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被告知得了絕症,生命所剩無幾,你會怎樣?
會憤怒,會難過,會覺得不公平,會問為什麼?像《一公升的眼淚》中得了不治之症的亞也一樣,哭著問,「為什麼是我」。
電影《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主人公"我",是個年輕俊朗的郵差,剛剛30歲,美好的未來還未開啟,突然被診斷患了腦瘤,快要死去。
"我"不斷地追問:假如我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會有人為我哭泣嗎?會有人記得我曾來過嗎?這個世界會因為我發生一點點的改變嗎?
還是說世界只是一成不變地迎接另一個清晨,仿佛我從未存在過?
02
一個和"我"長得一模一樣,自稱是惡魔的人出現在了家中,說"我"明天就會死,如果"我"和他進行某種交易,就可以延長壽命,只要一件東西從這個世界消失,"我"就能得到一天的壽命。
規則是:惡魔決定消失什麼東西。
第一個消失的是電話,消失之前惡魔讓"我"打最後一個電話,翻開電話本,卻沒有一個想要打電話的對象,最後"我"打給了前女友,與她見了一面。
"我"和前女友是因為一通打錯的電話而認識的,"我"是個內向的人,每次約會都說不了多少話,卻能在電話裡聊上四五個小時。
那個時候其實很快樂,"我"不知道為什麼就分手了,"我"問前女友,她說,"我們並不是厭煩了彼此才分手的。"
是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無力感,讓兩個相愛的人無法繼續走下去。
然後,電話消失了,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相愛過的人成了陌生人。
電話消失了,與之相伴的記憶、關係都不會存在。
惡魔決定第二件消失的東西是電影。
隨之消失的是因為電影而成為"我"最好朋友的拓也。
拓也是真正熱愛電影的人,曾因為盲腸炎住院錯過了庫斯圖卡裡《地下》的上映,一直耿耿於懷,說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
拓也經營著一家影音書籍小店,對電影有著獨到的品味,每天拿好看的DVD給"我",《舞臺春秋》,《盜日者》,《大都會》等。
拓也說,電影是看不完的,我們的友誼也因為電影永遠不會消失。
然而,電影消失了。沒有了電影,我們從來就沒有認識過。
然後消失的是時鐘。
最後惡魔想讓貓消失。
"我"有一隻叫做捲心菜的小貓咪,它陪著媽媽度過了生命的最後歲月。
媽媽去世前,把"我"託付給了捲心菜,讓捲心菜陪著"我"。我無法忍受捲心菜的消失,更無法忍受捲心菜消失之後,帶走與媽媽有關的記憶。
自己的生命固然重要,和別人建立的情誼更重要。
眼睜睜地看著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變成陌生人,這樣的生命有何意義?
"我"不再與惡魔交易,決定坦然赴死。
03
電影巧妙地用奇幻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即將離開人世的人,如何在回憶中找到生命的意義,並坦然接受自己即將死去的事實。
其實惡魔只是身體裡的另一個自己,惡魔讓"我"明白了生命中什麼是最重要的,讓"我"感謝曾經的擁有。
豆瓣9.3分電影《世界多美好》被評選為「百年百部勵志電影」榜首,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男主人公喬治遭遇了一系列不幸,陷入了濃重的絕望中,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準備在聖誕節前自殺。
天使降臨拯救喬治,天使讓喬治看到,如果沒有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很多人的人生會變得不幸和痛苦,因為喬治曾在無意中幫助和拯救了很多人。
每個人,每件物品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
假如我從這個世界消失了,那些未曾實現的夢想和未完成的心願,會讓人遺憾。但是我存在過的世界和沒有我的世界,是不同的,即使只是很微小的差別,也證明我曾經來過這個世界。
掙扎煩惱都是來過這個世界的證明。
最後「我」以說謝謝的方式與這個世界告別,謝謝我幸運地降臨這個世界,謝謝你溫柔待我,謝謝我們相遇。
04
整部電影,我最喜歡的是對友情和親情的刻畫。
好友拓也得知「我」馬上就要死了,瘋狂的從幾萬張DVD中找一部適合臨死前看的電影。「我」安慰悲痛的拓也,像往常一樣,用電影中的臺詞:
"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和一個合格的聽眾,你就永遠不會被生活甩在身後。"
媽媽溫暖的愛和爸爸不動聲色的愛,也讓人淚目。
愛情就有點莫名其妙了,開始於一個打錯的電話,結束於無法表達的感傷。可能愛情本來就是這樣,來的時候猝不及防,消失的時候找不到證據。
尤其是「我」和女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旅遊的那一段,剪輯有點亂,情節也不太順暢。
不過電影畫面優美,音樂動人,旁白很能觸動人,像是一封善意溫暖的臨終遺言,也是給我們的提醒,趁現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愛自己想愛的人,因為你不知道意外會在什麼時候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