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壘》,中國科幻電影得與失

2021-01-08 媒介之變

西夏:謝謝戴老師。孫佳山老師作為文化產業觀察者,是「青年文化論壇」召集人,常作為官方代表出訪國外。孫老師對科幻也有很多的觀察和評論,有不少文章談科幻。您有一篇文章提到,中國的科幻電影美學體系並沒有建立起來,用的都是美國標準——而美國科幻是太空競賽時代的「戰略應用文」。您認為我們對科幻的呼喚是否也有「戰略應用文」 層面上的考慮?

孫佳山:謝謝您,我儘可能在一個完整結構裡面把我的想法闡釋清楚。剛才戴老師已經說了,科幻電影在全球範圍內有位置、成為一回事,實際上是第一次太空競賽的結果和產物,包括美式科幻標準,並不是憑空就能創造出來的,跟當時的太空競賽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當下,新一輪太空競賽確實是在我們不經意間就揭幕了。我年初在「俠客島」寫《流浪地球》評論的時候,也談了這個問題——中國人最終也加入太空競賽了——這個概念美國媒體已經非常明確地提了出來。

我們這個時代的第二次太空競賽,有幾個突出特徵。第一個是商業特徵。當年無論是「阿波羅」「禮炮號」,還是「東方紅」,都是以民族國家為背景,美式科幻文學和蘇式科幻文學也都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然而今天,我國現在已經一再成為全球年航天發射次數第一的國家,的確對於美國來說,新一輪太空競賽已經開始了。而且,包括中國航天也在搞「捷龍」這種經濟實用型的商業小火箭,直接和以馬斯克為代表的SPACE X等美國商業航天競爭。商業航天發射,在今天確實已經不是上一輪太空競賽那樣的高科技、高成本,上一點規模的地級市、大公司都可以承擔得起商業航天的發射費用,我們國家自己也有一批民營的商業航天初創公司正在躍躍欲試地加入這一領域。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小布希、歐巴馬在任期間,美國就在法律、制度上做好了鋪墊,並將在我們這個時代開始發力。在可預見的未來,不超過20年,每5年作為一個結點,我們可以看,5年、10年、15年、20年……外太空,尤其是小行星的礦產資源商業開發,將對地球現有的資源體系、價值體系造成非常直接的現實衝擊。所以,如何重構價值,就並不是一個純「務虛」的話題,資源體系都被價值重構了,更別說價值觀意義上的重構,而在這一輪全球價值重構的過程中,我們中國已經在賽道上了,而且是美國最大、最直接的競爭對手。那麼,我們中國式的科幻想像力,怎樣突破美國式科幻想像力的限制?這個問題在當下、在多重意義上,都非常現實。我們中國人必須打破第一次太空競賽的想像力的穹頂,這是我們在第二次太空競賽中必須回應的問題。

西夏:從《流浪地球》上映大火以後,有一個現象,因為我供職的成都八光分是一家以傳播科幻文化為主的公司,我們代理國內很多優秀科幻作家和作品,在《流浪地球》火了以後,很多電影公司找我們,問有沒有更多的《流浪地球》那樣的科幻作品,要買改編權。

像芒果娛樂什麼的,很多公司問我們要,指定要「宇航題材、青春、愛情、正能量」那種。他們大概跟國家宇航局有項目或者是有什麼別的資金要投進來,總之是要拍攝,馬上要,很急。大概就是因為剛剛提到的國家形象名片這個事情。實際上我們賦予《流浪地球》這一類電影責任的時候,就是給它貼上了一個大國形象的標籤,要拿它來塑造國家名片。說到國家名片,這就跟博納影業這邊,跟在座嘉賓曲吉小江、小江總有關。

博納影業近年來摸索出了新時代主旋律大片的規律,從《智取威虎山》開始,《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等都是主旋律電影,博納影業一部接一部拍,也改變了我們對主旋律電影的認識。記得2017年在成都舉辦的中國科幻大會上,當時科幻電影論壇也是我主持,小江總作為論壇嘉賓,和郭帆導演、張小北導演一起在臺上,那一次的論壇主題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破冰之旅」。今天看來我們已經破冰起航了。小江總剛才我稍稍介紹過了,她策劃了《戰狼2》,還是《中國機長》執行製片人,為博納這些主旋律大片在實操上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其實《中國機長》很多朋友說基本上也可以當作科幻片來看,它具有的某種技術驚奇感,其實跟科幻電影是相通的。

我給小江總的第一個問題是:在博納影業版圖中有沒有特別針對科幻電影的布局?

曲吉小江:因為博納影業是於冬董事長一手創立的一家特別針對主旋律電影的公司。於冬從電影學院畢業以後就一直專注於電影製作,「山河海」行動(指《智取威虎山》《湄公河》《紅海行動》)等等,一直深耕於現實主義題材,每個項目前期我們都要做很多深度採訪,包括馬上要啟動的一部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片(指後來的《決勝時刻》),現在也在緊鑼密鼓地做採訪,這個我們也是要給創作一個特別好的根,現實主義的基礎。

說到未來的科幻電影,其實我覺得它不是一個謀劃,它是一個機遇,比如我們要做《紅海行動2》,就已經涉及海軍非常前沿的科技成果、非常秘密的軍事化的一些成果,包括我們跟民航在做《中國機長》的時候,因為空軍是第一時間發現川航8633失聯的,空軍也在邀請我們參與做一部科幻電影,我沒有想到軍隊裡面領導有這麼前沿的意識,對我們而言這是機遇,不是謀劃,因為這樣的事你想謀劃也謀劃不了。讓我們自己去拍一部軍事電影,真還不敢,因為涉密。而現實卻是,他們有這樣的需求。博納影業從這個現實主義出發,在大國崛起的時代語境裡,遇到了非常好的機遇。

我自己一直在現實主義題材這方面踏踏實實地積累自己的製片經驗,其實大片的話,哪個公司都可以做,但是要在短時間內做這件事,我覺得博納是做得最好的。《中國機長》是2018年5月發生的事,今年已經上映了,這麼短的時間,你得保證它的質量,我們開機的時候劇本還在修改;包括明年要上映的超級戰爭大片也是這樣,明年就要上映了,我們現在還在認真做採訪。

西夏:是一部什麼戰爭大片呢?可以稍微透露一下嗎?

曲吉小江:現在還不能說,昨天還跟羅蘭艾默裡奇導演見面,他就是《2012》的導演,來中國做《決戰中途島》的啟動式。我們想在影片中請他拍美國那部分。他問了一下周期,我們說明年12月要上映,他說「你們是瘋子」,我們說,就是要邀請您來加入我們這一群瘋子。他就笑了。他不知道在中國,有時候可以有一些很智慧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在有國家任務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想出方法,因為你肩負著為共和國立說的責任,到了某一個固定的日子,就是要上映某一種題材的影片。這個我覺得是我們所獲得的寶貴的製片經驗,大家都說一部好的科幻片可能需要四五年、五六年的時間,在我這裡我相信用不了那麼久,可能兩三年的時間,在別人一半的時間裡我們就能做出來,這個我覺得我們是有挺好的實操經驗。

兩三年前我曾經跟朋友的公司合作,因為他有大劉老師另外一本書的版權,在從事電影創作,這裡也先不說是哪一部,反正那一次重啟沒有成功,也沒有跟大劉老師合作成功,在萬達的時候沒有成功,現在在博納我覺得又是一個機遇,又開始重啟那部小說,那部小說那麼多年也沒有推上銀幕,沒有開發成功,這也是我個人的心願(怨念),當然到成熟確定的時候會跟劉老師匯報。

西夏:說到主旋律,我再請教一下孫佳山老師,您曾經對中國主旋律電影有過研究和論述,分了四個階段,您能簡單說一下現在的主旋律跟之前的主旋律電影有什麼區別嗎?

孫佳山:首先是主旋律的商業類型化,比如說博納推出的一系列主旋律影片,大家都覺得又愛國又好看。另外一個特徵就是商業類型電影在價值觀上,也開始越來越往主旋律上靠,這也是我們中國科幻電影的機會。

我們都知道美國科幻電影的背後,都是和美國政府有非常緊密的關係。比如說《流浪地球》在美國一定範圍內得到了上映,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同時期的《瘋狂的外星人》就沒能在美國成功上映,因為美國人在最後時刻突然「看懂」了,感覺這個電影對他們有點「不敬」。我們中國的科幻電影如何在商業和主旋律兩方面保持平衡,並有效進入全球市場,這對我們來說,是比較長期的考驗。

但是,不要幻想在傳統美式科幻那條路上還能繼續走下去——再走下去恐怕就沒路了。

西夏:是指像《流浪地球》那樣走下去?

孫佳山:對,因為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僅僅從《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壘》這三部影片來討論整體的中國科幻電影,顯然樣本量還不夠。這裡面有一個典型的認識誤區,包括科幻界、理論界、實操界都在試圖進行文本解讀,但是我們不可能指望每一部科幻電影都被排到春節檔。何況還一山不容二虎,如果像今年春節檔這樣有了《流浪地球》,那顯然《瘋狂的外星人》就沒有太大的額外空間。我們也不能指望每一部電影都像《流浪地球》一樣,一般影院給電影的檔期只能正常放一個月,而《流浪地球》再給延期了一個月,我們不能總指望有這種好事。我們還是應該在類型化、本土化和多樣化方面做的更好一點,這也是一個需要長期摸索的過程。

總之,要想從《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壘》這三部電影的文本解讀中找出一種規律,肯定是不現實的,還是要充分考慮中國電影票房的檔期結構,從產業現場出發。就像上面說的,不是總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我們要面臨的常態可能更像《上海堡壘》的實際遭遇,不能總指望風調雨順,也不能總指望有大投入加持。

對於當下的科幻電影而言,有一個典型的認識誤區,就是到底什麼才是科幻的視覺特效。我們有一個可以非常清楚地區別內行和外行的判斷標準,就是《瘋狂的外星人》和《流浪地球》,到底哪一個才是科幻的視覺特效?凡是說只有《流浪地球》才是科幻視覺特效的,都可以直接出局了。那種太空、星際的「大場面」在視覺特效意義而言,難度不大,費用也不高。事實就是《流浪地球》的視覺特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瘋狂的外星人》「買一贈一」的贈品。當時是寧浩團隊帶著郭帆團隊一起去和紐西蘭的視效公司談的。《瘋狂的外星人》中從徐崢臉上識別出的特徵,再轉到猴臉上,這是當下最難最貴的生物表情識別,類似的例子有《戰鬥天使阿麗塔》。當時郭帆團隊錢不夠,他們的報價紐西蘭的公司根本就不接,還是寧浩幫著墊的錢。《流浪地球》裡那些特效,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成本上,都遠不能和《瘋狂的外星人》相比。

西夏:能否從三部電影各自成敗、遭遇來談談:都是大IP改編,不同的觀眾和市場反應給了我們什麼樣的信號,誰最需要科幻電影?

孫佳山:這個問題其實也挺難的,我也考慮了一段時間,試圖找到一個線索,如果非要找到一條線索,那就是現實感。科幻、科學虛構,並不是奇幻、玄幻,雖然都是「虛」的,但科幻需要有現實感,這也是來自科學的本底要求。《上海堡壘》從設定到服化道,就都沒有建立起基本的現實感。而《流浪地球》儘管是早期的美式科幻美學,但它的現實感,你別管是不是土味兒的,就是建立起來了。

但是,我們不可能再從美國科幻電影的發展路徑裡再重走一遍,這在多重意義上都是不現實的,何況我們文化工業的集成能力、加工能力都還得進一步進化。就像剛才說的,不管是《流浪地球》裡實際很便宜簡單的「大場面」,還是《瘋狂的外星人》中真金白銀的生物面部識別技術,恐怕都得去買,我們自己都還搞不定。問題是,就像《瘋狂的外星人》在美國最終沒有上映,哪怕是像《流浪地球》那樣的小範圍的上映——這背後肯定是美國政府的潛規則——技術卡脖子問題在我們影視領域一樣存在。如果好萊塢的產業鏈不向我們開放,那我們的科幻電影恐怕也就歇了,這會是很殘酷的,大家可能還沒有更多感受。當然,這不只是電影的問題,包括在文化產業中分量最大的遊戲領域,人家的遊戲引擎要是不賣了,那咱們恐怕將迎來斷崖式下跌的局面。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流浪地球》標誌中國電影新時代到來
    ▲《流浪地球》劇照這是中國即將推出的一系列大製作科幻電影中的一部,這類電影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投資上,都是國內大多數製作人目前還無法企及的。這些影片包括,關於外星人襲擊地球的《上海堡壘》和講述一艘宇宙飛船在沙漠星球墜毀的《拓星者》。獨立影評人雷蒙德·周說,好萊塢已經為科幻片樹立了技術標準,因此,觀眾的期望值非常高。
  • 中國電影走出「科幻元年」,韓國電影也第一次指向「星辰大海」
    《流浪地球》上映的2019年,被稱為中國電影的「科幻元年」,影片超高的票房收益,讓業內和觀眾都對中國科幻片的前景充滿期待。沒想到同年上映的《上海堡壘》,卻給觀眾當頭棒喝,至少讓我們看清楚一點,中國科幻電影要想趕超好萊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流浪地球》郭帆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大門,順手也把電視劇的開了
    年初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基本上沒有做過大規模的宣傳,首映日的排片在春節檔也被擠壓得很慘。靠著第一天驚人的良好口碑,從第二天開始,排片率直接成壓到趨勢,最終一躍登上中國電影票房第二的寶座。《流浪地球》的成功,可以說是「十年磨一劍」的偉大成果,對此在國內紛紛形成了「《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這一說法,各種褒揚的語言漫天飛舞,一時間幾乎所有國人都在慶祝這久久才被打開的科幻電影大門。不只是國內,即便是在海外上映時,也收穫了來之世界範圍內很多觀眾的一致好評,《流浪地球》就像是成為了一件工藝品,讓見過它的人為之著迷。
  • 為什麼說《流浪地球》不能標誌著中國科幻元年的到來?
    歸根結底,我們無法忽視,與其說這是對《流浪地球》的讚美,不如說是對中國科幻影視發展的讚美:人們期待中國影視行業太空科幻題材的發展已經很久,早已處在極度的渴望與焦灼之中。《流浪地球》作為國產電影,在選題和製作工藝上的突破則回應了他們的期盼。這種期盼來自於中國電影產業進入了以好萊塢體系為標準的全球市場後所產生的一種結構性焦慮。
  • 上海堡壘撲街,盤點五部科幻小說
    最近,小說改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了,上映不到一天票房口碑瞬間撲街全網議論紛紛。電影雖然不咋地但小說還蠻可以的不過上海堡壘好像只有實體書沒法推薦。簡介我叫唐躍,我在火星上,我剛剛看到地球炸了。書狂吐槽這腦洞,在下佩服,不過別急,地球不一定是炸了,指不定是流浪去了(滑稽)。
  • 鬧烏龍:臺媒稱《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是 「科幻小說女作家」
    IT之家2月12日消息 據@這視頻 (《環球時報》官方視頻號)消息,中國臺灣地區媒體東森財經新聞主持人在介紹《流浪地球》這部科幻電影時,將《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說成是「得過雨果獎的一個科幻小說女作家。」視頻觀看,請點擊此處。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自上映以來,口碑、票房雙豐收。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
    2019年賀歲檔最火的電影,毫無疑問是《流浪地球》。上映6天,總票房已經超過了20億,口碑炸裂,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之作。在這部科幻電影中,地球人帶著地球開展了一次充滿浪漫詩意的流浪冒險之旅。
  • 《流浪地球》火了,港澳臺媒:中國科幻有了自信
    港澳臺媒體也對電影表現出極大的關注,並評論稱,《流浪地球》「流浪」得好,讓中國人的思維活躍了起來,也讓中國科學和科幻的發展實現了並軌運行和協調發展。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科技能力強大 帶動國產科幻電影啟航   《澳門日報》社論稱,其實大眾對科幻片並不陌生,但我們以前看的大都是紐約「陷落」、美國白宮或者自由女神像轟然倒塌,而這一次中國觀眾第一次在大銀幕上,親眼目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重要標誌性建築被冰雪淹沒,看到地球墜向木星時,地球大氣層受木星引力牽引從地球抽離的壯觀畫面
  • 科幻小說?為什麼你會成為一部爛電影:導演的演員陣容最具攻擊性
    2019年,在流浪地球東風的幫助下,上海堡壘在各大影院正式上映。在上映之前,它已經舉辦了一次盛大的宣傳活動,播放了《交通第一小生》和中國科幻電影《希望》的片名。一時間,風景無限。得益於強大的宣傳,可以說上海堡壘已經激起了那些完全吃瓜的人的好奇心,「誓死」應該看看。正如所謂的「讚美有多高,摔得有多悲慘」。
  • 最受歡迎的不是《瘋狂外星人》?網友:是濟寧導演的《流浪地球》
    那麼,春節期間最受歡迎的電影是什麼呢?《瘋狂的外星人》,由寧浩導演指導,沈騰和黃渤主演。很多人都對沈騰和黃渤的評價很高,很多人也都很期待這部電影。電影上映以後,各種評論也是接踵而至。有一個網友總結說:影片剛開始有一些沉悶,完全沒有笑點,還會擔心會有敗筆,但是隨著情節的推進變得越來越高能。影片延續了寧浩黑色幽默和鬼才配樂風格,個人覺得笑點如下:.中國極其強大的模仿建築帶來的錯位感。
  • 《瘋狂的外星人》| 影向標
    如何做中國科幻?像《流浪地球》那樣硬碰硬固然重要,但是用熟悉的方式做出屬於自己的作者性,也非常有價值。結尾突然順拐以酒建交,著實令人遺憾,設定嚴謹度上就差了一口氣,如果中間再有情節把沈騰的生意經和外星人的關係橋接得更巧妙就好了。除此之外本片還是超出預期,無論是對西方科幻文化和類型片人物的解構和反諷,還是基於對馴化與被馴化之間的關係做出的尖銳呈現,都值得回味。
  • 2019最火的五部國產電影,中國電影直追好萊塢電影!
    看了上半年電影的火爆,《上海堡壘》的全面撲街,代表著現在電影觀眾更加注重電影的質量的追求,不再為流量明星而買單。證明了中國電影正在崛起,將會給更多高質量的電影一條成功之路,中國的好電影也不再只是出自那幾位之手了。《哪吒之魔童轉世》,總投資不過6000萬,還是一千多人湊出來的,但票房和好評度雙高!今天我們來看一看2019年電影的前五名!
  • 不愧是科幻文學領軍人物,劉慈欣《瘋狂的外星人》後又有新作改編
    科幻題材的作品一直都是國產影視作品的一處軟肋,很多人都對歐美科幻作品情有獨鍾,天馬行空的劇情故事,逼真震撼的畫面,讓影迷感覺到國產科幻電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直到一部《流浪地球》徹底改變了很多影迷的看法,原來國產科幻影片也可以這麼過癮,原著作者劉慈欣也成為科幻電影的新希望,這一我們就來聊聊他即將改編成戲的幾部作品。
  • 劉慈欣小說又將拍電影 科幻迷心中打問號
    日前,國家電影局公布2020年5月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曝光,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全頻帶阻塞幹擾》赫然在列。據了解,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已通過電影局備案,即將由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成電影,易常春擔任編劇。
  • 「思想界」《流浪地球》引爆網絡輿論:科幻、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民族...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以及原著作者劉慈欣引發的種種爭議。2月5日,備受矚目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電影根據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講述太陽即將毀滅之時,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開啟了帶著地球在宇宙流浪尋找新家園的旅程。電影的改編採用了原著中「流浪地球」這個核心概念,在文戲方面進行了再次創作。
  • 票房46億元的《流浪地球》重映!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熱薦電影最近,一則重磅消息公布,2019年的春節檔爆款《流浪地球》將重映,上映日期為2020年11月26日,將與張藝謀導演的《一秒鐘》、好萊塢電影《瘋狂原始人2》同檔期競爭。新版也叫《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這一次重映均為3D版,而且增加了新的內容。去年春節,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上映之後,便憑藉出色的口碑華麗逆襲,強勢反超《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和《瘋狂的外星人》,成為了2019年的春節檔票房冠軍,票房收入高達46.8億元。
  • 《流浪地球》憑啥讓外國人也「吹」?
    有人將電影稱作是《世界末日》和《2001:太空漫步》的結合。科幻體裁長期由好萊塢主宰,因此有人將《流浪地球》視作中國科幻電影的黎明。今年,還有幾部中國科幻電影上映,其中包括:異族入侵地球的《上海堡壘》,及講述一飛船墜落荒漠星球的《拓星者》。
  • 2020盤點國產的十大科幻片,這些優秀的科幻電影,你看過幾個?
    這幾年來,我國的科幻電影發展的還是很好的,雖然和歐美的科幻大片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很值得稱讚的。那麼就來看看2019年至2020年國產的十大科幻片,這些優秀的電影,你看過嗎?1.流浪地球它是2020年科幻片排名第一的電影,有我們最喜歡的演員吳京,這個片子是小說改編拍攝的,也就是太陽系毀滅,我們需要帶著地球去生存,同時在這場危機中,需要作出的努力。
  • 導演作品,老牌國產科幻電影你看懂了嗎
    近幾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上不斷湧現出科幻題材作品的身影。從2019年賀歲檔的《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到同年暑期上映的《上海堡壘》,雖然作品風格與內容各不相同,評價褒貶不一,但越來越多科幻作品的推出仍然勾起了廣大影迷群體的觀影熱情,期待著下一部優秀作品的出現。
  • 從創作手法、人物塑造、主題呈現解讀電影《瘋狂的外星人》魅力
    很多人認為這部國產科幻片對科幻渲染得不夠刺激,不夠震撼。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只從科幻角度和畫面炫技解讀,這其實過於局限。想要讀懂這部別具一格的科幻片,需要從多維度進行解讀。《瘋狂的外星人》是2015年備案,由寧浩執導,2019年大年初一全國公映,先是登頂單日票房冠軍(3.98億), 然後該片累計票房約22.02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