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看到的一些「餘額寶」替代品

2021-01-10 跟簡七學理財

晚上好,我是簡七。

先說兩句,今天央行更新了LPR,再次調降了,一年期從4.05%降到3.85%,五年期從4.75%降到4.65%,基本符合之前的預期。

19年或更早就貸了房貸的朋友,建議儘早轉換到LPR模式。

餘額寶收益破2%,依然是大家十分關心的消息。

什麼才算

真的替代餘額寶?

很多平臺,都說自己的產品,能替代餘額寶。但真用起來,卻讓人頭疼。

比如,我就在某銀行的【活期專區】裡,看到一款產品風險不低,甚至可能出現過程中,暫時虧損的情況(原因可參考穩健理財為什麼也會虧?);

還有的,贖回得T+1,遇到周五3點以後取,周二才能到帳,讓人捉急。

* T:交易日的縮寫

所以,今天跟大家聊聊,什麼才是真正的餘額寶的替代品?核心思路是:方便的基礎上,收益高一點。

什麼才算夠方便呢?

1. 贖回快,最好秒到帳;

2. 贖回額度高,1萬對我來說不夠用;

3. 最好還能方便消費。

在此基礎上,收益高一點即可。

致敬:帶珍珠耳環的少女 插畫師:

所以今天我們討論的,都是日常用錢的零錢管理。像新型的銀行存款、活期養老產品等,需要把錢從我們常用帳戶轉出去的情況,更適合存放應急準備金。這類產品,我們下次單聊。

在支付寶/微信錢包,和銀行帳戶中選擇活錢管理工具,具體來說,有三個升級思路:

1. 升級餘額寶/理財通的產品

2. 銀行貨幣基金智能組合

3. T+0的銀行理財

我們接下來一個個看。

* 產品僅做科普舉例,無任何利益相關。

思路一

升級餘額寶/理財通的產品

2018年5月份開始,餘額寶陸續接入了許多新的貨幣基金,到現在有28隻可選。

同樣的,微信錢包裡的零錢通對接了18隻。

如果你習慣用支付寶或者微信管日常活錢,可以打開自己的帳戶看看,目前對接的是哪一隻,是否需要切換為收益更高的產品。

切換的路徑都藏得有點深,以微信為例。

【我】-【支付】-【錢包】-【零錢通】頁面,進入當前購買產品頁面,選擇【查看更多產品】,就可以切換了。

你可以選過去1年、半年和近3個月,收益都更高、且比較穩定的。

思路二

銀行貨幣基金智能組合

無論是餘額寶、零錢通,還是銀行系的活錢工具(比如中信銀行薪金寶、招行的朝朝盈等),它們都只能對接一隻貨幣基金。

所以,無論是在收益選擇上,還是申購贖回的額度上,都受單一產品的限制。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些平臺推出了貨基組合。

比如招商銀行推出的朝朝盈2號(原名招財盈),對接9隻貨基,通過「智能申贖」完成收益升級。

申購時,系統會按照9隻貨基7日年化從高到底先各買1萬,然後以1萬為單位再依次買入。舉個例子,你準備買入10萬,就會買入2萬收益最高的那隻貨基,剩下8隻各1萬。

之所以這樣設定,是為了實現「快贖9萬」。在贖回的時候,會按照7日年化從低到高的順序賣出。對於日常周轉資金超過1萬的朋友,還是蠻智能的設定的。

這個產品設計的思路值得讚賞,無奈目前組合中有幾隻「後進生」,7日年化居然只有1.4%左右,導致整個組合的收益也不足2%...

希望有更多機構推出類似的產品,如果你有看到其他構思精巧的貨基組合,歡迎留言與我分享。

順便說一句,類似用組合思路提高收益的,還有且慢的「貨幣三佳」。每個月會自動幫我們切換成收益排名前三的貨基,所以它的收益始終是名列前茅的。

不過缺點是,不支持快速贖回。所以,我只會把原本就準備投資基金的錢放在裡面,而不會用它來打理日常活錢。

思路三

T+0的銀行理財

一些貨幣型銀行理財,也是一類快速靈活的活錢管理工具,目前大多收益率還在3%以上。

除了收益高,跟貨幣基金相比,它有2個顯著優勢,一個是交易時間內買入,可以當日計息,另一個,取現額度更高。

比如某款貨幣型銀行理財,交易時間內無贖回限制,非交易時間每日也能贖回50萬。

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最低起投金額通常要比貨幣基金高得多,通常是1萬元起;

從沒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的朋友,還需要去線下營業廳進行風險測評後,才可以購買。

至於通常的購買路徑,我們可以從銀行APP首頁找到【理財】頻道,找到活期相關區域,就不難找到這類產品了。

最後,想再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些坑,比如:

- 不同的貨幣型銀行理財,交易規則不同。有的非交易時間,比如下午三點後、周六周日不能贖回,有的不能用來消費,一定要看清楚再買;

- 有的產品,快速贖回額度太低,急用錢的時候很被動;

- 活期≠低風險,比如一些R3等級的銀行理財,也會被列在活期類產品中。

總而言之,日用類活期,方便第一。對的錢辦對的事。

本文首發簡七讀財

(ID:jane7ducai)

每天一個理財小知識,讓理財更簡單,人生更自由。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微信測試「我的服務」!擠掉微信「圈子」,做到服務快達
    一個微信搜索框,一些按照分類檢索的關鍵詞,實時更新的微信熱點。大部分人在這個頁面還能看到圈子——一個長在微信中的同好交流社區產品,而少部分人則能在這看到微信正在內測的新入口「我的服務」。▲ 左為原先的圈子界面,右為測試中的「我的服務」「我的服務」是一個小程序,你可以在這個小程序裡找到自己在搜一搜裡標記過的服務。它更像是一個服務盒子,讓你收納自己需要的服務。
  • 餘額寶裡的錢,可以撤了?反正我覺得靠譜
    當時就建議大家考慮拿著一些資產考慮「抄底」,畢竟應對危機的時候,世界各國都是不吝惜採用積極的貨幣政策的,所以貨幣超發這種事情幾乎是板上釘釘。隨著貨幣如潮水一般地湧入,資產價格也隨著通貨膨脹水漲船高,反倒是持有的貨幣貶值的一塌糊塗。繼4月份餘額寶年化收益率跌破2%了以後,這段時間餘額寶收益率有了一些反彈,但還是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最近一段時間的年化收益在1.4%到1.5%之間。
  • 餘額寶的兄弟「餘額佳」上線,看完這些你再買
    小王(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小王對記者表示,自己存在餘額寶裡的3萬多元的家用錢,假期裡每天收益僅為2.18元。記者根據最新數據,10月8日餘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為2.2370%,按此計算,每日每萬元的收益約為0.65元。值得注意的是,餘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自去年3月26日的4.2010%一路下滑至如今的2.3%左右,收益已經近5成。
  • 「我家橘貓讓我老婆懷孕!」 夫妻看到「兩條線」傻眼
    丈夫摸不著頭緒,看到柜子裡的保險套,才發現「是我家的貓讓我老婆懷孕的!」因為保險套上都是橘貓的咬痕與爪痕。他說自家的橘貓簡直是天才,所有的門、抽屜、柜子對貓而言都不管用,「它想要什麼就一定會找到,剛領養時的頭幾周我還以為家裡鬧鬼,每天早上起床都會看到有柜子是開著的。」至於橘貓是如何讓女主人懷孕的?
  • 餘額寶最多能存多少錢2017年餘額寶還靠譜嗎
    使用支付寶的人不斷地增多,現在出門買東西不是使用微信支付就是使用支付寶支付的了,不過使用支付寶的人通常喜歡把錢存在餘額寶裡面,那麼2017年餘額寶還靠譜嗎?餘額寶最多能存多少錢?餘額寶能存多少錢大家都知道支付寶裡面有個餘額寶,存入的錢每天還可以賺取收益,是由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為個人用戶打造的一項餘額增值服務,通過餘額寶,用戶不僅能夠得到收益,還能隨時消費支付和轉出,像使用支付寶餘額一樣方便。那麼餘額寶最多能存多少錢呢?
  • 淺析「寶可夢」系列所塑造的「後匱乏」型社會
    從某種程度來看,《寶可夢》系列的電子遊戲有點像科幻小說中的理論實驗:如果存在一個類似現代社會的世界,那裡充滿了擁有各種特殊能力的奇幻生物,而且這個種群還不斷增長的話,那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呢?八個世代的「寶可夢」遊戲都給出了類似答案,那就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即便這個系列不斷美化了某些本質上的東西,其實大家的行為無異於「鬥雞」。
  • 餘額寶收益計算時間:餘額寶轉入後幾天有收益
    至誠網(www.zhicheng.com)2月26日訊  餘額寶裡面的資金其實購買的是天弘基金的貨幣型基金,因此,餘額寶的利息是隨著市場行情波動的,每天的收益是不同的。具體每天利息的計算方法如下:  1、計算公式:( 餘額寶資金/10000 )X當天基金公司公布的每萬份收益。  2.
  • 微信版「餘額寶」零錢通公測,零錢通和餘額寶有什麼區別?
    2017年9月,微信又內測「零錢通」功能,其功能與餘額寶非常相似,但只是針對幾萬名微信用戶小範圍測試,主要面向騰訊深圳地區部分員工和之前已經開通零錢理財功能的微信用戶。餘額寶VS零錢通1、餘額寶和零錢通的本質其實都是一種基金(貨幣基金),它跟股票、債券基金在運行模式上其實是相似的,都是把普通投資者的錢聚集起來投資某一具體的金融市場;2、都可以直接用於支付;3、唯一不同的點是零錢通基金可以有多個選擇,收益也就不一樣。
  • 一萬塊錢存入餘額寶微信零錢通還是理財比較好?
    一萬塊錢存入餘額寶、理財還是存微信零錢通好?我覺得在安全方面放在哪裡都行,被盜取的可能性極低,在收益方面微信的零錢通和支付寶的餘額寶兩邊年化率都是2.4,但是餘額寶轉帳沒有手續費,微信轉帳是需要手續費的。
  • 餘額寶設置每日申購總量 專家稱:調整會讓餘額寶「穩上加穩」
    對用戶來說,這一限制也意味著在2月1日-3月15日間,餘額寶將暫停自動轉入功能,但餘額寶轉出、消費、收益結算等都不受影響。  應對「年末衝高」效應 餘額寶主動調整  自2013年上線以來,餘額寶始終堅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依靠服務「長尾用戶」發展起來,吸納的資金主要是普通百姓用於日常購物消費的零錢,其小額、分散的特色非常鮮明。
  • 兔寶「呆站尋身影」 她感動:原來壞小孩會想我
    臺中的飼主陳小姐日前外出不在家,將兔寶「小白」託付給室友幫忙照顧幾天,沒想到平日最愛搗蛋的小白居然一直站在家中搜尋媽咪的身影,讓陳小姐忍不住感動直呼,「原來這個壞小孩也會想我!」(圖/飼主陳小姐授權提供)影片中,小白睜著大大的眼睛,一副很專心的樣子站在原地一動也不動,仿佛在認真思考著,「媽媽呢~怎麼不見了!」陳小姐接受《ETtoday寵物雲》訪問時表示,當時因為不在臺中,拜託室友幫忙照顧小白,「結果室友傳來這段影片,說它站著不動,好像在找我在哪,而且持續了好幾分鐘,我就在想,沒想到它竟然會想念我、會找我在哪。」
  • 愛犬看見響尾蛇「即將攻擊主人」不惜受傷保護主人
    它們是不可思議的本能動物,能比人類先學會一些東西,防止致命事故的發生。一隻勇敢的狗就是這樣,它感覺到了危險,犧牲了自己去救主人。  寶拉·戈德溫(Paula Godwin)帶著兩條狗散步。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她說她感到「無憂無慮」。她從來沒有想到他們所面臨的可怕局面。
  • 餘額寶下調限額有利市場穩定
    天弘基金日前發布公告,自8月14日起,個人持有餘額寶的最高額度將調整為10萬元,餘額寶轉出、消費以及收益結算等均不受任何影響。此次調整後,個人持有額度如果達到或超過10萬元則無法轉入更多資金。  一般說來,餘額寶投資者為中小散戶,連續下調餘額寶的個人持有餘額,會帶來兩種後果:一方面,可恢復餘額寶小額現金管理工具及小額零散投資的本來面目,讓餘額寶成為中低收入者的投資理財工具;另一方面,降低餘額寶個人帳戶持有餘額,當餘額寶收益下降時,可避免大規模資金贖回對餘額寶形成較大衝擊,化解餘額寶平臺經營風險。
  • 升級版「餘額寶」靠譜嗎
    大家好我是小司。  在這個流動性比較寬鬆的年代,市場上不缺錢,所以各類理財產品的收益都不是很高,餘額寶長期以來的收益都維持在2.5%左右,這可給想賺點散碎銀子的朋友愁壞了,那是各種翻找啊。  最近,有不少朋友在後臺留言,問我支付寶上的嘉實超短債(070009),最近一年的收益高達6%,而且風險非常低,跟餘額寶很相似,能不能買?
  • 銀行有產品類似餘額寶嗎?有,隨時存取,收益還比餘額寶零錢通高
    你的回答或許是放在支付寶餘額寶和微信中,使用方便,利息還比銀行活期存款高,甚至還比一年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高。如果很久之前,你這樣回答,許多人都會默認了。但現在不一樣了,銀行也有類似於餘額寶和微信零錢通的產品,而且收益更高,存取也十分方便。銀行的這類理財產品與餘額寶相比,具有如下3個優點:1. 開始計算收益的時間早;2.
  • 微信「零錢通」收益比餘額寶高嗎?怎麼開通呢?
    首先支付寶一出生就是做支付這塊的,安全性就不用講了,使用怎麼多年也沒出現過什麼問題,其次支付寶有餘額寶和花唄的存在,才使得支付寶的地位不會被微信所取代。至於打開率的問題,相信支付寶也已經解決了,現在整年都是紅包活動,這個活動結束了,下個活動又開始了。其實最重的還是支付寶有「餘額寶」和「花唄」的存在,這點相信大家不會反駁吧。
  • 餘額寶收益走低 你的零錢存哪了?
    餘額寶收益走低 你的零錢存哪了   專家:貨幣基金「聚寶」效應並未消失  昨天,一則「餘額寶收益比一年期定存利率低」的消息上了熱搜。部分網友提出疑問:「餘額寶不是活期理財嗎?為什麼要跟定期利率比?」
  • 餘額寶10萬一天多少錢,哪些理財產品收益穩定
    摘要:近年來貨幣基金市場變化速度非常的快,對於支付寶用戶來說,這些用戶比較關注的就是餘額寶的收益。餘額寶的收益受多個因素的影響,用戶以平時官方所公布的收益數據為準。餘額寶是支付寶平臺所提供的理財平臺,主要對接的是貨幣基金。用戶在餘額寶購買理財產品,用戶比較關心的自然是收益情況。
  • 美國寵物店告示牌「不能給永遠我們就不適合」 網贊爆
    Cai提供)記者李依融/綜合報導有些人覺得鸚鵡「好可愛!」就衝動帶回家,卻給不了一輩子的幸福,網友Alexandrea J. Cai就分享美國寵物店的告示,內容以鸚鵡的口吻提到,「如果你不能給我永遠的家,我就不適合你。」提醒顧客務必三思再飼養寵物。Alexandrea J. Cai分享的照片中寫道,「我是一隻『永遠需要陪伴』的鳥!!!」
  • 對標餘額寶的微信零錢通來了 用戶粘性或取決於習慣
    來源:國際金融報在貨幣基金理財收益率不斷下滑的情勢下,餘額寶的用戶們紛紛嚷嚷著要與餘額寶「分手」之際,微信支付的零錢通正式上線公測了。於是乎,已習慣了零錢也要賺取收益的投資者們又開始「激動」了。這樣的收益率水平要比目前餘額寶普遍低於3%的水平要高一些。「但是,理財通最大的問題在於,在轉入資金後無法靈活使用。在使用微信支付時,理財通裡的資金無法自動轉出進行支付,必須先把資金從理財通中進行轉出操作,而這種操作目前又有額度和時間方面的限制。因此,缺乏靈活性一直是微信支付在零錢理財方面的一大缺陷,而零錢通的面世可以說是完全補足了這一缺陷。」一位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