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人形體結構複雜,眼神成肖像畫重點

2021-01-08 木子藝術館

寫真,並不以真人的形似為滿足,這「真」字本身也包含有真情、真意、本質的意思。它又要求神似,藝術家們更願意稱它為傳神。怎樣為人物傳神呢?自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以來,形神論為歷代畫家所實踐,所闡發,將中國古代肖像畫的水平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以形寫神」,正確地闡明了神對於形的依賴關係,和作為表現手段的形似為神似的目的服務的關係。繪畫當中對於「形神兼具」都需要做到兼顧的肖像畫如何做到"以形寫神「?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接下來慢慢分析。

無論工細的畫法、還是寫意的筆法,「似與不似之間」的形,經過概括和誇張的形,只要傳達了對象的神,都是應該允許的。作為現實主義的肖像藝術,應該尊重生活的真實,應該塑造富有個性的、有思想的人物形象,也應該允許作者在形的處理上採取各種各樣的手法,允許作者大膽地進行藝術加工和藝術形式的探索。忠實於生活的真實,忠實於對象的個性特徵和對形的誇張、提煉是不矛盾的,而恰好是必要的。

如果某人的生理現象對於他的精神素質是無關緊要的,可以大膽地削弱它;如果某人的某些生特徵是人物神採的關鍵所在,也無妨進行大膽的誇張、強調。不然的話,對於陳老蓮的那些變了形的人物肖像就很難理解,也不能認識倫勃朗的人物肖象為什麼對光進行了特殊的處理減誠然,準確的外形描寫有時是十分必要的,但經過誇張和變形的形體由於突出了人物的特徵,就更加栩栩如生地表達出人物的風前神態。東漢《陶說唱俑》,不能說它的形體是完全準確的,但卻是傳神的傑作。

阿克賽爾·彼得森的木雕《伯羅尼厄斯校長》,那人物仿佛沒有脖子,只用幾筆白粉作鬍鬚,把頭和身軀連在了一起,廖廖數刀雕出了他挺胸聳肩大腹便便的體態,活現了這位傲慢的作威作福的腐儒的個性。這種「大寫意」的雕塑,並非有精確無訛的形,但卻有更強烈的感染力。原因就在於作者懂得,作為肖像藝術,不是照相式地對人物外形的再現,它既要求尊重對象的真實,並不滿足於通肖人物的原型,它經過了畫家、雕刻家創造性的勞動,對人物原型在深刻認識的基礎上,進行集中、概括,加工、使之更生動地揭示對象的神採和本質,前人所謂「意足不求顏色似,前生相馬九方皋」,就是這個意思。

人的形體結構複雜,動態千變萬化,情感豐富深涵,個性各個不同,怎樣以形寫神呢?作為肖像藝術,有哪些不同於其他藝術門類的特殊規律呢?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肖像畫家們一向重視眼神。但如果以為眼神是傳神唯一的一把鑰匙那就錯了。提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的顧愷之,也是那位為裴楷頰上加三毛的顧愷之,也是為謝鰓創造了相應的自然環境的顧愷之,可見他是深深懂得,不同人物的風韻氣度,也有不同的外在特徵,自有不同的表現重點。

蘇東坡在《傳神記》中說:「凡人意思體皆是,亦得其意思所在而已。使畫者悟此理,則人人可以為顧陸。」清代蔣驥在《傳神秘要》中說:「大抵寫照難在兩目,但須得其人之自然不可少有假借勉強。有一種人眼睛全無神氣或是近視,必執此為板法,反致掏牽矣」這兩段話都是說的同一個道理,要能為人傳神,須區別對待具有不同個性特代徵的不同對象,找到那能體現對象獨特個性的外在的獨特表徵肖像畫不同於其他人物故事畫,它不可能展示事件的複雜情節,這是它的局限性,也是它的特殊性。如果希圖打破這種局限,利用「肖像」去敘述某一個事件,就變成人物故事畫了。

如果認識到它的特殊性在於傳達人物固有的個性、神態、氣質,品格,並沿著這個目標深入挖掘,這種局限性就成它的長處。正因為肖像藝術的這一特點,所以它對瞬間的動態和情節的處理又有其特殊的要求。呆若木雞、正襟危坐誠然不好,把人物處理在激烈的運動中也不一定合適。這「若動若靜之間,非肆非莊之際」,正是肖像藝術為了表現人物的身分、個性在瞬間動態上的特點。只要把握住這幾個關於肖像畫的側重點,那麼,做到「以形寫神」也不是什麼太難得事情。

相關焦點

  • GAN秒變肖像畫!清華劉永進提出APDrawingGAN,CVPR Oral(附微信小...
    肖像畫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通常使用一組稀疏的連續圖形元素如線條來捕捉一個人的外表特徵。肖像畫通常是在人物面前或基於人物照片進行創作的,其創作依賴於細緻的觀察、分析和豐富的經驗。一幅好的肖像畫能很好地捕捉到人的個性和情感。圖1. 一些人臉照片和對應的藝術家畫的肖像線條畫。然而,即使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藝術家,完成一幅精緻的肖像畫也需要很長時間。
  • 中國的古典小說的審美理想:以形寫神、中和之美、勸善懲惡
    若結合小說產生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經歷與審美趣味,以及長期積澱形成的民族審美心理、審美意識、文化心理結構和藝術思維性格等方面,可發現這些特點可總結為以下3點:1、以形寫神的理想形象;2、中和之美的理想境界;
  • 幾何形體球體的結構分析和繪畫步驟
    對球體的掌握有利於對之後複雜物體的刻畫。由方體過渡到球體,在光照下呈現出五大明暗色調,畫好五大色調是球體學習的重點。作畫時,注意調子的方向感。正圓並不存在透視,從任何一個角度觀察,球體的外形特徵都是一樣的。
  • 形與神俱,就是說只有「形」與「神」合二為一,才能度百歲乃去
    「形與神俱」出自《黃帝內經》,主要是說只有後天之「神」與先天之「形」合二為一,才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健康的人。「人在心死,神不附體」,這是一個典型的形與神不懼的案例,再高明的醫生也無能為力了。《黃帝內經》中黃帝問他的老師:「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這是為什麼呢?黃帝的老師岐伯回答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 一撇一捺間的意象美學:書法的形與神
    丁文雋在《書法精論》中說:「書貴於有神氣,而神氣必託於點畫,亦猶人之神氣必託於形體也。」他認為書法的神氣必須依靠點畫。從鍾繇、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到歐(陽詢)、顏(真卿),再到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個性美感在歷史進程中逐漸規範化,橫、豎、彎、鉤、撇、捺、點等筆法形成一脈相承的共通性。
  • 小軒窗,正梳妝:歷代經典畫作中的對鏡與寫神
    宋畫人物造型嚴謹,形體比例準確,體態生動自然。到了元代,畫家們都隱居於深山密林中去畫山水,仕女畫也衰退了一陣子。直到明朝後,仕女畫才再次獲得了極大發展。明人筆下的美女們身材婀娜而修長,在亭臺樓閣、奇花異石間擺弄身姿。這逐漸給清朝人的審美意識,打下了基礎。
  • 戲曲形體訓練基礎之眼神訓練,原來作用這麼大
    雖然在表演上形體基礎訓練大體上是相似的,但是表演類型不一樣的話,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別的。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戲曲形體基礎訓練中的眼神訓練。眼神訓練是戲曲形體基礎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傳遞演員的內心世界,透露出人物的形態。同時,眼神在戲曲表演中也十分重要。
  • 素描入門教程——帶你深度解析五官結構
    嘴是依附在半圓柱體上、下額骨上的兩片軟肉,與所在的這部分形體輪廓相吻合。嘴分上、下兩唇,兩唇相合處為口裂,口裂兩端為嘴角。上唇從「人中」 開始,左右分為兩瓣,為向上的傾斜面, 從側面看,可以明顯看到上唇轉進口裂中的轉折面,中間微微凹陷,兩側圓形突出。下面有一個大的溝槽,稱為領唇溝,是下唇結構的重要部分。
  • ...清代畫家的醫學肖像畫在國外成珍藏品 美媒:展人性張力的偉大藝術
    中國日報網1月2日電 在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圖書館的地下室,擺放著80多幅穿著深色衣服的男女肖像畫。這些人的手臂,鼻子或腹股溝等部位長著巨大的腫瘤,但他們表情平靜、神態堅定。這些肖像畫都是出自19世紀一名中國畫家——關喬昌之手。
  • 素描動物 ~可愛效果形體光影結構畫法教程
    基本思路 想要將畫畫好,那麼形是最關鍵的。 找形呢,就有4個基本思路 1、定位置 2、定比例(長寬比例) 3、定透視、傾斜度 4、定基本形 那麼就讓我們現在開始繪畫吧!
  • 結構素描:人物頭部結構素描教案
    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人物的基本解剖特徵、理解人物頭部的結構和基本透視。  重點:物體的形狀個性、結構、透視  難點:物體的分面、透視  教學方法:觀察法、對比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頭像的寫生與默寫,都離不開對結構的表達。對於結構的理解,可以簡略地分為幾何結構和解剖結構。
  • 漢字造型規律與筆形結構
    漢字的結構是由橫、豎、點、撇、撩等筆畫組合而成的,就如建築物一般,結構嚴謹、間隙適中、左右均衡,只有掌握了漢字的書寫規律,才能產生優美和諧、富有感染力的字體。書寫時需要考慮到:如何將形體不同的漢字納入到同樣尺寸的方框內達到大小勻稱、統一完整的效果。
  • 形和神的關係
    中國畫主張「形神兼備,以形寫神」。一幅成功的山水畫就要做到對山川能「奪其神韻」。「奪」是不容易的。古人把「神」說得非常玄妙,什麼「陰陽不測之謂神」「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 開灤一中校長張麗鈞寫2019年高考作文:形勞神不倦 吃苦趁華年
    形勞神不倦,吃苦趁華年張麗鈞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近日,我關注了關於中學生的勞動之爭,我的主張是「形勞神不倦,吃苦趁華年」。  請允許我從我的家事談起吧。  記得有一天,家父與他的高足共同探討《黃帝內經》中的一個句子:「形勞而不倦。」那位叔叔認為:「既然形勞,當然就會倦。形勞而不倦,不是自相矛盾了嗎?」家父解釋道:「形勞而不倦,可以理解為形勞神不倦。也就是說,身體雖然勞累,但精神不覺疲倦。比如,一個老農民下地勞動了整整一天,他可能會感到很辛苦,但他的內心是舒暢的,這不就是形勞神不倦嗎?」
  • 沈尹默告誡書法愛好者:間架結構是死的,掌握筆法才能成書法家
    古人又有論述說——「古今臨摹,取捨絕然兩途,古人不畏無筆勢,而畏無結構,今人唯筆勢自務,而不知結構為何物。」然而,現代著名書法家、詩人沈尹默先生卻有不同的看法。他真誠地告誡書法愛好者們,間架結構入手只夠實用,講究筆法、掌握筆法的才是書法高手!沈尹默認為,從間架結構入手,不是著眼筆法的一種學習方式,只能滿足初級應用。
  • 韓國美女「葫蘆形」形體惹人愛,卻依舊美的不可方物!
    因為有多年健身的經歷,也是讓她的形體惹人愛。那麼,葫蘆形的身材,為什麼還會說美的不可方物呢?這位韓國美女在當時上大學的時候,可是,他們學校的校花,都說大學是一所整容院,這句話一點都沒說錯,而這位韓國校花之前的時候也是相貌平平,但是在進入大學之後,除了學習之外也會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對於穿著打扮也有著自己的風格。
  • 造型獨特結構複雜,做工精美,國家級文物,河北張家口下八裡墓群
    下八裡墓群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河子田舍八裡村,從遼代末期到金代中期,是以遼代監察御史張世卿的墓葬(1116年建成,遼天慶六年)為代表的張氏家族墓群(西區為韓姓墓地),下八裡墓群於1996年由國務院第四次全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構被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