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現在的新生兒出生後,很多都有黃疸現象,一些媽媽就會比較擔心。其實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一般生理性黃疸會隨著新生兒的成長逐漸消失,最多在出生2周左右就會消退。
而病理性黃疸即便是消失後還有可能會重複出現,所以比較嚴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還會伴有嘔吐等不良症狀。
事實上,不管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其實都和孕媽在孕期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為了避免新生兒黃疸,孕媽在孕期要保證做好3件事:
(1)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是孕媽在懷孕期間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孕媽在懷孕期間多吃富含衛生素C的食物,能夠提升孕媽自身的免疫力,還有助於促進胎兒的發育。
另外,維生素C可以幫助改善胎兒的皮膚狀態,降低新生兒黃疸的現象,讓寶寶出生後的皮膚白皙又光滑。
(2)飲食節制;
孕媽的飲食對於胎兒的發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直都在說,懷孕期間太多的辛辣食物會容易引起胎毒。很多新生兒出生後有黃疸、溼疹、胎記等,多半是因為孕媽在懷孕期間吃了辛辣刺激性等不健康的食物導致的。
所以,孕媽為了避免新生兒出生的時候有黃疸,最好在自己的孕期飲食上做到節制,不吃不健康的食物,不暴飲暴食等。
很多人都聽說過吃鵝蛋、喝菊花茶、喝老鴨湯等能預防黃疸,其實最後得到的結果是,有的孩子有黃疸,有的孩子沒有黃疸,所以這些方法並不是都靠譜的。
(3)保證睡眠;
睡眠對於孕媽的身體和胎兒的發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熬夜對孕媽的身體影響非常大,還會影響身體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胎兒的發育,還會誘發胎毒,增加新生兒患黃疸的機率。
所以,孕婦在孕期要養成健康合理的生物鐘,如果孕媽在孕期覺得睡眠不好,可以在睡前提前泡腳,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這樣也能降低壓力,來提升睡眠質量。
寶寶有黃疸如何治療?
如果寶寶有黃疸,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都是可以治療的。
如果是病理性黃疸,需要到醫院接受專業的治療;如果是生理性黃疸,在家做好護理就可以了。
1) 多吃多排;
要去除黃疸的做法就是要多吃多排,如果母乳充足,寶媽要勤喂喂寶寶,讓寶寶排出更多的尿液和大便,排出更多的膽紅素。
如果母乳不是很充足,可以適當加一些奶粉,促使寶寶多排。
2) 曬太陽;
平時可以讓寶寶曬太陽,利用陽光的紫外線功能促使膽紅素排出。
在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左右,給孩子穿上紙尿褲,露出臉、胸部和腿部,讓寶寶在陽光下照15分鐘左右,同時要給寶寶的眼睛擋光。
3) 使用藥物;
不建議使用導致寶寶腹瀉的藥物,可以使用外敷的藥物,將藥物裝入布袋,將布袋戴到寶寶的肚臍上。一周的時間,寶寶的黃疸數值就會下降很多。
黃疸的種類很多,且症狀容易混淆,所以當寶寶出現黃疸時,家長首先要觀察,並且記錄下黃疸的發展程度,以及寶寶的精神狀態。
另外,如果寶寶出現了黃疸,並不是因為孕媽在孕期缺少了什么元素,而是因為生理問題或者病理問題引起的,所以家人也不要錯怪了孕媽。
如果寶寶有黃疸,就要好好護理,積極治療,用不了多久就會好的。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護芽媽媽,伴您在育兒路上,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麼煩惱,歡迎發來私信,望我能給您帶去靈感和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