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兄弟回鄉創業養孔雀,同心協力開啟「致富屏」

2021-01-09 博白縣廣播電視臺

▌東平:兄弟回鄉創業養孔雀 同心協力開啟「致富屏」

說到孔雀,並不稀奇,動物園裡經常能見到,但是您吃過孔雀肉、孔雀蛋嗎?東平鎮連塘村的劉小軍、劉海濱兄弟倆養殖的孔雀,不僅好看,還好吃。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聽聽他們的創業故事,看看他們的養殖「致富經」。

劉小軍、劉海濱兄弟倆是土生土長的東平鎮連塘村人,早年兄弟倆外出創業,皆小有成就。每次回到老家,看到家鄉的青山綠水,想到部分村民生活還比較困難,兄弟倆總覺得應該為家鄉做點什麼。於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他們腦海:回鄉創業,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兄弟倆醞釀了好長時間,經過大量的考察、分析,最後有了思路。劉海濱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材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喜歡吃綠色健康食材。劉海濱在珠三角打拼的時候掌握了孔雀養殖技術,且孔雀肉很受市場歡迎,看準這一商機,兩兄弟一拍即合,決定養殖孔雀。

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負責人 劉小軍 ▼

我就想到回來,沿著大健康產品、身體健康這方面,沿著這方面來創業。

2016年,兄弟倆租了15畝坡地建起了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開始了孔雀養殖的創業之路。生態園周圍數公裡無人居住,沒有工業項目,各種野生植物是餵養孔雀的天然飼料,而且附近有山泉水,水源充足。兄弟倆利用周圍的野生植物資源作為飼料,探索出一條生態循環養殖的路子。

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負責人 劉小軍 ▼

孔雀產生出來的糞便,可以到下一步養殖、水果種植、桑樹園種植、特色水果的種植等這方面都有很大的循環利用,一整條線生產。

2017年,兄弟倆養殖的首批孔雀出欄,吸引了雲南、四川、貴州、廣東等地客商前來採購、引種。

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負責人 劉海濱 ▼

我們都是一隻只來算的,看它的年齡來賣的。最貴的那種純白的孔雀差不多8000塊錢一隻。

經過不懈努力,兄弟倆的孔雀事業不斷壯大。目前,孔雀存欄6000隻,每年出欄規模1萬隻以上。生態園還吸納附近的貧困殘疾人入園就業,給他們發放種苗、傳授技術,讓他們通過養殖孔雀脫貧致富奔小康。

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負責人 劉小軍 ▼

我創立這個園是一個愛心企業的倡導,所以有20來個工人,一半以上都是殘疾人。

東平鎮連塘村貧困戶 劉國劍 ▼

在這裡工作離家也近,對我們這些殘疾人來說,也可以學到一些技術,以後如果想自己做也是可以的。

對於未來,劉小軍、劉海濱兄弟倆有了新的規劃。

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負責人 劉小軍 ▼

下一步計劃,濱海農林生態園整個園區多方面沿著大健康、藥食同源等各方面品種來繁衍、鋪開,多線產品來推進、擴大,沿著食品安全、高端食材、大健康這方面的需求,像孔雀、東濤雞、魚類、鴿子、兔子、山羊這些都可以帶動一些村民、殘疾人,來帶動他們發展,然後創立一個濱海農林特色品牌來帶動一個片區。

▌本文來源:博白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周發廳 李博 秦菊苑

相關焦點

  • 回鄉創業做什麼好?2014農村致富新點子
    回鄉創業做什麼好?原來都想在離開,擺脫哪個地方和那裡的生活,嚮往和憧憬去別處,仿佛幸福總在別處快樂也總屬於遠方,當真正意識到只有故鄉才是真正給你支持給你庇護的地方時,大家都開始想著回鄉創業,回鄉發展。回鄉創業做什麼好?2014農村致富新點子。
  • 孔雀「飛」到渝東南 開出美麗「致富屏」
    2015年,楊貴彬返鄉創業在重慶彭水紹慶建起了孔雀園。幾年下來,孔雀園年養殖孔雀達8000隻左右,帶動了周邊不少貧困戶增收。楊貴彬簡單算了一筆帳,周邊10多個貧困戶每年為孔雀提供蔬菜和糧食,至少可收入20萬元。「在這裡務工的,實際上增收更多。」楊貴彬說。
  • 42歲農村男子打工時失去右手,自己設計「右手假肢」回鄉創業致富!
    42歲農村男子打工時失去右手,自己設計"右手假肢"回鄉創業致富!烈日當空,遠處一名近50歲的男子,熟練的在地裡割著草。走近了看,才發現,原來這名消瘦的半百男子並沒有右手。後來他在村裡承包了200多畝田地承, 建起來的養殖場,劉中發越幹越有勁,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如今成了縣裡遠近聞名的創業明星!一次採訪中,劉中發說道,如果沒有42歲失去右手的這次遭遇,他應該還每年出外打工,過著得過且過的日。所以做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不要灰心,也許那正是你開啟輝煌人生路的起點!
  • 【中國夢—夢想進行時】「牛老闆」張航銀和老公一起辭職回鄉創業...
    兩年前,張航銀那出全部的積蓄回鄉創業養牛,回憶起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張航銀感慨萬分:「創業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走到這一步非常不容易。」  經過兩年的發展,張航銀已經成立了專門的農業發展公司,年出欄達到500頭,帶頭周邊83戶農戶養牛致富,並幫扶43戶貧困戶養牛致富,成為一方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 吳巍:不忘鄉愁回鄉創業 為村民搭建就業創收平臺
    在重慶擁有穩定的工作的他,因為一份濃濃的鄉愁,把目光投向廣闊的農村,回到家鄉創建中藥材仿生態種植基地,為當地村民搭建就業創收平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他就是羊市鎮村民吳巍。2019年,吳巍被評為奉節縣「年度優秀農村實用人才」。2020年被評為奉節縣「年度優秀致富帶頭人」,馬腰山合作社被評為奉節縣「縣級示範社」。
  • 「回鄉創業、回家就業」 房縣第四屆在外成功人士回歸創業大會成功舉行
    2月1日,房縣第四屆在外成功人士回歸創業大會在天悅溫泉會議中心舉行。兩百多名房縣籍在外成功人士和在房投資企業負責人匯聚一堂,慶新春、敘鄉情,話桑梓巨變,謀家鄉發展。著名書畫家羅國士,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動物科技學院院長曹勝波教授等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浙江等19個省市的房縣籍在外成功人士,在房投資重點企業負責人,2018年度返鄉創業企業負責人出席大會。
  • 湖南返鄉青年楊昌宏用「黑老虎」帶領鄉民創業致富
    楊昌宏是一位返鄉創業者,回到湖南已經6年了,在這6年裡,他一直在思索如何為家鄉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如何帶領鄉民致富。創業初期,選擇產業是個難題楊昌宏說:「當我回鄉的時候發現家裡有很多30多歲的青年都沒有結婚,家裡也有很多留守老人。「楊昌宏的老家在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是國家貧困縣,當地的就業環境跟大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家鄉沒有產業。
  • 回村創業做淘寶的85後 腦洞大開請水牛吆喝致富經
    昨日,有杭州媒體報導,一位大學生在杭州上班,工作條件很好,但辭職回老家農村創業去了。為帶動全村人共同致富,讓鄉親們了解自己的致富經,小夥子前幾天想了個很有意思的點子,在村裡好好的秀了一把。深聊後,記者獲知了其中的答案。小夥子叫劉斌,1986年出生的他是浙江臨安昌化人,大學專業是生物科學,畢業後一直在杭州上班。
  • 「女漢子」拼出致富路 吉林返鄉創業「女英雄傳」
    種蘑菇、土豆也能致富?誰說畢業一定要在城裡工作?誰說賺錢就得進城務工?在吉林省,一條「引鳳歸巢」路吸引了無數有膽識、敢創新、肯吃苦的「女中豪傑」返鄉創業。經過幾年拼搏,這些「女漢子」拼出了一條條致富路,更譜寫了一段段傳奇。
  • 巾幗創業之星卞盛潔:電商築夢 立己達人
    關注我吧她是巾幗創業之星、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紅刺蝟簡營銷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她,作為一名在外創業10年的電商人,她無時不刻不心繫著家鄉。五年前,她攜夫返鄉,成立了通郵電商園,開啟了艱苦的創業之路。她就是我們今天要來認識的主人公——卞盛潔。
  • 新春走基層丨回鄉養烏雞 致富有錢「圖」
    家住南江縣東榆鎮槐樹村的王垚,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跑過業務、做過電焊工、當過服務員……如今卻回鄉成為一名「新型農民」——發展生態烏雞養殖。祖祖輩輩都跟土地打交道,到王垚這裡變了個「活法」:養烏雞在收穫成功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鄉親脫貧致富。
  • 適合在農村發展的5個致富項目,想創業的可以一試!
    隨著農村不斷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回鄉創業,而在農村創業,想要發展得好,那麼找對行業很重要,今天介紹5個致富項目,想創業的朋友們,可以一試!
  • 大學生回鄉創業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通過一年的努力,年銷售額近20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業新秀。阿曼古麗·克然木告訴記者,她大學時在青島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在校期間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品牌阿曼斯,註冊阿曼斯服裝設計工作室,並嘗試著將自己設計的衣服,在淘寶、微信、抖音等平臺上銷售,積攢了一定的客源。
  • 回鄉創業,想養繁殖母羊,2021年前景怎麼樣?
    題目想回鄉創業做母羊繁殖,對於2021年養殖羊的前景我還是比較看好的。給大家說下本人這裡的養羊戶。我這邊是皖北地區,本人村莊的一個按輩分我應該叫他哥的。他是在2019年進行養殖母羊的。現在已經發展到200隻左右的羊場。根據今年全國的羊的市場行情來看,還是非常有前途的。
  • 海南創業典型| 陳益麗:放飛創業夢想的「仙草」
    系列報導將從創業歷程、成功經驗等方面,展現我省創業優秀人才風採和永不言敗的拼搏精神,藉此激勵更多創業者勇敢追逐夢想,不斷前行。  如果不是父親死於肝癌,弟弟到了肝癌晚期,也許這位素有瓊海「愛心姐姐」之稱的陳益麗還在加拿大生活,如果真是那樣,也就沒了海南瓊海的鐵皮石斛、靈芝和靈芝雞,也就沒了海歸回鄉與村民種植鐵皮石斛和靈芝、共同創業致富的故事。
  • 女白領回鄉養豬成全國勞模
    現在,郭平的養殖基地年存欄母豬超過600多頭,年產種豬、仔豬12000頭以上,帶動了周邊50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她由此獲評「重慶市百名農村婦女科技致富能手」、 「重慶市養豬大王」「榮昌區十佳創業女性」。去年12月,郭平被評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的親切接見!
  • 魯青基準貸,「貸」動80後走上創業致富路
    摘要: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發放青年創業貸款150餘萬元,成功扶持了多名青年創業者成功走上致富道路,真正成為青年自主創業的「金紐帶」。今年以來,建行德州分行黨委積極落實德州市委、市政府及上級行扶貧工作要求,選派第一書記駐齊河縣馬集鎮南方寺村開展扶貧脫貧工作。
  • 回鄉創業成功的人,往往是以下四種人
    能在家門口創業,年收入幾十萬......你是不是也曾經夢想過,有朝一日,不再到處漂泊,可以在家門口乾活,並且收入也不低。當然,你肯定想過,我也想過。出門在外的日子,真的不是滋味。不管收入多少,都覺得異鄉沒有故鄉好。《流浪歌》裡有這樣幾句歌詞:「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冬天的風啊,夾著雪花,把我的淚吹下......」
  • 兄弟倆養蛋雞創業致富,雞蛋在沃爾瑪售賣,一年收入過百萬
    1993年,憑著市場的敏銳嗅覺和堅定的信念,頭腦靈活的陳錫佐兄弟倆決定走蛋雞飼養的致富路子。當年春天,陳氏兄弟拿出家中所有積蓄和東借西湊來3000元錢作為啟動資金,建起了簡易的養殖大棚,購買了600羽雞苗,開始了他們的蛋雞養殖。
  • 武大畢業的他回鄉做了「阿牛哥」
    張學榮說,殺牛搶時間是他的工作常態,他還記得兩年前第一次回鄉殺牛:綁住牛腿後,橫刀割牛的喉管,殺的時候自己眼看著天,盲殺的。「阿牛哥」張學榮操刀分割犛牛肉。圖片由王晶提供2014年從武漢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畢業後,張學榮在湖北武漢、浙江湖州等地媒體工作。2017年,他毅然決然辭職回到家鄉養起了犛牛。對他返鄉創業,有村民不理解,堂堂一個大學生回鄉殺牛養牛,那大學豈不是白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