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畫家諾梅·羅徹(Noémie Rocher)的藝術之旅始於中國書法工作室,她的每件作品都是用中國墨水和丙烯酸樹脂交替分層繪製而成,表現出錯綜複雜的朦朧感、淋漓感,充滿了中國水墨的「禪意」境界。

諾梅·羅徹1979年出生於法國,是在巴黎生活和工作的當代藝術家,她在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學習美術和哲學,接著又到英國倫敦市政廳吉爾杜爾學校(Guildhall school)進修美術課程。
後來,她進入著名的達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工作室工作,達米恩·赫斯特是英國青年藝術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導了90年代的英國藝術發展並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1995年獲得英國當代藝術大獎特納獎,在達米恩·赫斯特的影響下,諾梅·羅徹的作品參加了高古軒的展覽。
諾梅·羅徹的靈感豐富多樣,從泰晤士河河畔到法國詩人安德烈·切迪德(AndréeChédid)的作品,以及一位親人的心血管疾病等因素都能激發她的創作熱情。
目前,諾梅·羅徹專注於浪漫主義和中國書法,她的作品繪製過程很複雜,要用墨水和丙烯酸顏料交替穿插,自然風乾,一幅畫的完成需要花費幾個月。
藝術評論家丹尼·莫伊尼漢(Danny Moynihan)認為她的作品屬於「形上學」的範疇,通過東方水墨畫與西方浪漫主義相結合,實現了東西方藝術表現的融合。
諾梅·羅徹的畫既黑暗又深沉,呈現出一絲憂鬱感,但是充滿了希望和力量。在畫家的畫中,憂鬱是充滿活力的,所有的畫面肌理都是流淌的、運動的狀態,仿佛可以一直延伸、注入到觀眾的靈魂深處。
諾梅·羅徹在黑暗與光明之間進行對比,以一種對立的張力釋放她的藝術魅力,由此產生了詩歌,美麗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