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還生龍活虎的國產造車新勢力,今年咋都沒動靜了,實情真丟人

2021-01-15 愛娟說愛車

由於國家對電動汽車沒有大量的提及,產生了許多新車企業,風起雲湧,並且這些新車企業有特別的霸氣叫法,是「造車新勢力」,好像氣勢彩虹一樣,但是現實很殘酷,很多新的汽車企業,因為還沒有生產汽車,已經肚子餓了,到去年為止還活著的國產車的新勢力,今年怎麼樣了?真不好意思。

去年汽車市場驟降,對新車企業來說也是極為困難的一年,最大的問題還是資金問題,汽車的研發和製造一直在燒錢,為了籌措資金,很多汽車企業開始頻繁地在媒體面前亮相,因此,賈躍亭自己在站臺上發布了短視頻,雖說是批量生產,但令人高興的是他把錢真的通融了。

對於一些像欺詐一樣生產PPT汽車的企業來說,隨著補助金的下降,加上控制力度的增加,這一手明顯玩不完了,另外,一些汽車製造商有意製造汽車,但是實現批量生產,交貨有很大的困難,舉個例子,汽車在量產上成功了,但伴隨著質量問題還在持續,最近發表了召回汽車的消息,經驗不足也是新車企業面臨的大問題。

也可以像蔚來那樣,至少有量產車,很多汽車企業連批量生產的機會都沒有,除此之外,在技術方面,電動汽車的門檻很低,但由於要求生產好的汽車,很多新車企業的實力完全行不通,另外,對成本的控制也有問題,這是汽車本身不好,但是價格居高不下,現在隨著補助金的下降,這部分的損失也會變成很大的壓力,因此,去年生機勃勃的國產車的新勢力今年逐漸消失了。

總的來說,有些車並不是有意的,有些人是有心的,但沒有實力,小鵬,像蔚來那樣大量生產汽車,可以受到譴責,其實還是比較幸福的,現在電動汽車最好,不管怎樣,對曲線球過度的期待確實不大,事實停了很不好意思,但是也沒有想走近路,國產車想發跡。

相關焦點

  • 2020造車新勢力銷量大漲 威馬漲幅稍遜一籌
    這幾天,造車新勢力相繼公布了2020年12月和全年的銷量數據,頭部陣營中的蔚來、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增長,但原本也處於頭部陣營的威馬汽車卻掉隊了。而威馬汽車去年的交付量一直比較平穩,只有去年11月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雖然去年12月的上險數據還沒有出爐,但其他三家造車新勢力公布的交付量都介於5000-7000臺之間。而威馬去年12月的銷量只有2588輛,即使全部計入上險數,去年中上險數也只有16672臺。也就是說如果以終端銷量衡量,威馬去年的銷量與其他三家新勢力的差距會更大。
  • 百度造車大猜想:能打破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格局?
    直到1月11日,百度宣布,和吉利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造車,網際網路人才懂了那次站臺的含義。李彥宏和李書福,一個儒雅平和,一個敢想敢做,他們都想搭上新能源的順風車。更大的背景是,百度深耕智能駕駛8年,至今該業務還沒有為百度帶來足夠可觀的利潤。而曾經放狠話,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的吉利,也沒有在新能源造車市場上佔據一席之位。另一邊,造車新勢力們風生水起。
  • 威馬EX5門把手一拉就斷,造車新勢力:我信你個鬼啊?!
    遲遲不交付引發不滿造車新勢力的量產交付問題似乎一直都是消費者最大的疑慮,畢竟連特斯拉也曾為產能憂心過。今年9月底,威馬汽車首款車型EX5啟動了交付,但遲遲難交付的情況讓其陷入了投訴風波之中。據悉,在當時的大會上,並沒有真正實現的交付,這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只是一個儀式嘛。
  • 造車新勢力融資大幕開啟 但剩下的機會越來越少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家本土電動車製造商獲悉,一些企業正在計劃IPO,還有一些企業則將在今年繼續融資。不過市場人士認為,整車廠再出現新的大玩家的可能性不大。市場分化加劇受到特斯拉產量和銷量提升的帶動,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空前的融資機遇。美股上市的3家中國電動車企業,2020年全年融資額總計接近127億美元,僅蔚來一家公司去年的募資規模就達到了63億美元。
  • 特斯拉從「鯰魚」變成「鯊魚」,造車新勢力或成最大受益者
    特斯拉Model Y大降價,很多人紛紛開始猜測造車新勢力可能頂不住了,其實大可不必擔憂,現在電動汽車市場初啟,存量用戶很少,都是從燃油車轉換過來的,因此特斯拉降價開拓市場規模,對整個電動汽車是件大好事,造車新勢力反而是最大受益者,因為多了一個急先鋒開路。
  • 何小鵬:今年大概有數家科技企業會成為造車新勢力
    1月11日,小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在微博表示:據我了解今年大概有數家科技企業可能會成為不同模式的造車新勢力,這對智能汽車市場和新的移動生態真正的到來,會產生非常正面的加速影響。何小鵬並未透露有哪些潛在科技企業有意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在何小鵬發布微博的當天早些時候,百度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
  • 上帝讓你死亡,必先讓你瘋狂:造車新勢力誰能真正存活下來
    可能今年這個形勢是很多大廠都意想不到的,所以這些年,湧現了許多造成新勢力。不難發現,這些造車新勢力中,大部分是以製造新能源汽車為主,而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車也就是這兩年的事。雖然近幾年,國產汽車的生產製造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相比合資品牌來說,還是有一點差距的。同時,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蔚來汽車要有多高調就有多高調。作為昔日易車網的CEO,李斌轉身新能源的背後,是因為「蔚來」關乎他的夢想。
  • 河南國投收編綠馳 合肥市政府注資蔚來 政府該不該救造車新勢力
    當大多數造車新勢力都面臨資金壓力的車市「寒冬」中,被政府接盤似乎成為它們最好的歸宿,這或許也是融資能力最強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馬不停蹄地尋求上海、北京、合肥等有關部門資助的根本原因。不過,政府能不能成為造車新勢力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很難說。從過去的案例看,一些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汽車企業最終也難逃出局的命運。
  • 騙補、山寨、PPT造車!國產新勢力沒一個靠譜?
    @A卡爺自從新能源火了之後,國內湧現了很多新勢力(但是山寨、騙補,醜聞不斷);堅持到現在的也就那麼幾家了,量產的車型也是屈指可數。想了解下有哪些當初吹得很厲害,並且「走」出了PPT裡的純電車?等一個BKB當初吹不吹就不說了,現在我主要介紹下走在前面,或者說已經跑出來的新勢力。
  • ...玩家市值暴漲 「掉隊者」破產清算 造車新勢力奏響「冰與火之歌」
    易觀分析高級分析師覃承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出現這一情況與行業今年年初開始的新一輪「大洗牌」有關,造車新勢力已經過了PPT造車的階段,是否實現量產、能否按期交付、市場的銷量反饋等逐漸成為考核重點,跟不上的企業自然會在競爭中淘汰。
  • 中金公司:產品差異化是造車新勢力成功範式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金公司 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已有三家成功赴美上市,分別為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特色鮮明、戰略各異,銷量均有較亮眼表現。
  • 供應商揭開了這些造車新勢力的老底
    人才管理、產品規劃、融資情況、資金鍊、生產資質、交付時機等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讓本就脆弱的造車新勢力走向覆滅。 面對造車新勢力生死之問,與之緊密關聯的供應商最有發言權。從拿出PPT,到產品研發測試,再到交付量產,都有著供應商的身影。誰在真造車?誰在「跑龍套」?誰有核心技術?誰在向上突圍?誰又走向深淵?零部件配套合同見分曉。
  • 全新電動車車型大周期正式啟動,「造車新勢力」熱度不減
    整體感受:本次廣州車展外資,合資品牌參與度最高,推出了20款左右的新車型,造車新勢力並沒有太多新車型推出,但關注度仍高,自主品牌布局提速,紛紛推出獨立新能源車品牌,直觀感受而言,本土車企從車型豐富度、價格區間定位、品牌認知度以及電動智能化方方面都已隱隱呈現領先之勢,中國政府對於新能源汽車此前的補貼初見成效,彎道超車之勢漸成。
  • 當新勢力造車站在泡沫之巔
    國內10月的汽車銷量中,國內三大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合計為一萬多輛,而吉利10月份銷量達到了14萬輛。在股市的追捧下,另一種「魔幻現實」交錯上演:特斯拉北京車主事故、蔚來召回汽車等報導屢見不鮮。正如許多人的吐槽所指,新勢力造車如火如荼,但是在路上卻難得見到幾輛。
  • 蔚來喊話 小鵬嗆聲 造車新勢力何去何從?
    來源:雷達財經作者:梁春富 無論是從價格、銷量還是股價上看,特斯拉都對造車新勢力形成了一定的壓力。剛有起色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將何去何從?新年第一天,特斯拉就送上了一份"大禮"。1月1日,特斯拉正式宣布,中國製造Model Y以及全新Model 3正式發售。重磅的是,Model Y兩款車型降價幅度均在15萬元左右。
  • 氪金丨造車「三傻」大鬧華爾街,新勢力還是新泡沫?
    圖1:造車新勢力股價表現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股價大漲背後,伴隨著造車新勢力估值水平的提升。截至11月末,特斯拉市值達到5552億美元,超越豐田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股;蔚來+理想+小鵬的總市值超過1500億美元,比上汽、長城、吉利、廣汽等一眾國內傳統車企合計市值還高。面對這樣的場景,我們不禁要問,造車新勢力是否已經存在估值泡沫?這樣的狂歡到底還能持續多久?
  • 虧損賣一臺笑納百萬美元估值,造車新勢力雞犬升天底氣在哪?
    一位公募基金的投資經理告訴記者,儘管中概新能源汽車股的估值已經脫離了基本面,市場仍然願意為新能源車的前景買單,這也與新能源汽車投資者著重未來發展的投資策略有關。  近日,新能源造車中概股紛紛在交付量上給出好消息。  小鵬汽車於12月1日公告稱其11月單月交付量達到4224臺,同比增長342%,創2020年新高。
  • 虧損賣一臺笑納百萬美元估值 造車新勢力雞犬升天底氣在哪?
    一位公募基金的投資經理告訴記者,儘管中概新能源汽車股的估值已經脫離了基本面,市場仍然願意為新能源車的前景買單,這也與新能源汽車投資者著重未來發展的投資策略有關。  近日,新能源造車中概股紛紛在交付量上給出好消息。  小鵬汽車於12月1日公告稱其11月單月交付量達到4224臺,同比增長342%,創2020年新高。
  • 上下夾擊中,腰部造車新勢力還能挺直腰杆嗎?
    短短幾年之間,同場競技的造車新勢力們已經有了雲泥之別。表現好的幾家已經及時地曬出了2020年年終成績單。蔚來43728輛,理想32624輛,小鵬27041輛,威馬22495輛,哪吒15091輛,零跑11391輛。除了這6家,其餘的造車新勢力品牌年銷量均未過萬。剩下有銷量數據可查的已經寥寥。
  • 小鵬又融資理想快上市,造車新勢力逆勢「回血」
    2020-07-21 19:08:58 來源: 澎湃汽車圈 舉報   在多家新造車公司停工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