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20多年粉料的甲魚,有沒有可能跟大多數水產養殖品種一樣,改口吃膨化料呢?以老陳為代表的一幫浙江嘉興甲魚養殖戶的養殖經歷對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經過7個多月的等待,2011年初,全程使用膨化甲魚顆粒料的大橋鎮老陳的溫室甲魚(泰國鱉)如期上市,總計出池12500隻,平均規格7兩/只,飼料係數1.3,飼料成本7.98元/斤,出池售價15.5元/斤。養殖成績好於當地同年度投餵品牌粉料的養殖戶:2010-2011年度,使用粉料七個月出池的溫室統貨泰國鱉規格在6兩/只,飼料係數達到1.20-1.45,實際每斤魚的飼料成本在7.50-9.00元。
初試甲魚膨化料,養殖獲成功
老陳已有三年養殖溫室甲魚的歷史,但前兩個養殖周期都是虧損。去年放苗後,老陳在將信將疑中開始使用某公司新研發的膨化甲魚顆粒料,不想這次轉變讓他轉虧為盈。實際上,老陳並不是專職養甲魚的,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工作,平時沒有太多的時間打理溫室,投餵次數也只有早晚兩次。老陳承認,投餵頓數太少對甲魚的生長速度有影響,否則甲魚規格還會大一點。另外,加上三層式溫室結構的問題,水溫控制和水質控制難度較大,加之管理時間有限,本次養殖中途死亡甲魚2000隻左右,如果加強這方面的管理,估計能取得更好效果。
不過,對於這樣的養殖成績,老陳已經知足了。「用膨化料大大解放了人力並節約了時間」,老陳表示,以前餵*料,從打料到投餵結束差不多需要2個小時,現在使用膨化料,只要用清水或活菌製劑預先拌料軟化3-5分鐘就能投餵,投餵下去的膨化料在水中至少保持半個小時不化開,對水質汙染少,減少了病害發生的機會,這對時間緊張的老陳而言,*是一個極大的便利。這幾點得到了同時在使用該膨化顆粒料的嘉興養殖戶楊洪良、許國祥的肯定。
「如果能夠按照我們公司的指引進行少量多餐的餵養和管理,估計養殖效益還要好」,寧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副總蘇禮榮告訴記者,從稚甲到上市階段,每天投餵2頓確實太少了,經常處於半飢餓狀態的甲魚,其生長潛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且不說稚鱉、幼鱉階段應該少量多次地投餵(建議5頓/天),如果在上市前的成鱉階段(4兩以上)能投餵3頓/天,養殖效果也會更好一些。「已有不少外塘和溫室養殖試驗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膨化顆粒料也有短板。「感覺要比粉料長速慢十天半個月,並且飼料係數也稍高一點」,許國祥告訴記者,雖然用膨化料餵養的前期長得慢些,但後期的速度卻不輸粉料,他認為只要細心餵養,也一樣可以跟粉料打平手甚至更好,因此,他打算今年養殖還繼續使用膨化料。
膨化甲魚顆粒料每噸便宜1000元
水產飼料發展歷程基本遵循:冰鮮魚(餅粕類飼料原料)→軟顆粒混合飼料→全價硬顆粒飼料→全熟化擠壓顆粒飼料。然而,在幾乎所有養殖品種都已轉向全熟化顆粒飼料的歷史進程中,佔70%養殖成本的甲魚飼料還在沿用傳統的粉狀料,使用前必須進行軟顆粒或軟飼料團加工,費時費力不說,還存在著價格昂貴、飼料浪費大、水質汙染嚴重、飼料品質不可控等種種弊端,越來越難以滿足甲魚養殖業持續發展的需要,開發甲魚膨化料勢在必行。
據了解,寧波天邦從2004年即開始甲魚全熟化擠壓顆粒飼料的開發,截止2009年底,已成功開發出甲魚全熟化擠壓顆粒飼料,並在小範圍內成功推廣。與傳統粉料相比,通過擠壓技術加工的全熟化擠壓顆粒飼料,可以提高某些原料的適口性和營養性能,養殖戶在投餵過程中也不用另外添加油脂。實際上,早在幾年前,甲魚的同類——龜,已經普遍改用膨化料餵養,為甲魚投餵模式的改變提供了借鑑。
另據了解,傳統的甲魚粉料配方中白魚粉含量高達60%-65%,隨著白魚粉供應量的逐步減少,而市場需求仍然不變,使得價格逐年走高,預計今年有可能高達14000-16500元/噸。按白魚粉中間價16000元/噸計算,稚鱉料中白魚粉的成本就將突破10000元/噸,加上其他成本,每噸稚甲料的售價突破15000元/噸。在沒有辦法控制白魚粉價格和產量的情況下,我們又如何控制甲魚飼料的價格呢?換一種思路:甲魚養殖到底有沒有可能離開白魚粉?
「根據我們的研究,白魚粉能滿足甲魚對飼料相關指標的苛刻要求,比如游離胺基酸和油脂新鮮度,如果能滿足這些指標,即使少用白魚粉也不會對甲魚的攝食或生長有不良影響。」蘇禮榮說,但考慮到養殖戶的接受度問題,他們在開發該甲魚膨化料時暫時沒有將在飼料配方中將佔絕大多數的白魚粉替代掉,而只是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的搭配比例上做了調整;另外,在熟化工藝的幫助下,使得佔配方比例22%的澱粉成本得到大大降低,以前做粉料要用6500元/噸的澱粉,現在只要用2500元/噸的就行了,為此降低飼料成本1000元/噸,「甲魚膨化料的開發還有很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