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襲卷,小冰河期來了嗎?

2021-01-08 17譚

有沒有覺得今年的冬天比以往都冷?

去年還露著腳踝四處招搖,今年出門領個快遞,都會感冒到懷疑人生。

還在11月份,冰凍、暴雪、大風就橫掃東北,最近浙江、湖南、江西等中南部地區的大面積停|電,都與應對前所未有的嚴寒有關。

這幾天寒潮更是霍霍上了,大風呼呼地搖蕩著城市,連遛狗的人都不敢出來,只剩下還在掙命的快遞小哥,在寒風中佝僂著蝦行。

2020年就這樣準備收尾。

01

為什麼會那麼冷?不是說地球在一天天變暖嗎?

1992年,聯合國為此還專門制訂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2018年10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更是甩出重磅警告:若不把全球升溫幅度需控制在1.5℃以內,2030年之後,地球會迎來毀滅性災難——

比如冰川的融化,海冰的消失,海平面上升,降雨和季風帶的遷移,極端天氣的變化,農作物生長和糧食安全,水資源變化,氣候變化帶來的移民等等……

可是呢?也是在同一年的11月20日,NASA的衛星監測發現,大氣層頂部正在降溫。

美國宇航局蘭利研究中心的Martin Mlynczak表示:「我們看到了一種降溫的趨勢。」

「我們檢測到了330億瓦的紅外輻射功率,這比太陽活躍時期的功率要小上10倍。」NASA表示。這可能意味著地球即將進入歷史上第二個「蒙德極小期」,即小冰河時期。

2020年,針對冷得發紫的天氣,科學家們表示:在觀測太陽的時候,發現太陽黑子的活動進入了「倦怠期」,致使抵達地球的熱量隨之減少,小冰河期已經在來的路上。

何為小冰河期?

它與毀滅大量動植物生命的冰河期相對應,指相對而言較冷的時期。

歷史上的「小冰河期」,都導致了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蕩,人口銳減。

「小冰河期」觀點,最早出現在2012年2月。據當時的美國媒體報導,一些國際權威氣候專家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停止,並開始冷化,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

據此,英國《每日郵報》宣稱2012年的寒冬,顯示了「小冰河期來臨」。

02

上一次「小冰河期」,始於三百年至五百年前。

因歐洲各地氣候變冷的時間不同,科學家無法斷定小冰河期開始的確切日期,歐洲人認為始於1300年,而竺可楨認為始於1400年。

伴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整個17世紀,全世界都處於多事之秋:英國發生國內戰爭、法國出現農民暴動、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代替了留裡克王朝、三十年戰爭捲走德意志地區三分之一的人口。

小冰河期最後一個寒冷巔峰的1810年代,東爪哇島的坦博拉火山爆發,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火山噴射出1400億噸巖漿,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5萬倍的威力,71000人當場遇難。

1816年,成為歐洲的「無夏之年」,夏季的平均氣溫比常年低2-5攝氏度。英格蘭小麥收穫期推遲40天,收成創50年內的最低紀錄。法國的葡萄收穫延至十月底,為歷年最晚。南德的糧食減產二分之一,克勞塞維茨描述:「餓得不成人樣的人們,徘徊在田埂間尋找食物,連腐爛的土豆都不放過。」

1819年,雪萊在《西風頌》中寫下: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回頭來看,人類在抵禦嚴寒和戰亂的過程中,同樣也孕育著希望。

十七世紀的1620年,三桅輪船五月花號載著102名清教徒,由英國普利茅斯起航駛向北維吉尼亞,因惡劣的天氣令航道偏移,他們實際抵達的是新英格蘭。

這些全球第一強國的先民,以「信奉上帝」為由去尋找漁場,而氣候的變化,導致魚類棲息海域南遷,於是這群人被牽引著奔赴新大陸,並因此重砌了一個人類治理的新爐灶。

與此同時,歐洲人進行了肇始於抗寒的新一輪革新:法國女人穿上了名為「知己」的保暖內衣;英國傳教士在紐西蘭建立了當地最早的一批現代農莊;更重要的是,煤炭被開發出來,並廣泛更高效地應用於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

發現新大陸,農業創新,以及工業革命——人們在詛咒嚴寒天氣的同時,塑造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也在發生。

03

中國歷史上,總共經歷了四次「小冰河期」:第一次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第二次發生在東漢末年、三國、西晉,第三次在唐末、五代和北宋初年,第四次在明末清初。

竺可楨的中國氣象史資料表明,中國歷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並不完全是吏治失敗所引起,也跟小冰河期有關:當時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量減產,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蕩和戰亂,長期的饑荒,造成戰亂無限制擴大。

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國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明末人口減少一半,還是有賴於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產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救的命。

明朝時期的1580年到1644年,資料記載,這是進入人類文明史以來,最為嚴寒的時期,在一千年裡排第一,一萬年裡排第二,一百萬年裡,也能排到第六七。

甚至有觀點認為,明朝是「死於」小冰河期的極寒。

小冰河期的寒冷同樣延續到清初。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全國各地連降大雪,淮黃地區降雪日近兩個月。湖北大冶「凍餓死者甚眾」、河南開封「井冰,道路多凍死者」、山東威海「行人死者無算,屋內亦有凍死者」......

古代中國,人類抵禦嚴寒,主要靠原始的火與炭。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白居易的《賣炭翁》,定格了千百年來,中國窮苦人家肉身抗寒的形象,人類在寒冷麵前是堅韌的,也是脆弱的。

近現代煤的使用,催生了工業化,也讓人類的抗寒能力革命性地提高;但是煤以及各種化石燃料以前所未有的量級被使用,在此後一個半世紀中,又使全球氣溫不可阻擋地逐漸升高。

各地山脈雪線上升、北極冰蓋面積縮小、森林面積不斷減少。

原本怕冷的人類開始怕熱了,熱成了新時代的一種罪,而空調完成了對人類的救贖。

有趣的是,空調的使用,則跟燒煤一樣,加劇了全球變暖的趨勢。

或許,我們高估了人類的能度,有意無意誇大了人類行為對環境的幹預。

在自然面前,人類本質上是渺小孱弱的:一次九級地震、一次火山活動、一次天外小行星的來訪,都足以讓人類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建設或破壞,讓地球變冷或變熱的企圖,都付之一空。

或許,在人類呼號阻止全球變暖「最後機會」的時候,新的小冰河期已悄悄來臨。

只是我們能力有限,尚未洞悉這種跡象罷了。

相關焦點

  • 《哈佛中國史5:元與明》:小冰河期 「籠蓋」下的兩個朝代
    如果說另外五本哈佛史的著者謹小慎微、恭恭敬敬地陳述歷史的話,那麼,卜正民撰寫的「元明」卷的差異性,在於他找到了一個橫貫元與明時代的巨大的隱性的操控者,這個操控者不是中華帝國的體制傳承、不是元明帝國的改朝換代、也不是華夏土地上帝國的地理變遷,而是籠蓋了「元與明」時代的氣候變化,這就是書中歸納為「小冰河期」的重大氣象特徵。
  • 科學家推測「小冰河期」可能會到來,可以抵消全球變暖嗎?
    而如今全球變暖也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熱議的一個話題,但美國NASA最近卻發布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那就是全球變暖已經成為過去,推測「小冰河期」或將到來。 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美國NASA發現太陽活動的頻率降低到了歷史最低點——太陽黑子的數量連續好幾天為零,於是預計地球可能會因此進入小冰河期。
  • NASA有重大發現,太陽活動出現新變化,地球或告別「小冰河期」!
    NASA有重大發現,太陽活動出現新變化,地球或告別「小冰河期」!在2019年到2020年的過渡階段,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很有爭議性的問題,地球會進入小冰河時期嗎?其實影響地球環境的因素有許多,例如太陽黑子的活動、冰川融化等等。
  • 地球有可能已迎來小冰河期,天氣將慢慢變冷,或許不是壞事
    其實早在2012年,NASA就曾宣布過一個他們的研究發現:地球可能已經進入了新的「小冰河期」,他們認為地球所謂的溫室效應已經停止,並開始變冷。我們可以從北半球近數年來的酷寒看出地球的天氣已經悄然發生變化,而且這個過程最短還會持續20-30年。這個看法經過了很多權威專家的認同。那麼小冰河期形成的原因是啥?NASA為什麼敢做出這樣的判斷呢?
  • 太陽活動「極小期」已到來,地球或將於2020年進入小冰河期
    近兩年,天文界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於太陽活動減少導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的問題。不少科學工作者已經指出,地球可能將於2020年開始進入小冰河期,而2020年馬上就要來臨了,或許我們也該做好在低溫環境下生活的準備了。為什麼說是2020年呢?這就涉及到太陽活動周期的問題了。
  • 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關於氣候這個問題,長期以來都是我們人類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然而就在最近,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相關報告指出太陽活動將有可能達到近200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也就意味著全球即將降溫。由此一些科學家們就推測地球可能會在15年內進入新一階段的冰河時期,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人類該如何應對這一災難呢?冰河時期到底是什麼?
  • 可能到來的小冰河時期 不會那麼可怕
    而且近段時間還有數次觀測到了太陽無黑子現象,這種現象持續下去就會引起一個「小冰河時期」,而專家預估的最早到來時間則在2019年。  先不論這些專家預測的真偽與否,說起小冰河時期,離大家最近的可不是那個猛獁象的冰河時代,而且在1550年至1770年的這一段時間,也就是明嘉靖二十九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其中太陽黑子完全無活動的一段時間剛好就是明末清初的那些年,也被稱為「蒙德極小期」。
  • 中國歷史上的四個小冰河期,既帶來了災難也間接摧毀了四個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也曾發生過四次小冰河期,在這四次小冰河期期間內都造成了當時社會的大規模動亂,並且有四個強大的王朝也因此受到衝擊,在他們的王朝末年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終造成王朝更迭。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國,當時的中國又一次進入了小冰河期,唐朝末年人口有六千多萬,到了北宋初只剩二千多萬。天災造成了糧食減產,土地兼併的嚴重,造成了大批農民失去土地,農民成為饑民流民,繼而大量參加農民起義軍。
  • 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時期?冷空氣正在醞釀,「潑水成冰」山東也行!
    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時期?冷空氣正在醞釀,「潑水成冰」山東也行!元旦剛過,我國就迎來了第1波寒潮,往常的冬天,極冷的只不過是少數地區而已,但是在這次寒潮當中,全國都陷入了冰凍模式。冷空氣一舉南下,甚至廣東地區都出現了明顯的降溫幅度。
  • 下一次小冰河時期是什麼時候?以現在的科技發展挺得過去嗎?
    說一下小冰河時期的含義,小冰河時期又稱之為小冰期,就是指地球在某一個時間段進入異常寒冷時期,這一時期氣溫下降,並且常伴有洪災和旱災,導致莊稼歉收,歷史上的小冰期全球人口銳減。
  • 地球小冰河開始了?全國近9成國土寒冷,新一輪的冷空氣正在趕來
    例如:北京迎1966年3月以來最冷早晨,這創下了近54年來最冷早晨,這個時候,不得不得讓我們想起2020年的一個事情,那就是很多人熱議的「地球小冰河時期」,確實在2020年說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時期的事情不斷延續,但是在後面停歇了,這是什麼情況?難道如今是小冰河時期的開始嗎?我們下面來看看情況。
  • 太陽活動或迎來最小期,「冰川時代」要來了?
    這麼多年來通過各個國家的不懈努力,全球變暖也逐漸放緩了步伐,最近一段時間更有許多科學家提出全球變暖或許將會停止,地球溫度或許會持續下降,人類也許就要進入小冰河時代了。溫室效應自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由於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導致大氣結構發生了改變。大量的二氧化碳充斥在大氣層中,吸收了地面輻射的紅外線,地球溫度持續升高,溫室效應開始加強。
  • 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
    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如今氣溫巨變似乎成為一種常態化,全國各地都有體現。尤其是南北極,常年溫度低下,今年溫度直線上升,北極突破有史以來最高的38度,無數冰川的消融導致不少生物無家可歸,周圍地區直接被淹沒。
  • 地球在降溫,進入小冰河時期了?暴風雪襲擊西班牙,積雪超50釐米
    甚至還有人說,我們地球是不是進入到了小冰河時期,地球降溫了,所以才這麼冷,但是我們用數據告訴了大家,地球並沒有降溫,反而變得更熱了,而如今的全球「寒冷」肆虐可能就是因為極端性氣候現象導致的吧。並且在我國大降溫,寒潮的時候,又看到了例外一些國家正在受到暴風雪襲擊。
  • 做完大陸的語文高考卷,你還做得出臺灣的語文高考卷嗎?
    一晃眼,高考已經走過40個年頭,每到這一天,高考的語文卷一出爐肯定備受關注。因為若干年後,我們才發現,數理化英的卷子基本是天書,只有中國字咱們好歹還認識。不過對於十數年專注臺灣新聞的小編來說,就用臺灣的語文高考卷,來蹭今天的熱點吧。以下是臺灣2016年度「大學入學基本學力測驗」的國文卷,小編選了1—7題,供諸位把玩一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