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 0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心奉賢大小事,關注「上海奉賢」一手掌握!
國風來潮,吉時行「樂」
看過《流星花園》的一定都知道
「F4」是四個外形、性格、行事風格
都完全不同的成員
不管粉絲愛好、取向如何,
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偶像,
「F4」也因此紅遍兩岸三地、大江南北。
但是據說,
居然還有一個「老F4」
同樣深受追捧?
難道他們也是四個風格不同的「小鮮肉」?
不!他們自己說:
「我們不是小鮮肉,
我們是臘肉,
不過,臘肉可比鮮肉貴喲~」
他們就是由——
方錦龍、段昌武、徐德梁、蔡繼文
組成的「 方錦龍和他的朋友們 」
(喊他們「老F4」組合或許會更開心~)
他們為什麼有自信稱自己「老F4」?
別急,先來看看他們的成員「配置」——
方錦龍
團內「F-man」
人稱「琵琶精」、樂器擔當;國樂界頂流
中國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 從藝42年出訪了近五十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傳播中國音樂。他根據日本奈良正倉院的唐代五弦琵琶,成功改良了當代五弦琵琶,是「以無法為有法、惟獨秀於諸家「的民族音樂家。
這兩年,精通上百種樂器的方錦龍不斷在各大綜藝節目亮「絕活兒」,屢屢為民族樂壇傳佳話,比如:去年十月隨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節目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院出席《國寶音樂會》,用五弦琵琶以文藝的方式完成了「讓國寶活起來」的表達;在B站跨年晚會與虛擬歌手洛天依合作的《茉莉花》、用民族器樂與百人西洋樂團「鬥」樂的《韻界》,受到全球華人的熱捧,刷爆微博熱搜、微信朋友圈。《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稱其為「一個人的樂團」。
點擊播放感受什麼叫「一個人的樂團」:
段昌武
弗拉門戈吉他手,
「手速」擔當
弗拉門戈吉他演奏家,
師從西班牙吉他大師費爾南多。
▷2010年擔任上海jazz樂團的特邀嘉賓,在卡雷拉斯上海梅賽德斯奔馳中心演出;
▷2011年春節代表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赴紐西蘭,獲紐西蘭總理頒發的證書;
▷2012年9月,代表中國文化部,赴非洲五個國家訪問;
▷同年成為西班牙馬德裡皇家音樂學院唯一被錄取的亞洲吉他演奏家。
在線圍觀手速快出殘影:
徐德梁
打擊樂擔當,
「木頭」愛好者
世界音樂「DJ」
香港藝術家協會音樂專業委員會名譽主席、上海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專業委員會會員、木結構樂團團長,打擊樂演奏家,以演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梵唄、呼麥、潮爾以及印度鼓阿拉伯鼓、Cajon鼓見長。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梵唄頌唱開拓者;
▷1979年在音樂學院學習聲樂,1983年進入國家專業文藝團體兼任打擊樂。八十年代中期組建了《TNT重金屬》樂隊,九十年代中期又創辦了古典拉丁樂隊,隨後逐步改稱為《木結構樂團》。
徐德梁中東鼓演奏現場:
蔡繼文
貝斯擔當,
玩搖滾的國樂大師
貝斯演奏家、音樂製作人、上海搖滾樂先鋒人物、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樂隊作品曾榮獲東方風雲榜和中國原創榜雙榜冠軍,樂隊專輯在國內外發行。
▷1989年在上海輕音樂團製作室工作;
▷1994年組建"鐵玉蘭"樂隊,是現場演出時最活躍的人物,精通MIDI。
「鐵玉蘭」樂隊:
看過成員配置之後,
再來看看他們的「出道」經歷——
2017年10月,「老F4」在賽普勒斯國家大劇院舉辦了《無論西東》——「方錦龍和他的朋友們」音樂鑑賞會,作為該國的國慶專場音樂會取得極大成功,受到塞國總統、國會議長的接見,並獲盛讚。
2019年11月8日,在重慶大劇院舉辦的「《無論西樂》——方錦龍和他的朋友們」音樂鑑賞會,創造了國樂領域商演的奇蹟。
2020年3月,老「F4」參加廣東4K綜藝節目訪談節目《藝脈相承》,並獻上精彩表演。
老「F4」《漁歌》演出實況。
看完這些介紹和「戰績」,
小編已然被他們圈粉了!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
想要現場一睹他們的風採,
現在就有一個機會擺在你面前——
《無論西東》
「方錦龍和他的朋友們」音樂鑑賞會
時間:2020年10月25日-14:00
地點: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大劇場
這場音樂會寓「樂」於樂,輕鬆歡快,
曲目涵蓋古今、無論西東,
不僅有上下五千年的中外管樂,
方錦龍更會以一把五弦琵琶演繹各地風情;
此外,古琴、吉他、鋸琴等也會依次亮相,
為觀眾帶來一場沿著絲綢之路、
穿梭於東西方的音樂之旅。
「老F4」再臨魔都,
你還在等什麼呢?
近期疫情反覆,
再次提醒大家做好防疫工作!
購票方式
購票具體流程指南見:
下單需要填寫 身份證號碼
完成後請及時截圖保存預約二維碼。
入場時需出示健康碼、預約二維碼
並請佩戴好口罩、測溫進場
防疫需要,敬請諒解,謝謝
資料: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
原標題:《「老F4」成員大揭秘:他們的底氣自何處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