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看《西遊記》最喜歡哪個角色,必然是孫悟空。如果說最喜歡孫悟空的哪個故事,那必然是大鬧天宮。大鬧天宮也被孫悟空視為自己的成名大作,後來在西行路上向妖怪作自我介紹時,更是屢屢重提,為的就是顯擺自己的威風。那麼問題來了。大鬧天宮代表挑戰最權威的天界,真的是孫悟空的本意嗎?如果是,他又何必一再接受招安。孫悟空又為什麼能打敗滿天神將,一直殺到凌霄殿外,真的是神仙技不如人嗎?如果是,西行路上孫悟空又何必一再求助他的「手下敗將」天庭。
大鬧天宮的故事固然精彩,但這段情節真正讓人回味的還是階層固化下引發的新舊勢力鬥爭,以及決策者錯誤的管理方式帶來的弊端。這些隱藏在故事之外,沒有硝煙的矛盾和鬥爭,遠比我們看到的鬧天宮更加精彩。這也是孫悟空為什麼會大鬧天宮,以及為什麼能打到凌霄殿外的根本原因。
階層固化為孫悟空大鬧天宮埋下了伏筆
修成正果,羽化成仙是每一個修煉者的最終目的。結果自然是每一個人都豔羨的,可過程卻充滿著艱辛。便是駕座金闕雲宮的玉皇大帝也不能例外。原著中說他自幼修持,一千七百萬十劫,每劫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在如此漫長的年月修煉中,才享受到無極大道。神仙雖不比玉帝,但他們所經歷的時間必然也非等閒,可以說有今天的位置都是來之不易的。而越不容易得到就越會珍惜,越怕遇到威脅。
對於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來說,他的身份地位是無可替代,自然是不用擔心這點。位列仙班的文武眾神,本也是不用擔心的,可是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讓他們產生了焦慮感,這個人就是孫悟空。
相比他們的苦修,孫悟空就像走了捷徑一般。剛出生時就震動了天地,海外修行三百餘年便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他竟又開始於天界接壤,一但列入仙籍,會不會威脅甚至淘汰這些天庭原有的眾神呢?
所以在孫悟空第一次上天,玉帝準備給他安排編制時,一問之下竟然出現無缺可補的場面,最後只好以弼馬溫一職敷衍了事。偌大的一個天宮,當真連一體面的職位都沒有,顯然不是。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一是眾神藉此暗示玉帝,已經晉升天庭的舊有勢力是不可替換的。二是舊有勢力對孫悟空這個新進勢力的一致牴觸。在天庭這家大企業中,舊的去不了,新的升不了,這就造成了這個企業的階層固化。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天界眾神就把孫悟空看成了對立面,這也為之後孫悟空的大鬧天宮埋下了伏筆。
兩派各自出招套路,徹底激怒了孫悟空,這才上演了大鬧天宮
在這裡有個疑問,舊勢力對孫悟空的排擠,難道玉帝看不出來嗎?其實並不是玉帝看不出來,而是他根本就不想管。原因有二:一是玉帝對孫悟空這個野猴從一開始就不重視的。孫悟空剛出生時目運金光,射衝鬥府。如此異象,亙古少見。可玉帝卻給了不足為異的評價。二是玉帝為了維護企業現有的內部平衡,不願與眾神產生分歧。天庭神仙向來分為兩派,一是保守派,一是激進派,這從對待孫悟空兩種完全相反的態度便能看出。但當孫悟空介入後,原來的兩派通通並成舊勢力,他們也有了共同的目標,就是對付新進派的孫悟空。如此一來自然和諧了,這正是作為企業最高決策者玉帝願意看到的。
正是因為第一點,所以剛問世的石猴無緣成仙,對舊有勢力構不成威脅。正是因為第二點,在孫悟空學成神通開始有與天庭有交集時,兩派能自展手段,來針對孫悟空。
激進派以託塔天王為主,他主張的在孫悟空未入天宮之際就打殺了他。可是被保守派的太白金星搶先了一步,先提出了招安,只得暫時作罷,但他並沒有因此罷休。孫悟空剛上天時,先太白一步到了南天門時,被增長天王和八大將攔在了門外。太白金星給的解釋是,初入天宮與天丁不識。可天庭共有幾次招安呢?何況還是招安猴精。如此新鮮事身,為天王的增長又怎會不知?他之所以還要攔孫悟空,是激進派意欲討伐未遂後給孫悟空的一個下馬威。與激進派主張不同,身為保守派的太白金星一直是秉持著招安的理念,但並不代表他不將孫悟空視為威脅。否則在官封弼馬溫之時,他怎麼不站出來說句話,為孫悟空謀個好差事?
保守派的想法是將孫悟空拉攏到自己陣營。但一開始必須不能讓他得意,只有先讓孫悟空慢慢在天庭底層煎熬,等他看不見希望的時候再拉他一把,如此才能顯示力度收買人心。到那時是繼續拉攏當收了個小弟,或是借著孫悟空的信任徹底將他趕出天庭,還不都是輕而易舉。無論玉帝在新舊勢力鬥爭中表現的不作為,還是激進派的強硬,保守派的懷柔,他們都忽略了一點,就是孫悟空不但有好手段,更不是一個任人擺布的主。
所以得知弼馬溫是個不入流的小官時,他罵聲不迭的回了花果山,讓保守派夢想破碎。當託塔天王如願以償攻打他的時候,卻落得個鎩羽而歸的結果,讓激進派夢想破碎。換言之,如果孫悟空只是個稀鬆平常的普通人,在這時早已成為階層固化下的犧牲品。但直到這個時候,孫悟空根本沒有反天庭、鬧天宮的想法。只是在花果山掛了一面「齊天大聖」的旗幟,來找回自己心中的不平。但孫悟空的小露手腕,反而引起舊勢力更大的不安。所以他們還是不肯死心,故技重施,再招安忽悠。孫悟空再反下天時,調更強大的兵馬去攻打。
直到孫悟空大鬧蟠桃園,直到孫悟空大戰十萬天兵天將,激進派、保守派才知道這個新進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而在這一來二去的套路欺騙、攻打欺凌中,徹底激發了孫悟空逆反跟報復的心理,才最終上演了大鬧天宮。
孫悟空為什麼能成功大鬧天宮?
很多人說孫悟空大鬧天宮被誇大了,只打到了凌霄殿外就被王靈官攔住。可之後呢,就是玉帝派人去西方請佛老來降服,可見玉帝知道憑天宮這幫人是控制不住事態的。所以如果沒有如來的參與,孫悟空大鬧天宮是成功的。
這裡真正的疑問,就是孫悟空為什麼能成功大鬧天宮,難道滿天星宿神將真無一敵手嗎?其實並不是,從原著中就能找到幾點證據。一是僅是佑聖真君手下的一個執殿王靈官就能攔孫悟空一陣,可見天庭高手大有人在。二是在孫悟空逃出八卦爐大亂天宮時,原著中是這樣描寫的: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天庭危難之際,這些神將竟然會避而不戰。更重要的是作為天庭兵馬大元帥的託塔天王,在孫悟空打到凌霄殿外時,原著中無半點關於他的描寫,可見當時他並不在場。
由此可見,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眾天神並不是鬥不過,只是很多高手根本就沒有出手,故意讓他在鬧。
那他們為什麼會在天宮危難之際選擇置身事外呢?這還得回到上文中,天庭一直分為激進、保守兩派。一個企業出現兩個派系,對老闆來說有利有弊,這也考驗了老闆管理馭下的能力。而作為最高管理的玉帝,他在兩個派系中選擇了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所以在處理孫悟空問題時,保守派招降他同意了,激進派主戰他也同意了。這樣兩不得罪的方式雖然能維持一時團結,可也造成了玉帝在兩派都討不到好的現象。就如同自己的兩個朋友吵架,你幫這邊說兩句,又幫那邊說兩句,左右逢源到最後矛頭還不都得指到你身上嗎?
所以天庭真正出事時,兩派都不願出手選擇了看笑話。一是想讓玉帝知道他們的重要性。二是讓玉帝作出選擇,到底偏向哪派,到那時他們再出手。但沒想到玉帝不按套路出牌,直接請西天佛老出手,讓兩派的計劃全部落空。可由於他們剛開始選擇了放任不管,所以讓孫悟空能在鬧天宮時「所向無敵。」這才成就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赫赫威名。
一系列鬧劇行成的根本原因,源於最高決策者玉帝的失敗管理
在大鬧天宮的故事中,有一個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玉皇大帝。因為激進派和保守派是在為他打工,孫悟空反對的也是他。如果說誰該為大鬧天宮的鬧劇負最主要的責任,首當其衝的必然是他。他是一個擁世俗眼光的領導,以出身擇才。猴王初問世時,第一個知道的就是天庭。可是玉皇大帝直接選擇了無視,因為孫悟空只是一個石猴,從出身上已經入不了他的法眼。如果那時玉帝便能不計出身,去栽培孫悟空,何來日後的大鬧天宮。
他是一個故步自封的領導,對企業從來沒想過突破。當孫悟空學藝歸來,以新進身份接觸天庭時。他沒想過利用新進來壓制舊勢力,反而安於現狀,任由兩派打壓新進。歸根到底,保守、激進兩派存在的現狀,他是無心改變的。可是他得到了什麼?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兩派竟選擇了不賣命。這都是玉帝作為企業最高管理的失敗之處,也正是這樣才行成了階層固化,讓孫悟空一步步被逼反。
結語
階層固化下的新舊鬥爭,玉帝錯誤的管理方式,這都是天庭的管理頑疾,才逼得孫悟空大鬧大宮,也致使孫悟空輕而易舉鬧了天宮。
對於孫悟空來說,這只是暫時的磨礪。有本事的人永遠不會被埋沒,所以他受到了佛教的青睞,最終通過取經的方式被封鬥戰勝佛,對他而言何嘗不是更好的造化。
真正受損失受影響的還是天庭,或者說是玉皇大帝。那麼玉帝有選擇嗎?答案是必然的。
面對橫空出世的孫悟空,如果玉帝能夠選擇培養孫悟空,則又是截然不同的局面。一是破格提用,既彰顯了天庭的開明,也顯示了他作為最高管理的賢明。二他完全可以藉助孫悟空來制衡舊勢力,行成新的人事平衡。而作為新進的孫悟空由於沒有根基,勢必緊圍在玉帝的左右。這樣玉帝不但擁有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還能緩和階層矛盾,使自己更好的管理企業。
但玉帝一樣沒選,所以在大鬧天宮之後,他還是要繼續面對激進派保守派這些老油條,並且孫悟空這個本來能是得力的幹將,也被西方挖走了。玉帝的決斷,是改變孫悟空也是改變天庭現狀的根本,可惜他步步做錯,使孫悟空對天界心灰意冷,更讓天庭在腐朽的模式中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