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美媽很帥
初生嬰兒在他呱呱墜地之時,就已經擁有了大概1000億個神經元,這個數量跟我們成年人幾乎一樣。與成年人不同的是,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神經元會產生數萬億次的相互連接。
據研究表明,聰明的大腦通常都擁有非常高效的神經元連接。0-3歲是腦神經細胞急劇增加的時期,4歲左右大腦神經元會依據孩子有沒用到這些細胞而進行挑揀,把那些沒受到刺激的細胞清除掉。所以家長要趁著腦神經細胞數量達到最大值並逐漸減少的時候,幫助寶寶創造更多、更有效的腦神經連接。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美媽今天來詳細說一說。
如何養出聰明的大腦?0-3歲是關鍵期,養育寶寶切記「1吃2要」
讓寶寶吃優質脂肪
人體大腦60%由脂肪組成,而對腦神經與脊髓形成起保護作用的細胞膜與髓鞘[qiào] 的主要成分也是脂肪,再加上寶寶1歲之前,大腦比任何時候都長得快,所以需要大量的脂肪保證大腦的發展,以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促使大腦生成更多的神經元連接。
這裡所說的脂肪,是好的脂肪,比如DHA。海產品、亞麻油、牛油果、橄欖油(含量從左至右遞減)由就含有豐富的DHA。在寶寶還沒吃輔食之前,母乳餵養的寶媽不要忘記積極食用。然後在寶寶8-9個月時逐漸讓寶寶適應海產品的味道,比如青花魚、三文魚、鮁魚、海鱸魚的DHA含量都非常出彩。平常做飯炒菜改用亞麻油、橄欖油,牛油果的話平直接刮來吃,注意根據寶寶的月齡來調整大小、軟硬。
要多跟寶寶互動
不少父母認為,初生嬰兒不會說話,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所以很少主動跟寶寶交流互動。如果你想幫孩子塑造一個更聰明的大腦,那你得改變這種想法了。孩子部分智力與情感,主要是通過觀察與模仿來獲得的。
當我們叫寶寶的乳名時,寶寶會默默地觀察,並讓腦中的「鏡像神經元」迴路會想像自己的嘴巴與舌頭的位置;當我們看著寶寶的眼睛,笑容滿面地衝著他笑或跟他說話時,寶寶大腦內部的神經元也會建立連接。為了給寶寶的大腦更多愉悅的刺激,建立更有效的腦神經連接,家長平常要多跟寶寶說話交流。
因為大腦更喜歡接受帶有情緒的會話,為了加強刺激效果,日常跟寶寶互動時,家長要多花些心思。跟寶寶說話之前,叫寶寶的名字或乳名以喚起他的注意。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說話時自然要看著寶寶的眼睛。聲調稍微提高一些,表情儘可能豐富,鬼臉笑臉適時用上。如果你想讓寶寶記住某個關鍵詞,可以配以誇張的表情,放慢說話的速度,拉長尾音,這樣寶寶腦中的海馬神經元就能保持興奮,更容易記住你想傳達的信息。
溝通是雙向的,除了跟寶寶多說話之外,當低月齡寶寶發出「嗯」、「咕」等聲音或者大一點的寶寶跟你說話時,家長還要積極回應,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獲得安全感的同時還腦神經的連接也會更有效。
要保護好寶寶的「怪癖」
在成長的路上,寶寶會出現一些讓我們感到無奈乃至憤怒的「怪癖」,比如撕紙巾、玩水、玩沙子,摳洞洞等。這些「怪癖」讓大人恨得牙齒痒痒的,可是這些看似無聊的小遊戲,卻能刺激撩撥不同區域的神經元,幫助孩子建立高效的神經元連接。
當寶寶撕紙巾的時候,手指的動作、力度與方向,都體現在神經元之間的不同連接上,家長千萬要忍住,別打擾孩子更別斥罵他。
當寶寶看見水坑,化身小豬佩奇嘻嘻哈哈上跳下踏,弄了一身泥巴的時候;或者趁你不注意,偷偷地玩自己拉出來的那攤尿,你是不是感覺血氣上湧,想狠狠揍孩子一頓?寶寶之所以那麼痴迷於玩水,因為小手一拍,可以產生美麗的水花,可以聽見美妙的聲音,而且隨著拍的力度不同而不同。
玩水能刺激視覺、聽覺及身體感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感到滿足,同時大腦也獲得大量的感官刺激。滿足感促使一些特殊的神經元分泌令人感到愉悅的物質巴多胺,而巴多胺會促使兩種神經元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結語
0-3歲是腦神經細腦增多的時期,孩子的大腦正處於快速發育的狀態,聰明有愛的父母會都會抓住這個黃金期,做好以上3點,幫助孩子建立更有效更有價值的神經元連接,從而構建起一張龐大而高效的信息網,這樣寶寶才會長出「聰明腦」,成為一個聰明而專注力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