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 杜燕)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建設,北京發布91項地方標準。其中,首次制定標準54項、修訂標準37項;涉及環保、衛生、公共安全、服務業、信息化、資源節約與利用、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等領域。
今天,記者從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按照涉及領域分,此次發布的91項地方標準中,資源節約與利用標準25項、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標準19項、農業標準13項、服務業標準7項、環保標準7項、工程建設標準7項、衛生標準3項、公共安全標準1項、信息化標準1項、工業標準1項、其他標準7項。
支撐減量發展
今年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百項節水標準規範提升工程實施方案(2020-2023年)》,計劃到2023年底,形成覆蓋全市生活服務業、工業、建築業、農業等各領域和各用水環節的節水標準體系。
此次發布節水標準20項,包括《用水定額》系列標準7項、《節水評價規範》系列標準6項、《工業廢水回用工程運行管理規範》等標準7項,有利於規範相關行業用水管理,提高全市用水效率。發布《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報告要求》系列標準7項,涉及電力生產業、水泥製造業、石油化工生產業、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服務業、道路運輸業等行業,有利於指導企業開展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報告,科學管理溫室氣體排放,有效應對氣候變化。
支撐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
北京發布《公共建築機動車停車配建指標》。根據建築類別和用地類型,將公共建築分為7大類、18小類,對醫院、中小學校停車配建指標予以提高,有助於緩解百姓就醫、上學停車供需矛盾。
同時,為貫徹「公交優先」的理念,對軌道站點周邊公共建築停車指標進行折減,有效引導小客車出行比例和強度,以緩解交通擁堵,改善城市交通環境。
促進京津冀生態安葬協同發展
北京發布《骨灰節地生態安葬規範》,是殯葬領域首個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對骨灰節地生態安葬、安葬區生態建設等進行了規範,體現了節地、環保和安全要求,有利於倡導綠色、健康、文明祭掃方式。
支撐國際交往中心建設
北京修訂發布《公共場所中文標識英文譯寫規範》系列標準,涉及文化旅遊、商業金融、體育等領域。
該系列標準規範了北京市公共場所中文標識英文翻譯和書寫的譯寫方法和要求。其中體育部分提供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比賽場館和比賽項目名稱英文譯法。該系列標準的實施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國際語言環境。
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北京發布《美麗鄉村綠化美化技術規程》,對村莊綠化美化設計、施工及養護技術要求等內容進行規範,突出村莊特色。標準對建設改造農村公共空間,提升綠化美化品質,打造宜居村莊具有指導意義。同時,發布《生豬養殖場生物安全規範》,規範了生豬養殖場生物安全基本要求、生物安全管控區建設等內容,對新改擴建的生豬養殖場做好生物安全體系建設,防控生豬主要疫病,恢復和保障生豬產能具有重要意義。
支撐食品安全管理和質量提升
北京發布《食品生產企業質量提升指南》,規定了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質量提升的基本要素和技術要求,指導企業建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引導企業開展食品質量安全文化建設,主動提升食品安全風險管控能力,促進食品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發布《餐飲服務單位餐飲服務場所布局設置規範》《餐飲服務單位餐飲用具使用管理規範》《餐飲服務單位從業人員健康管理規範》,有利於指導餐飲服務單位合理布局餐飲服務場所,有利於實現從業人員規範管理、執法人員執法規範和消費者維權的有機統一,加強餐飲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為消費者飲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