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西安市第三醫院
近日,看見幾則新聞報導,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可以警惕這種情況!
新聞1:
42歲的劉女士近半年來發現自己長醜了,鼻子變大、臉變寬,腳也變大了。以為是自然衰老,她並未太在意,可這種變化越來越明顯,去醫院檢查後才知道,這一切竟是因為腦袋裡長了垂體瘤。
新聞2:
36歲的林先生一年多來他感覺自己的相貌越來越醜,下頜突出、嘴唇腫大、皮膚粗糙,以前穿40碼的鞋現在竟然要穿45碼,睡覺鼾聲增大。一周前,在醫院檢查後得知,導致他這一系列變化的原因是大腦裡的垂體瘤。目前,醫生已通過微創手術將垂體瘤從鼻腔取出,再經過一段時間對症治療他就可能恢復以前的相貌。
細心的小夥伴們一定已經發現:面容突然變醜,手腳變粗大,皮膚粗糙……這些症狀竟然都是由垂體瘤引起來的!!!其實,生活中有些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由於對垂體瘤的症狀、危害沒有概念,導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下面我們來一起來了解下垂體瘤的一種——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
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是什麼?
垂體瘤分很多類型,之前我們也為大家講過一些不同類型的垂體瘤及症狀。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發病率較高,佔所有垂體瘤的第三位,僅次於無功能型垂體瘤和泌乳素分泌型垂體瘤。
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主要表現為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單純的巨人症較少見,成年後半數以上繼發肢端肥大症。而上面新聞中的兩位患者均是肢端肥大症的表現。
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為什麼會導致人變醜、手腳粗大呢?
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會導致體內產生過量生長激素(GH)。生長激素是什麼呢?是由腦垂體前葉嗜酸性細胞分泌的一種單一肽鏈的蛋白質激素,它是一種具有廣泛生理功能的生長調節素。
長期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時會導致體型和內臟器官異常肥大,並伴有相應生理功能異常。在青春期少年可表現為巨人症,在成年人則表現為肢端肥大症。
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導致的遠端肢體肥大患者,不僅會手腳、鼻子、嘴唇變大、頭顱及面容寬大、顴骨高,還會出現聲音嘶啞、睡眠打鼾等情況,患者舌頭和咽喉軟組織也會隨之變得肥厚,尤其是晚上睡覺時,很容易引起呼吸問題。
此外,垂體腫瘤壓迫症狀、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結腸癌等惡性腫瘤發生率也會相應增加,這些代謝紊亂性疾病和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和生存質量。
怎麼判斷自己的情況是否與肢端肥大有關?
一般可以根據一些特有的跡象來自我判斷。如果近幾年來,你的鞋號越來越大、臉形發生改變、顴骨突出、額頭變寬、聲音越來越低、手指變粗、皮膚粗糙,那就可排除是否患上了肢端肥大症。
而95%以上的肢端肥大症患者發病是由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引起,所以出現上面症狀就要去正規醫院神經外科檢查了。但由於許多患者在出現肢端肥大症狀時,早期並沒有其他不適,很多人不把它當成病,從而延誤了治療。我國有許多肢端肥大症患者沒有被診斷,也沒有接受治療。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這種疾病缺乏認識,出現症狀後自己不重視,也有部分人認為面容「變醜」不是病,直到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視力下降、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才來就診,錯過了早期診治時機,十分可惜。
得了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該怎麼治療?
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治療的目的是降低血液中生長激素的水平至正常,減小腫瘤的體積。成功治療後,許多肢端肥大症的症狀和功能將逆轉或改善(已發生並固定的骨骼變化除外)。其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外科手術、藥物治療及放射治療。
大部分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首選手術切除。目前常用的和患者比較歡迎的是神經內鏡輔助下經蝶入路微創手術,就像上面新聞2中的患者就進行了這種手術。這種手術不用開顱,利用神經內鏡技術可以從鼻孔直接到達我們需要手術的部位,保留垂體的其他部分完好無損,更精準、更安全、術後併發症小。
神經外科介紹
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神經外科以「顱腦脊髓創傷和腫瘤的微創手術、腦和脊髓血管病的微創介入手術和功能性神經外科疾病的綜合治療」為特色,並開放急性腦血管病和顱腦創傷救治的「綠色通道」。設床位50張,中心ICU 19張,ICU擁有國際最先進的檢測、監護設備和生命支持系統。科室已成為集臨床、科研、教學、功能康復和腦病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神經外科。
文章來源:神經外科 王濤
稿件編輯:畢 禎
稿件審核:宮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