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大自然的認知有限,他們認為天上有神仙。無論是文學作品中,還是繪畫作品中,都有對仙境的描繪。古人覺得仙境是富麗堂皇、精緻美麗的地方,於是他們不自覺地就把人世間最好的東西都投射到想像中,反應到作品裡。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已經有了對仙境的描繪,這應該是迄今所見最久遠的一幅畫作了。到了隋唐五代時期,山水畫創作異軍突起,畫家們發現,這簡直就是描繪仙境的絕配。此後,仙境題材成為山水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宋代皇帝喜歡祥瑞之氣,也和對仙境的嚮往有很大關係。明代的仇英,擅於摹古,注重色彩,他畫的仙境山水,名噪一時。清代的袁氏叔侄,將界畫融入仙境山水,讓奢華大氣的宮廷風格被大眾所接受。
這幅《福山壽海》就是典型的仙境山水,如果不說作者,僅憑風格很多人會猜是仇英的作品,也許還有人會猜是清代袁江、袁耀的作品。其實,這是近現代名家黃秋園的作品。接下來有人可能會問,畫得這麼出色,黃秋園一定是什麼科班出身的專家教授吧。錯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根本沒人知道畫壇上有這樣一位出色的畫家。直到他仙逝之後,在中國美術館辦了一個遺作展,才轟動畫壇。當時的畫壇名家紛紛願意用自己的精品力作,換取黃秋園的作品。畫得這樣好,在世時竟然沒有名揚天下,的確令人唏噓。不過,從黃秋園的作品中能夠看出來,他不在乎虛名,他只是盡情享受創作帶來的快樂。
在一些專業畫家的心中,青綠、界畫、工筆、重彩,運用這些技法創作出來的作品很容易俗氣,應該儘量避免畫這樣的作品。黃秋園在創作中有一種挑戰精神,明明知道可能受到詬病,他偏要勇往直前,畫出自己的風格,讓作品說話。上述提到的四種技法,《福山壽海》都佔了,但只讓人感受到恢弘壯美,大氣磅礴。有這樣的觀感,還是因為黃秋園紮實的技法,與致敬古典的虔誠。首先,青綠作品費工費時,很多畫家都不願意畫。界畫還要需要學習透視原理,阻擋了一批畫家的創作興趣。細絹之上畫工筆要三礬九染,少一次也不能表現出明快華美的風格,又擋了一批耐不住寂寞的畫家。所以,沒有虔誠之心,畫不出來這樣的作品。
《福山壽海》的構圖很有意思,古人畫這類作品往往採用全景式構圖,畫面主體就是一座高山。黃秋園為了打破前人規矩 ,在邊角處下足功夫,讓畫面上的山、海、雲霧並重。別看改動不大,但在構圖上幾乎都是自己的內容。這樣就不會與前人作品雷同,便於畫出自己的風格。從作品中,可以看到黃秋園強大的摹古能力,也能看出來他敢於變化的創新精神。構圖上的新穎,給作品帶來了一種明豔秀雅的味道,破除了專家口中的俗氣。
從作品風格來看,《福山壽海》是黃秋園的中期作品,他正在嘗試通過摹古進行創新。畫家風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恆不斷創作才能有機會登上藝術的巔峰。黃秋園的作品不僅能夠帶來技法上的啟迪,還能帶來關於畫家要如何成長的思考。
拓展閱讀
乾隆畫了一幅《樹石圖》,四位大臣的「彩虹屁」輪番上場
描繪北方雄偉山川,他是畫壇榜樣
何謂「風骨」,風神秀骨,剛健之美
名師有高徒,王原祁給弟子畫的一幅範畫《神完氣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