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多果園為例:遊戲化電商的增長之路

2020-12-0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養成類的遊戲已經做了有幾年了,市面上這類遊戲的玩法還是機制,都高度類似,其中以拼多多的多多果園和美團的小美果園做的最好最全。所以,本文以多多果園為例,看遊戲化電商的增長之路。

今天打開叮咚買菜,突然看到叮咚買菜新增加了「叮咚農場」的功能,正好最近也在研究用養成遊戲做增長,就仔細的研究了一下。

順著這個,我又去統計了一下市面上比較火的一些平臺上面的養成遊戲(可能會有遺漏的,歡迎補充),見下面腦圖。

下面是相應的一些截圖:

養成類的遊戲已經做了有幾年了,市面上這類遊戲的玩法還是機制,都高度類似,其中以拼多多的多多果園和美團的小美果園做的最好最全。

為什麼是養成遊戲?

1. 增長、流量進入瓶頸期,用戶紅利消耗殆盡

拉新的難度和成本已經很高了,企業的關注點開始放到留存、轉化上面。

2. 養成小遊戲能顯著提升用戶核心行為

養成小遊戲對於用戶增長的AARRR流程都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3. 養成小遊戲門檻極低,容易複製

門檻低,意味著用戶更容易上手。

開發成本低,為什麼不嘗試呢?

分析產品,當然要分析最好的,所以本文會以拼多多的多多果園為例。問自己一些問題,然後自己進行解答。

拼多多的「多多果園」正式上線不到 15 天,用戶量就達近 4000 萬,每天超 2 億人使用,累計 200 萬用戶收到水果。

多多果園功能

左側為APP,右側為小程序,小程序和APP略有區別,多了一個抽獎得現金的功能(抽獎的機會是要消費到一定額度才能有)。

多多果園上的功能分為幾類:

核心規則:養分規則、澆水規則;用戶活躍:觀看直播、澆水、施肥、每日三餐時間開福袋、日籤、偷好友水滴;用戶留存:第二日可領水/肥料、籤到、瓜分、3日寶箱;用戶付費:瀏覽會場/商品、下單得水/肥料、拼單得水/肥料、拼單開寶箱、拼單抽獎、點擊樹會給優惠券;用戶分享:助力領水/肥料、答題、邀請好友得水;給平臺其他功能導流:促銷活動、牧場、火車票、拼小圈、直播、大講堂,這裡面很多都是新的功能。整個多多果園把AARRR用到了極致,並且讓用戶覺得合理。在這個過程中還同時帶動了平臺其他業務,可謂一舉多得。

我們重點來看一下核心規則和用戶分享這兩個部分。

規則設計:總有人拿不到獎勵

整個多多果園能實現用戶留存、傳播的核心,是用戶的貪婪。(還有太閒了)

只有做到了讓用戶能拿到獎勵,而且必須有人能拿到獎勵,整個邏輯才能跑通。(騙人是會被投訴的)

公司是要盈利的,所以要考慮到成本以及羊毛黨,所以註定了用戶不會那麼容易得到獎勵。

規則由此而生。

規則1:養分規則

官方:果樹生長會吸收養分,吸收越多生長越快。只澆水不補充養分,果樹生長會變慢。

養分需要用肥料去增加,大化肥+35,小化肥+15。澆水的同時會降低養分,每次澆水會降低1~4點養分不等。養分越多,澆水時獲得的完成度越多,反之亦然。

規則2:澆水規則

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水滴,然後給植物澆水。

植物生長分為幾個階段:

前期需要發芽(澆水5次)開花(澆水20次)結果(澆水60次)成熟(至少澆水200次,實際不確定(根據養分決定),可能需要300次以上)前期澆水按次數來計算,但是後期就是按百分比計算,而這個百分比,跟養分相關,養分越高,澆水獲得的百分比越高。

這裡面有一個很複雜的算法,就不細細推敲了,大概是下表這樣:

所以用戶需要保持水和肥料在一定區間,這就意味著用戶需要完成大量的操作,獲取肥料。

化肥的獲取難度相比水滴大很多,這就意味著用戶必須拼單或者拉新人才能完成。兩種方式都讓拼多多達到自己的目的。

不肝不氪想要拿獎勵?拼多多告訴你人還是要勤奮一些。

整個任務完成的難度就大大提高,用戶的生命周期隨之延長。當然這其中必然伴隨流失,這個是意料之中的。需要將利弊權衡之後,再作出決策。

總結

通過整個規則的設計,用戶從開始到獲得水果的周期被延長到了很長的一個時間。

這有幾個好處:

長周期能攤平用戶每天的成本、新用戶獲取的成本。長周期、低回報能有效屏蔽羊毛黨和黑灰產,因為他們的攻擊往往是瞬時的。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轉化,促進用戶付費。如果一個規則過於簡單,那就多加幾個規則,但是不要讓用戶太難理解。

多多果園是如何讓用戶變傻的?

遊戲的魅力在於它能讓你持續玩下去,讓你一直覺得「爽」,而多多關於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很多自己的思考。

我把這個歸類為:誘導、互動、發展、閉環,四類。

1. 誘導

(1)動圖+圖標+標記

在人類的視覺中,動的比靜的吸引人,圖片比文字吸引人。這也是短視頻為什麼能火起來的原因。

多多果園頁面上有幾個會動的圖標,分別是多多牧場、多多農場、助力領水,是相對高頻且核心的功能。

每一個圖標的顏色都不同,增強反差,不同的色彩有助於加深用戶的認知。

每個圖標上都有標記,可能每一個標記都有不同的功能,但核心還是引導用戶進行點擊,用戶轉化的漏鬥就逐步建立起來了。

(2)氣泡

氣泡是很常見的一種手段,一般是「XXX已經領到了」,「XXX完成了」之類的任務,旨在給用戶暗示,獎勵確實有,而且你不是一個人,烏合之眾的效應在這塊很直觀的體現。

(3)彈窗提示

用戶進入多多果園、牧場、農場都會收到提示,果園是澆水、農場是種菜、牧場是養小動物,都是核心的操作。

用戶在離開的時候多多果園也會詢問是否狠心離開,或者提示多久之後再來可以領獎勵。

用戶每次操作時,都會給予一定的彈窗引導,促使用戶操作。

包括文字、時限、獎勵等。

2. 互動

只要有互動,用戶的使用時長就被延長了。

在用戶邀請好友時,拼多多會用保險來幫助用戶下定決心,消除用戶心理上的衝突。

邀請好友後用戶可以每隔一段時間互動,用戶甚至可以和商家進行互動。搶商家的水滴,相對的,用戶也就被引導到商家的頁面上去了。(至於下不下單,這個不好說)

3. 發展

剛開始的時候,多多果園只是果園,只要完成簡單的操作即可。但是隨著等級的提高,功能會越來越多。有點像溫水煮青蛙。

這個跟正常遊戲的設定是一樣的,一個是新鮮感,人們都是喜新厭舊的,需要不斷給予新的東西進行刺激,讓用戶停留的時間更長。二來等級提高其實也是另一種篩選,用戶願意在你的平臺上提高自己的等級,就願意玩下去,進行更多的操作。

所以等級提高會出現牧場、農場、以及更多獲取獎勵的方式。

4. 閉環

整個多多果園是有一個閉環的,隨著等級提高,多多果園沒有辦法讓你停留更久(尤其是在你熟練之後,能很快把該領的東西都領完。)

所以牧場和農場隨之而來。果園和農場牧場是有相關性的,都是農業的一部分,會讓用戶天然不會牴觸,QQ牧場、農場的先例也讓用戶能夠更簡單的進行操作。

牧場和農場的收穫可以用來幫助果樹成長。

同樣的,農場和牧場的頁面上也充斥各種各樣的引導。用戶在離開這兩個頁面的時候,第一想到的不會是關掉拼多多,而是點左上角的返回,返回的頁面還是果園。用戶在不知不覺的時候就把大量的時間花掉了。

果園、農場、牧場三者的有機結合,給了用戶更多的選擇,同時也增加更多的誘導方式。

相信,隨著發展,拼多多會推出更多相關的遊戲功能,類似魚塘、餐廳之類的功能。將各個環節進行打通,這樣用戶使用新功能的心理成本也不會那麼高。

用戶分享:讓用戶無處可逃

用戶想要獲取水滴,肥料,自然就需要轉發分享。

拼多多APP與小程序結合,完美的打通了遊戲的閉環,讓用戶能在微信就完成轉化。

結合我在之前工作中遇到過用小程序來做用戶活躍的案例。籤到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所有的籤到模板都會被封殺,而養成遊戲的模板可以巧妙且合理地運用。

完整的鏈路

我整理了一個完整的鏈路,可以看下面的圖。

APP和小程序的數據互通,讓用戶能在手機上完成多多果園的全流程,大大提高了使用率,對傳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其實微信公眾號也可以好好利用起來,不過拼多多沒有怎麼運營,更多的是當入口在用。

PS:多多果園的H5也被騰訊屏蔽了,可能是因為傳播太厲害的緣故。

分享文案

為了防止被屏蔽,做了兩個版本。

文字版本:

小程序分享:

小程序分享分為:標題、圖片,拼多多都做的還算細緻。

遊戲化產品崗位

可以看一下京東在Boss直聘上的一個JD:

這個崗位的重點在於:

遊戲玩法的創意、可玩性、操作性(這裡我覺得應該再加一個互動性)。了解養成類、休閒娛樂類輕量化玩法。關注行業動態,競品動態,分析優缺點。遊戲系統和數值的邏輯(各個模塊的細節、規則)。優點與難點

優點:

容錯率高容易留住用戶不容易影響口碑難點:

趣味性和體驗難把握需要持續創新刺激用戶教育成本高

我們應該怎麼做?

優秀的遊戲是好玩的,玩得懂的,玩得爽的。

好玩:

掌握好玩的內核,flash小遊戲借鑑。刺激性,挑戰性,及時反饋。4399之類的可以借鑑,當年火爆的小遊戲,復現到現在還是能火的,因為好玩的內核一樣。朋友圈能夠流行起來的小遊戲,也要時刻關注。能造成傳播自然命中了用戶的興趣點。

玩得懂:

儘量少做創新的交互,用戶教育成本比較高。最好是用戶一看就會玩的小遊戲。可以多參照朋友圈常見的休閒遊戲,也可以參照線下的交互,例如娃娃機。

還有,頁面不要做的不接地氣,讓人摸不著頭腦。美觀可以,浮誇大多數時間是不可取的。

玩的爽:

難易適中,流程通順合理,能夠讓用戶進入心流狀態。

絕大公司的活動都沒有讓用戶進入心流狀態,就開始轉化了,效果當然沒有那麼好。

獎勵的設置:

獎勵設置合理,符合用戶畫像,不要讓自己虧本。在所有的用戶中,總有一部分人能獲獎,而大部分人永遠沒有辦法獲獎,控制好比例。在整個遊戲的前期調低用戶獲得獎勵的難度,造成大規模傳播。遊戲難度層層遞進,不要一上來就給用戶定一個大目標,那樣會嚇跑用戶。遊戲的後期可以慢慢增加用戶獲獎的難度,增加新的規則,控制成本,提高轉化。

最後

要隨著保持敏銳的觀察和不斷提高自己的見識,尋找新的方式。

遊戲可以讓人慾罷不能,但是增長永遠不止一條路。增長方法論用起來很爽,結合底層知識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不要忘了自己做事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裡奧;公眾號「裡奧的雜談」

本文由 @裡奧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被「玩壞」了的拼多多:一文看懂拼多多是怎樣把遊戲化運營做到極致的
    所以她認為,拼多多是把解決了「低端供應鏈與低消人群如何安放」的難題,通過網際網路,釋放了大眾對地攤貨的需求。 這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自己的地位可能有些不同,他認為拼多多的核心競爭力,是「讓購物具有遊戲化的快感」,「許多人將拼多多單純的理解為社交電商和便宜,是對拼多多商業模式的深刻誤解。
  • 淘寶京東拼多多果園的巨大魔力
    2018 年多多果園上線,隨後淘寶、京東、美團、口碑都開發了類似遊戲並獲得數量龐大的玩家群體。8月份以來,煎寶已經在拼多多的多多果園領了3箱獼猴桃了。 做遊戲起家的拼多多——沒人比拼多多更懂遊戲。首頁主欄多被小遊戲佔領,一個套一個,從果園到金豬,從金豬到招財貓。
  • 電商平臺遊戲互動開發設計的流程
    一個小遊戲往往能讓用戶實現多種目標,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又能促使用戶不斷去玩,從而實現商業目標。多多果園遊戲開發玩法1.隨著時間增長,在用戶眼中可能會變成無價值的數字。多多夢工廠遊戲開發一般遊戲中,用戶在規則限定下可以自由發揮,用戶的投入度更高,由此產生的成就感更強,這也是遊戲的魅力所在。而電商養成類遊戲通常規則都比較簡單,主要構成要素包括籤到、成長、任務、社交等。
  • 種樹三個月領到三個芒果,阿里拼多多們的水果農場是套路還是福利?
    而現在,電商巨頭們推出的果園遊戲,除了娛樂之外,卻是真真正正地有水果可以拿。拼多多是最先打出這一玩法的,率先開闢「多多果園」。隨後其他電商緊跟其上,阿里的淘寶、天貓在首頁都展示了芭芭農場,本月初在支付寶螞蟻莊園也同步開闢,美團則是「小美果園」,京東也是在APP首頁展示了「免費水果」標籤入口。
  • 拼多多上車直播,貓拼狗內容電商「開拼」
    兩件事看似無關,但仔細推敲可知由於獲客和營銷成本在不斷增長,拼多多急需直播帶貨這一賣貨利器來助其一臂之力,它反映的也是整個中國網際網路市場在人口紅利消失,流量見頂的大環境下,很多領域都陷入用戶增長變慢和獲客成本增加的困境,於是增加用戶時長成了各大平臺比拼的新陣地,電商平臺亦不能免,電商平臺做內容就因此而生,而直播帶貨作為內容電商中的關鍵戰役,拼多多不敢不能也不會缺席
  • 拼多多申請「多多拼菜」「多多果園」等多個新商標
    新京報訊(記者 秦勝南)12月3日,天眼查App顯示,拼多多主體公司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近日新增「多多拼菜」「多多雞」「多多果園」等商標信息。據新京報記者了解,拼多多近日新增的商標涉及的國際分類包含社會服務、運輸貯藏、飼料種籽、食品等,目前狀態為「商標申請中」。在「多多拼菜」之前,拼多多曾於今年8月底推出了「多多買菜」。拼多多CEO陳磊表示,「多多買菜」並不是社區團購,而是拼多多拼購電商業務的自然延伸。
  • 「你的小雞又餓了」:看各大電商平臺是如何用遊戲來吸引用戶的
    自從2016年8月支付寶推出螞蟻森林之後,遊戲化產品逐步走進我們的視野,而各大電商平臺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遊戲化產品,本文就從這次就用遊戲化的平臺來說說他們是怎麼吸引用戶,留住客戶的?什麼是遊戲化?遊戲化是指將遊戲元素和遊戲設計技術應用於非遊戲場景,用遊戲化機制創造樂趣來更好地實現目標。
  • 視頻平臺直播電商之路任重道遠
    據商務部監測,僅2020年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就超過1000萬場,觀看人次超過500億,上架商品數超過2000萬。直播帶貨直接促使了電商平臺交易數額的顯著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高達105374億元,同比增長11.5%。其實,不只是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將直播帶貨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 致支付寶、拼多多們:別再喊我種果樹了!
    圖:從左至右分別為淘寶、拼多多、京東我去網上搜索了下,這些種水果遊戲雖然看起來很無聊,但是玩的人可不少。要知道上面說到的這些情況都不是個例,可以想像這些玩果園遊戲的人得有多瘋狂。所以這些電商平臺想要提升 MAU(月活),都開始在 App 裡面搭建內容社區,做短視頻、做遊戲,轉型成為內容電商,通過這些內容去留住用戶。
  • 天天「雙11」,日日「618」:解讀拼多多新電商的「飛輪效應」
    近幾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是相當迅猛的,尤其是電商行業湧現出了不少黑馬,而爭議最多的一家就是拼多多了。接下來,本文作者就為我們解讀了拼多多新電商的「飛輪效應」。商業的本質就是顛覆,當你不思進取的時候,就會有人跳出來用高品質、高便捷、高效率和低價格的「三高一低」來顛覆你。
  • 拼多多的多多果園怎麼刪除好友 刪除方法分享
    拼多多的多多果園怎麼刪除好友?拼多多裡面的多多果園,是現在很多人都在玩的一個小遊戲,可以通過剿說,讓果樹長出水果來。接下來介紹方法!  拼多多果園如何刪除好友  目前拼多多果園上面沒有直接刪除好友的方法,用戶只能通過刪除微信好友來刪除好友,因為拼多多是與微信綁定的
  • 跨境電商增長迅猛!線上交易快速增長!浙江跨境電商明年要做什麼?
    疫情影響下,境外消費的線上化、電商化趨勢加快形成。浙江省商務廳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8月,浙江全省跨境網絡零售額達801.7億元,同比增長25.7%,其中出口額577.0億元,同比增長21.9%。
  • 「多多果園玩法」
    大家好,購物的朋友可能聽說過拼多多吧,拼多多裡面的「多多果園」,今天我來講解下「多多果園的玩法」(不喜勿噴)從這裡進入!
  • 以環球捕手為例,談談社交電商破局
    環球捕手是在法律紅線(過度分享機制)遊走的代表性產品,也有人評論這類以社交關係為底層構架的產品踩著紅線在快速擴張。無獨有偶,模式相似的雲集微店也是同樣限於是非爭端之中,這似乎是社交零售電商的集體症狀。二、社交電商等新興電商的突起的根本原因——站在巨人頭上摘桃子的玩家
  • 核心電商企業的分析框架與拼多多「三分天下」的商業邏輯
    從上面用戶購買頻次圖和下面將要討論的用戶數中我們可以看到,早期京東相對於其他垂直型電商來說並沒有明顯的優勢,那為何京東後續可以崛起走上品類擴張之路,而其他垂直型電商平臺卻沒有很好的表現?京東獨特的履約優勢當然是重要的原因,但另一項優勢來自3C家電產品的高客單價。
  • 農貨上行鑄就品牌效應 拼多多的「吃土」生意激發新消費浪潮
    拼多多秉承「腿上有泥、身上有土」的新電商精神紮根實幹,基於農貨智能處理系統的數據分析,提前派出多個農貨小分隊,赴各產區實地調研時令農產品,協助商家做好發貨的前期準備工作。在廣西北海、貴州六盤水、寧夏中寧縣等農產區,拼多多的農貨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與「新農商」們一起從源頭檢視果園與生產線。
  • 「養貓」成雙11新熱詞,4億人上癮,小遊戲成為電商新流量池
    不論是京東、淘寶、拼多多,還是蘇寧、考拉海購等電商巨頭,還是新秀小鵝拼拼,如今都是這麼做的。,遊戲化營銷似乎成為了各家的標配,通俗易懂的小遊戲正在為各類零售商增加曝光機會。隨後又出現了幫農民賣農產品的「芭芭農場」,以及養成遊戲淘寶人生也大受歡迎。隨著電商的內容化和互動化,電商平臺內部的互動遊戲也越來越普遍。
  • 誰在使用拼多多?
    侯鳳華,54歲,北京北五環的居民,她「著了魔似」在拼多多的虛擬遊戲「多多果園」種樹澆水,並將其發展擴散到家族群、同學群等,拉著大家一起助力、拼團。外甥女不勝其擾,退群,後又被她父母加了進來。徐潔,90後,曾是京東的用戶行為研究員,為研究拼多多上面黑洞般的購買力從何而來,她嘗試自己在其中做任務拉新。她讚賞拼多多對消費群心理的精確把握。
  • 超4億人云養貓,電商巨頭為何偏愛小遊戲
    而最後的彩蛋,是要為貧困地區鄉村學校蓋圖書館。數據不會說謊,「購物之前,先雲遊戲」,成為常態。今年雙11,淘寶、京東、拼多多、蘇寧、考拉海購這些電商巨頭們,都在做這件事情。拼多多的崛起,很大程度是依靠「趣味化」「遊戲化」的玩法,簡單粗暴的砍一刀,能領免費水果的多多果園,讓拼多多成為眾多老年人眼裡「有購物功能的社交遊戲」。京東也上線了「東東農場」,寵汪汪裡能養寵物,美團也將組隊打地鼠、免費領水果搬上了APP的首頁。
  • 超4億人云養貓,電商巨頭為何偏愛小遊戲
    而最後的彩蛋,是要為貧困地區鄉村學校蓋圖書館。增長,是商業世界的永恆主題。但在過去很多年中,小遊戲與賣貨的電商平臺,總有著朦朧不明的關係。似乎小遊戲就沒法做電商,電商平臺不兼容小遊戲。變化發生在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