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活動須防蜱蟲咬人致死 被叮後不要用力摳

2021-01-12 騰訊網

  近日,廣州出現四例疑似恙蟲病病例,其中兩例經搶救無效死亡,且出事前曾在公園活動。時值夏日,市民紛紛選擇外出遊玩,這則新聞讓人擔心出遊安全性的同時,不禁想起另一種被咬後容易致病的小蟲:蜱蟲。

  昨天,武漢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蜱蟲的活動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至10月,有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蜱蟲咬傷疑似症狀,應當及早就醫。

  蜱蟲叮咬之後怎麼辦?

  千萬不要使勁摳下來

  餘濱告訴記者,頭部、頸部、後背、前胸、腰腹部等位置最容易被蜱蟲咬傷。「蜱蟲叮咬時會釋放一種麻醉劑。因此被蜱蟲咬傷後,病人沒有任何感覺,所以很難被發現。蜱蟲吸了血之後會變得很大,很多蜱蟲都是在這個時候被發現的。」

  「一旦市民被蜱蟲叮咬,不要自行將蜱蟲摳下。」

  餘濱提醒說,對付蜱蟲,千萬別用手自己拔出來。因為蜱蟲體上可能含有傳染性病原體,在受到刺激後,蜱蟲會越發往體內鑽,並加大劑量釋放蜱蟲唾液。

  一旦發現有蜱已叮咬、鑽入皮膚,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或用菸頭、香頭輕輕燙蜱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燙蜱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

  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即使未發現被蜱叮咬,從疫區旅行回來的人員也應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等症狀,應對疫區的蜱傳疾病保持警惕。

  無論蜱蟲是在人體或動物體表,還是游離在牆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然後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後的流出物,要進行消毒。

  專家支招防蜱蟲 塗抹驅蚊劑有效驅蜱蟲

  餘濱提醒,到野外勞動和遊玩,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要穿緊口長褲長袖,也可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驅蚊液。到山上遊玩時,要穿緊口、光滑的長袖衣服,尤其是要防止蜱蟲從衣服的袖口、褲腳、領口和腰部等進入身體,切記不要走草木密集的地方,儘量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臥。另外,女孩子上山遊玩時,千萬不要穿裙子和開口的涼鞋。

  裸露的皮膚塗抹驅避劑,如避蚊胺(只推薦2歲以上年齡的人員使用),可維持數小時有效。當使用遮光劑或防曬用品時,先塗抹遮光劑或防曬用品,然後再塗抹驅避劑,睡覺前應把驅避劑洗去。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用殺蟲劑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驅避劑等。

  怎樣識別蜱蟲?

  吸飽血膨脹後 形如蓖麻子

  蜱俗稱壁蝨、扁蝨、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類等體表的蟲子。它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從芝麻粒大到米粒大。

  全世界已知蜱類800餘種,我國已發現110餘種。中原地區常見的有長角血蜱、血紅扇頭蜱、微小牛蜱等。

  蜱蟲的一生包括卵、幼蟲、若蟲和成蟲4個階段,其中成蜱、若蜱有8條腿,而幼蜱只有6條腿。春秋季是蜱的活動高峰,夏天較活躍,冬天基本不活動。

  蜱一般寄生在動物的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游離動物體後附著在草上,可叮人、吸血。雌蟲吸飽血膨脹後形狀如同蓖麻子。

相關焦點

  • 蜱蟲咬人會致死 一旦被咬千萬不要生拉硬拽
    繼外地出現蜱蟲咬人致死事件之後,武漢近日也有人被蜱蟲咬傷,不過經過救治已脫離危險。  十天前,武漢大一女生小楊和室友到江夏區野外踏青,玩了大半天后,小楊覺得有些累,就坐在草叢中歇息了近1個小時。回去後,小楊洗澡時發現左小腿上有個黃豆大小的黑蟲,略有點痛,於是趕緊用手拍落。當晚,小楊就感到頭痛、腹痛,並開始發燒,大家還以為小楊感冒了。
  • 我省未發現蜱蟲叮人致病事件
    本報訊 (記者 王耀)記者9月l3日從省疾控部門了解到,目前,我省還沒有發現蜱蟲咬人後傳播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的事件。我省也從未有蜱蟲傳播疾病疫情上報。
  • 河南等多省市發生蜱蟲咬人致死事件
    事件導讀:有媒體報導,河南商城縣多人被蜱蟲咬後致死
  • 出遊正當時,謹防蜱蟲叮!
    然而,此時亦是蜱蟲危害高峰時期,踏青放風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提防被蜱蟲叮咬。蜱俗稱壁蝨、扁蝨、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類等體表的蟲子,可叮人、吸血。硬蜱棲息與活動因種類而異。常見棲息在植被茂盛的山區及丘陵地帶,草地、森林等野外環境多見,也可以存在於城市的大型公園、植被茂盛的地區。蜱不會飛翔或者跳躍,一般會找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如趴在草尖或者樹尖,用它的「自帶探測設備」——第一對足末端擁有特殊的感受器---哈勒氏器,感知到宿主熱量或者二氧化碳。一旦有人走過,它會瘋狂的晃動身體,迅速勾住並爬到人身上進行叮咬吸血。
  • 河南信陽稱蜱蟲咬人致死尚無法從根源預防
    蜱蟲體形特別小,平時比芝麻大一點,吸血後比黃豆大,有八個爪,鑽到人肉裡,摳不出來。蜱在對人或動物叮刺吸血的時候,並不會有疼痛的感覺,但會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還會引起森林腦炎等疾病。 目前,國內還未分離出病原體,也不清楚它的傳播途徑。只是參考國際研究得知,蜱蟲攜帶的病毒,能侵染人體細胞,致使人體血小板、白細胞銳減,並具傳染性。
  • 蜱蟲恙蟲咬人算不算意外傷害?
    ,蜱蟲咬人致死……兇猛的蟲子令人心驚。羊城晚報記者近日採訪廣東多家保險公司後發現,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蜱蟲恙蟲咬人無意外險可賠  記者採訪多家險企發現,目前暫時沒有意外險可以賠付蜱蟲、恙蟲咬人後引發疾病甚至致死的損失。儘管如此,保險公司對近期發生的蜱蟲咬人致死和恙蟲咬人事件都很關注,並組織過人員對蜱蟲咬傷進行分析。
  • 夏季謹防蜱蟲鑽入體內,嚴重可致死!醫生:遇蜱蟲叮咬記住四不要
    為什麼被它叮咬後嚴重會致死呢,因為它的體內有一種很可怕的病毒,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也稱新型布尼亞病毒。蜱蟲叮咬人體後,這種病毒傳播給人,從而引起發熱和血小板減少症候群,嚴重就會出現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等,致死率可達到15%。
  • 夏季小心「奪命」蜱蟲 義烏曾有市民被咬傷
    蜱蟲叮咬 嚴重可致死蜱,俗稱蜱蟲,民間也有「草爬子」「狗豆子」「牛八腳」等稱呼。蜱是一鐘體表寄生的吸血節肢動物,部分種類可侵襲人體。我國目前有100多種蜱,主要可分為硬蜱和軟蜱。「蜱在沒有吸血時,通常只有綠豆大小,一旦吸飽了血,可與黃豆甚至指甲蓋一樣大。」
  • 時下是蜱蟲叮咬高發季 杭州採茶老農被咬不自知
    而蜱蟲更為人所知的是其體內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也稱新型布尼亞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通過蜱蟲叮咬而傳播給人,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輕則表現為發熱乏力,重則休克,多器官衰竭等,致死率為15%。
  • 河南山東現蜱蟲傷人致死 被指不太可能人際傳播
    近日,河南、山東兩地爆出蜱蟲傷人致死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截至目前,河南累計監測557人遭蜱蟲叮咬後致病,其中18人死亡。這一病症的重災區河南信陽商城縣目前的情況如何?蜱蟲並非新鮮事物,怎麼會在近兩年內頻繁有人被蜱蟲所傷?這種病毒究竟怎樣傳播?
  • 武漢發生蜱蟲咬人事件 女白領被迫挖肉取蟲(圖)
    其中一人為了踢球,把衣物隨意放置在東操場的草地上,踢完球後直接拿起來穿上身,結果遭到蜱蟲叮咬。幸運的是,三名學生在就診時都沒有出現全身症狀,在校醫院做簡單處理後,又轉至協和醫院做進一步治療。目前三人狀況良好,生活正常。  該校醫院楊醫生表示,她在校醫院工作十多年來,這還是第一次遇到蜱蟲咬人的病例。
  • 北京昌平確認龍澤苑西區出現蜱蟲已全面排查
    本市多年前僅有蜱蟲咬人後傳播萊姆病的個別報導,且近一二十年來已無傷人事件報告。發現蜱蟲時,無論是在人體或動物體表,還是游離在牆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然後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蟲,尤其是蜱蟲擠破後的流出物,要進行消毒。3.警惕寵物將蜱蟲帶回家。 據病媒生物防制專家曾曉芃介紹,因為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寵物的體表,所以城市裡最需警惕的是寵物在草地活動後將蜱蟲帶入家庭。
  • 蜱蟲咬人後有什麼症狀
    蜱蟲咬人後有什麼症狀 被蜱蟲咬傷後,可能發作「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與蜱蟲攜帶的無形體及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有關。潛伏期1至2周,起病較急。表現為持續高熱,體溫可達40℃。以發熱伴白細胞、血小板減小和多臟器功能損害為主要特點。
  • 人被蜱蟲叮咬後會危及生命?為什麼?
    人被蜱蟲叮咬後會危及生命? 1、蜱蟲掉到人身上後會往身上鑽,用頭部鑽入皮膚。 2、蜱蟲叮咬人後會散發一種麻醉物質,再將頭埋在皮膚內吸血, 同時它分泌一種可以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鑽入人體需及時取出。若不及時取出,輕者患處便瘙癢難忍,重者高燒不退、 深度昏迷、抽搐,引發森林腦炎。3、蜱蟲可攜帶83種病毒,病毒主要通過蜱蟲叮咬傳播。
  • 如何防護 對「嗜血」蜱蟲說NO?
    北京市疾控中心監測顯示,2014年和2015年全市疾控系統共接到蜱蟲危害報告五起,其中四起出現在房山、順義、懷柔、通州等遠郊區縣,一起出現在朝陽區的城鄉結合部。五起報告中,三起蜱蟲出現在狗體上,二起出現在小區綠地內。出現蜱蟲的綠地均為遠郊區社區綠地,從目前情況看,小區綠地的蜱蟲主要為郊遊後攜帶蜱蟲的寵物帶人並孳生。接報後,兩綠地均進行了消殺,蜱蟲得到有效控制。
  • 夏天這5種蟲子咬人最厲害!防蟲攻略趕緊收藏!
    如果發現蜱蟲叮咬在皮膚上,不要自行接觸或拉扯、拍打蜱蟲,以免頭部或口器斷在體內。正確的做法是儘快前往醫院就診,由專業醫生進行摘除。 隱翅蟲多數情況下不會「咬人」,它造成的傷害主要是體液接觸到人類的皮膚後,導致皮炎、皰疹,也可能出現關節痛、嘔吐、腹瀉等,一般不會致死。
  • 多地蜱蟲恙蟲咬人危及生命 上海未現"致命蟲"
    各地蜱蟲恙蟲「來勢洶洶」 重症危及生命   日前媒體報導,湛江一孕婦在公園草地上納涼,被恙蟲叮咬導致高燒不退;海南海口一名12歲女孩被恙蟲咬傷,因抵抗力低,發現較晚,生命垂危。繼蜱蟲之後,恙蟲又引發市民憂慮。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防治科主任冷培恩表示,恙蟲和蜱蟲都是節肢動物門蛛型綱,恙蟲比蜱蟲更小。
  • 河南蜱蟲叮咬病例調查 定點醫院有特效藥可治
    餘芳說,根據目前病例了解,狗蜱蟲、牛蜱蟲基本上叮咬人後,不會致人感染。而伏在草上的草蜱蟲易感染接觸到的人群。所以,採茶、下地幹活等戶外活動受到蜱蟲叮咬致病的比較常見。  據商城縣疾病防控中心和縣人民醫院介紹,在商城縣,尚未發現人與人之間傳染此病。  餘芳介紹,商城縣的餘集鄉、豐集鄉、鯰魚山鄉等地發現蜱蟲叮人病例較多。
  • 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喪命 蜱蟲咬傷後如何緊急處理
    5月底6月初,他的小舅子和嶽母先後因被蜱蟲叮咬去世。6月9日,李先生在送丈母娘骨灰去墓地的路上也被蜱蟲叮咬後生命垂危,在鼓樓醫院經過近20天的搶救治療終「化險為夷」,今天已準備出院。  蜱蟲體內有一種可怕的病毒,叫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也稱新型布尼亞病毒)。
  • 高溫來襲 小心蜱蟲出沒
    高溫來襲,有一種蟲子也變得特別活躍,它芝麻粒大小,咬起人來不疼不癢,卻能傳播致死病毒,危害極大,它就是蜱蟲!近期,江蘇疾控發布提醒,蜱蟲病進入發病高峰期,市民要注意防範。今天(8月17日),記者走訪發現,7月以來,南京市第二醫院已收治5例相關重症患者,高於去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