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臺自主研發PET/MR系統在上海正式裝機應用

2020-12-01 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據工信部官方網站信息公布稱,日前,我國首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體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統(PET/MR)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正式裝機應用。

一體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統包括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及MR(磁共振)兩部分,實現了PET成像及MR成像的一體化結合,可實現同步且等中心採集生理、解剖和生化代謝信息,並將這些信息配準和融合。PET/MR成像集合了PET和MR兩種成像模式的優勢,具有多模態,多對比度,高解析度,高靈敏度和低輻射劑量等優點。在軟組織解析度、檢查的無創性等方面相比PET/CT更有優勢,是目前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進行人體功能代謝顯像最先進的醫學影像技術。

據了解,經過臨床實踐,醫學界已經證明了一體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統在頭頸部腫瘤、腹部腫瘤、退行性神經病變、全身淋巴瘤等疾病診斷中,相比其他成像方式具有顯著優勢,可精準診斷帕金森、老年痴呆等神經退行性疾病與肝癌、胰腺癌、癲癇、多發性骨髓瘤等複雜疾病。

該系統由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生產,於2018年9月初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核,批准上市,打破了該儀器依賴國外進口的困境。

此外,PET/MR臨床應用國際研討會同期舉辦。

相關焦點

  • 日本最大集團醫院引進首臺數字PET-CT,由中國自主研發
    日本最大集團醫院引進首臺數字PET-CT,由中國自主研發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2019-06-04 18:50 來源
  • 我國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重離子治療系統正式投入臨床治療
    8月6日,「我國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重離子治療系統在武威正式投入臨床治療暨「百萬醫療+重離子就醫綠色生命通道」新聞發布會在西安舉行。武威重離子中心的成功投用,使我國成為全球第四個擁有自主研發重離子治療系統和臨床應用能力的國家,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了我國在最大型醫療設備臨床應用方面的歷史性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開診至今,已有2000餘名腫瘤患者向武威重離子中心預約治療,通過篩選,該中心收治患者80人,已完成治療51人,正在上機治療13人,等待上機治療15人。
  • 中國自主研發數字光導PET-CT進入日本市場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6月4日電 (記者 陳靜)以高科技創新為標誌的「中國智造」正在發揮越來越大行業及世界影響力。記者4日獲悉,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數字光導PET-CT正式進駐日本綜合南東北醫院。PET-CT即正電子發射及計算機斷層成像設備。
  • 國產首臺一體化PET/MR設備獲國家藥監局批准推向市場
    澎湃新聞 經過1500多例臨床驗證,國產首臺一體化PET/MR設備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正式推向市場。
  • 首臺全景動態掃描PET-CT落戶上海中山醫院
    今天,全球首臺全景動態掃描PET-CT uEXPLORER 探索者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完成裝機,即將進入臨床驗證階段。中山醫院核醫學科與聯影合作多年,經歷了96環光導PET-CT、112環數字光導PET-CT、『時空一體』超清TOF PET/MR等設備的驗證應用,對聯影有著充足的信心。uEXPLORER入駐後,我們將基於其超高性能與實時動態代謝過程成像的特點,在全身性疾病、微小病灶代謝變化與新藥研發等一系列領域展開探索。」
  • 我國自主研發的石油鑽井「貪吃蛇」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劉立)1月7日,中國海油對外宣布,我國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中的高速率脈衝遙傳技術在渤海油田南堡區塊實現重要突破,傳輸速率同比提升24倍,同比提高鑽井時效20%。這標誌著我國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成功突破「限速」,正式躋身世界前列,為大規模產業化應用插上了騰飛翅膀。
  • 東方電氣自主研發我國首臺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
    東方電氣自主研發我國首臺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 2020-11-27 13:29:00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
  • 中國海油自主研發的「貪吃蛇」鑽井技術系統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
    1月7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宣布,我國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中的高速率脈衝遙傳技術在渤海油田南堡區塊實現重要突破,傳輸速率同比提升24倍,同比提高鑽井時效20%。中國海油稱,這標誌著中國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成功突破「限速」,正式躋身世界前列,為大規模產業化應用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中國海油稱,旋轉導向鑽井和隨鑽測井系統被業界形象地稱為「貪吃蛇」技術,代表著當今世界鑽井技術發展的最高水平,被譽為石油鑽井技術「皇冠上的明珠」。該項技術可以在石油鑽井中保持旋轉鑽進,根據需要及時調整軌跡,實施三維定向井軌跡控制。
  • 國產首臺!聯影醫療一體化PET/MR設備獲國家藥監局批准
    日,由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主導研發和生產的一體化PET/MR設備,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正式推向市場,這在國內尚屬首例。由於PET/MR巨大的臨床及科研價值,市場對這一高端設備的需求旺盛,市場調研顯示,全國有PET/MR需求的醫院達數百家。但由於研發難度極高,此前全球只有2家跨國公司具有研發和生產一體化PET/MR的能力,間接導致設備採購以及維護費用極其高昂,極大限制了PET/MR技術在我國的應用與發展。《2018年中國核醫學發展現狀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核醫學科擁有PET/MR數量僅9臺。
  • 國產高端醫學影像診斷設備PET/MR獲證推向市場
    新華社上海10月28日電(記者仇逸)28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上海聯影醫療科技公司宣布,經過1500多例臨床驗證,國產首臺一體化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儀/磁共振成像儀(PET/MR)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正式推向市場。
  • 諦寶誠寵物DR裝機逾1000臺
    12月18日一家寵物醫療設備製造商在線上舉辦了千臺裝機盛典,分別在上海、北京、成都、瀋陽、吉隆坡設立會場,寵物醫療行業知名專家、各地協會會長、國內外客戶利用網際網路直播的方式匯聚一堂,共同慶祝第1000臺DR成功裝機。新穎的慶典方式和活動策劃吸引了眾多從業者的目光,也為這家公司的科技實力描上了濃重的一筆。
  • 我國自主研發5G微基站射頻晶片流片成功
    據媒體報導,我國首個5G微基站射頻晶片YD9601流片成功,該晶片由南京宇都通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都通訊」)經過自主研發,目前已進入封裝測試環節。國家特聘專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王俊峰表示,5G微基站射頻晶片項目是公司自主研發的有線射頻寬帶晶片組的拓展。在推出5G微基站射頻晶片之前,公司通過研發有線射頻寬帶HiNOC2.0晶片,擁有了長期的射頻晶片技術積累。
  • 中國自主研發「貪吃蛇」鑽井技術突破「限速」,躋身世界前列
    澎湃新聞1月7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獲悉,我國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中的高速率脈衝遙傳技術在渤海油田南堡區塊實現重要突破,傳輸速率同比提升24倍,同比提高鑽井時效20%。
  • 重慶柴油機電子技術研發取得重大進展 已裝車3臺
    重慶市科委供圖 華龍網 發華龍網10月21日16時35分訊(記者 李霽月)今(21)日,記者從重慶市科委獲悉,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近日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柴油機高壓共軌電子燃油噴射控制系統(ECU)軟硬體,形成了高性能車用柴油機控制系統的集成應用能力,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目前已完成16臺樣機搭載,並裝車3臺。
  • 全球首臺腦數字PET完成近三百例腦病成像
    近日,由華中科技大學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組成的醫工團隊,搭建成功全球首臺腦部專用數字PET儀器,並完成287例腦部成像,為腦疾病患者提供了早期診斷和精準治療的關鍵工具。  PET是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的簡稱,是一種生化靈敏度極高的核醫學分子影像技術。首臺腦部專用全數字PET採用了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謝慶國團隊自主研發的數字PET技術,實現了全球腦部專用PET儀器「從無到有」的突破。
  • 國產一體化PET/MR上市核心性能超越國際先進水平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10月28日電 (記者 陳靜)PET/MR是高端醫學影像診斷設備領域,最尖端技術的代表,被業界譽為「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市場需求旺盛。但由於研發難度極高,此前,全球只有2家跨國公司具有研發和生產一體化PET/MR的能力。
  • 東北大學研發的國際首臺含鐵錳礦懸浮磁化焙燒裝備在尚比亞投產
    近日,東北大學自主研發的國際首臺含鐵錳礦NEUH-60型懸浮磁化焙燒裝備在尚比亞順利投產。截至尚比亞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9時,72小時工業運行指標為錳精礦錳品位48.18%、作業回收率86.98%;鐵精礦全鐵品位65.40%、作業回收率96.59%,完全達到設計指標。
  • 我國研發5款自主產權3D顯卡:支持國產處理器及作業系統
    媒體報導稱,我國科研人員基於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 3D 圖形處理器晶片 「 凌久芯 」 ,已成功研發 5 款顯卡,包括 MXM 、 OpenVPX 、 XMC 、 FMC 、 CPEX 等規格。
  • PET/CT市場爭奪戰——GPS、東軟、聯影等八企奪「嫡」
    醫趨勢說6月19日,飛利浦宣布其全球首臺全數字Vereos PET/CT「威龍」在中國正式上市。而在不久之前(4月22日),聯影宣布其新近推出的全球首臺全景動態成像PET/CT「uExplorer探索者」落戶上海中山醫院。
  • 大連首臺PET/MR落戶大醫一院
    大連首臺PET/MR落戶大醫一院 半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