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網訊(全媒體記者 周海媚)身為創業者,他敢想敢做,助力鄉村產業發展;身為農村人,他不忘鄉愁,竭盡所能反哺故鄉。在重慶擁有穩定的工作的他,因為一份濃濃的鄉愁,把目光投向廣闊的農村,回到家鄉創建中藥材仿生態種植基地,為當地村民搭建就業創收平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他就是羊市鎮村民吳巍。
2019年,吳巍被評為奉節縣「年度優秀農村實用人才」。2020年被評為奉節縣「年度優秀致富帶頭人」,馬腰山合作社被評為奉節縣「縣級示範社」。日前,吳巍上榜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發布2020年度重慶市「百名新型職業農民」名單。
辭去工作 不忘鄉愁返鄉種植藥材
吳巍,今年45歲。四年前,吳巍回到家鄉羊市鎮紅旗村創建中藥材仿生態種植基地,為當地村民搭建就業創收平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1999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的他在重慶擁有年薪超20萬元的穩定工作。對於生活在異地的他來說,家鄉不僅僅是一家人的安身之所,更是一份濃濃的鄉愁,吳巍的中藥材仿生態種植產業就是在這份不舍與鄉愁中開始的。2016年,一次回鄉探親,吳巍看到兒時賴以生存的土地長滿了荒草,心裡很不是滋味。「大片大片的土地被荒廢真是很可惜,當時時逢『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所以我想為家鄉創業的新機會來了。」吳巍說,說幹就幹,當時對於家裡長輩的嘆息聲和身邊人的質疑聲,他並沒有作出回應,而是選擇用行動來證明自己。他辭去重慶的工作,返鄉考察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最終決定種植吳茱萸、皂角、瓜蔞等中藥材,並成立馬腰山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
「別小看這小小的吳茱萸,成熟之後就是村民的致富寶。」看著吳茱萸掛滿枝頭,吳巍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告訴記者,吳茱萸的果實成熟之後可以曬乾入藥,具有散寒止痛和疏肝理氣等多種功效,市場需求量大,一般栽種後兩年掛果,三年豐產,產量可逐年上升。
「吳茱萸是2017年栽種的的,今年收成比去年好,預計收入能夠超過20萬元。基地一共500畝,達到盛產期年收益最少能達到250萬元。」吳巍笑道。
創新理念 考察學習提高產業效益
為提高產業效益,達到一地多產。吳巍還經常到全國各地的種植基地考察、交流和學習,並關注學習國外的自然農法、樸門農法等種植理念。
「根據山區較多的特點,我帶動合作社成員將主栽品種吳茱萸與豆科產刺皂角間行栽植,皂角樹下栽種中藥藤本預知子,坎邊栽種藤蔓作物瓜蔞,地被覆蓋三葉草。」吳巍說,按照這種創新的栽種方式,各品種之間高低錯落,分享陽光與養分,一畝地帶來的是四份收益。經過四年的實踐,合作社使用化肥的數量大大減少,且減少了蚜蟲對吳茱萸的危害。
同時,創業路上,吳巍創辦的中藥材基地還朝著規模化、專業化、生態化方向發展。目前,中藥種植專業合作社有73戶社員,其中建卡貧困戶16戶,他們不僅上班有工資,每年還有土地流轉費。
「路漫漫其修遠兮,創業路上,我一定要把先進的管理技術和培訓方式帶回這片土地,提升當地人的經營理念,創造價值,實現農村產業可持續發展。」吳巍說,下一步,他將加強品牌建設,拓寬中藥材銷售渠道,注重農中藥材產品深加工,擴大種植規模,助力鄉村振興,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