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最像「香港的城市,曾被稱作「小香港「,經濟總量全國第5

2020-12-04 東鑑旅遊

曾經的香港是中國非常特殊的城市,在世界上擁有上位的先進經濟實力,很多中國人以香港為榮, 當時去香港就像去了外國一樣, 可以想像當時香港的發展程度,但現在國內地區的發展也趕上來了,很多城市崛起了,光上海不輸香港, 現在國內還有一個與香港相似的城市, 這裡被稱為香港, 現在經濟總量也達到了全國第五位。

我相信這個很多人能推測這個城市, 這個城市是中國的直轄市重慶,重慶的各個方面看起來都和香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在地形方面,香港早些時候被稱為山城, 這是因為香港也和重慶一樣多小山和丘陵,平地非常少, 但是,因為香港大量填海才有了現在的面積, 光從地形上看是不夠的, 你必須結合其他情況。

事實上,我們首先可以看到香港多年的發展歷程, 原來香港沒有今天這麼強大的金融, 當時的香港和國內大部分城市一樣,依靠製造業,有現在繁華的景象, 後來的香港是很快跨越的第二產業,儘管是這種力量不討好的行業,但不是一步一步發展成了現在的金融行業, 當時,由於國際影響力和國內的大力支持,香港有現在的地位,其實在香港的一些偏遠地區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發達。

重慶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情況與十幾年前的香港很相似,本來依靠製造業支撐著整個城市的發展,現在重慶也大幅度減少了第二產業的佔有率,大幅度發展為第三產業, 旅遊行業是重慶現在重點建設的王牌,如果重慶像香港一樣是金融行業,想加強國際地位,這是非常艱巨的任務, 或者光是金融業重慶就和香港相距甚遠。

到今天重慶經濟總量也達到了很大的跨度,成功超過了國內很多城市,另外成為北上廣深後,對重慶人來說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消息, 這曾經被稱為香港的重慶也有真正能與香港戰鬥的資本, 以現在的發展速度來說,今後幾年重慶可以保持這樣的經濟增長, 這樣的話,在經濟方面超越香港並不難, 你去重慶玩過嗎?

看了小編的這篇文章,是不是心動了呢?你對此有什麼想法?

相關焦點

  • 臺北市經濟總量全國排名第42綜合實力與北上廣深香港並列一線城市
    中國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經濟已經雄舉世界第二。從2019年福建經濟全面超越臺灣之後,預計今年廣東經濟總量將超越韓國。臺北市總面積271.8平方公裡,雖然人口只有275萬人,但是卻是臺灣第一大城市,。2019年臺北地區生產總值5412.65億元人民幣,位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42位,人均GDP19.682萬元人民幣。
  • 如果把臺灣省最發達的城市,放在大陸會是什麼水平?
    如果把臺灣省最發達的城市,放在大陸會是什麼水平?臺灣省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曾和韓國、新加坡以及香港並駕齊驅,是亞洲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其經濟巔峰期的經濟總量曾佔大陸的45%,相當於是大半個大陸的經濟總量了。
  • 亞洲實力第一城:GDP總量是香港的近3倍,但生活成本卻比香港低
    大家知道,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可以從它的GDP總量來看,一般來說,GDP總量高的城市無疑是一個經濟實力雄厚,發展極好的城市,和中國幾座頭等城市一樣,GDP總量一直排在全國前列,一項數據顯示,亞洲最具實力的城市,GDP總量是香港的3倍,但生活成本卻低於香港,這座城市是日本的東京。
  • 全球城市500強,香港排我國第一,全球第九,那麼上海呢?
    對於香港能夠在國內擔任榜首的位置,大家或許對其很是好奇,因為香港的GDP總量放在我國大陸上雖然也是處於領先地位,但並不是處於首位的。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香港的GDP總量為3629.9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2.4萬億元,排在國內所有城市第四名的位置。
  • 臺灣第一大城市——新北市,在國內的城市裡可以排到第幾位?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臺灣與韓國、香港、新加坡曾因經濟取得快速發展,而被全球稱之為亞洲四小龍,臺灣最高光的時刻當屬1990年,當年臺灣一省的GDP總量就接近大陸總量的45%左右(1990年臺灣省GDP為1700億美元,大陸為3878億美元,臺灣省相當於大陸的43.8%)。從1990年至今,30年過去了,可謂是滄海桑田,曾經的經濟強者臺灣,目前與大陸相比如何?
  • 1994年到2018年,中國大陸GDP增長23.5倍,那臺灣、香港、澳門呢
    從2018年年底開始的「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的」結果終於公布了——不出大家的意料,再次將中國大陸的GDP上調了,由初值的90.03萬億元增加了18972億元,總量達到了919281億元人民幣。按照去年的平均匯率折算,為13.89萬億美元。按照13.95億人口計算,2018年中國人均GDP也提升到約9960美元,離1萬美元大關僅差幾十美元了。
  • 以前都認為臺灣和香港人很洋氣,為何現在覺得越來越「土氣」?
    因為改革開放已經走過40年了,今時今日,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合過去不能同日而語,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和臺灣香港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少。尤其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港澳臺的差距不大。記得40年前的1978年,那時港澳臺的生產總值加起來,已經超過大陸的70%以上;而改革開放40年後的今天,香港的GDP已經被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超過和追上,而臺灣的GDP也被廣東,江蘇,山東等省超越。
  • 亞洲第一金融中心,金融地位遠超香港,其經濟總量足以超90%國家
    金融業作為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產業,每一個國家都非常重視金融業的發展,因為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量級之後,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發達的金融業作為支撐,才能保證企業發展的命脈資金流,要說世界上金融業最發達的城市,大家首先想到肯定是紐約、倫敦、香港這三座老牌世界金融樞紐城市,這三個城市都是金融世界的巨擘存在
  • 中國臺灣的經濟總量,相當於大陸的哪一個省?
    此外,臺灣人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僅就臺北人均GDP來看,常住人口275萬人,人均GDP為19.68萬元,僅次於深圳(20.45萬元),全國排名第二,碾壓北京、上海和廣州。而最重要的是,臺灣的其他城市的人均GDP都達到了國內一線城市的水平:臺中:GDP總量3774.95億元,常住人口270萬人,人均GDP為13.981萬元臺南:GDP總量2378.27億元,常住人口188萬人,人均GDP為12.650萬元新北:GDP總量5470.33億元,常住人口397
  • 中國GDP很高的城市,亞洲第三個經濟總量,進入世界十強的地區
    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是其他國家和地區望塵莫及的,與其他國家的經濟總量逐漸保持距離,而且,美國等發達國家還沒有擺脫金融風暴的陰霾,所以中國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是中國近年來發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但是,儘管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如此迅速,GDP總量卻暴漲,但城市GDP
  • 臺灣經濟最發達的城市,GDP沒有東莞高,卻是世界級一線城市
    近年來,雖說內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每年出門旅遊的人也在增多,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沒去過香港、臺灣、澳門這三個地方,澳門和香港可能去的會多一點,畢竟對於在廣東工作的朋友來說還是比較近的,而去臺灣那邊旅遊的朋友相對來說就會少一些,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座臺灣的城市。
  • 超越香港、緊逼深圳,甩開重慶天津,這座逆襲的城市,絕對不容低估
    而且香港已經步入冷冬,今年廣州的經濟總量極有可能一舉超越香港,改寫大灣區格局。不過,這座千年商都也留下幾個懸念:深圳趕超廣州,到底是歷史性的、不可逆的趨勢,還是大局未定的動態追趕?廣州重回C位,到底是偶然性的事件,還是成功轉型升級後的強有力飛騰?未來十年,一線城市的格局到底會不會產生顛覆性的變革?
  • 中國最有可能超越東京的城市,有望成亞洲第一,不是北京不是香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穩步上升,現在已經到了捲入世界經濟動脈的位置,中國經濟的提高還可以出現強大的城市,其中在大陸有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為代表,另外世界公認的大城市香港也展示著中國的強大,但要說到亞洲第一的城市,其實並不是中國的城市,而是亞洲的發達國家日本的首都。
  • 中國的一個城市,曾經被稱中國「小香港」,如今卻成為四線城市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人多路少,旅行可以開闊眼界,洗滌心境,看到世界大好河山,旅行可以感悟人生,可以了解各地的風俗習慣,可以看到各地的奇人異事,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中國最失敗的城市,曾經被稱為中國的「小香港」現在淪落為四線城市。
  • 第一季度臺灣GDP出爐,總量1535億美元,放在全國排第幾?
    眾所周知,臺灣是亞洲四小龍成員,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上世紀中後期,臺灣一度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省份。進入21世紀以後,由於受到國際形勢以及自身產業單一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臺灣經濟增速有所減緩,GDP總量漸漸被其餘省份趕上。
  •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榮譽會長鄺美雲解讀香港國安法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榮譽會長鄺美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香港有很多的機遇。我覺得,香港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團結一致。」國泰民安是香港社會的渴求和期盼「國泰民安是香港社會近一年來最深切的渴求和期盼。」鄺美雲懇切地說。
  • 記憶香港:從回歸後的香港到崛起的大陸,沒有一個國家能超越的...
    而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當今世界,這兩座城市,都是非常重要的金融大都。我曾被英國人問及:「沒有了英國的先明領導的香港,如今可好?如果不是英國的帶領,香港會有如今的成就嗎?」我回答他:「相比於以掠奪為榮的民族情懷,我更認同的是中國人的創造精神,今日香港的成就,其根本源自流淌著中國血液的香港人的不斷努力。那片土地上,一切都好,別來打擾。
  • 兩岸城市經濟競爭力榜 臺北第7臺中潛力被看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日報社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以綜合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2大指標,評估海峽兩岸四地291城,深圳、香港、上海是綜合競技利前3,臺北該項排第7;可持續競爭力,即長期可以相對其他城市維持發展優勢,臺北僅次香港、深圳,名列第3。
  • 我國GDP超萬億的城市只有18個,擁有2個以上的省份有幾個
    我國包括港澳臺在內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其中有340多個地級以上的城市,這些城市大小不一,面積最大城市如重慶,有82402平方公裡,最小的如澳門,只有32.9平方公裡,同樣是相當於省級行政單位的城市,重慶面積是澳門的2500多倍。當然,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更不一樣,那麼,2019年這些城市中GDP超過萬億人民幣的城市有幾個呢?
  • 臺灣最發達的城市是哪一個,相當於大陸的幾線城市?
    臺灣省是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在1990年,經濟總量佔比曾達到大陸的43%。如今隨著大陸的崛起和臺灣經濟的放緩,臺灣當年的地位不在。目前,臺灣最發達的城市為臺北市,論其經濟總量的話,相當於大陸的普通二線城市,但論其發展水平的話,卻可以比肩國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