,才給了男同胞吃軟飯的機會。那些「真實的人情」、「幻想的場景」、「奇異的情節」,以及最後達致的「人間的理想」,在晚期直男癌患者蒲松齡的筆下,往往被改造成軟飯硬吃的橋段。

說蒲松齡是直男癌,很多人大概不以為然,且讓筆者用事實說話。蒲松齡常常在每篇的文末以「異史氏」的名義對故事做些點評。我們摘錄數條:

一、夜叉夫人,亦所罕聞,然細思之而不罕也。家家床頭有個夜叉在。(卷三「夜叉國」)

二、或謂天下悍妒如某者,正復不少,恨陰網之漏多也。餘曰不然。冥司之罰,未必無甚於釘扉者,但無回信耳。(卷五「閻王」)

三、人生業果,飲啄必報,而惟果報之在房中者,如附骨之疽,其毒尤慘。每見天下賢婦十之一,悍婦十之九,亦以見人世之能修善業者少也。觀自在願力宏大,何不將盂中水灑大千世界也?(卷六「江城」)

四、女子狡妒,其天性然也。而為妾媵者,又復炫美弄機,以增其怒。嗚呼!禍所由來矣。若以命自安,以分自守,百折而不移其志,此豈梃刃所能加乎?乃至於再拯其死,而始有悔悟之萌。(卷七「邵九娘」)

五、悍妻妒婦,遭之者如疽附於骨,死而後已,豈不毒哉!(卷九「雲蘿公主」)

大致可以說,蒲松齡只要寫到悍婦、正房的故事,必然會開地圖炮,其中第三條更是將十之八九的女性歸為悍婦。對女性如此刻骨的仇恨,難道不是直男癌?當然,這是時代原因造成的,我們無須過多苛責他。所以,可以說,直男癌加上高超的藝術創造力,才使得蒲松齡將軟飯硬吃寫得如此光彩照人!

比如筆者多次引用的卷二「蓮香」一篇中,男方桑曉,「沂州人,少孤,館於紅花埠」,就是一鄉村私塾教師,且無論顏值、才華都平平而已。可是在蒲松齡筆下,他的豔遇多得不要不要的。先是狐狸精蓮香假託「西家妓女」,以「傾國之姝」主動薦枕席;然後是女鬼李氏自稱「良家女,慕君高雅,幸能垂盼」,李氏還是個「嚲袖垂髫,風流秀曼」的蘿莉。桑秀才輪番臨幸一鬼一狐,身體不支,蓮香竟然「採藥三山,凡三閱月,物料始備,瘵蠱至死,投之無不蘇者」。

之後的情節更富於奇幻色彩了。李氏為能與桑秀才長相廝守,借屍還魂,以白富美的身份下嫁窮書生。而蓮香因身為狐狸精,無名無分,「君行花燭於人家,妾從而往,亦何形顏?」鬱鬱而終後轉世為人,十餘年後再嫁給桑秀才。

蒲松齡最後點評說:「死者而求其生,生者又求其死,天下所難得者,非人身哉?」此篇中的桑秀才一無所長,只是因為「人身」,一碗軟飯竟然吃得風生水起!恕筆者眼拙,實在看不出文中女性光彩照人的描摹對所謂的「封建禮教」有什麼突破!

如果桑秀才多少有點才華的話,那麼下面這個故事裡馮木匠的豔遇就完全與才華無關了。某座官衙改造,請了一些工人做裝修,每晚就住在官衙裡。某天夜深時分,窗戶忽然自行打開,月光下,一少女走到窗邊向屋中張望。馮木匠尚未睡著,以為這是某個同事的相好,可是,其他工人明明已經睡熟了。馮木匠心中敲小鼓一般,盼著少女認錯人,對自己投懷送抱。沒想到並非錯覺,那少女跳入房中,直上他的床榻。

馮木匠生怕錯失良機,默默地在黑暗中與少女滾了床單。「歡畢,女亦遂去。自此夜夜至。」過了好幾天,少女才對他說,我沒認錯人,就是找你啪啪啪的。此等美事,馮木匠當然笑納。裝修結束後,少女還跟著馮木匠回家,夜夜春宵,不過家人都看不到,馮木匠才知道少女非狐即鬼。過了幾個月,馮木匠身體不支,讓家人請道士驅鬼(狐),可是完全沒效果,少女還是每晚都來。有一晚,少女忽對他說:「世緣俱有定數:當來推不去,當去亦挽不住。今與子別矣。」然後就離開再也不來了(卷十一「馮木匠」)。

上一個故事中,桑秀才與狐鬼還有共同生活、交流甚至生兒育女的經歷。即使在早期《搜神記》中那些簡單樸素的異戀故事中,也有情感交流的橋段。這個故事非常奇特,馮木匠在這幾個月中,除了晚上滾床單,與女鬼(狐)沒有任何交流。顯然女方也沒存著害他的心,身體不支純粹是縱慾無度的結果。一般來說,狐狸精或女鬼找男人,無論善意還是惡意,往往打著真假難辨的「夙緣」的旗號,可是從來沒有先滾幾個月床單,再說是「世緣」的,而且說完就走,馮木匠連跪舔的機會都沒有。生生逼得他軟飯硬吃!

卷二的「巧娘」篇,是將軟飯硬吃寫得最為有趣也最汙的(所以,關節處直接引原文了)。

廣東的富家公子傅廉「甚慧而天閹,十七歲陰才如蠶」,而且糟糕的是,此事在當地盡人皆知,所以沒人肯把女兒嫁給他。

傅廉有天逃學看戲,害怕老師責打,機緣巧合,正好有一年輕女子華三姑請他到海南島給母親送信。他索性離家出走,泛海瓊州。收信人的其實是狐狸精,與一美貌女鬼巧娘一起住。傅公子剛住下,巧娘就來撩撥,「女暗中以縴手探入,輕捻脛股,生偽寐若不覺知。又未幾啟衾入,搖生,迄不動,女便下探隱處。乃停手悵然,悄悄出衾去,俄聞哭聲。生惶愧無以自容,恨天公之缺陷而已」。

華母得知,悄悄用秘藥治好了傅公子。「挑燈遍翻箱簏,得黑丸授生,令即吞下,秘囑勿譁,乃出。生獨臥籌思,不知藥醫何症。將比五更,初醒,覺臍下熱氣一縷直衝隱處,蠕蠕然似有物垂股際,自探之,身已偉男。」

原來,華三姑的夫君去世,她看中了傅公子,寫信請母親撮合。華母廣東接來女兒,當晚就讓他們同房。華母為了讓女兒獨佔這位偉男,與女兒一起瞞住巧娘。雖然傅公子口舌便給、誇誇其談,可是始終沒有與巧娘單獨相處的機會。而巧娘還以為他仍是「丈夫而巾幗者」,也只將其視為「蘊藉,善諛噱」的男閨蜜而已——「婦命相呼以兄妹。巧娘笑曰:姊妹亦可。」

某天,華氏母女外出,照例將傅公子鎖在屋內。這哥們巧舌如簧,說動巧娘開門進來,「生挽就寢榻,偎向之,女戲掬臍下,曰:『惜可兒此處闕然。』語未竟,觸手盈握。驚曰:『何前之渺渺,而遽累然!』生笑曰:『前羞見客,故縮,今以誚謗難堪,聊作蛙怒耳。』遂相綢繆」。

就這樣,傅公子以「天閹」之身,去了趟海南,竟然將鬼狐都拿下。後來他回到家,向父親說明情況,要娶華三姑。父親根本不信:「妖言何足聽信?汝尚能生還者,徒以閹廢故。不然,死矣!」意思是幸好他不能人道,否則妖女早把他榨乾了。傅公子百般解釋也沒用,於是「輒私婢,漸至白晝宣淫,意欲駭聞翁媼」。「一日為小婢所窺,奔告母,母不信,薄觀之,始駭。呼婢研究,盡得其狀。喜極,逢人宣暴,以示子不閹。」

之後的情節就順流而下了,傅公子同時娶了華三姑和巧娘,鬼狐雙姝一起拿下。

筆者不太理解這篇的背景和用意。傅公子除了能說會道,在鬼狐眼中,包括資本在內的能力幾乎等於零。雖說整部聊齋中的女性「在愛情生活中大多採取主動的姿態」,可這個故事中的女性主動得有點令人髮指了。明明是軟飯,創造條件也要讓他硬吃!

聊齋以及其他志怪著作中此類故事雖多,但真正做到「不是針對各位」的境界的,是唐代的題為牛僧孺所作的短篇小說《周秦紀行》。不過,據說這篇小說是「牛李黨爭」時為了黑牛僧孺而託名的,各位可自行翻檢。

為什麼志怪中有如此多軟飯硬吃的故事,筆者膚淺的理解,大約有以下幾條:一、創作者均為男性,各種形態的異類姻緣,首先要滿足男性的YY,讓兄弟們先爽爽。二、在人鬼、人妖、人狐的關係中,人是最尊貴的,無論出於什麼原因,異類都自覺低人一等。即使在人仙關係中,仙女的那些超能力也無法取代活色生香的人間生活。三、文化傳承所形成的與生俱來的道德優越感,決定了軟飯必須硬吃,才能旗幟鮮明、理直氣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中的「聊齋」是蒲松齡為自己的書齋起的名字。聊齋志異四個字其中:「聊」就是通過聊天的方式得來的故事;「齋」在書房裡潤色、整理;「志」就是記錄,敘述故事的方法;「異」指奇聞異事。《聊齋志異》是中國文學水平最高、流傳版本最多、讀者群體最廣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沒有之一!
  • 紀曉嵐代表乾隆對抗聊齋志異,被黑:「日御五女」
    這麼說來《閱微草堂筆記》還是一個單純的志怪小說麼?不是,它已經成為宣揚統治思想的重要載體。為什麼統治思想要通過志怪小說來宣揚呢?因為那時候志怪小說正在從民間到朝堂大行其道,之中的巔峰就是《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的誕生,就是為了對抗《聊齋志異》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的開篇中也提到「街談巷議,或有益於勸懲」。
  • 《聊齋志異》妙在何處?小故事正能量,做人不能太浪
    #聊齋志異#《聊齋志異》被評為志怪小說第一書,絕非誇大其詞。某一年的清明節,方棟外出郊遊,無意中看見一個美豔女子坐在馬車上,老毛病又犯了,情不自禁地尾隨車輛,跟蹤好幾裡路,透過窗簾往裡張望。女子雖沒言語,但卻安排手下停車,讓婢女將方棟一頓臭罵,就地從地上抓了一把土撒向方棟,然後揚長而去。
  • 《聊齋志異》草稿本今安在
    此文內容確實是雜談,主要敘述了兩件事情,一是指責上海人民出版社於1975年6月影印出版《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認為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已經包括了「鑄雪齋」版本,單獨出版「鑄雪齋」版本,「大可不必作此勞民傷財之舉的」。二是提供《聊齋志異》草稿本由姚蓬子在解放初購藏的線索,提請有關部門追查。
  • 聊齋志異:鬼怪、動物和人的互動,反映的卻是真實的人間萬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在《聊齋志異》描寫人狐婚戀的故事中,狐女多被作者賦予了世間佳麗的美好品質,她們多以自薦枕席的方式與男子結合。
  • 十三年前熱播的聊齋志異6系列,當時看著實嚇人,主演都大紅大紫
    說起中國的志怪小說,應該首推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所以,聊齋系列電視劇集一經播出,便受到廣泛好評。劇中不乏像李立群、嶽耀利這樣的老戲骨,相信看過那些年頭電視劇的朋友們,應該對他們很熟悉吧,嶽耀利也是小編最喜歡的老戲骨。
  • 狐女有情有義:《聊齋志異》藏著什麼秘密?
    以《聊齋志異》為標誌,它整個顛覆了古代小說的狐狸精傳統,不僅承襲了狐能未卜先知的神性,還把狐精狡猾的生物特性升華為聰慧、機智等人性素質,成功創造了一大批更加飽滿、豐富和成熟的狐形象,而這一成功是繼承前代,又超越前代的結果。《聊齋志異》中狐形象集前代作品之大成,不僅在數量上蔚為壯觀,而且狐形象的創作成就也達到了最高峰。
  • 【睡前閱讀·海上志怪】抓錯了人,地府如何問責
    【睡前閱讀·海上志怪】抓錯了人,地府如何問責 百魅夜行 2015-01-22 21:52 來源:澎湃新聞
  • 《聊齋志異》中,蒲松齡遇見「神仙顯靈」的現象,如今卻也很常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也稱聊齋先生,是清朝一位著名短篇小說家。而他所撰寫的《聊齋志異》很多都不是憑空想像捏造的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事情。比如半夜江上鬧鬼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一種罕見發光的水藻鬧出的大烏龍。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小時候最喜歡看的電視劇就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了,只要那電視劇裡的背景音樂響起了,就會感覺往被窩裡鑽,就好似那電視劇裡的鬼馬上就會立刻出現在自己床邊,簡直刺激了。
  • 《聊齋志異》中的「夜半女子」為何都是美人?
    《聊齋志異》 敘述的大多是燈前月下的「夜間」故事,給人以煙雲般模糊感。因而,作者筆下的女性多是美的,便不足為怪了   ■《聊齋志異》善於通過寫男性之「狂氣」,影寫女性「嬌韻」之美。按照古代禮法,男子狂放地看女性是「犯規」的,但《聊齋志異》中的男子並不管那一套。
  • 清朝志怪鬼狐古籍巔峰之作,這三本書呈三足鼎立,滿足你的好奇心
    志怪小說與古籍想必大家都喜歡閱讀,因為每個人都有好奇之心。我敢打賭你小時候也是一樣,聽到長輩講鬼故事,妖怪之類的傳說既想聽又害怕。今天我給大家講一下志怪故事貼近生活的三本巔峰之作。成書於清代的《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志異》是當時志怪小說的三部巔峰之作,流傳至今。
  • 《聊齋志異》黑獸和鴝鵒
    這是《聊齋志異》中的小故事《黑獸》,俗話說「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誰能想到,獸中之王在黑獸面前變成了綿羊呢?可憐的老虎至死也不明白,自己千辛萬苦狩來的獵物會被自己不屑一顧的人類截胡。李某陝西人,養了一隻八哥,他每日同八哥說話,日久天長,八哥學會了很多話,他出門遊玩時,總是帶著八哥,就這樣幾年過去了,主人和鳥相處得越來越默契。
  • 色鬼通常指男人,其實《聊齋志異》裡也有女色鬼
    印象中男人才會被稱為色鬼,今天讀了一下《聊齋志異》,留意到書中也寫了一些女色鬼的故事。《咬鬼》裡講道,某翁正懶洋洋午睡,朦朧間一個白布裹首,縗服麻裙的喪裝女子揭簾進來,先去內飾看了看,出來後走來走去一會,男主人公細端詳女子三十有餘,但面部顏色黃腫,眉目蹙蹙然,神情可畏。
  • 中國三大「鬼書」,《聊齋志異》排第一,紀曉嵐也寫過一本!
    要說鬼怪小說的巔峰作品,很多人會冒出「聊齋」二字,這一點毋庸置疑。《聊齋志異》對國人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它始終是國人心中的第一「鬼書」。不過,除了聊齋,中國還有其他的「鬼書」,同樣很精彩。接下來筆者簡單介紹兩本。《聊齋志異》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又名《妖狐傳》,我們大家習慣叫它《聊齋》。得益於《聊齋》的知名度,蒲松齡也有了聊齋先生的名號。
  • 《聊齋志異》鹿銜草和龍
    這是《聊齋志異》中的小故事《鹿銜草》,動物界真的很神奇,它們不像人類擁有智商,高科技,卻能根據本能找到方法對症下藥,讓它們在殘酷惡劣的的環境下繁衍生息,讓人嘆服!早年間,在河北省境內,有條龍從天空墜落到一村中,龍拖著龐大的身軀,緩慢地向鄉紳家中爬去,鄉紳家寬闊的門口,剛剛能容它進去。
  • 《聊齋志異》:女鬼壓床,老翁臨危不亂,下意識的動作救了自己
    《聊齋志異》:女鬼壓床,老翁臨危不亂,下意識的動作救了自己前言:俗話說,人老鬼陪伴,就是說,人年紀大了之後,陽氣衰弱,很容易招致一些邪祟鬼怪。但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日行好事,那邪祟鬼怪自然也無可奈何。
  • 毛主席點評聊齋志異 因一則故事稱讚蒲松齡有生產鬥爭知識
    《聊齋志異》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從乾隆年間的鴻儒紀曉嵐到當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博爾赫斯,都是其鐵桿粉絲。毛澤東也很愛看這部作品。少年時代,毛澤東就非常喜歡讀《聊齋志異》。毛澤東終生愛讀這部書,從50年代開始,毛澤東身邊就一直放有多種不同版本的《聊齋志異》。直到生命垂危的最後的歲月,他辦公桌旁還放著《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
  • 《聊齋志異》螳螂捕蛇和藏蝨
    這是《聊齋志異》中的小故事《螳螂捕蛇》,一條體型龐大的巨蛇,敗在毫不起眼的螳螂手中,可見任何時候輕敵都是致命的。鄉裡人孫某,一次坐在一棵粗壯的樹下休息,忽然覺得身上瘙癢難耐,伸手到衣服裡面去撓,捉到一隻蝨子。他沒有捏死蝨子,而是心生一計,用張紙把蝨子包起來,塞到樹上的一個洞中起身離開。
  • 《聊齋志異》小獵犬
    當年還是秀才時,厭煩家中雜務幹擾,不能靜心讀書,就搬到一寺院中,沒想到寺院裡臭蟲,蚊子,跳蚤太多,常常咬得他徹夜難眠,苦不堪言。一天吃過晚飯,他躺在床上休息,忽然看到一個小武士, 身高兩寸,頭插雉雞翎,騎著匹和螞蚱一樣大小的馬,胳膊上架著只蒼蠅大小的東西,細看原來是只鷹。小武士在屋子裡不住地來回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