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巍:不忘鄉愁回鄉創業 為村民搭建就業創收平臺

2021-01-08 上遊新聞

奉節網訊(全媒體記者 周海媚)身為創業者,他敢想敢做,助力鄉村產業發展;身為農村人,他不忘鄉愁,竭盡所能反哺故鄉。在重慶擁有穩定的工作的他,因為一份濃濃的鄉愁,把目光投向廣闊的農村,回到家鄉創建中藥材仿生態種植基地,為當地村民搭建就業創收平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他就是羊市鎮村民吳巍。

2019年,吳巍被評為奉節縣「年度優秀農村實用人才」。2020年被評為奉節縣「年度優秀致富帶頭人」,馬腰山合作社被評為奉節縣「縣級示範社」。日前,吳巍上榜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發布2020年度重慶市「百名新型職業農民」名單。

辭去工作 不忘鄉愁返鄉種植藥材

吳巍,今年45歲。四年前,吳巍回到家鄉羊市鎮紅旗村創建中藥材仿生態種植基地,為當地村民搭建就業創收平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1999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的他在重慶擁有年薪超20萬元的穩定工作。對於生活在異地的他來說,家鄉不僅僅是一家人的安身之所,更是一份濃濃的鄉愁,吳巍的中藥材仿生態種植產業就是在這份不舍與鄉愁中開始的。2016年,一次回鄉探親,吳巍看到兒時賴以生存的土地長滿了荒草,心裡很不是滋味。「大片大片的土地被荒廢真是很可惜,當時時逢『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所以我想為家鄉創業的新機會來了。」吳巍說,說幹就幹,當時對於家裡長輩的嘆息聲和身邊人的質疑聲,他並沒有作出回應,而是選擇用行動來證明自己。他辭去重慶的工作,返鄉考察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最終決定種植吳茱萸、皂角、瓜蔞等中藥材,並成立馬腰山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

「別小看這小小的吳茱萸,成熟之後就是村民的致富寶。」看著吳茱萸掛滿枝頭,吳巍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告訴記者,吳茱萸的果實成熟之後可以曬乾入藥,具有散寒止痛和疏肝理氣等多種功效,市場需求量大,一般栽種後兩年掛果,三年豐產,產量可逐年上升。

「吳茱萸是2017年栽種的的,今年收成比去年好,預計收入能夠超過20萬元。基地一共500畝,達到盛產期年收益最少能達到250萬元。」吳巍笑道。

創新理念 考察學習提高產業效益

為提高產業效益,達到一地多產。吳巍還經常到全國各地的種植基地考察、交流和學習,並關注學習國外的自然農法、樸門農法等種植理念。

「根據山區較多的特點,我帶動合作社成員將主栽品種吳茱萸與豆科產刺皂角間行栽植,皂角樹下栽種中藥藤本預知子,坎邊栽種藤蔓作物瓜蔞,地被覆蓋三葉草。」吳巍說,按照這種創新的栽種方式,各品種之間高低錯落,分享陽光與養分,一畝地帶來的是四份收益。經過四年的實踐,合作社使用化肥的數量大大減少,且減少了蚜蟲對吳茱萸的危害。

同時,創業路上,吳巍創辦的中藥材基地還朝著規模化、專業化、生態化方向發展。目前,中藥種植專業合作社有73戶社員,其中建卡貧困戶16戶,他們不僅上班有工資,每年還有土地流轉費。

「路漫漫其修遠兮,創業路上,我一定要把先進的管理技術和培訓方式帶回這片土地,提升當地人的經營理念,創造價值,實現農村產業可持續發展。」吳巍說,下一步,他將加強品牌建設,拓寬中藥材銷售渠道,注重農中藥材產品深加工,擴大種植規模,助力鄉村振興,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相關焦點

  • 內蒙古民族大學「內外兼修」 為學生搭建就業實踐平臺
    在校外,依託學校特色學科優勢建立實習基地;在校內,建立創業創新中心,完善硬體軟體設備。如今,內蒙古民族大學「內外兼修」,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多種社會實踐,為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搭建優質平臺,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業就業教育道路。
  • 「回鄉創業、回家就業」 房縣第四屆在外成功人士回歸創業大會成功舉行
    2月1日,房縣第四屆在外成功人士回歸創業大會在天悅溫泉會議中心舉行。兩百多名房縣籍在外成功人士和在房投資企業負責人匯聚一堂,慶新春、敘鄉情,話桑梓巨變,謀家鄉發展。著名書畫家羅國士,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動物科技學院院長曹勝波教授等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浙江等19個省市的房縣籍在外成功人士,在房投資重點企業負責人,2018年度返鄉創業企業負責人出席大會。
  • 就業創業有「門路」 一技在手有「錢途」
    1月3日,信陽市光山縣十裡鎮代樓村村民在花菇種植基地收穫花菇。該村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吸納當地44名貧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了脫貧致富。謝萬柏 攝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農民工能否順利就業,關係到全省就業基本盤。為了讓農民工好就業、就好業,我省多措並舉,出臺政策、提供培訓,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累計3086萬人,其中省內就業1850萬人,省外輸出1236萬人。
  • 東平:兄弟回鄉創業養孔雀,同心協力開啟「致富屏」
    ▌東平:兄弟回鄉創業養孔雀 同心協力開啟「致富屏」說到孔雀,並不稀奇,動物園裡經常能見到,但是您吃過孔雀肉、孔雀蛋嗎?東平鎮連塘村的劉小軍、劉海濱兄弟倆養殖的孔雀,不僅好看,還好吃。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聽聽他們的創業故事,看看他們的養殖「致富經」。
  • 成都溫江:「鳧貓」等手工藝品帶動村民就業創業
    成都溫江:「鳧貓」等手工藝品帶動村民就業創業
  • 海南創業典型| 陳益麗:放飛創業夢想的「仙草」
    陳益麗提供  【編者按】作為全國較早舉辦的省級創業類賽事之一,海南省創業大賽至今已走過第9個年頭。9年風雨兼程,碩果纍纍,一大批優秀創業人才從大賽中湧現。為激發創業創新熱情,激勵更多人投身創業,省人力資源開發局與南海網特別策劃「2018年海南省創業大賽典型系列報導」。
  • 搭建雙創平臺,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服務企業150家
    在過去兩年時間內,我很高興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在促進穗港兩地青年交流融合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在「緊抓機遇,共融發展」研討座談會暨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兩周年慶的視頻連線致辭中這樣表示。據了解,本次活動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廣州海外聯誼會等單位指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等單位聯合主辦。
  • 扶持村民種植蔬菜 帶領鄉鄰共同創業——這個家庭心懷感恩,回饋社會
    扶持村民種植蔬菜 帶領鄉鄰共同創業——這個家庭心懷感恩,回饋社會 2020-08-19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岡:能人回鄉 村裡變樣
    (資料圖片 通訊員 吳句兵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通訊員 楊輝 董旗禮每年吸引1000名有雄厚經濟實力、有社會責任感的能人,每人回鄉投資一個千萬元以上的高質量農業產業項目,這是黃岡市獨創的能人回鄉創業計劃。2018年3月至今,該計劃已推行兩年多。7月底,黃岡市農業農村局盤點,共有2698個項目落地動工。
  • 川渝粵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行
    新華社成都11月26日電(記者餘裡)以「共享機遇·築夢未來」為主題的川渝粵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日前在成都開幕,吸引四川、重慶、廣東和上海的150名青年及臺北線上50名青年參會。  國臺辦經濟局局長張世宏表示,疫情下,大陸成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汝州電商楊曉雷:富了自己,不忘扶他人
    楊曉雷正是看到了農村電子商務的廣闊發展前景和客觀存在的物流信息流短板,才選擇了回鄉創業做「農村淘寶」,不但圓了他的創業夢,也解決了農村產銷信息不對稱和農民難以享受現代化便捷服務問題。  據了解,楊曉雷同時還兼顧著淘寶金融服務和淨水機站的安裝。針對貧困戶,他降低貸款門檻,為那些有意向創業但缺乏資金的貧困戶,提供無抵押貸款,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助力群眾早日脫貧。
  • 粉象生活協力共創退役軍人精準創業就業示範窗
    10月9日、10日,「重走初心之路——退役軍人精準創業就業論壇及軍旅+產業白沙峰會」在連續九年被評為雙擁模範城的浙江省江山市,浙江省軍區共建單位、軍民共建文化示範村、浙江省首個以村為單位的省級國防教育基地——鳳林鎮白沙村順利召開。
  • 68名村民搭上「就業大篷車」
    本報訊(記者朱峰)就業是民生之本。為提高群眾就業水平,增加群眾收入,近日,萊蕪區茶業口鎮舉行定向輸送勞動力「就業大篷車」開通儀式。  茶業口鎮位於萊蕪區最北部,全鎮無規上工業企業,多數勞動力就業以在博山等地務工為主。
  • 揚州大學以「四全」力促高質量就業創業
    「就創」工作融入人才培養全程  在揚州大學,就業創業工作一直是「一把手」工程,學院黨政主要領導是學院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就創」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學校堅持將就業創業工作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就創」工作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由「離學生最近」升華為「與學生最親」。
  • 《田園中國》即墨龍泉全域融合發展 另類寵物逆行創收
    本周(11月22日),《田園中國》將走進青島市即墨區龍泉街道,為你解讀那裡鄉村振興的幸福密碼。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龍泉街道,依託山清水秀的區位優勢,發展了一條集農業體驗、田園休閒、康養度假、文化創意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高標準、國際化鄉村振興標杆路線。不僅如此,花餑餑、茶葉、草莓等農副產品也都成為了老百姓手中的致富「金鑰匙」。
  • 「掙錢真是蠻好的」——廣西馬山縣推進就業扶貧
    在廣西馬山縣昊昌禮品包裝就業扶貧車間,一位精神矍鑠的白髮老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就是75歲的黃美秀。黃美秀是周鹿鎮三星村村民 ,後來搬到位於扶貧車間旁邊的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白山鎮合誠社區。談及現在的日子,黃美秀非常滿意。作為曾經的國定貧困縣,近年來 ,馬山縣加快就業扶貧車間建設,搭建就業社保服務平臺,推進產業發展 ,助力全縣如期脫貧摘帽。
  • 廣東東莞下好穩就業「先手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記者鄭楊)留廠過節獎勵900元,春節堅守崗位每天發放100元津貼,同時享受國家法定假期工資待遇……為保障節後用工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廣東東莞市勝美達(太平)電機有限公司未雨綢繆,早早就開出了誘人的條件,希望員工儘量選擇留廠過節。
  • 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近年來,輝山村依託輝山烈士陵園,融合紅色文化元素建設美麗鄉村,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村落的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激活鄉村經濟,改善生活條件,提高農民收入,打造具有歷史記憶和地域特色的休閒旅遊服務型村莊,真正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返鄉創業續輝煌 鄉村振興添力量——平頂山市返鄉創業工作紀實...
    截至11月底,全市累計扶持返鄉創業11.87萬人,創辦市場經營主體11.04萬個,帶動46.71萬人就業,逐步形成「人才回歸、技術回鄉、資金回流、項目回遷」的良好局面。  該縣堅持縣、鄉、村三級協同推進,高標準打造了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縣人社服務大廳,設置服務窗口76個,全程為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專業化、便捷化服務,鄉級建立人社服務所,村級建立人社服務站,形成了以縣人社服務大廳為中心,覆蓋18個鄉(鎮、街道)和554個行政村的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打造了城鄉一體、協同高效、就近便民的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