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人們的出行方式集中於公交地鐵、計程車,如今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約車、共享單車走入我們的生活,豐富我們的出行選擇。但我們也能發現,儘管網際網路發展速度夠快,但是公交地鐵的網際網路化速度較慢。
在手機等行動裝置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生活必需品的當下,使用手機乘坐公交地鐵成為了人們所期盼的目標。昨日,「科技創新低碳出行「2018公共運輸出行峰會在杭州召開,螞蟻金服首次透露自己在公交領域扮演的角色,並公布「網際網路+公交」成績單:目前國內已有50多個城市實現了支付寶掃碼乘公交,完成了智慧交通的第一步。
公交升級,刻不容緩
在交通優化方面,阿里巴巴、滴滴出行、騰訊等網際網路廠商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優化城市道路,降低擁堵率成為了最直觀的表現。但是,對於人們已經司空見慣的公交卻一直忽略,而公交系統在網際網路賦能其他行業的情況下,也擁有著升級的需求,甚至是很迫切的需求。
據《統計公報》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共有公共汽電車65萬輛,增長7%;公共汽電車運營線路56786條,增加3997條;運營裡程106萬公裡,增加8.8萬公裡。
與此同時,城市公共汽電車2017年客運量較2016年下降了3%。這已經是常規公交客運量連續第三年下降——從2014年的781.88億人次降到了2017年的722.87億人次。
上邊的兩組數字展示出這樣一幅景象:雖然公共汽電車運營車輛、線路和裡程不斷增長,但客運量卻持續下降。公交發展的不平衡折射出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保障發展不同步的問題。由此可見,公交行業急需進行轉型升級,來提升乘車體驗,優化線網安排。
誰來幫助公交行業轉型升級?2018公共運輸出行峰會上螞蟻金服交出了答案。「公共運輸創新引擎」,螞蟻金服城市服務總經理劉曉捷在現場這樣定義螞蟻金服在公共運輸領域扮演的角色。
他同時表示,出行領域的實踐證明,要助力線下的各行業實現網際網路+,必須依靠生態夥伴的力量,共贏共治。
從數據上來說,2017年5月23日,杭州市民卡與支付寶合作上線了「杭州通支付寶電子公交卡」,7個月即開卡超過330萬,截至2018年3月底,杭州通支付寶公交卡累計開卡472萬張。「相當於半年幹了以前兩年的活兒。」 杭州市民卡中心董事長徐曉感嘆道。
「如果支付寶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不做這件事,可能沒有其它企業願意做這樣的事情」。在廣州羊城通副總經理蘇浩偉看來,行動支付接入公交不只是解決乘車問題,更是在激活公交行業。
全國公交地鐵接入行動支付的競速賽
近一年以來,全國多地公交地鐵紛紛接入行動支付,你追我趕,儼然像是正在進行的一場競速賽。
每天司空見慣的公交地鐵接入行動支付到底面臨著什麼困難?首先,我們還得從支付體量上說起。據行業估算,公交地鐵每天的交易量達到3億筆,換句話說,公共運輸一周的體量就超過一個雙11的支付總量。要想支撐如此龐大的交易量,需要行動支付廠商強大的技術實力。
「在技術方面,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上萬工程師這些年不斷研究新的技術,當一個用戶簡單用手機刷一刷上公交或者乘坐地鐵的時候,是我們最新的技術積累,包括區塊鏈、AI、智能、安全以及IOT技術、雲計算技術,這些技術的積累讓接下來我們對公共運輸行業系統化升級、服務升級,最終推動整個產業的升級成為了可能。」螞蟻金服城市服務總經理劉曉捷在現場這樣闡述自身的技術實力。
基於此,「掃碼乘公交」在已經開通的接近50個城市,現金部分整體下降比例已經接近了20%,超過了5000萬用戶享受到了行動支付帶來的非常小確幸的實惠。劉曉捷在現場透露,未來一年,這個範圍將擴大到超過100個城市,除了大中型城市,很多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都將實現掃碼乘公交。
故事還沒完?行動支付的想像空間無限大
「掃碼乘公交」只是一個開始,真正改變公交行業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是每一個助力「網際網路+公交」廠商需要思考的問題。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私家車?主要是因為私家車在效率和速度上的優勢。我們暢想一下,在全面數據化的情況下,乘客、公交車的信息可以實時互通,其實人們可以像打網約車一樣『打』公交車,只不過網約車是2—3個人拼車,公交車是20—30人拼車。顯然,這種理想的『定製公交』達到了效率和環保的統一」,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表示。
「我坐的公交車經過一家盒馬鮮生,那麼能不能推送給我一個盒馬的券?對於不同乘車習慣的乘客,公交公司能不能像網際網路公司一樣,給不同的優惠?這些優惠,能不能成為公交地鐵公司的『廣告位』,對外招商?」 在業界人士看來整個生態體系的助力才是阿里所代表的網際網路科技能力跟出行行業產生真正「化學反應」的優勢。
劉曉捷表示,除了基礎的支付等服務,支付寶正在與生態合作夥伴、阿里體系的其他兄弟公司一起探索「實時公交」、「地鐵WIFI」等增值服務。這個過程會幫助公共運輸行業從「連接」到「融合」、實現服務和商業模式的升級。
在峰會的最後,螞蟻金服聯合高德、公交雲、濟南公交、釘釘、通卡連城、小碼、聊城交通運輸集團等多家企業共同宣布,成立「低碳出行聯盟」,共同致力於交通運輸行業的綜合服務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