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蛤仔苗種培育和高效養殖技術通過鑑定(圖)

2021-01-12 中國科學院


綿延3-4公裡採收蛤仔歸來的採貝隊伍



劉瑞玉院士、李洪彥廳長和唐啟升院士在鑑定會上



菲律賓蛤仔苗種繁育一期工程-繁育車間



「菲律賓蛤仔健康苗種培育和高效健康養殖技術」鑑定會在遼寧莊河召開


    12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主持、大連海日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完成的《菲律賓蛤仔健康苗種培育與高效養殖技術》課題,在遼寧省莊河市成功地通過了由中國科學院資環局和遼寧省科技廳組織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啟升為組長、國家863資源環境與技術領域「海洋生物技術「主題專家組副組長張元興教授為副組長的專家鑑定委員會的鑑定。

    專家鑑定委員會聽取了課題組的匯報,進行了質疑,還進行了現場實地考察。一致認為:該項課題研究成果較為系統完整,總體水平達到國際領先,其中部分關鍵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其一,課題組在菲律賓蛤仔健康苗種培育與高效養殖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成果。

    將現代化的農業溫室大棚技術,經過技術改造後應用到灘涂貝類苗種的規模培育,解決了菲律賓蛤仔越冬中間育成成活率低的問題。為突破菲律賓蛤仔北方越冬中間育成技術障礙及蛤仔商品實現周年上市奠定了基礎;通過對親貝進行人工促熟,提早育苗時間,同時,利用菲律賓蛤仔異地移養的生物學效應及南北方群體生物節律的差異,在早春將南方的蛤仔種貝移到北方進行促熟繁殖、育苗,為縮短菲律賓蛤仔的養殖周期奠定了基礎;將生物保健和健康養殖的理念應用於苗種培育。通過使用健康種貝、改善養殖衛生和水質狀況、控制幼蟲密度、提高餌料質量、調整光照及應用大蒜保健等綜合技術,培育菲律賓蛤仔健康苗種。在育苗及養成期間未使用國家規定禁用藥物,實現了無公害養殖;採用無附著基採苗等先進技術,附著變態率達到50~70%,附苗量平均207.1萬粒/m2;利用雜種優勢,採用不同地理群體間的經濟雜交,培育出成活率高、生長快的健康苗種。開展了家系培育、選擇和雜交育種等研究,初步獲得了斑馬蛤、海洋紅等新品系;在菲律賓蛤仔基因組DNA的核糖體內轉錄間隔區(ITS)序列研究中,首次獲得ITS-1和5.8S的完整序列,開發了ITS-1序列擴增的雙側引物,為菲律賓蛤仔等灘涂貝類的分子遺傳及育種研究奠定了基礎。

    其二,課題成果直接應用於生產實踐,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採用室內中間育成、溫室越冬中間育成與室外土池中間育成相結合的途徑,使中間育成的存活率達90%以上,培育健康苗種129餘億粒,創產值2500餘萬元;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清潔生產原則,通過合理密度、敵害防治、改善養殖環境、加強過程管理,實現田園化養殖和高產穩產,平均畝產達2151.18公斤,生產商品菲律賓蛤仔10813.5噸,產值9600萬元。項目期間合計產值達到1.21億元、利稅0.75億元;建立了菲律賓蛤仔人工育苗、中間育成、海區高效養成的三段法養殖技術模式,完善了操作規程,使生產周期由原來的22~26個月縮短到10~14個月,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風險。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瑞玉、遼寧省海洋漁業廳廳長李洪彥、中科院瀋陽分院副院長殷濤、大連市海洋漁業局局長徐志寬、大連市水產研究所所長趙洪恩、莊河市市委書記吳勝達、莊河市市長董呈發、大連海日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連,以及原遼寧省人大副主任李軍、遼寧省經濟研究會會長李稚華等參加了鑑定會,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遼寧省海洋漁業廳廳長李洪彥在講話中代表遼寧省感謝中國科學院和海洋研究所對建設「海上遼寧」的全力支持,在科研攻關中菲律賓蛤仔健康苗種培育與高效養殖技術研究取得的成功,為推動「海上遼寧」建設做出的卓越貢獻。他說,菲律賓蛤仔健康苗種培育與高效養殖技術研究是高起點的創新,經專家鑑定研究成果居於國際領先水平;該項研究得到了社會各界對研究工作給予了廣泛的支持,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和遼寧省委、省府領導給予了高度重視,路甬祥副委員長和聞世震書記對此項研究做出了重要批示,聞世震書記親臨灘涂貝類清潔養殖示範基地視察和指導工作;本次鑑定是高規格的鑑定,南至華東理工大學、廈門大學的水產專家,北至中國海洋大學、水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大連水產學院、遼寧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大連市水產研究所、遼寧省海洋漁業開發中心的專家,上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863海洋生物技術主題專家組副組長,下至與會單位的水產學院院長、研究員、教授和養殖一線的企業領導,聚集了我國海洋水產界的權威;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創新點既是貝類苗種培育的突破點,遼寧的閃光點,經濟的增長點,又是苗種繁育的突破,養殖模式的突破,又是水產養殖的創新;研究成果縮短了養殖周期,給遼寧沿海漁民帶來了高收入,課題組是科技興漁的帶頭人,養殖企業是沿海漁民的領頭人,產學研一體,是土洋結合(科研人員與普通漁民)、天與地的結合(中國科學院與普通漁村)的典範,帶領沿海漁民致富奔小康。該項成果的影響力和輻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遼寧省將把這項研究成果在遼寧全境推廣,並在財政上給予支持。

    李洪彥廳長在感謝中國科學院對建設「海上遼寧」支持的同時,殷切的希望中國科學院,以及全國的涉海科研單位關注遼寧,進一步促進「海上遼寧」建設,將「科技第一生產力」的星星之火在遼寧大地海洋產業燎原。

相關焦點

  • 菲律賓蛤仔育苗與越冬技術獲突破
    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林國明副研究員為技術負責人的「大規模菲律賓蛤仔人工育苗及越冬技術開發項目」,在已經取得的文蛤育苗及越冬技術成果的基礎上,再次獲得重大突破,於4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丹東養殖示範基地」所在地遼寧省東港市通過了由遼寧省科學技術廳主持的現場驗收和鑑定。
  • 菲律賓蛤仔養殖模式在遼寧省全面推廣
    該研究為突破菲律賓蛤仔北方越冬中間育成技術障礙及蛤仔商品實現周年上市奠定了基礎;科研人員還建立了菲律賓蛤仔的生物保健技術,通過使用健康種貝、改善養殖衛生和水質狀況、控制幼蟲密度、提高餌料質量、調整光照及應用大蒜保健等綜合技術,在整個育苗階段不再使用任何有毒及有可能在體內富集的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劑,實現了種苗的無公害化標準生產養殖。
  • 海水養殖佔大連海鮮一大半,南方苗種造成蜆子不「鮮溜」了
    休漁期,各大水產養殖基地也抓緊生產。在大連某海產養殖公司的大黑石基地養殖池的牙鮃魚已達到成品。通過利用循環水養殖技術,這個基地養殖規模達到了500噸,包括牙鮃魚、多寶魚、石斑魚等多個暢銷品種。它們有個非常好聽的學名:菲律賓蛤仔。聽說它有新品種了,名字也很喜感:「斑馬蛤」。目前已實現苗種自主培育和生產。
  • 大連紫海膽生態育苗與增養殖修復項目通過鑑定
    4月4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申請立項,與大連玉璘企業集團合作共同完成,並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林國明課題組負責技術支持、指導的「光棘球海膽(大連紫海膽)大規格健康苗種規模化培育、增養殖與生態修復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通過了由遼寧省科學技術廳組織、主持的成果鑑定。
  • 隨處可見的海鮮美味:菲律賓簾蛤
    菲律賓簾蛤的繁殖菲律賓簾蛤生長迅速,養殖周期短,適應性強,離水存活時間長,是一種適合於人工高密度養殖的優良貝類,是中國四大養殖貝類之一。不過,菲律賓簾蛤儘管蛤仔有保護殼,但是在篩選和分類過程中如不小心,貝殼亦會破裂。因此,在苗種的預養成期可採用上升流式的育苗系統,直至殼長達到10-15mm。
  • 煙臺水產研究所真海鞘人工育苗與養殖技術開發項目通過專家鑑定
    煙臺水產研究所真海鞘人工育苗與養殖技術開發項目通過專家鑑定2011-11-23 13:3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        瀏覽量: 2376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2011年11月19日,煙臺市科學技術局組織有關專家,對煙臺市水產研究所承擔的煙臺市科學技術發展計劃項目
  • 百萬珍珠龍膽苗種「遊入」天津 明波水產人工繁育和高效養殖見證...
    百萬珍珠龍膽苗種「遊入」天津 明波水產人工繁育和高效養殖見證「南魚北育」重大突破2014-06-20 22:1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當代水產》        瀏覽量: 3004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6月10日,兩輛滿載珍珠龍膽苗種的活魚運輸車從萊州運往天津,標誌著明波水產2014年珍珠龍膽
  • 水產養殖貼士:真海鞘苗種培育技術試驗
    水產養殖貼士:真海鞘苗種培育技術試驗2012-09-17 15: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齊魯漁業》        瀏覽量: 1953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材料:①苗種生產車間採用單胞藻培育車間,進行遮光處理,光照強度800~1000Lx
  • 金目鱸苗種原塘分級馴化培育技術
    金目鱸苗種原塘分級馴化培育技術2013-11-26 15:0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社        瀏覽量: 2229 次 我要評論 金目鱸油魚過篩  廣東省珠海市水產養殖(淡水)科學技術推廣站&nbsp駱明飛/文  近年來廣東沿海地區越來越多養殖戶開展金目鱸(學名:尖吻鱸)的池塘養殖,但由於魚苗成活率不穩定,通常低於20%,另外,種苗生產者或銷售商通常為迴避這難度較大、風險較高的關鍵環節而直接把未經馴化培育的苗種賣給養殖戶
  • 羅漢魚人工繁育和苗種培育技術總結
    由於羅漢魚是雜交品種,羅漢魚的配種和繁殖技術一直是處於保密狀態,現在我們就我們探索的羅漢魚人工繁育和苗種培育技術進行總結,以期廣大觀賞魚愛好者和養殖者提供參考和借鑑。1親本的選擇和繁育準備1.1魚缸的選用魚缸選擇上,要求能充分滿足羅漢各階段的生長需求,容水量在200L以上。
  • 淡水蝦高效養殖技術
    ,目前主要主要養殖品種有日本沼蝦、羅氏沼蝦、淡水龍蝦、澳洲龍蝦等,不同品種養殖方法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淡水蝦高效養殖技術吧!淡水蝦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蝦類品種,種類非常多,市場需求大,養殖效益好,已成為水產養殖業的首選品種,目前主要主要養殖品種有日本沼蝦、羅氏沼蝦、淡水龍蝦、澳洲龍蝦等,不同品種養殖方法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淡水蝦高效養殖技術吧
  • 稚魚的大量培育方法,苗種生產的對象魚
    導語:稚魚的大量培育方法,苗種生產的對象魚根據用途,苗種分為養殖用和以資源增殖為目的的放流用。總之,為了適應這些用途,必須能經濟地大量生產,尤其是放流苗種更要求儘量低成本多生產。在魚類養殖業方面,苗種的供給除了鱔類、鯉及鯽等有限的種類外,大部分是依靠天然採集來補充的。例如香魚苗種的需要量超過了供應量,苗種人工生產就自然而然地顯得重要了。但是,如果把積極地管理對象魚類的生活和繁殖作為進行養殖生產的原則,掌握任何時候都能夠人為地、充分地確保必要量的技術乃是必然的。
  • 淡水蝦高效養殖技術!
    淡水蝦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蝦類品種,種類非常多,市場需求大,養殖效益好,已成為水產養殖業的首選品種,目前主要主要養殖品種有日本沼蝦、羅氏沼蝦、淡水龍蝦、澳洲龍蝦等,不同品種養殖方法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淡水蝦高效養殖技術吧!
  •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蛤仔分會成立,這種養殖貝類中國產量佔全球...
    漁業主管部門、國內蛤仔育苗、養殖、加工、銷售等相關企業、國內外蛤仔專家、相關國際組織及認證機構、產業媒體、國內外相關行業協會70多名代表出席本次會議的。蛤仔是世界性養殖貝類,也是我國單種產量最高的養殖貝類和四大養殖貝類之一,年產量超過&nbsp300&nbsp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nbsp90%以上。
  • 貝類的養殖是指根據貝類的形態結構、分布等生物學及生態學原理
    2.貝類養殖貝類的養殖是指根據貝類的形態結構、分布、繁殖、生長規律、生活習性及環境等生物學及生態學原理,採用各種人工生產措施來改善貝類的生長、繁殖等條件,並對貝類進行繁殖、培育生產,最終獲得商品規格的貝類的過程。貝類養殖生產過程主要包括貝類苗種生產和貝類養成兩大階段。貝類養殖可分為半人工養殖和全人工養殖。
  • 浙江省淡水所突破馬口魚種苗規模化繁殖及苗種培育關鍵技術
    浙江省淡水所突破馬口魚種苗規模化繁殖及苗種培育關鍵技術2017-06-06 14:4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浙江漁業信息網        瀏覽量: 6279 次 我要評論
  • 安徽省阜陽市召開橄欖蟶蚌苗種繁育與人工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安徽省阜陽市召開橄欖蟶蚌苗種繁育與人工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座談會2020-01-16 16: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阜陽市水產管理局        瀏覽量: 5323 次 我要評論 2020年1月15日,安徽省阜陽市召開了「橄欖蟶蚌苗種繁育與人工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