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2021-01-13 星球上的科學

關於氣候這個問題,長期以來都是我們人類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然而就在最近,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相關報告指出太陽活動將有可能達到近200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也就意味著全球即將降溫。

由此一些科學家們就推測地球可能會在15年內進入新一階段的冰河時期,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人類該如何應對這一災難呢?

冰河時期到底是什麼?

冰河時期又稱「冰川期」,是指地球在遙遠時期裡陸地和海洋都被冰層覆蓋的時期,而在此期間溫度也會發生驟降,因此也會改變地球地面的植物和動物的生存環境。

一般來說,冰河時期的時間可以維持很久。冰河時期又被分為「小冰河期」和 「大冰河期」,兩者相比而言,小冰河期的毀滅性比較小,但給人類還是會帶來不小的打擊。

雖然地球從誕生為止已經有了四十幾億年的時間,但在絕大部分的時間內並沒有人類的存在,由此可以推測出,地球曾經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極有可能發生過多次冰河期。

是什麼原因導致地球進入了冰河時期?

迄今為止,關於冰河時期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並沒有明確的定論。

有部分學者認為很有可能和地球自轉時,地軸周期性傾斜角度的改變,導致陽光照射量減少有關,但是感到疑惑的是,這些變化雖然能夠改變入射陽光的分布,但是並不會改變太陽的入射能量,也就是說不會導致地球上氣候發生極大的變化;

有的認為太陽運行到近銀心點區段時的光度最小,使行星變冷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還有的認為是銀河系中物質分布不均,太陽通過星際物質密度較大的地段時,降低了太陽的輻射能量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不過許多的研究者們認為極有可能與太陽系在銀河系的運行周期有關。

影響小冰期時期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首先地球氣候的好壞取決於大氣環流和太陽的輻射,並且科學家們經過對太陽的400年研究發現,太陽黑子的數量是影響小冰期的主要因素,這一結論並不是沒有根據的。

據歷史記載1600年到1750年之間,也就是明末清初時期,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沃爾特·蒙德記錄太陽黑子的數量,並且發現其數量只有50顆左右。

一般來說在這樣的時間段內,太陽黑子應該有4萬到5萬顆才對啊,由此可以發現太陽黑子的數量在驟減,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發生地質災害,隨之小冰期時代到來,史稱「明清小冰期」;

另一個因素則很有可能是由於火山噴發,據記載在1601年是地球歷史上最寒冷的一年,那時候氣溫驟降導致北方國家的農莊莊稼產出幾乎為零,百姓們個個飢餓難耐。

南方國家也出現了桃花遲遲不開的現象,與此同時秘魯某地的活火山也已經持續噴發了15天,並且由於大約30立方千米的火山灰噴入大氣層,導致大量的微量顆粒隨著大氣流動竟然走向各個國家,進而導致全球氣候的惡化。

現如今全球變暖在持續發展中,按理說地球應該不會進入小冰河時期,但就在最近有人認為全球變暖很可能要開始停止了,2050年到來的時候地球很有可能會進入到一個小冰河時期。

小冰河時期會來臨嗎?

首先影響「小冰河時期」的主要因素就是太陽黑子,根據英國諾桑比亞大學數學教授扎爾科瓦的數學模型指出,在近11年期間,太陽活動中包含太陽輻射、太陽黑子呈遞減模式降至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初小冰河期以來的最低點,太陽黑子也將減少60%,而太陽又是地球熱量來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試想一下,如果太陽活動的水平下降,這肯定意味著它釋放的能量在下降,地球上的溫度也會降低,那麼地球確實有可能會進入「小冰河時期」。

再加上美國宇航局科學報告指出,迄今為止,北極海冰覆蓋面積比過去10年中的大多數年份都更廣,這讓大家都以為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是「鐵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經過科學家們最後分析得出,北極海冰覆蓋面積廣竟然是因為季節性異常的原因。

雖然北極地區在持續不斷的冷空氣影響之下,海冰出現了比最近幾年更大覆蓋,但是只能相對部分時段多了點,同時在秋季和冬季的月份中增長也存在很多不足,無法使海冰恢復到長期平均水平,所以整體的海冰仍低於正常水平。

根據觀察北極海冰在一年之中主要生長就是在2月到4月的時段之中,雖然2020年海冰在3月5日達到了年度最大範圍,刷新7年的海冰覆蓋新高。

但是仍比1981-2010年的平均最大值低590000平方公裡,我們對比下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數據,就可以看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也算是我們在短時間內一個氣候升溫情況的體現,只有當氣溫不斷上升的時候,海冰的覆蓋才會降低。

當然這次我們也看到了季節性的波動導致了海冰的一個變化,未來可能在全球變暖導致的極端季節性模式之下,會產生更多的海冰。並且根據伍茲霍爾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珍妮弗·弗朗西斯表示,由於天氣和洋流的波動,每年北極之間都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化,所以屬于波動狀態。

綜合了南北極地區的數據情況,全球確實都出現了一波海冰「反彈」的模式,但是並沒有改變整體的一個海冰覆蓋率,所以說無論是南極還是北極,海冰都還在持續的下降之中,全球變暖確實還在發展中,至於地球到底即將是否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並沒有準確的答案,畢竟科學家們推測的也只是有可能。

如果地球進入冰河時期會有什麼危害呢?

首先在進入冰河時期的這段時間內,地球的溫度肯定會不斷的下降,那地球的生態環境也會發生巨大變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適應能力弱的物種將會滅絕了,而留下來的就是一些適應能力強的物種。

當然,這些物種為了能夠適應環境,其身體特徵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可以說,每一次的冰河時期都是大自然對生物的一次選擇,小冰河期平均每一個世紀就會發生一次,時間周期也比較短,持續時間大約是幾十年左右,而相對於大冰河時期來說小冰河期影響力比較小,但是對於人類和其它的物種的生存來說,還是會有不小的影響呢!

其次糧食會大大減產,如果糧食和肉類食品面臨匱乏,那麼將會直接威脅到國家的穩定安全,人類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爭鬥,將不再是落後村落中才會發生的事。

根據歷史記載,明朝末期正是由於出現了小冰河時期才導致了一個王朝的覆滅,如果地球進入冰河時期的時間太長,我們人類極有可能也會成為地球上的一任過客。

如果地球真的進入冰河時期我們人類並不是沒有辦法來應對,首先我們可以尋找有效持久的熱源,在新熱源附近重建聚集地,重構新農業,保持食品生產和生活必要物資的製造,當然以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而言,有效持久的熱源有核發電廠附近,地熱產生地,火山口附近等等。

但是真正適合人類聚集的只有核發電廠及地熱產生地,我們可以通過融化河冰和採集地下水獲得水源,通過供熱可以種植一些農作物,維持少量的圈養動物,並在一定程度上重構工業體系。

我們應該清楚惡劣的環境和工業供給根本不可能維持絕大部分人類的生存,因此到時候全球人口肯定會大幅減少,政治及社會體系也會變得更為簡單。

相關焦點

  • 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時期?冷空氣正在醞釀,「潑水成冰」山東也行!
    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時期?冷空氣正在醞釀,「潑水成冰」山東也行!元旦剛過,我國就迎來了第1波寒潮,往常的冬天,極冷的只不過是少數地區而已,但是在這次寒潮當中,全國都陷入了冰凍模式。冷空氣一舉南下,甚至廣東地區都出現了明顯的降溫幅度。
  • 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
    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如今氣溫巨變似乎成為一種常態化,全國各地都有體現。尤其是南北極,常年溫度低下,今年溫度直線上升,北極突破有史以來最高的38度,無數冰川的消融導致不少生物無家可歸,周圍地區直接被淹沒。
  • 地球在降溫,進入小冰河時期了?暴風雪襲擊西班牙,積雪超50釐米
    根據歐洲氣候中心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又創新高,並且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追平了2016年紀錄,這不得不說地球真的升溫了,然而如今一波接一波的寒冷在全球「肆虐」,又不得不讓我們想到地球變暖似乎並沒有出現,因為真的太冷了,所以地球到底變冷還是變熱的,很多時候都變成了一個爭議性的問題。
  • 太陽活動「極小期」已到來,地球或將於2020年進入小冰河期
    近兩年,天文界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於太陽活動減少導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的問題。不少科學工作者已經指出,地球可能將於2020年開始進入小冰河期,而2020年馬上就要來臨了,或許我們也該做好在低溫環境下生活的準備了。為什麼說是2020年呢?這就涉及到太陽活動周期的問題了。
  • 地球有可能已迎來小冰河期,天氣將慢慢變冷,或許不是壞事
    其中17世紀中所發生的「小冰河期」最為強烈,在那個時期裡,北歐地區乃至全球大部分區域都成為饑荒重地,冰雪隨處可見,致使農作物欠收,全球糧食大量減少,餓死的人不斷增加。可能很多人要問了,地球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小冰河期出現了,會不會即將來臨呢?其實早在2012年,NASA就曾宣布過一個他們的研究發現:地球可能已經進入了新的「小冰河期」,他們認為地球所謂的溫室效應已經停止,並開始變冷。
  • NASA有重大發現,太陽活動出現新變化,地球或告別「小冰河期」!
    NASA有重大發現,太陽活動出現新變化,地球或告別「小冰河期」!在2019年到2020年的過渡階段,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很有爭議性的問題,地球會進入小冰河時期嗎?其實影響地球環境的因素有許多,例如太陽黑子的活動、冰川融化等等。
  • 全球變暖還沒消停,地球又將迎來冰河時期,這該如何解決?
    地球未來或將進入小冰河時期除了全球變暖,很多人都看過這樣一個報導,地球或將進入冰河時期,冰河時期與全球變暖是兩個相反的概念,很多人看到後一開始覺得懵。地球一會兒全球變暖,一會兒進入冰河時期,令人捉摸不透,一個是變暖,一個是變冷,那麼地球以後會朝著哪種方向呢?首先我們得了解什麼是冰河時期,它分為大冰河時期和小冰河時期。
  • 可能到來的小冰河時期 不會那麼可怕
    今年的冬天似乎是近些年以來最冷的一個冬天,大面積的強降雪和強降溫導致南方也出現了大面積的冰凍雨雪天氣,更不要說處於北方的省市了,最可怕的是這樣的天氣似乎沒了個完,一股接著一股的冷空氣襲來有預兆似得告訴人們地球要冷了。
  • 地球小冰河開始了?全國近9成國土寒冷,新一輪的冷空氣正在趕來
    例如:北京迎1966年3月以來最冷早晨,這創下了近54年來最冷早晨,這個時候,不得不得讓我們想起2020年的一個事情,那就是很多人熱議的「地球小冰河時期」,確實在2020年說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時期的事情不斷延續,但是在後面停歇了,這是什麼情況?難道如今是小冰河時期的開始嗎?我們下面來看看情況。
  • 下一次小冰河時期是什麼時候?以現在的科技發展挺得過去嗎?
    說一下小冰河時期的含義,小冰河時期又稱之為小冰期,就是指地球在某一個時間段進入異常寒冷時期,這一時期氣溫下降,並且常伴有洪災和旱災,導致莊稼歉收,歷史上的小冰期全球人口銳減。
  • 嚴寒襲卷,小冰河期來了嗎?
    還在11月份,冰凍、暴雪、大風就橫掃東北,最近浙江、湖南、江西等中南部地區的大面積停|電,都與應對前所未有的嚴寒有關。這幾天寒潮更是霍霍上了,大風呼呼地搖蕩著城市,連遛狗的人都不敢出來,只剩下還在掙命的快遞小哥,在寒風中佝僂著蝦行。2020年就這樣準備收尾。01為什麼會那麼冷?不是說地球在一天天變暖嗎?
  • 科學家推測「小冰河期」可能會到來,可以抵消全球變暖嗎?
    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美國NASA發現太陽活動的頻率降低到了歷史最低點——太陽黑子的數量連續好幾天為零,於是預計地球可能會因此進入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 所謂的冰河期,是指地球氣溫大幅度降低的一個時期,冰河期也被稱為大冰河時期,在每個大冰期之間至少會間隔1.5億年的時間,這個間隔被稱為間冰期。
  • 探測器檢測到太陽黑子數量顯著減少,會對地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那麼地球下一次的冰河世紀會什麼時候到來呢?如果按照時間周期,大冰河世紀約1.5億年左右發生一次,而上一次的大冰河世紀距今約175萬年,按照這個周期,地球下一次的大冰河世紀還需要至少一億多年才會發生。雖然大冰河世紀距離我們還太遙遠,可是小冰河世紀估計離我們已經不遠了。
  • 全球變暖或將停止,地球要開始大幅度降溫了?專家:將會很冷
    專家:將會很冷大家都知道,在人類進入現代工業文明之後,人類開始大量的開採和使用地球的能源,而這也使得地球出現了大量的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開始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導致的溫室效應,嚴格來說,是溫室效應導致的一系列的問題,開始漸漸影響人類的生存了。
  • 地球在悄然發生改變,小冰河期即將到來?學者:或許不是謠言
    我們都知道,在如今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的時間,地球是一個極為神秘的星球,人類對其的探索可以說只有一星半點,而就像是地球與宇宙的關聯等,或者是地球上的一些突變的氣候變化,都是人類至今無法解釋的。
  • 太陽活動預計5年後達頂峰,或有115個黑子,對地球有影響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在太陽系之中,太陽對於地球來說非常重要,發生任何改變都可能帶來給地球帶來一定的影響,而在2019年、2020年大家一直在討論關於太陽是否進入到新周期的問題
  • 中國明朝有小冰河時期,那同時期的歐洲有嗎?
    有的,雖說現在沒有比較可靠的科學推測可以表明小冰河時期的確切起止時間,但小冰河這種氣候異象是全球範圍內發生的大規模氣候變化,它逐步開始於13世紀初期,在17世紀對全球逐漸產生鮮明的影響。所以明朝末期既然碰上了小冰河時期,那麼同時期的歐洲絕對是有的。
  • 中國歷史上的四個小冰河期,既帶來了災難也間接摧毀了四個王朝
    眾所周知,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冰河期,冰河期的地球氣候極端寒冷,大部分地表被冰雪覆蓋,同時也造成了大量喜暖動植物的滅絕。小冰河期是相對冰河期而言,氣候沒有冰河期那樣寒冷,但是同樣也會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的下降,進而造成全球糧食產量的大幅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動蕩與人口數量減少。
  • 地球變暖要停止了?太陽活動或迎來最小期,「冰川時代」要來了?
    在1979年召開的世界氣候大會上,全球變暖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從那個時候開始,科學家就一直在關注地球氣候的變化形勢。這麼多年來通過各個國家的不懈努力,全球變暖也逐漸放緩了步伐,最近一段時間更有許多科學家提出全球變暖或許將會停止,地球溫度或許會持續下降,人類也許就要進入小冰河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