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金丨造車「三傻」大鬧華爾街,新勢力還是新泡沫?

2020-12-03 36氪

2020年,「特斯拉+中國製造」引爆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受供需雙增的提振,特斯拉營收和利潤預期大幅上升,帶動股價在年內上漲近6倍。

在特斯拉外溢效應的帶動下,以蔚來、理想、小鵬為代表的的造車新勢力,年內股價均迎來飆漲。截至11月28日,蔚來年內累計漲幅達到1243%,小鵬汽車上漲328%,理想汽車上漲243%。

圖1:造車新勢力股價表現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股價大漲背後,伴隨著造車新勢力估值水平的提升。截至11月末,特斯拉市值達到5552億美元,超越豐田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股;蔚來+理想+小鵬的總市值超過1500億美元,比上汽、長城、吉利、廣汽等一眾國內傳統車企合計市值還高。

面對這樣的場景,我們不禁要問,造車新勢力是否已經存在估值泡沫?這樣的狂歡到底還能持續多久?

以史為鑑看估值泡沫

1994年瀏覽器、全球資訊網等新事物的出現,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認知。全球為即將到來的網際網路科技革命而瘋狂,憑藉著「新概念+成長預期+新的商業模式」,網際網路點燃了資本市場的熱情,一場「世紀泡沫」在醞釀中。

1995年初至2000年3月,以科技股為代表的的納斯達克指數從743點上漲到了5132點,短短5年,上漲了6倍有餘,市值一度達到6.7萬億美元,佔當年美國名義GDP的65%。

面對網際網路的狂歡,華爾街的分析師開始尋求新的估值方法以支持網際網路的上漲。抱著 「新事物無法被舊模型衡量」的想法,「盈利能力」已經變得不再重要,「燒錢換增長」、「眼球」、「PV」等概念一度被運用到網際網路估值之中。

在新估值模型的加持下,2000年,納斯達克市盈率達到了200倍,網際網路巨頭思科的PE 達到 148 倍,Oracle 153,高通 167,均創下了近30年的歷史高點。

圖2:1995年至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表現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在巔峰的1998-2000年,只要是公司名字中有前綴「e」或後綴「.com」的公司,都會成為市場追逐的焦點。

Pet.com 是這一時期典型的案例。pet 是一家寵物用品的在線銷售商,它為用戶提供免費的運送服務,高昂的運輸成本,使Pet的虧損與日俱增,盈利能力存疑。但在「.com」概念的吹捧下,Pet仍然受到資金的追逐,在 1999 年 12 月前的四輪融資中,該網站總融資規模超過1億美元, 2000年 3 月,IPO首日漲幅達到了 27%。

但缺乏業績支撐的泡沫終究是會破滅的。2000年《巴倫周刊》上的一篇《Burning Up》徹底撕掉了網際網路公司的神秘面紗。

這篇基於207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報告指出,71%的網際網路公司利潤為負,51家公司的現金將在12個月用完,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創始人都在盡其所能的套現,無錢可燒也無錢可賺的網際網路公司即將跌落神壇。

報導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華爾街重拾傳統估值模型來甄別網際網路公司。所有人開始瘋狂拋售網際網路股票,在擠兌浪潮下,納斯達克指數跌到2002年10月的1108點,下跌幅度接近80%,市值損失超過5萬億美元,市盈率降至不足100倍。

圖3: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納斯達克指數走勢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而前期受資本追捧的 Pet.com 在 2000 年 11 月 7 日宣布破產,成為第一家倒閉的上市網站公司。此後大量的網際網路公司在巨額虧損後破產,到2002年底,在1995-2000年上市的網際網路公司中,留存率不足50%。

泡沫破滅的代價是慘烈的。企業需要用年復一年的業績增長來填補估值泡沫的深坑。微軟用了近15年,高通用了近13年,亞馬遜用了9年多的時間,才重新創出股價新高。

A股也有過類似的瘋狂。

2015年的創業板,大家沉迷於講故事和聽故事之中,市場情緒極度樂觀。在「網際網路+」概念的加持下,「樂視網」成了這場盛宴中最大的泡沫。

2010年上市後,5年時間「樂視網」市值突破了1700億,成為創業板的神話。

圖4:樂視網股價走勢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相比於思考「樂視網」是怎麼賺錢的,投資者更看重新故事的誕生。

賈躍亭憑藉著上市公司「樂視網」的股票做質押,不斷向金融機構融資,然後再拿融到的錢,投入到「樂視集團」,創造一個又一個新概念。

每一個概念的出現,都會吸引二級市場的眼球,助推「樂視網」股價大漲,而不斷提升的市值,則意味著賈躍亭可以從金融機構融入更多的錢,創造更多的新概念。

憑藉著這樣的商業模式,樂視網開始了瘋狂的吸金。相關的概念從五大生態、七大生態一直擴張到九大生態,不斷挑撥著投資者敏感的神經。在最瘋狂的2015年,樂視網的股價創下了179.03元的歷史高位,市盈率接近400倍。

圖5:樂視網市盈率變動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此時的樂視網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視頻網站,而成為了整個行業的顛覆者,那個時代,「看不懂樂視和暴風,仿佛真的代表著你和時代的脫節」。

但好景不長,資本催生的泡沫隨著監管趨嚴而破滅。2015年股災來臨,「樂視網」依靠二級市場輸血的商業模式受到重挫,「資金鍊斷裂、債務危機」充斥著「樂視網」,樂視的神話開始破滅。

到2020年「樂視網」終止上市,其市值只剩下7億元,從最高跌去了99%,近30萬普通投資者幾乎血本無歸。

造車新勢力的高估值不可持續

回到造車新勢力的問題上來。不可否認,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確是汽車產業未來的大方向。隨著全球環保壓力的與日俱增,電動車替代燃油車將是大勢所趨。而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整體滲透率的提升,整個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成長空間。

但站在二級市場的角度,我們也必須清楚認識到,好賽道不一定意味著好投資。

當前新能源汽車整體市佔率不足5%,造車新勢力每年合計銷售量(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合計銷量不足60萬)抵不上傳統汽車廠商的零頭(豐田2019年銷量超過900萬輛),部分新勢力甚至還沒有走出「賣一量虧一輛」的魔咒。

圖6:傳統車企和新勢力銷量對比

數據來源:網際網路,36氪整理

這種背景下,特斯拉的市值已經達到了豐田的2倍,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也已經躍升至全球前15大車企之中。

圖7:全球汽車廠商市值排名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從估值指標來看,造車新勢力的估值水平已經明顯偏離基本面的束縛,可能充斥著巨大的泡沫。如圖8所示,造車新勢力的市銷率遠高於傳統車企,小鵬汽車PS甚至達到了150倍,也就是說,以當前的營收來計算,大概需要150年的時間,才能覆蓋小鵬汽車當前的估值水平。

圖8:全球主要車企估值情況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身在泡沫之中,投資者已經不再關心這些造車新勢力是否存在虧損,何時能夠真正盈利,傳統的估值方法仿佛已經失去了意義,「市夢率」成為了衡量這些企業的唯一標準。

但我們需要時刻牢記,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經濟學中永恆不變的真理,公司的業績增長始終是股票定價的錨,當這種偏離以一種超乎預期的速度加快之時,或許意味著泡沫的破滅已近在咫尺。

股市從來就沒有新鮮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資本的潮水褪去,也許我們會看到,在未來很長的時間裡,造車新勢力的業績還會不斷增長,但股價卻無法再創新高。因為這場泡沫中的股價早已透支了企業未來多年的業績表現,企業需要用年復一年的業績增長,來填補估值泡沫破滅的深坑。

相關焦點

  • 當新勢力造車站在泡沫之巔
    但狂奔的估值也讓人悚然,這是新一輪泡沫嗎?醒目的對比在於,從11月3日開始,蔚來市值達到449億美元,趕超寶馬(448億美元)後,持續攀升到747億美元,超過了上汽、福特、法拉利;小鵬的市值也超過了500億美元,理想高達364億美元。
  • 2020造車新勢力銷量大漲 威馬漲幅稍遜一籌
    這幾天,造車新勢力相繼公布了2020年12月和全年的銷量數據,頭部陣營中的蔚來、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增長,但原本也處於頭部陣營的威馬汽車卻掉隊了。雖然去年12月的上險數據還沒有出爐,但其他三家造車新勢力公布的交付量都介於5000-7000臺之間。而威馬去年12月的銷量只有2588輛,即使全部計入上險數,去年中上險數也只有16672臺。也就是說如果以終端銷量衡量,威馬去年的銷量與其他三家新勢力的差距會更大。作為曾經最早實現批量交付的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曾經立下「2019年交付10萬臺」的宏偉目標,然而現實太過殘酷。
  • 百度造車大猜想:能打破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格局?
    直到1月11日,百度宣布,和吉利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造車,網際網路人才懂了那次站臺的含義。李彥宏和李書福,一個儒雅平和,一個敢想敢做,他們都想搭上新能源的順風車。更大的背景是,百度深耕智能駕駛8年,至今該業務還沒有為百度帶來足夠可觀的利潤。而曾經放狠話,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的吉利,也沒有在新能源造車市場上佔據一席之位。另一邊,造車新勢力們風生水起。
  • 供應商揭開了這些造車新勢力的老底
    拜騰、博郡、賽麟汽車的相繼「暴雷」,昭示了曾經轟轟烈烈的造車運動已進入密集洗牌期,「新勢力最後只能存活2-3家」的預判正在兌現。現存企業是瀕臨出局還是逆境求生?
  • 特斯拉從「鯰魚」變成「鯊魚」,造車新勢力或成最大受益者
    特斯拉Model Y大降價,很多人紛紛開始猜測造車新勢力可能頂不住了,其實大可不必擔憂,現在電動汽車市場初啟,存量用戶很少,都是從燃油車轉換過來的,因此特斯拉降價開拓市場規模,對整個電動汽車是件大好事,造車新勢力反而是最大受益者,因為多了一個急先鋒開路。
  • 中金公司:產品差異化是造車新勢力成功範式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金公司 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已有三家成功赴美上市,分別為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特色鮮明、戰略各異,銷量均有較亮眼表現。
  • 上下夾擊中,腰部造車新勢力還能挺直腰杆嗎?
    短短幾年之間,同場競技的造車新勢力們已經有了雲泥之別。表現好的幾家已經及時地曬出了2020年年終成績單。蔚來43728輛,理想32624輛,小鵬27041輛,威馬22495輛,哪吒15091輛,零跑11391輛。除了這6家,其餘的造車新勢力品牌年銷量均未過萬。剩下有銷量數據可查的已經寥寥。
  • 造車新勢力的突飛猛進,對於汽車行業有什麼重要意義?你怎麼看?
    造車新勢力的突飛猛進,對於汽車行業有什麼重要意義?你怎麼看?如今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不管是對於新能源還是燃油版,競爭都比較激烈,尤其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普及、不斷網絡化,汽車製造業由傳統的方式不斷向著新型行產業轉變,比如造車新勢力,它隨著科學技術做出了很多的改變。
  • ...新能源車目前在美國市場的一個高價格,雖然也體現了一定的泡沫...
    2020-11-25 17:16:50來源:FX168 【乘聯會談中概股造車新勢力:高估值也是很好的事情】乘聯會表示,近期的新勢力車企的表現很強,這也是超出了預期,反思起來可能有這樣的原因。
  • ...玩家市值暴漲 「掉隊者」破產清算 造車新勢力奏響「冰與火之歌」
    本報記者 劉媛媛 上海報導隨著造車新勢力窗口期逐漸關閉,「冰火兩重天」的劇情正在加速上演。易觀分析高級分析師覃承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出現這一情況與行業今年年初開始的新一輪「大洗牌」有關,造車新勢力已經過了PPT造車的階段,是否實現量產、能否按期交付、市場的銷量反饋等逐漸成為考核重點,跟不上的企業自然會在競爭中淘汰。
  • 上帝讓你死亡,必先讓你瘋狂:造車新勢力誰能真正存活下來
    不難發現,這些造車新勢力中,大部分是以製造新能源汽車為主,而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車也就是這兩年的事。一開始購車有補貼,隨著19年補貼減少,真正支撐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最後一根稻草,恐怕就是一些城市對燃油車的限牌限行政策了。試想一下,如果主要城市對汽車限購限行政策放開,有多少消費者會選擇為新能源車買單?另外,這些造成新勢力中,大多數是沒有自己造車基因的。拿蔚來和小鵬汽車來說,蔚來汽車是由江淮代工,而小鵬汽車是由海馬工廠代工生產。
  • 試駕哪吒U:神童還是魔童?它能否在新勢力造車中大鬧紅海市場
    並且輪轂樣式也像風火輪,還是低風阻輪轂,來幫助它提升續航表現。整車軸距為2770mm,長寬高分別是4530/1860/1628mm,在這個價位區間,相比於其它造車新勢力,例如威馬EX5、小鵬G3,哪吒U的軸距最長,所以在乘坐空間上會略佔優勢。整體側面搭配上懸浮式車頂,看起來沒有那麼臃腫。車尾部分也採用了當下主流的穿尾燈設計,與前邊形成呼應,夜晚辨識度頗高。
  • 威馬EX5門把手一拉就斷,造車新勢力:我信你個鬼啊?!
    然而過了好幾個月,也只有北京上海有少量交付,更多的車主並沒有看到真正的實車。與此同時,在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暉的微博下面,也幾乎全是催促交車以及對於交車順序表示質疑的評論。2018年,曾被業內稱為"造車新勢力交付元年",能否大批量交付是衡量造車新勢力實力的關鍵指標。此前沈暉曾在交付大會上,對2018年的1萬輛"小目標"信心滿滿。
  • 虧損賣一臺笑納百萬美元估值,造車新勢力雞犬升天底氣在哪?
    此前一個交易日,三隻中概股集體下挫,小鵬汽車、蔚來跌超10%,理想下跌3.14%。  一位公募基金的投資經理告訴記者,儘管中概新能源汽車股的估值已經脫離了基本面,市場仍然願意為新能源車的前景買單,這也與新能源汽車投資者著重未來發展的投資策略有關。  近日,新能源造車中概股紛紛在交付量上給出好消息。
  • 虧損賣一臺笑納百萬美元估值 造車新勢力雞犬升天底氣在哪?
    此前一個交易日,三隻中概股集體下挫,小鵬汽車、蔚來跌超10%,理想下跌3.14%。  一位公募基金的投資經理告訴記者,儘管中概新能源汽車股的估值已經脫離了基本面,市場仍然願意為新能源車的前景買單,這也與新能源汽車投資者著重未來發展的投資策略有關。  近日,新能源造車中概股紛紛在交付量上給出好消息。
  • 小鵬又融資理想快上市,造車新勢力逆勢「回血」
    2020-07-21 19:08:58 來源: 澎湃汽車圈 舉報   在多家新造車公司停工裁員
  • AI獨角獸抱團IPO:心比天高 命沒「造車新勢力」好
    浪急,AI新生代可沒造車新勢力命好。01水大自首個AI機器人AphaGo戰勝人類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2016年3月)開啟一輪AI狂潮已五年,見證過幻滅,亦看到涅槃重生的契機。2016-2017年,中國新創立AI公司峰值數量228家,一級市場投融資峰值數量455次。
  • 造車新勢力進入洗牌戰,天際汽車能否登上電動汽車新高度?
    ——本文系《二師兄研究所》第12期這幾年的汽車行業中,造車新勢力各路英雄豪傑,紛紛在各自賽場劍拔弩張。有的,頻頻召開發布會;有的,天天網上打嘴炮;還有的,老喊著要超越特斯拉……說真的,鬧騰得讓人煩。那麼,有沒有一個新勢力,在踏踏實實、本本分分的研究造車呢?
  • 造車新勢力融資大幕開啟 但剩下的機會越來越少
    市場分化加劇受到特斯拉產量和銷量提升的帶動,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空前的融資機遇。美股上市的3家中國電動車企業,2020年全年融資額總計接近127億美元,僅蔚來一家公司去年的募資規模就達到了63億美元。目前在中國電動車市場交付中處於新勢力廠商第一梯隊的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沈暉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今年將在A股科創板IPO。沈暉同時稱,IPO前將不再進行融資。
  • 河南國投收編綠馳 合肥市政府注資蔚來 政府該不該救造車新勢力
    當大多數造車新勢力都面臨資金壓力的車市「寒冬」中,被政府接盤似乎成為它們最好的歸宿,這或許也是融資能力最強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馬不停蹄地尋求上海、北京、合肥等有關部門資助的根本原因。不過,政府能不能成為造車新勢力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很難說。從過去的案例看,一些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汽車企業最終也難逃出局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