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發現寨卡病毒對男性生殖系統或有影響—新聞—科學網

2021-01-12 科學網
寨卡病毒「陰魂」未散 我國科學家發現寨卡病毒對男性生殖系統或有影響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在瑞士日內瓦總部宣布,寨卡病毒和由其引發的神經系統病變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今後,世衛組織將轉為依靠長期機制,應對這一顯著持續的公共衛生挑戰。

雖然世衛組織已將寨卡病毒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名單中移除,但關於這種病毒的影響及背後的眾多科學謎題,還在驅動著全球科學家持續工作著。

北京時間11月22日凌晨,國際學術刊物《細胞》(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向東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高福團隊合作的一項最新發現。這支來自中國的聯合團隊發現,寨卡病毒在小鼠模型中可以引起睪丸損傷並最終導致雄性不育。這一發現從新的角度揭示了寨卡病毒影響人類健康的可能性。

「低調」的寨卡

寨卡病毒是一種蟲媒病毒,主要宿主為野生靈長類動物和棲息在樹上的蚊子。寨卡病毒與其他黃病毒屬成員如登革熱、乙腦、西尼羅病毒一樣,主要通過蚊媒傳播。

這種病毒其實並不新,早在1947年就在烏幹達寨卡叢林的恆河猴中被發現,但一直沒有形成「大氣候」。直到2015年,寨卡病毒在南美大爆發,才使其成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截止到11月10日,全球已有72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寨卡病毒在境內傳播的疫情。

寨卡病毒的潛伏期大約3~12天,發病後2~7天痊癒。大部分人沒有明顯症狀,只有約20%的感染者會表現出輕微症狀,如急性低熱、斑丘疹、關節疼痛、結膜炎、頭痛等。

看上去,與「血腥」的伊波拉病毒等相比,寨卡病毒似乎非常「低調」。但從去年以來,巴西有約2000名新生兒被確診為小頭症,而這一現象被指與孕婦感染寨卡病毒有關,這讓這種病毒迅速成為全球科學家研究的熱點。

「以往,研究者對於寨卡病毒的關切主要集中在胎兒異常如流產、新生兒小頭症,以及格林-巴利症候群等。」高福說,「但2016年5月,有臨床雜誌報導了寨卡病毒能夠通過性傳播,並且寨卡病毒RNA能夠在人的精液中長期存在,提示了寨卡病毒的新的傳播途徑和對人類健康的潛在的威脅。」

於是,專攻新生突發傳染病的高福,迅速與致力於生殖健康研究的李向東聯手,組成了聯合研究團隊,試圖挖出寨卡病毒隱藏的秘密。

「殺手」浮出水面

真相令人吃驚。聯合研究團隊發現,感染了寨卡病毒的小鼠,即便在血液中已經檢測不到病毒之後,仍然能在雄性小鼠睪丸中找到存活可達數周之久的病毒。而寨卡病毒感染小鼠雄性生殖系統後,會引發一系列的病變過程,引起睪丸損傷並最終導致雄性不育。

「這意味著,寨卡病毒突破了血-睪屏障。」李向東說,「這是人及許多動物的一道免疫屏障,能夠阻擋精子的抗原性,不讓身體產生抗精子抗體,避免發生自身免疫反應;又能夠防止有害物質影響哺乳動物和人的精子的發生,或損害已經形成的精子,從而保護精子發生的微環境。」

病毒一旦突破血-睪屏障,在感染後第8天引起睪丸間質充血、急性睪丸炎和附睪炎,睪丸和附睪組織明顯萎縮,睪酮水平顯著降低。第16天,大量精細胞死亡、睪丸精管斷裂逐漸喪失,感染第30天睪丸進一步縮小,曲細精管進一步喪失正常結構;到第60天則睪丸完全萎縮喪失組織結構。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在雄鼠的生殖系統中,寨卡病毒特異的感染睪丸和附睪,但並不感染前列腺和精囊腺。寨卡病毒首先特異地感染睪丸中的幹細胞樣細胞——管周肌樣細胞和精原細胞。而睪丸組織中的支持細胞和間質細胞,以及附睪的上皮細胞,在寨卡病毒感染後會產生大量的促炎症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管周肌樣細胞和精原細胞則沒有細胞因子產生。

「寨卡的危害至今沒見頂」

研究團隊進一步追蹤了病毒的「足跡」後發現,寨卡病毒是通過管周肌樣細胞和精原細胞表達的一個輔助受體——AXL進入細胞的,這說明這兩種細胞可能是寨卡病毒感染的主要靶細胞。

「由於管周肌樣細胞和精原細胞不能產生大量的促炎症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使寨卡病毒不易被清除,導致睪丸的結構和功能的損傷;再加上這兩種細胞的幹細胞樣特性,將直接影響病毒感染引起的受損睪丸的再生,最終導致雄性不育。」李向東說。

這一發現找到了寨卡病毒通過精液傳播的科學依據,也提示該病毒通過性傳播引起的進一步的危害。作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對病毒的這一特性充滿警覺:「中國剛剛開放了二孩政策,那麼寨卡病毒就有可能會影響我們國家下一代的健康。建議國家高度重視這種病毒的防控。」

研究人員希望,國際醫學界和公共衛生政策制定機構對寨卡病毒對生殖健康的風險予以高度重視,特別是現存精子庫的新的檢測手段和臨床上寨卡病毒感染過的男性的長期隨訪。

「現有的研究已經證明,寨卡病毒是一種典型的能夠突破人類四大免疫屏障的病毒。」高福說,「寨卡病毒的危害至今還沒有見頂。隨著越來越多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成果的出現,寨卡病毒對人類的傷害,會超過人們的最初想像。人類面對寨卡病毒的戰爭,也許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中國學者:寨卡病毒對男性生殖系統有影響 嚴重致不育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電 中國學者關於寨卡病毒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寨卡病毒在小鼠模型中可以引起睪丸損傷並最終導致雄性不育。這一發現從新的角度揭示寨卡病毒影響人類健康的可能性。  國際學術刊物《細胞》雜誌22日凌晨1點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李向東教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團隊合作的這一成果。
  • 關於寨卡病毒你必須知道的:有什麼症狀臨床表現(圖)
    非洲伊波拉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美洲又出現一種蚊媒病毒——寨卡病毒傳播疾病的暴發流行。2015年5月以來,巴西發生了大規模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據世界衛生組織1月底統計,美洲、非洲等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出現寨卡病毒傳播,蔓延迅速。  寨卡病毒只能通過蚊蟲傳播嗎?感染後病情嚴重嗎?是否無藥可治?會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症嗎?寨卡病毒會不會影響中國?
  • 英媒:寨卡病毒疫苗動物試驗為保護人類帶來希望
    英國《衛報》網站6月28日報導,在美國進行的試驗發現,注射一針利用經過淨化和滅活化處理的寨卡病毒製作的疫苗,使實驗鼠在面對這種席捲巴西及南美其他地區的疾病時獲得了完全保護。現在,研究人員正在加緊把這一早期成果轉化為一種有效的人類疫苗,但事情也許不那麼簡單。
  • 《科學》:一種蚊子亞種容易感染寨卡病毒,加劇寨卡疫情蔓延
    在過去十年中,寨卡病毒在世界各地傳播,造成數百萬人感染。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和巴斯德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了寨卡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埃及伊蚊。 在5000年至1萬年前,這種原產於非洲的蚊子物種產生了一種適應人類的亞種,該亞種在過去幾個世紀裡傳播到其他大陸。
  • ...卡病毒疫情。寨卡病毒是一種通過蚊子傳播的黃病毒。-FX168財經網
    2020-06-26 21:47:53來源:FX168 【巴西發現新型寨卡病毒專家警告或引發另一場疫情】在對2019年巴西流行的寨卡病毒進行基因序列分析後,巴西流行病學專家近日宣布,發現了一種起源於非洲的新型寨卡病毒,專家警告說這種病毒的傳播可能引發新一輪的寨卡病毒疫情。
  • 中國科研人員研究顯示:哺乳或傳播寨卡病毒
    研究表明,孕婦感染寨卡病毒後,病毒可以通過胎盤感染胎兒的大腦引發胎兒小頭症。2015年,寨卡疫情在巴西爆發,就發現大量嬰兒出生時腦發育缺陷。近期有臨床報導發現,在寨卡病毒感染的母親乳汁中,可檢測出寨卡病毒的病毒基因RNA片段和感染性病毒顆粒。寨卡病毒感染哺乳期母親後,也有新生兒被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報導,引發了人們對自然哺乳安全性的擔憂。
  • 科學家探討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影響—新聞—科學網
    我國生鮮肉加工、貯藏、流通過程存在品質劣變快、損耗高的突出問題。
  • 男性生殖系統
    核心提示:男性生殖系統包括內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二個部分。內生殖器由生殖腺(睪丸)、輸精管道(附睪、輸精管、射精管和尿道)和 附屬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組成。外生殖器包括陰囊和陰莖。 男性生殖系統包括內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二個部分。
  • 兩種寨卡疫苗均可有效降低孕期感染風險
    與前者作用原理不同,mRNA疫苗利用來自寨卡病毒的遺傳物質mRNA作為疫苗有效成分,疫苗注射到體內後會使機體細胞生成與寨卡病毒相關的蛋白質,免疫系統檢測到這些蛋白質後會出現免疫反應。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單超博士說:「雖然已有幾種寨卡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但還沒有就它們開展任何關於孕期的研究,因此在孕期中的保護效果還不清楚。
  • 男性生殖系統解剖學與組織學
    2020-12-22 08:00:18 來源: 馨祥益健 舉報   男性生殖系統解剖學與組織學
  • 聯合國官員:利用核輻射使蚊子不育,能幫助美洲防控寨卡疫情
    聯合國官員:利用核輻射使蚊子不育,能幫助美洲防控寨卡疫情 新華網 2016-03-04 14:12 來源:澎湃新聞
  • 狗能聞到新冠病毒嗎?—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 Fatemeh Bahrami/Anadolu Agency/Getty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訓練犬類來檢測新冠病毒感染的跡象。狗訓練師聲稱,他們取得了非凡的結果:在某些情況下,狗能夠準確地檢測出病毒。參與這項工作的科學家表示,犬類可以幫助控制疫情,因為它們可以在繁忙的地方(如機場或體育場),每小時對數百人進行篩查,而且比核酸檢測等常規檢測方法成本更低。
  • 女人生殖系統不為人知的事(圖)
    人體的生殖系統集內部器官和外生殖器於一體,它們協同運轉,在幫助人們完成性生活的同時,還共同孕育新生命。近日,美國「生活科學」網總結出了生殖系統10個不為人知的有趣事實。 女人生殖系統的驚人秘密(華蓋供圖) 1、說話音調高的男性精子數量多 在一項涉及歐洲多個國家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雖然女性認為聲音低沉的男性更具有男性氣概和吸引力
  • 生殖健康知識:男性孕前檢查有哪些項目?
    男性孕前檢查主要是對備孕爸爸生殖系統的有一個全面的健康檢查,孕育一個健康寶寶,夫妻雙方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男性孕前檢查的重點是備孕爸爸的精液,一個受精卵必須是一個健康的卵子和一個健康的精子的結合。健康寶寶的概率才會大,各種遺傳疾病才會減少。
  • 愛滋病病毒可在黑猩猩和人類之間傳播—新聞—科學網
    騰訊科學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科學家發現被認為是愛滋病毒「祖先」的首個病毒菌株,這種病毒可導致愛滋病,可能是人類捕獵黑猩猩時被咬傷或者傷口感染黑猩猩血液所致。專家認為,人類感染愛滋病的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早期西非雨林地區,目前,最新一項研究支持該理論,證實愛滋病毒可在黑猩猩和人類之間傳播。
  • 學術頭條:馬斯剋星際飛船原型首次飛行成功,寨卡病毒關鍵突變促進...
    愛爾蘭研究:較年輕的新冠患者比起老年患者更有可能喪失嗅覺和味覺來自愛爾蘭的研究人員檢查了46名被感染的病人,他們被要求評估嗅覺變化(嗅覺喪失)和味覺變化(味覺異常)。大約一半的參與者經歷了嗅覺和味覺功能障礙,這是新冠的已知症狀。但他們發現,雖然老年人一般更容易受到COVID-19的其它影響,但年輕患者更有可能出現嗅覺缺失和味覺喪失。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新聞—科學網
    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圖片來源:韓志信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研究論文《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發表於《自然》雜誌。
  • 從仰視到平視,科學家精神亦須抬頭—新聞—科學網
    因此,袁江洋認為,我國科學發展已經迫近「亞當斯時刻」,但仍存在一流科學傳統建設亟待加強、學術自主性有待提高、科技政策尚需調整等問題。此時探討科學家精神,可以促進中國科學與社會在新時代更好地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戰略創新研究院院長任福君指出,科學家精神是科學家形象塑造的核心元素,而科學家形象與科學家的社會責任緊密聯繫。
  • ...儘管過去幾十年來經歷了愛滋病毒、伊波拉病毒和寨卡病毒在內的...
    【福奇:疫情席捲美國強度前所未見,疫情政治化嚴重阻礙防控】當地時間10月5日,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這場疫情席捲美國的強度「前所未見」。
  • 寨卡病毒爆發,新加坡自製驅蚊噴霧大賣
    雨果網從外媒近日報導中了解到,寨卡病毒爆發期間,新加坡一男子在自家廚房裡合成的驅蚊劑大賣,酒店和企業紛紛向他下單 因為他有創業精神,新加坡政府機構Spring Singapore獎勵了他5萬美元。2013年,在Ace Start-up grant的幫助下,他開始經營自己的公司Theo10,出售防蚊蟲叮咬、溼疹和肌肉疼痛等問題的自製藥膏。 9個月前,應朋友的要求,Khng試著製作自己的驅蚊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