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兒童電影圖鑑:以多部影片為例,探討兒童電影的整體發展

2021-01-08 鵝組編外組鵝

以兒童為受眾群的影視作品,除了「動畫」就是「以兒童為題材的電影」,如果說電影都要分幾個類型,那麼兒童電影算得上是中國電影的特色了。新時期以來,我國電影發展一直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狀態,用百花齊放來形容電影題材和類型的開拓毫不為過。(在蘇聯還沒有解體前,全世界一共設有兩個專門製作兒童電影的製片廠,一個在莫斯科,另一個在中國。)

中國兒童電影最開始是以短片形式出現的。早在1922年,上海影戲公司出品的為主角的短片《頑童》作為我國的第一部兒童片上映了。雖然之前也有《盲童教育》,《養真幼兒園》等展現兒童生活的片子,但它們更像是紀錄片,而《頑童》有情節,也是由兒童扮演的,整體展現了孩子的童趣,是有故事色彩的影片。

可以說《頑童》拉開了中國兒童電影史的第一幕。

之後的兒童電影也跟隨中國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如新中國成立前期的電影,如《孤兒救祖記》《迷途的羔羊》《三毛流浪記》等,所賦予孩子的形象大都以孤兒、流浪兒為主;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兒童電影的形象就以小英雄為主,多是國讎家恨的劇情,讓孩子也擔當起時代多賦予的責任。

看得出來,兒童電影在創作風格上,也緊跟政治形勢,從而忽略了兒童的接受能力和審美需求,不過八十年代的兒童電影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其創作的兒童形象也變得多樣化。

關於兒童的流浪之路

在中國兒童電影的創作史上「流浪的兒童」是一個豐富的主題。

1923年的《棄兒》、1924年《苦兒弱女》等都是「孤兒」題材,而1925年上映的《好哥哥》則是第一部描繪兒童流浪生活的影片。到了1949年以《三毛流浪記》為代表的作品,依然圍繞兒童的「拋棄」和「流浪」為主題展開敘事。

《三毛流浪記》原本是漫畫家張樂平先生的作品,描繪了一個名叫三毛的孤兒的悽慘生活,自播出以來,三毛的形象深入人心,以至於讓人忘記這是一個漫畫人物。三毛在城市中流浪,遭遇各種欺凌依然堅強地生存,創作者用現實主義手法展現了社會矛盾,揭露了社會道德危機與政治危機,批判不公平的社會制度,呼籲社會正義和進步。

早期兒童電影表現出親現實批判精神,試圖發揮藝術的社會改革作用,用藝術來教化敢於社會發展,從人性迷失、兒童流浪到社會改革,其實都是需要人來完成,影片展現出通過鬥爭與自力更生來實現自我救助和社會進步的價值,以兒童視角傳遞故事。

「兒童視角」中的「視角」來源於熱奈特的敘述學說。從敘事角度出發,「兒童視角」藉助兒童的眼睛和心靈來講故事,帶有明顯的兒童思維。從總體上看,中國兒童電影和其他中國電影類型一樣,將題材與民族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民族所遭受的苦難不幸及沉重悲涼的體驗也滲入到兒童電影中,讓中國兒童電影具有內在悲劇特質,但其中也有抗爭和奮進的存在。

同樣是三毛的題材,展現流浪的童年,1949年的《三毛流浪記》更加輕鬆活潑,具有喜劇化風格,而1992年的《三毛從軍記》則面向大眾,呈現出戲謔化風格,而有些「三毛敘事」則過於注重展現民族苦難所以喪失了喜劇性……

新時代兒童形象

21世紀以來,中國兒童電影開始圍繞兒童成長、兒童教育、兒童救助、家庭親情等方面來講述故事,題材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縱觀兒童電影的百年發展,呈現出了一脈傳承的藝術形式和價值追求,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兒童電影的現實主義風格。

中國兒童電影發展近百年,經歷了不同的時期,取得了不可忽視的輝煌成就,也湧現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兒童電影和兒童電影藝術家,還薰染了幾代兒童觀眾的內心,但在它發展的過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問題。

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定位不準。作為一部優秀的兒童電影,最起碼要做到的一點就是找準受眾群,很顯然,這裡說的受眾群是少年兒童,但很多電影都會呈現一種很尷尬的局面,表面上是給孩子看的,其實是給成人看的,這樣的電影不但兒童看不懂,有時候連大人也理解不了,所以就造成了兒童看不懂、大人不願意看的局面。

兒童電影應該有兒童立場,體現兒童生活的同時,也要表現兒童的情感和思想,尤其是要注重兒童自身的成長,但在中國兒童電影的初期,就存在著兒童觀缺失的問題,民國之初的兒童電影,雖然關注了苦難,但缺乏現代兒童觀,更多沒有與現代兒童文學和兒童教育互動,所得是以成人視角去對現實社會的批判,沒有真正實現對兒童精神世界的揭示。

有人說:「中國兒童電影長久以來缺乏對兒童觀眾的真正尊重,永遠強調兒童學習考試至上,卻忽視了孩子的天真爛漫……」。其實我國目前不缺少兒童電影,缺少的只是新穎的題材,兒童電影也分為「幻想類」和「現實類」題材,首先我們要知道兒童就是充滿幻想的,但我們的影片只有一個寫實主義,最重要的是童話和科幻的主題偏少。

從中國兒童電影的投入和產出比率來看,兒童電影的境況令人擔憂,大量兒童電影由於進入不了電影院線,拍成片之後只能封存入庫,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費,這也是業界共知的事實……首先,立足兒童觀眾,講好中國故事。兒童電影是拍給兒童看的,這一點是創作者應該時刻謹記的。

兒童電影有巨大的潛力、廣闊的空間、極高的價值。

中國當代兒童電影的發展現狀令人擔憂,在新媒體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兒童電影必將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路線。面對中國當代兒童電影的處境,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對中國兒童電影的認識,對其做出準確的定位。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恰到好處的《福星高照朱小八》:國產兒童動畫電影也找對路子了
    影片雖然勉強算是沾上了國民名著《西遊記》的邊,但劇情是全新的,人物形象設計也是全新的,等同於另起爐灶——甚至可能還會受累於過去不少打《西遊記》擦邊球的低質量國產動畫電影,被先入為主地當作是一部不走心的「山寨」電影。然而《朱小八》應該可以讓觀眾對國產兒童動畫電影的固有偏見得到改觀。這部站在兒童視角的電影,態度端正誠懇,畫面和故事都可圈可點,是相當不錯的親子觀影選擇。
  • 國產兒童電影的敘事特色丨調查報告
    近年來,一些優秀的國產兒童電影在敘事上有所突破,體現出了鮮明的兒童本位意識。兒童本位論強調兒童不是縮小化的成人,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志趣、意志和行為習慣。在電影創作範疇內,「兒童本位」意識則要求電影創作以兒童為本源,以兒童作為觀賞的主體進行創作,以服務於兒童為重心。國產兒童電影在兒童本位意識的推動下,在主體敘事視角、影像敘事風格和故事敘事節奏上,都呈現出獨特的敘事藝術特色。
  • "哆啦A夢"魅力不減 多部國產兒童電影紛紛"一日遊"
    原標題:多部國產兒童電影為何紛紛「一日遊」下架 而同期的多部國產兒童片則已「一日遊」下架。是因為「藍胖子」魅力大?還是國產動畫不爭氣?記者分析,可能兩者都有。   「藍胖子」已陪伴我們近半個世紀啦   沒想到,很多年之後,「人人都愛藍胖子」這句話依然適用。   1991年,很多中國小朋友通過中央一套認識了「哆啦A夢」這個「藍胖子」。
  • 從輝煌到冷落,兒童電影該何去何從
    鍾海「咱們現在兒童電影沒少拍,但影片質量滯後於生產數量,大部分國產兒童電影既沒有獲得國內主流電影市場的支持,也缺乏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中國兒童電影是近20年來中國電影行業高速發展中,相對來說發展得比較弱的。」鍾海曾執導《男生女生》《旋風女隊》等多部兒童題材影片,作品曾入圍國內外多個電影節並獲得華表獎、百合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等重要獎項。
  • 2018電影類型研究:國產影片強勢崛起抗衡進口影片
    新華網北京12月26日電(楊瑩瑩)截至2018年12月24日,2018年全國電影票房達593億元,其中,國產影片票房331.796億,國產電影票房佔比55.9%。在票房過億元的78部影片中,國產影片39部 ,與進口片勢均力敵。  2018年國產片創作,票房表現不俗,類型百花齊放。
  • 國產影片的觀察與思考:中國電影挺進新時代
    而就在一年後,另一部中小成本影片《人再囧途之泰囧》以超過12億的總票房刷新國產電影票房新高。兩者的崛起,宣告了中小成本國產影片走進了春天——   2013年3月,《北京遇上西雅圖》以「零差評」的口碑,贏得 5.18億的票房。4月,《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引發一波「青春」熱浪。首映日票房刷新2D華語片首日票房紀錄,最終收穫超過7億的總票房。
  • 電影《米花之味》:以日常生活中的幽默瞬間聚焦留守兒童
    據導演鵬飛介紹,影片《米花之味》主要講述了外出務工的母親葉喃返回家鄉雲南省滄源縣的一個邊境小寨後,與處於叛逆期的女兒喃杭之間由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和解的故事,期間產生了一系列城市與鄉村、傳統與現代觀念的衝突和碰撞。影片結尾,母女二人在溶洞共舞的超現實表達方式,更是引發了觀影者對於「什麼是人類最本真的追求」的思考與探討。
  • 《哆啦A夢》一片獨大 國產兒童片何時擺脫低幼定位?
    爸爸》(下)的手法值得參考 六一檔兒童片影市《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一片獨大 今年「六一檔」電影票房創下新紀錄!根據淘票票專業版數據顯示,6月1日兒童節內地票房大盤達2.12億元人民幣,相對去年同期增幅達22.17%,打破了2014年1.835億元的紀錄,創造了同檔期最好成績。
  • 兒童節,致敬那些經典的兒童電影
    雖然時光無法倒流,但是在電影的世界裡,我們可以暫時忘記現在回到過去,來一起回憶那段美好時光,兒童節,一起致敬那些經典的兒童電影!《小情人》2003年作品泰國電影《小情人》是一部泰國喜劇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10歲的阿捷和奈娜是對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阿捷為了證明男子氣概剪斷奈娜的橡皮圈繩,阿捷正想還一條新的圈繩時,奈娜一家卻搬家的故事;影片充滿笑聲,由眾學生的跳舞表演、踢足球的鬼馬以及令觀眾拍掌大笑的扮古裝場面,笑料不會低俗,笑的都是那份童真的傻氣。
  • 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優勢分析
    總之,無論是製作技術的進步還是宣傳方式的改變,都強烈反映出科技在電影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動畫電影產業上的強力推動作用。雖然2013年製作完成的動畫電影數量略有減少,但公開上映的電影數目大幅度增加,近90%的國產動畫電影都能走上大熒幕與觀眾見面。三、結語動畫電影作為電影和動漫的結合,它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 經典兒童電影有哪些
    經典兒童電影有哪些多數兒童電影都很好看是因為這些電影充分考慮到了孩子們敏感的心靈,許多電影甚至成年人都很喜歡看。下面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史上經典的兒童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老少皆宜的經典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為J.K。羅琳創造的哈利波特而著迷。
  • 【♡電影】18部經典的兒童電影,陪孩子看了幾部?
    雖然作為父母感覺敘事技巧很單純、毫不炫耀,但其實處處暗藏著功力,比如它從兒童或ET的視角,使人在潛意識中返回童年。在兒童的心目中製造了很多神秘的色彩~值得說的是,影片還帶著淡淡的詼諧,全然沒有大人居高臨下創作兒童故事的說教味。
  • 蔡國慶父子演兒童電影啦!慶慶將飾演男一號,林妙可也驚喜現身!
    馬小天爸爸很期待你的表現@慶慶cai 一起加油 L蔡國慶的微博視頻與此同時,蔡國慶該發布了一個時長達1;11的短視頻,視頻中:8歲的蔡軒正作為男一號,在電影《我的機器人朋友》開機儀式暨新聞發布會上做了主題發言,慶慶說他將飾演馬小天一角,因為平時就喜歡鑽研科學,所以說這次是本色出演!同時還不忘給包頭的特色產業稀土打call,最後還表達了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和祝福!
  • 兒童奇幻片《風雲寶貝之勇闖奇幻島》啟動
    在成功拍攝了關愛留守兒童公益電影《愛的鐘聲》之後,北京星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繼續推出兒童題材影片《風雲寶貝之勇闖奇幻島》。這是中國首部兒童奇幻商業大片,由曾經成功導演過《丁了歷險記》、《紫香槐下》、《胖胖的夏天》等多部兒童故事片的新銳實力派導演陳靜執導,並準將請諸多一線明星傾情加盟,是北京星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北京風雲寶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重磅出品的兒童奇幻輕喜劇。據悉,7月7日上午,電影《風雲寶貝之勇闖奇幻島》項目啟動暨全國小演員選拔活動新聞發布會在貴陽成功舉辦。
  • 盤點|2017國產電影中的「奇葩說」
    2017年的國產電影市場,讓人欣喜地湧現出不少商業上或藝術上的成功之作。不過,也依然有大量粗製濫造的電影。試圖將這些影片逐一鞭屍示眾,無疑是對讀者寶貴時間的浪費。筆者「精挑細選」,擇其要者,為讀者遴選出數部「奇葩」電影,與大家品玩賞鑑。
  • 電影《小鶴卓瑪》在青藏高原開機
    8月20日,由北京行川國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佛山市行川影視有限公司、青海喀哇堅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青海喀哇堅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農影文化發展中心聯合攝製的藏族兒童題材院線電影《小鶴卓瑪》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正式開機。
  • 這5部人生必看兒童電影,一點也不兒童……
    無論你現在幾歲,下面這5部兒童電影都值得一看,而且不同的人生階段看,總是能看出不同的感受。電影中美食、美景和童真貫穿全片,成年人有時需要的就是童年世界來治癒。這部約翰尼·德普領銜主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可謂是兒童電影經典中的經典,為喜歡巧克力的小朋友們打造了一個夢幻的世界。電影中,威力·旺卡經營著一家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廠,因為一名工人的背叛導致巧克力秘方洩露,威力·旺卡一氣之下關閉了工廠遣散了所有工人。
  • 爆款頻出的「怪獸片」,能否帶領國產網絡電影「殺」出重圍?
    受疫情影響,近幾個月以來網絡電影成為填補觀眾觀影需求的重要途徑,從1月份的春節檔到剛剛過去的五一檔,多部國產網絡電影刷新了票房紀錄,表現亮眼,也讓不少業界人士感慨「網絡電影的春天到了」。票房霸榜近2年《大蛇》帶動國產怪獸片的走紅2018年以前的國產網絡電影,尚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殘酷,加之有關部門對內容質量監管的進一步增強,不少網絡電影機構紛紛退出「戰場」,也由此推動了網絡電影向著「精品化」道路發展。
  • 那些值得5刷的兒童國產電影,爸媽看了有啟發,孩子看了受益匪淺
    那些值得5刷的兒童國產電影,爸媽看了有啟發,孩子看了受益匪淺好的電影可以改變你的認知,相信有很多人都喜歡看電影,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因為電影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僅可以給我們帶來視覺和心靈上的享受,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幫助,
  • 兒童題材教育影片《四年二班》首映
    聚焦兒童題材,關注兒童健康成長,9月24日下午,兒童題材教育影片《四年二班》在長春市力旺廣場萬達影城舉行首映禮,影片將於10月15日進行全國公映。女主角於淑婉的扮演者李心心電影《四年二班》由吉林天星偉業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獨立投資製作,該影片講述了不同的家庭環境造就不同性格的同班同學之間發生的故事,在遇到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時,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從而學會了平等、友愛、寬容、堅持等良好品德,傳遞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積極健康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