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評論|防止輕症患者變重症,「方艙模式」為醫療戰線紓壓

2021-01-17 封面新聞

□蔣璟璟

疫情形勢嚴峻複雜,而作為抗疫的主戰場,武漢的情況更是牽動人心。應該說,相比於此前一個階段的慌亂,武漢的「戰疫」行動,正逐漸變得有序和有效。我們看到,在火神山醫院投用之後,武漢市又連夜在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武漢國際會展中心開始建設。

「方艙醫院」,用於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症患者。這三所「方艙醫院」共將提供3400張床位。

以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以及方艙醫院為標誌,實則代表了一套全覆蓋、多層次、更具針對性、更具效率值的應急醫護服務體系。特殊時期,公共醫療系統原有的結構、資源、運轉方式,迅速切換到了「緊急狀態」,這既可以看作是一種應激反應,也是合乎傳染病防治經驗規律的必然選擇。市民分級分類就醫,醫院分級分類收治,這是避免疫情持續擴散的重要策略之一。

必須承認的是,在之前一段時間,某些輕症患者並未得到足夠重視和規範診療,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武漢付出了代價。鍾南山接受採訪時表示,「疑似和確診患者回家自行隔離非常危險。」這裡所說的「危險」很容易理解,一者是「小病拖大」的危險,再者則是「傳染他人」的危險……儘管許多輕症患者主觀上想自我隔離、不傳染別人,但由於專業知識不到位、操作不規範等等原因,其實是很難真正做到的。

若對輕症患者不能做到「應收盡收、應診盡診」,那麼很可能輕症變重症,這對於醫療資源的消耗是巨大的,也將把醫護人員拖入身心俱疲的車輪戰之中。收治一個輕症患者和救治一個危重症患者,難度和成本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邱海波也強調,「降低輕症發展為重症、危重症是治療關鍵」。如果說,此前武漢因為人手不足、床位緊缺等原因,做不到對所有輕症患者都留院隔離治療,那麼隨著各方支援到位,「緩過來」的武漢是該騰出手補上這一疏漏了。

「堅決防止輕症患者因得不到及時診治而轉成重症」,這既是對民眾的生命健康負責,也對醫護人員職業貢獻的尊重,更是疫情防控的全局性需要。我們期待著,更多的「方艙醫院」能夠真正履行好使命,從而為整個醫療抗疫戰線排險、減負、紓壓。

相關焦點

  • 【PW早報】武漢將建設"方艙醫院" 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
    武漢將建設"方艙醫院" 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據湖北日報報導,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主持召開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視頻調度會,會議指出,要堅決落實「四集中」要求,盡最大努力,與時間賽跑,確保確診患者集中收治,疑似患者集中隔離,發熱患者、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觀察。
  • 20家「方艙醫院」馳援武漢!「方艙醫院」是什麼?一文了解
    昨晚(3日),武漢市開始連夜建設三所「方艙醫院」,用於專門收治確診的輕症患者。  另外,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0家「方艙醫院」正馳援武漢,收治觀察病例和輕症疑似病例的診療檢測工作。
  • 「方艙醫院」怎麼建?最新流程圖與設計標準出爐
    公眾號回復「設計師」獲取第三屆醫療建築設計師年會課件近日,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有關單位在充分總結借鑑武漢等地「方艙式」臨時醫院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制《「方艙式」臨時應急醫療救治場所設計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以指導各地在突發重大疫情等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時,迅速搭建大規模集中收治患者的臨時應急醫療救治場所。
  • 帳篷、火車車廂、海軍船,各國「方艙醫院」長啥樣?
    在中國疫情暴發初期,新冠肺炎患者數量的激增一度給醫療系統帶來巨大壓力。武漢市乃至整個湖北省面臨著醫療難題,中國用建設方艙醫院的方式緩解了醫療壓力,提高收治患者的效率。   據新華社報導,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共建成14家方艙醫院,實際開放床位1.3萬多張,累計收治患者1.2萬餘人,武漢每4名新冠肺炎患者中就有1人在方艙醫院治療。
  • 武漢14名患者出院,向湖南醫護人員比心
    武漢江夏方艙醫院,即將出院的患者與湖南醫護人員打出「比心」的手勢合影。受訪者供圖2月25日,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湖南醫療隊醫生在為病人查看舌象。受訪者供圖紅網時刻2月27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 通訊員 陳雙 塗麗)2月26日上午,武漢江夏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康復出院,其中湖南醫療隊負責的病區有14名患者。江夏方艙醫院從2月14日開始共收治了391名確診輕症患者,無一例轉為重症患者。其中湖南醫療隊收治了96人,全是女性患者。
  • 武漢14座方艙醫院全部休艙!病人從不敢進到不捨出院,經歷了什麼
    當時的武漢,疫情形勢嚴峻:患者人數猛增,醫院床位全線告急。相當數量的確診輕症患者無法入院治療,增加了疫情擴散的風險。雖然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陸續開建,武漢本地醫療資源極力挖潛,但依然趕不上快速增加的患者數量。非典時期曾擔任北京醫療專家組組長的王辰,經過調研首次提出建立「方艙醫院」,對確診患者應收盡收。
  • 開拓藥業普克魯胺阻止新冠患者輕症向重症轉化效果顯著 男女均有效
    普克魯胺治療新冠女性受試者的中期數據與此前其公布的治療新冠男性受試者的臨床試驗結果一致,均可顯著降低新冠患者自輕症至重症的轉化,證明普克魯胺治療新冠患者的療效可能不存在性別差異。普克魯胺是開拓藥業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雄激素受體(AR)拮抗劑。
  • 12家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據央視3月8日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地湖北省武漢市臨時改建的方艙醫院有望在3月10日全部休艙。方艙醫院主要用來治療新冠肺炎輕症患者。   【知識點】   疫情發生以來,為滿足應收盡收的要求,武漢市將一批體育場館、會展中心逐步改造為方艙醫院。
  • 疫情速遞丨武漢連夜建3所方艙醫院,10部門聯合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
    疫情最新情況       據人民日報·丁香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實時動態》顯示,截至2月4日16:21,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0502例,疑似病例23214例,重症病例2788例,死亡426例,治癒660例。
  • 武漢26歲重症小夥吃上「杭州中藥」!醫生微信上的照片令人心疼
    中醫必不可少,輕症病人可服中成藥無效再考慮湯藥這3種中藥協定方針對不同患者陳啟蘭所在病區共有床位50張,收治的都是從方艙醫院轉來的重症患者,大部分人是緩慢走著入院的,稍微活動就胸悶氣短。據陳啟蘭介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很高,除常規西醫治療手段外,中醫中藥必不可少。
  • 時代讀本:逆行武漢的「戰疫」故事
    我們要為這段戰疫的歷史留下些什麼?這是這段時間以來,每個人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作為出版人,我們願意以這本《2020 我在武漢》,作為這個思考的一個答案。作為成都時代出版社最新策劃完成的讀本,《2020 我在武漢》集合了中國目前最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及醫護人員在「戰疫」前線寫下的十個有溫度的故事。
  • 武漢經濟開發區沌口方艙醫院建成
    2月16日上午,經過一天一夜的忙碌,武漢經濟開發區民營工業園南區的一所物流倉庫,「變身」成為一座容納996張床位的方艙醫院,這是武漢開闢的第十所方艙醫院。這所方艙醫院將由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武漢亞心總醫院以及來自甘肅、寧夏、重慶、 黑龍江、內蒙的醫療團隊,總計600餘名醫護人員共同接管。
  • 多學科及中西醫聯合治療 抗疫一線專家分享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癒...
    1月20日,胡鵬和相關專家第一時間奔赴巫山去確診該病例,同時也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判斷。因為該患者屬於重型,當天凌晨就把患者轉至三峽中心醫院進行強有力的救治。同時,渝東北片區的市級專家組都陸續集結,包括感染科、呼吸科、ICU、中醫、檢驗和影像各個學科的醫護人員參與。通過多學科強有力的救治,患者最後非常好地治癒出院。另外一個例子是重慶第一例危重症治癒出院的患者。
  • 孝義小姐姐在方艙醫院每天領患者跳舞
    「大家跟我跳,一定要放鬆……」每天,漢江方艙醫院隔離病房大廳外,都會有一名穿著厚重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帶領患者跳舞。姜麗,一名山西孝義請纓馳援湖北的女民兵醫護隊員,一家三代從軍,父母都是醫生。「一場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雖然我只是一名小小的護士,但我決不退縮……」讓我上,因為我家三代從軍——孝義市一名主動請纓馳援湖北民兵醫護人員的選擇與堅持.
  • 研究稱大多數COVID-19輕症患者出現味覺和嗅覺喪失症狀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COVID-19輕症患者中,味覺和嗅覺喪失是最常見的新冠症狀之一。在觀察了來自18家歐洲醫院的2500多名COVID-19患者後,大多數COVID-19患者都報告說他們的味覺和嗅覺喪失。幸運的是,大多數人在數天後就恢復了味覺和嗅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