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疫情形勢嚴峻複雜,而作為抗疫的主戰場,武漢的情況更是牽動人心。應該說,相比於此前一個階段的慌亂,武漢的「戰疫」行動,正逐漸變得有序和有效。我們看到,在火神山醫院投用之後,武漢市又連夜在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武漢國際會展中心開始建設。
「方艙醫院」,用於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症患者。這三所「方艙醫院」共將提供3400張床位。
以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以及方艙醫院為標誌,實則代表了一套全覆蓋、多層次、更具針對性、更具效率值的應急醫護服務體系。特殊時期,公共醫療系統原有的結構、資源、運轉方式,迅速切換到了「緊急狀態」,這既可以看作是一種應激反應,也是合乎傳染病防治經驗規律的必然選擇。市民分級分類就醫,醫院分級分類收治,這是避免疫情持續擴散的重要策略之一。
必須承認的是,在之前一段時間,某些輕症患者並未得到足夠重視和規範診療,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武漢付出了代價。鍾南山接受採訪時表示,「疑似和確診患者回家自行隔離非常危險。」這裡所說的「危險」很容易理解,一者是「小病拖大」的危險,再者則是「傳染他人」的危險……儘管許多輕症患者主觀上想自我隔離、不傳染別人,但由於專業知識不到位、操作不規範等等原因,其實是很難真正做到的。
若對輕症患者不能做到「應收盡收、應診盡診」,那麼很可能輕症變重症,這對於醫療資源的消耗是巨大的,也將把醫護人員拖入身心俱疲的車輪戰之中。收治一個輕症患者和救治一個危重症患者,難度和成本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邱海波也強調,「降低輕症發展為重症、危重症是治療關鍵」。如果說,此前武漢因為人手不足、床位緊缺等原因,做不到對所有輕症患者都留院隔離治療,那麼隨著各方支援到位,「緩過來」的武漢是該騰出手補上這一疏漏了。
「堅決防止輕症患者因得不到及時診治而轉成重症」,這既是對民眾的生命健康負責,也對醫護人員職業貢獻的尊重,更是疫情防控的全局性需要。我們期待著,更多的「方艙醫院」能夠真正履行好使命,從而為整個醫療抗疫戰線排險、減負、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