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身邊突然出現了一大批自稱「貓奴」的貓咪飼主。收養人自稱為「奴才」與「子民」,是現今「貓奴文化」的一例典型。貓咪這種可愛又神秘的小動物一直是人類最喜歡的寵物之一。
想到貓咪你會想到哪些好聽的古典音樂呢?接下來推薦愛樂者們七首關於貓咪の可愛音樂。
▼
-01-
安德森《跳華爾茲的貓》
Leroy Anderson《The Waltzing Cat》(1950)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是不是聽到很多貓咪的喵喵聲呢?安德森的這首短作品,輕快、詼諧且多變,就像一隻活靈活現的貓咪。圓舞曲的節奏搭配弦樂的滑音,巧妙地模仿貓咪的叫聲;中段部份輕快的節奏有如貓和鼠互相追逐、捉弄,後來成為了卡通《湯姆貓和傑利鼠》的配樂。
如此軟萌,聽完心都快化了有木有!
-02-
羅伯特·皮爾索爾:貓之二重唱
Robert Pearsall: Duetto buffo di due gatti (Cat Duet)
這首「貓之二重唱」,大概是關於貓咪的古典音樂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
它出現於羅西尼的歌劇「奧泰洛」,通常認為是羅西尼的創作。然而,它的作者不是羅西尼!
全曲以「喵」為歌詞!「小貓」版本因其童真詼諧的唱段成為了童聲合唱領域著名的表演曲目。視頻是巴黎木十字童聲合唱團在韓國首爾的表演,兩個孩子配合天衣無縫,其中黑髮男孩兒學貓叫太像了,連他自己也因觀眾的激烈反應頻頻笑場!
-03-
普羅科菲耶夫 :「彼得與狼」貓咪主題
Sergey Prokofiev, Peter and the Wolf, The Cat
這段音樂出自普羅科菲耶夫為青少年入門古典音樂所做的管弦樂套曲「彼得與狼」,將喵星人偽裝出的人畜無害的神態描繪的惟妙惟肖。
故事中出現的各種動物皆以不同的樂器來塑造其形象。〈貓(The Cat)〉是一隻鬼鬼祟祟,想捉雀卻失敗而回的貓咪。似乎大多作曲家們樂譜下的貓咪都是頑皮小貓。
-04-
蕭邦 - 小貓圓舞曲
Waltz in F Major, Op. 34, No. 3
相對於蕭邦的「小狗圓舞曲」(也叫一分鐘圓舞曲),這首「貓咪圓舞曲」,相對而言就比較冷門了。
之所以叫小貓圓舞曲,據說由於喬治.桑養的小貓瓦德克(Valdeck),某日跳上蕭邦的鋼琴,在鍵盤上隨意走動發出的聲響,激發了蕭邦的創作靈感而寫下這首小貓圓舞曲;樂曲中間段落的滑奏也往往被認為是作曲家在模仿貓咪以腳掌拍打琴鍵的聲音。
-05-
史卡拉蒂大鍵琴作品《貓賦格》
scarlatti sonata g minor (cat's fugue)
《 貓賦格》這個有趣的綽號起源自此首賦格使用了不尋常的幾個音符作為主要引導動機。史卡拉蒂的一隻貓,名叫Pulcinella,史卡拉蒂有一次聽到Pulcinella在大鍵琴鍵盤上走路產生的奇妙旋律,引發此動機靈感,譜寫成這首作品。
這首《 貓賦格》在19世紀時由李斯特演出介紹給聽眾,之後開始逐漸廣泛流傳。大家來聽看看Pulcinella走過了哪幾個音符呢?
-06-
澤澤·康弗雷:琴鍵上的貓咪
Zez Confrey: Kitten on the Keys
一個多世紀後,美國作曲家澤澤·康弗雷也創作了一部類似的作品。
青年作曲家澤澤.康弗雷(Zez Confrey)深受愛情之苦,在祖母家所在的鎮上小住。忽然聽見白色的小貓在祖母家的鋼琴上來回運動,發出異常美妙的聲音。他由此譜寫了一首鋼琴曲獻給女友,挽回了這一段瀕於消逝的感情。他把這首鋼琴曲命名為《琴鍵上的小貓(Kitten on the Keys)》,既是紀念這隻小貓,也是送給他心愛的女友。
-07-
安德魯·韋伯:「貓」回憶
Memory
百老匯音樂劇「貓」是百老匯歷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Memory》這個插曲感人至極,可以說是非常經典了!
本劇主要介紹了一大群貓在進行升入天堂的比賽。曾經光彩照人今日卻無比邋遢的貓格裡澤貝拉以一曲《Memory》(回憶)打動了所有在場的貓,成為可以升上天堂的貓。
《Memory》是一首音樂劇原創歌曲,作曲家韋伯在創作時,用非常多的現代音樂元素,譬如,爵士,電子樂,搖滾,還保留了歌劇中的非常優美的長調唱段,巧妙地與古典歌劇融合在一起。
看來,喵星人對人類社會的滲透早已無孔不入。這些作曲家早已成為喵星人的代理人了!
祝大家賞樂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