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宣布,我國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中的高速率脈衝遙傳技術在渤海油田南堡區塊實現重要突破,傳輸速率同比提升24倍,同比提高鑽井時效20%。
中國海油稱,這標誌著中國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成功突破「限速」,正式躋身世界前列,為大規模產業化應用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中國海油稱,旋轉導向鑽井和隨鑽測井系統被業界形象地稱為「貪吃蛇」技術,代表著當今世界鑽井技術發展的最高水平,被譽為石油鑽井技術「皇冠上的明珠」。
該項技術可以在石油鑽井中保持旋轉鑽進,根據需要及時調整軌跡,實施三維定向井軌跡控制。通過這套系統,地面工程師可以控制幾千米地下的鑽頭「瞄著」油層去,「聞著」油味鑽,就好像一條「貪吃蛇」,在地層中穿行,將地下油氣「吃幹榨盡」。
中國海油在2014年成功研發中國首套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
該技術問世以來,中國海油已在全球建成5家研發及測試中心,與40餘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係,推動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的商業應用規模化和技術研發迭代發展,目前可完全勝任不同井徑、不同地質特性的廣泛作業需求。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已在國內成功完成520井次的作業,累計鑽進50萬米,相當於鑽穿57座珠穆朗瑪峰,作業範圍全面覆蓋國內海上和主要陸地油氣產區。中國海油已成為國內該領域的領導者和國際強有力的競爭者。
為了滿足國內規模化應用的市場需求,解決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供不應求的問題,中國海油依託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政策,在廣東省佛山市建立了海洋石油高端裝備研發和製造基地。
裝備研發和製造基地建成後,中國海油將具備年產100串成套儀器的製造能力,基本滿足當前市場的巨大需求。
這也標誌著中國海油在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領域具備了涵蓋科研、生產、銷售、服務一體化的成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