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延3-4公裡採收蛤仔歸來的採貝隊伍
![]()
劉瑞玉院士、李洪彥廳長和唐啟升院士在鑑定會上
![]()
菲律賓蛤仔苗種繁育一期工程-繁育車間
![]()
「菲律賓蛤仔健康苗種培育和高效健康養殖技術」鑑定會在遼寧莊河召開
12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主持、大連海日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完成的《菲律賓蛤仔健康苗種培育與高效養殖技術》課題,在遼寧省莊河市成功地通過了由中國科學院資環局和遼寧省科技廳組織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啟升為組長、國家863資源環境與技術領域「海洋生物技術「主題專家組副組長張元興教授為副組長的專家鑑定委員會的鑑定。
專家鑑定委員會聽取了課題組的匯報,進行了質疑,還進行了現場實地考察。一致認為:該項課題研究成果較為系統完整,總體水平達到國際領先,其中部分關鍵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其一,課題組在菲律賓蛤仔健康苗種培育與高效養殖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成果。
將現代化的農業溫室大棚技術,經過技術改造後應用到灘涂貝類苗種的規模培育,解決了菲律賓蛤仔越冬中間育成成活率低的問題。為突破菲律賓蛤仔北方越冬中間育成技術障礙及蛤仔商品實現周年上市奠定了基礎;通過對親貝進行人工促熟,提早育苗時間,同時,利用菲律賓蛤仔異地移養的生物學效應及南北方群體生物節律的差異,在早春將南方的蛤仔種貝移到北方進行促熟繁殖、育苗,為縮短菲律賓蛤仔的養殖周期奠定了基礎;將生物保健和健康養殖的理念應用於苗種培育。通過使用健康種貝、改善養殖衛生和水質狀況、控制幼蟲密度、提高餌料質量、調整光照及應用大蒜保健等綜合技術,培育菲律賓蛤仔健康苗種。在育苗及養成期間未使用國家規定禁用藥物,實現了無公害養殖;採用無附著基採苗等先進技術,附著變態率達到50~70%,附苗量平均207.1萬粒/m2;利用雜種優勢,採用不同地理群體間的經濟雜交,培育出成活率高、生長快的健康苗種。開展了家系培育、選擇和雜交育種等研究,初步獲得了斑馬蛤、海洋紅等新品系;在菲律賓蛤仔基因組DNA的核糖體內轉錄間隔區(ITS)序列研究中,首次獲得ITS-1和5.8S的完整序列,開發了ITS-1序列擴增的雙側引物,為菲律賓蛤仔等灘涂貝類的分子遺傳及育種研究奠定了基礎。
其二,課題成果直接應用於生產實踐,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採用室內中間育成、溫室越冬中間育成與室外土池中間育成相結合的途徑,使中間育成的存活率達90%以上,培育健康苗種129餘億粒,創產值2500餘萬元;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清潔生產原則,通過合理密度、敵害防治、改善養殖環境、加強過程管理,實現田園化養殖和高產穩產,平均畝產達2151.18公斤,生產商品菲律賓蛤仔10813.5噸,產值9600萬元。項目期間合計產值達到1.21億元、利稅0.75億元;建立了菲律賓蛤仔人工育苗、中間育成、海區高效養成的三段法養殖技術模式,完善了操作規程,使生產周期由原來的22~26個月縮短到10~14個月,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風險。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瑞玉、遼寧省海洋漁業廳廳長李洪彥、中科院瀋陽分院副院長殷濤、大連市海洋漁業局局長徐志寬、大連市水產研究所所長趙洪恩、莊河市市委書記吳勝達、莊河市市長董呈發、大連海日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連,以及原遼寧省人大副主任李軍、遼寧省經濟研究會會長李稚華等參加了鑑定會,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遼寧省海洋漁業廳廳長李洪彥在講話中代表遼寧省感謝中國科學院和海洋研究所對建設「海上遼寧」的全力支持,在科研攻關中菲律賓蛤仔健康苗種培育與高效養殖技術研究取得的成功,為推動「海上遼寧」建設做出的卓越貢獻。他說,菲律賓蛤仔健康苗種培育與高效養殖技術研究是高起點的創新,經專家鑑定研究成果居於國際領先水平;該項研究得到了社會各界對研究工作給予了廣泛的支持,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和遼寧省委、省府領導給予了高度重視,路甬祥副委員長和聞世震書記對此項研究做出了重要批示,聞世震書記親臨灘涂貝類清潔養殖示範基地視察和指導工作;本次鑑定是高規格的鑑定,南至華東理工大學、廈門大學的水產專家,北至中國海洋大學、水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大連水產學院、遼寧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大連市水產研究所、遼寧省海洋漁業開發中心的專家,上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863海洋生物技術主題專家組副組長,下至與會單位的水產學院院長、研究員、教授和養殖一線的企業領導,聚集了我國海洋水產界的權威;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創新點既是貝類苗種培育的突破點,遼寧的閃光點,經濟的增長點,又是苗種繁育的突破,養殖模式的突破,又是水產養殖的創新;研究成果縮短了養殖周期,給遼寧沿海漁民帶來了高收入,課題組是科技興漁的帶頭人,養殖企業是沿海漁民的領頭人,產學研一體,是土洋結合(科研人員與普通漁民)、天與地的結合(中國科學院與普通漁村)的典範,帶領沿海漁民致富奔小康。該項成果的影響力和輻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遼寧省將把這項研究成果在遼寧全境推廣,並在財政上給予支持。
李洪彥廳長在感謝中國科學院對建設「海上遼寧」支持的同時,殷切的希望中國科學院,以及全國的涉海科研單位關注遼寧,進一步促進「海上遼寧」建設,將「科技第一生產力」的星星之火在遼寧大地海洋產業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