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科學藝術跨界高地 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換屆

2020-12-05 東方網東方智庫

本文共1253字

2020年11月26日下午,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第三屆會員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上海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馬興發,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文慶、金亞秋,著名作曲家陳鋼以及來自科學科技界、文化藝術界、教育傳媒界等80餘人參加會議。

圖片說明: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第三屆會員大會現場

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聘請了中科院沈文慶院士、匡定波院士、著名作曲家陳鋼先生、著名指揮家曹鵬先生為顧問,今天,沈文慶院士和陳鋼先生也來到了大會現場,學會會員、藝術家、上海艮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王竑晟在會前即興為兩位先生專門創作了漫畫畫像,作為向科學與藝術跨界領域前輩致敬的重要環節,大會首先向沈文慶、陳鋼兩位頒發了顧問聘書和漫畫畫像,感謝他們長期以來對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所做的貢獻和支持,並希望他們一如既往引領和指導上海在科學與藝術多個領域全方位的融合發展。

圖片說明:沈文慶、陳鋼獲頒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顧問證書和漫畫畫像

大會審議並通過了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沈文慶所作的工作報告,報告從六個方面系統梳理了學會過去四年的主要工作,回顧了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新民科學咖啡館等品牌項目,並在上海推進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大背景下,為今後四年的工作構想提出了三點建議。大會審議並通過了《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章程》(審議稿);會上選舉產生了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新一屆理事會和監事會,金亞秋當選為理事長,曾凡一、金江波、吳霄峰當選為副理事長,朱琪當選為監事長,邵國華任秘書長。會上還選舉產生了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的17位理事。

圖片說明: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監事會、秘書處亮相

馬興發書記代表市科協黨組致辭,他指出,學會圍繞推動科學與藝術融合開展工作,體現引領作用和社會價值,並得到眾多科學藝術名家的關心和支持。衷心希望科學與藝術學會以換屆為契機,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新一屆理事會帶領下,發揮優勢、主動作為,大膽探索、勇於實踐,走出一條科學與藝術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圖片說明:上海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馬興發致辭

據悉,成立於2005年的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Shanghai Science and Art Society,縮寫為:SSAS),至今已十五年。學會始終致力於促進科學與藝術融合、創新和發展,得到了廣大科學家、藝術家和社會各屆人士的熱情與支持,學會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新一屆學會在日新月異的科學藝術融合趨勢下,將增設科學藝術傳播、科學藝術教育、科普文創、數位化藝術、空間藝術等五個專委會,大力支持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創新產業發展,輻射帶動科學藝術的教育、傳播、普及等綜合範疇。

圖片說明: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新一屆理事長金亞秋院士

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新一屆理事長金亞秋院士表示:在上海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程中,市科藝會將致力於推進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跨領域互動和融合,積極促進科學與藝術界人士的多元交流,有效提升公民科學素養和文化藝術修養,大力助推科學與藝術跨界產業的創新發展,為上海科學與藝術跨界融合不斷開創局面,孵化模式,注入活力,儲備人才、創造機遇。

來源:東方網

作者:董偲

編輯:顧航

精彩推薦

助力海上絲路 東方智庫攜手北海市共謀「向海經濟」

東方智庫丨老友記?拜登內閣上演建制派政治回潮

東方智庫,由上海新型主流媒體集團——東方網於2018年創立,是定位於國際議題的媒體型智庫。東方智庫圍繞國際熱點時事,闡釋來龍去脈,評析事件本質,打造「信得過、讀得懂、用得上」的海派國際熱點時評。東方智庫專委會由原新華社副社長周錫生領銜,包括來自中聯部、中央外辦、中央黨校、外交部、新華社、上海社科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東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數十位專家學者和意見領袖。

相關焦點

  • 南科大舉辦「2020年藝術與科學大會」
    藉由科學設備與技巧,把攝影藝術變為「自由的符碼」;一場科學義診,為嗓音的藝術使用找到方向;學術論壇開講,醫學與藝術同道共話嗓音健康發展……近期於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的「2020年藝術與科學大會」項目以論壇研討、講座、工作坊、展演等形式,聯動科學與藝術界專家學者激發跨界火花,為繁榮學術文化生態做出積極探索,為藝術與科學在學界與業界的融合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 高一作文|杭州學軍中學期中:科學與藝術
    命題方向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學會學習:學會學習、勤於反思人文底蘊:人文情懷,且體現對「科學」與「藝術」關係的思考。)科學單單只有骨架,是很難讓大眾接受的;藝術失去了科學的支撐,就只剩下浮華而空洞的皮囊,也沒有持久的吸引力——只有讓科學和藝術組成一具完整的軀體,才是具有吸引力的、生動活潑的,才是能讓大眾接受的形式。(承接上一段反駁對方觀點後,論說科學與藝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難以分割的,比喻生動貼切,正反結合。)所以,科學與藝術的最優解是相互依存,共同進步。
  • 北京電影學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成功舉辦藝術與科學論壇
    2019年4月29日至30日,北京電影學院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共同舉辦了主題為「開物與頓悟」的藝術與科學大型學術論壇。論壇由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建築研究與設計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中心、睡前futurelab創新學院共同承辦。
  • 科學與藝術共同推動天津科普藝術創作「築夢新時代」
    「築夢新時代·科學與藝術」主題論壇。 人民網天津11月14日電 (孫一凡)科學與藝術,看起來相差甚遠,但實際密不可分。科學的發展促進了藝術進步,藝術的繁榮促進了科學的發展。今日下午,作為第九屆青年美術節的主要活動之一,由天津市科協、團市委、天津美院聯合舉辦的「築夢新時代·科學與藝術」主題論壇在天津美術館舉行。天津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張麗珠出席活動並致辭,團市委、天津美院領導及百餘名觀眾參加了論壇活動。
  • 孫虎先生受聘為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 2020年度委員會換屆大會暨學術論壇活動現場▲ 我司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 孫虎先生受邀出席(左一)近日,由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主辦,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廣州城建開發設計院有限公司承辦的「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暨學術論壇
  • 科學和藝術可以分開嗎
    據說梵谷為了表達愛意  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送給女友  人類歷史上  科學與藝術一直處於「相愛相殺」中  甚至到了相互鄙視的境地  然而,這一切都是表象  很少人知道的是  科學與藝術其實有著相同的起源  在古代中國  魯班這樣偉大的發明家被稱之為木匠  瑰麗的敦煌壁畫藝術的創造者  被稱之為畫匠  儘管從事是完全不同的職業  但是魯班和這些畫師有著同一個稱謂  叫做匠人  在西方
  • 海內外專家學者熱議攝影教育:科學、藝術誰為重?
    攝影作品 周禹龍 攝中新網麗水11月9日電(記者 周禹龍)在攝影教育中,科學和藝術,可否同日而語?面對這一重大命題,海內外專家學者進行了一番研討。8日-9日,「科學與藝術對話中的攝影教育」研討會在浙江麗水舉行。與會嘉賓圍繞「科技與藝術深度融合的今天,攝影教育如何發展?」「攝影大眾化的讀圖時代,攝影教育如何繼續深入人心?」「人工智慧時代,攝影教育又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等問題,為全球攝影人傳道、授業、解惑。
  • 科技激發藝術,藝術溫暖科技
    「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也要藝術化,兩者從山麓分手,回頭又在山頂重逢。」建立數字藝術研究院,有助於藝術與科技跨界碰撞,產生巨大的價值。這就是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成立數字藝術研究院的地利和人和優勢。今後,數字藝術研究院將會是一個藝術科技融合、研究、創作、產業應用的綜合平臺,整合全國乃至全球藝術科技領域優勢資源與專家學者,致力於成為擁有世界級影響力的藝術科技研究應用平臺。
  • 希臘神話(十八):靈感、藝術、科學 – 繆斯女神
    對於古希臘人來說,藝術靈感是繆斯女神的恩賜。她們的神性讓人類擁有了創作的力量。藝術家們渴望繆斯女神的降臨,經由靈感桂冠的加冕,人類文明中出現了各種令人驚嘆的藝術精品。繆斯是希臘神話中司掌藝術與科學的九位文藝女神的總稱。
  • 人力資源管理書籍推薦:跳出藝術談科學
    管理是藝術也是科學,但是通過讀書,我想,我們最希望的是能夠少一些藝術多一些科學,畢竟「藝術」這個東西時常不為人所控,而科學則要實際的多。而作為一本培訓教材,《人力資源管理必讀12篇》已經在最大程度上站在「科學」的角度完全脫離了「藝術」的範疇。這也是我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的初衷。
  •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印發 《山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2020年度...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印發 《山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2020年度課題指南》 暨開展2020年度山西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申報工作的通知2020-10-02 11 : 00 來源:廳科技教育處各有關單位:《山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2020年度課題指南》經山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現予發布,即日起開展2020年度山西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申報工作
  • ...紛繁世界 科藝碰撞激發無限可能 2020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大獎賽揭曉
    對微觀世界規律的探索,有助於人類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脈搏,如果用藝術的語言來詮釋、表達,這一晦澀抽象的物理概念會引發什麼樣的科藝共鳴呢?今天,作為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如期開幕,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
  • 聚焦2020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 藝術讓城市更時尚
    本屆藝博會由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主辦,青島市委宣傳部聯合市文聯、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廣播電視臺等共同承辦,旨在通過搭建優質文化藝術資源的展示平臺,以及藝術院校、院團、行業企業的交流互動平臺,促進各類藝術成果交流互鑑,緊密對接藝術和產業資源,推動文化、旅遊、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
  • 復活詹姆斯·迪恩是科學實驗還是藝術實踐
    是增添了藝術表現性,還是讓電影再度淪為工業產品。 實際上,這種討論,一直伴隨著電影的發展而存在。從默片到有聲電影;從黑白到彩色電影;從傳統微縮模型到電腦特效;從特效化妝到CGI技術。幾乎每一次電影技術的革命,都帶來了電影表現力和表現範圍的提升和拓展。
  • 博齊奇的自然幻境:異想天開的科學藝術,感恩生命的生物美學
    在俄亥俄州哥倫布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了三個學期之後,19歲的博齊奇輟學了。她帶著幾個手提箱、一條金魚和滿滿的藝術夢想搬到了舊金山。 感恩,表達崇敬的生物美學 博齊奇作品的價值並不在於其科學的精準性,畢竟,沒有任何一位畫家可以在沒見過海參的情況下畫出一隻真實的海參。
  • 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晶——《奧託手繪彩色植物圖譜》
    奧託的手繪植物圖譜形態色彩逼真,繪圖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讓我們在學習植物知識的同時還能夠領略19世紀末期植物科學畫的魅力,必將對廣大植物分類學愛好者產生重要影響。同時圖譜詳盡地展示了包括解剖結構在內的植物各部分的形態特徵。這些特徵的展示是普通藝術繪畫和彩色攝影甚至真實的植物標本都不可能做到的,因而這些圖譜在植物教學和植物分類科研中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 科學+藝術!這個商場內的沉浸式展覽帶你開啟「平行宇宙」探索之旅
    科學+藝術!而本次展覽也旨在利用物理的演生現象和藝術兩種表現形式,將複雜的科學概念可視化、藝術化,打造成沉浸式互動空間。科學揭示宇宙物質奧秘,藝術揭示情感奧秘,科學與藝術的同一性植根於推翻成見、探索未知。
  • 人工智慧時代下藝術與科學的對話
    該展圍繞「AS-Helix:人工智慧時代的藝術與科學融合」這一主題,由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位藝術家打造的120餘件將藝術審美和現代科技有機融合的創新作品亮相其中。這些作品深刻展示了藝術家在人類認知的邊界、技術創新的藝術範式、技術與藝術的協同創新等人工智慧領域的多元探索,彰顯了「藝術與科學」的時代感召力。
  • 中國網際網路藝術大會同步舉行8個專題論壇
    11月29日,中國網際網路藝術大會同期舉辦了「中國表現繪畫藝術」「投資文化」「青年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寵物文化」「青少年藝術教育發展」「陶瓷空間藝術」八個專題論壇。各專題論壇上,來自文化、藝術、經濟領域的各位頂尖專家,通過演講、交流,帶來了滿場的智慧光輝,並互融互動。
  • 追尋藝術夢想的他們,有最美麗的身影!上海市殘疾人藝術團海選招新...
    8時30分,她坐在輪椅上,進入了上海市殘疾人藝術團海選現場。手握葫蘆絲,笑意盈盈的她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樂聲中的意境也打動了評委……圖說:正在吹奏葫蘆絲的小何。孫雲 攝來參加幾天前舉行的上海市殘疾人藝術團面試的150餘名「明日之星」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