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新聞—科學網

2021-01-08 科學網

 

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圖片來源:韓志信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研究論文《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發表於《自然》雜誌。

「這一新發現或表明我們發現了中生代已知最小的恐龍,其大小比蜂鳥還小,眼齒鳥的尺寸和形態向我們展現了一類新的身體結構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態學,並命名了一新屬新種。」論文第一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他表示,琥珀給了人們機會來了解恐龍時代的小型脊椎動物。很幸運在這些微小的脊椎動物記錄中發現了非禽類恐龍和鳥類。這一發現凸顯了琥珀沉積物有著揭示最小體型脊椎動物的潛力,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發現的琥珀化石產自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地質學家經同位素測定地質年齡後認為,胡岡谷地的琥珀形成於1億年前(約9900萬年),屬於白堊紀中期(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

此次研究的標本是一個包裹在琥珀中的完整動物頭骨,開展研究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無損的獲得被琥珀、皮毛和雜質層層包圍的頭骨的完整的高解析度3D信息。

邢立達最初看到的是雲南騰衝琥珀閣博物館館長陳光發來的圖片,他當時就覺得這看上去很像一個鳥頭,但太小了,比蜂鳥還小。「目前,我們將其視為鳥類或恐龍,這是基於頭骨特徵的最有可能的結論,頭骨約14毫米。」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黎剛團隊最終無損獲得了隱藏在琥珀內部的頭骨的高解析度、高對比度3D結構。

「這是我有幸研究過的最奇怪的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表示。然而,在脊椎動物中,只有鳥類同時擁有尖銳的喙部和巨大的眼眶,所以學者將該動物歸屬到鳥類。

鑑於該標本形態特徵與其他所有鳥類都不同,學者建立了新屬新種——寬婭眼齒鳥,向最初發現並徵集此標本的緬甸琥珀收藏家寬婭女士致敬。

據了解,最小的現生鳥類是蜂鳥,最小的蜂鳥是吸蜜蜂鳥,重約1.95克,長5.5釐米。從頭骨尺寸來看,眼齒鳥比蜂鳥還要短一些,是迄今發現過的最小的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

距今約1億年前,眼齒鳥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溼的熱帶環境中。眼齒鳥雖然小,但它的牙齒比其他所有的古鳥類都多。全部牙齒加起來約有100顆。這也是學者將其命名為眼齒鳥的原因。它是一種肉食性動物。

眼齒鳥的另一個特別之處是其眼部,直徑約4毫米。眼齒鳥的顴骨彎曲,眼睛從頭部側面凸出。這種視覺系統在現生動物中從未發現,此外,眼骨的開孔表明,眼齒鳥的活動模式為白天型。

總之,眼齒鳥的尺寸和形態展現了一類新的身體結構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態學。這一發現凸顯了琥珀沉積物有著揭示最小體型脊椎動物的潛力。然而,由於眼齒鳥標本只有頭部,其分類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學者們將繼續在緬珀中搜索,希望在未來可以找到更完整的個體,揭開眼齒鳥的全部秘密。

相關論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68-4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中美加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小恐龍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的考古學研究稱,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
  • 「史上最小恐龍」成史上最大烏龍
    就在幾個月前,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恐龍,但如今,「史上最小恐龍」成史上最大烏龍,研究人員撤回了這一發現,指出它可能只是一種蜥蜴。《自然》雜誌2020年3月12日封面文章稱,中外科學家通過合作研究,在緬甸北部一塊約有9900萬年歷史的琥珀中發現迄今最小恐龍,大小與現存最小的鳥類蜂鳥相當,並將其命名為寬婭眼齒鳥。
  • 最古老的「毛毛」蝸牛被發現—新聞—科學網
    10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在琥珀中首次發現保存了角質毛的陸生蝸牛,這對我們理解白堊紀蝸牛的多樣化,以及蝸牛與被子植物的協同演化有重要的意義。
  • 「最小恐龍」引發「最大烏龍」爭議論文撤稿
    資料圖:2020年3月12日Nature雜誌封面,該期發表「迄今最小恐龍」相關論文。供圖 攝資料圖:2020年3月12日Nature雜誌封面,該期發表「迄今最小恐龍」相關論文。 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學術界廣泛關注與質疑的「最小恐龍」引發「最大烏龍」爭議論文——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3月中旬發表的琥珀中發現迄今最小恐龍的封面文章,北京時間22日夜間正式撤稿。
  • 《自然》封面文章遭質疑,「史上最小恐龍」 還是某種蜥蜴?
    3月12日,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一篇名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的論文登上了當期《自然》封面。但文章刊出僅24小時後,國內便有多位學術同行聯合發表了質疑文章《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也許是史上最大烏龍》,認為論文將琥珀中發現的新屬新種——寬婭眼齒鳥,斷定為「最小恐龍」證據不足,它很可能屬於某種蜥蜴。
  • 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或許是只蜥蜴
    2020年3月12日,《自然》雜誌當期的封面是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一篇名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的論文。論文中將在緬甸胡康河谷(即野人山)發現的琥珀中的化石確認為寬婭眼齒鳥,並發表論文稱寬婭眼齒鳥為「史上最小恐龍」。
  •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海生四足類動物同步遊泳證據—新聞—科學網
    中國豆齒龍遊泳復原圖 繪圖 張宗達 近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貴州省安順市經濟開發區么鋪鎮發現了200多個海生爬行動物的足跡,其中一些足跡為科學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海生四足類同步遊泳的證據。研究發現的新足跡類群安順足跡和雙槳跡比雲南羅平縣關嶺組獅子山段產出的雙槳跡時代更早,代表了中三疊世(安尼期,約2.4億年前)出現的同步遊動樣式,其中安順足跡是迄今最早的關於楯齒龍或龍龜類動物遊泳或「撐行」運動的遺蹟化石記錄。 論文作者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認為,由於保存條件苛刻,海生四足類的水下行跡很少得以保存下來。
  • 科學家發現最小恐龍,體型與蜂鳥相當,也是最小的古鳥類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宣布發現體型最小恐龍眼齒鳥,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古鳥類,比蜂鳥還小一點,種屬可能介於始祖鳥和熱河鳥,可能和現代鳥類有親緣關係。眼齒鳥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恐龍,本來化石是很難形成並保存的,幸運的是這個眼齒鳥被包裹在了琥珀中,因此科學家才得以通過三維重建確定了這種鳥的外形特徵,有著相對於腦袋特別大的眼睛,而且嘴巴上長有一圈倒鉤的小刺狀結構,骨骼結構和鳥類有相似的地方。
  • 科學家發現蛇類屬級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2019年9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等人在雲南省江城縣爬行動物本底調查中,發現一蛇類標本與國內已知蛇類形態差別較大。科研人員綜合其形態特徵和DNA分子數據,將該號標本確認為國內蛇類閃皮蛇科新紀錄屬新紀錄種,為:擬須唇蛇屬(Parafimbrios) 寮國擬須唇蛇(Parafimbrios lao)。至此,中國蛇類閃皮蛇科增加到了2屬10種。
  • 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世界最小恐龍,只有蜂鳥般大小!
    英國《太陽報》3月13日報導,中美加三個國家的研究團隊共同在世界頂級雜誌《自然》發表論文,該論文指出他們在緬甸出土的一顆1億前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小的一隻恐龍。科學家們將這隻恐龍命名為「寬婭眼齒鳥」,並通過3D計算機化圖像還原了這隻「寬婭眼齒鳥」的全身圖像。
  • 美研究確證史上最小恐龍 體型僅相當於小狗大小
    在我們的印象中,恐龍一直是高大兇猛的形象。而據美國《今日美國》網站近日報導,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發現了一具史上最小的恐龍骨骼,按照骨骼大小推算,這種恐龍的體重還不到7公斤,身體大小隻相當於一隻小狗。早在1991年,科學家就發現過這種恐龍的零碎骨頭,但當時他們還不清楚這是什麼種類的恐龍。
  •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迄今最小恐龍 與現存最小鳥類蜂鳥相當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迄今最小恐龍 與現存最小鳥類蜂鳥相當 2020-03-12 22:33: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白嘉懿 責任編輯
  • 中外科學家在琥珀裡發現世界最小恐龍
    來源:新浪科技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繪圖 韓志信眼齒鳥琥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2日消息,今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這個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家最新研究推測遠古恐龍睡覺時會做夢—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如果現代蜥蜴會做夢,很可能遠古爬行動物恐龍也會做夢。
  • 科學家發現最小恐龍化石:大概只有4寸高
    有一種恐龍其體形比手機還小?一篇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這項研究報告顯示,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一批距今2.37億年前的爬行動物化石,這隻爬行動物被稱為Kongonaphon kely。
  • 誰是最後的迅猛龍—新聞—科學網
    該化石發現增進了人們對於白堊紀晚期(7000萬~6800萬年前)的恐龍演化的理解。 200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博物館Steven Jasinski及同事在聖胡安盆地的白堊紀Ojo Alamo地層沉積物裡發現了這個新物種的化石,包括20塊可辨認骨骼碎片。
  • 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小的恐龍,它看起來像兩英寸的鴿子
    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被發現了,它看起來就像一隻鴿子。這隻1億年前的鳥只有2英寸長,有著像蜥蜴一樣突出的眼睛,喙上長著100顆鋒利的牙齒。它的小腦袋是在樹脂化石中發現的,這讓科學家們「大吃一驚」,他們說它「看起來就像昨天剛死了一樣」。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恐龍,或從開始就是錯的
    而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的羽毛。  原來科學家在緬甸北部發現了大量的琥珀,而這裡的琥珀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他們大多形成於9,000萬年前。     當然在這裡科學家也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鳥,它的頭部和人類的指甲蓋差不多。而這種鳥被科學家稱為眼齒鳥。
  • 套中套,小盜龍化石中發現新蜥蜴物種—新聞—科學網
    研究團隊提供的小盜龍吞食蜥蜴概念圖近日,科學家在一塊來自中國遼寧的趙氏小盜龍(Microraptor zhaoianus)標本中,發現了一隻保存極佳的蜥蜴——這隻蜥蜴還是新物種,此前從未被發現過。相關研究於北京時間7月11日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 小盜龍是世界上最小的肉食性恐龍之一,此前已有人在不同的化石標本中發現胃容物。
  • 科學家發現侏儒恐龍 「吸血鬼」尖牙渾身豎立毛髮
    科學家發現侏儒恐龍 「吸血鬼」尖牙渾身豎立毛髮  10月17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一種侏儒恐龍新物種行走在史前地球上,它長著像吸血鬼一樣的尖牙,身上布滿豎立的毛髮,就像一頭敏捷的豪豬。